“互联网+”背景下雄安新区非遗的数字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随着数字和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形成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发展新形态。这种背景情形之下,我们则可以充分地应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助力雄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一、雄安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雄安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深厚,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现将雄安非遗按照民间文学(容城八景、唐尧传说、关汉卿的传说、河北梆子起源的传说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余项);传统音乐(主要有音乐会——高洛音乐会、南乐会、吵子会、雄县古乐、吹打班、安新圈头村音乐会等共计收集整理传统音乐项目50项余);传统舞蹈(各级传统舞蹈项目10余项,代表性的项目:安新舞狮、北门街高跷、雄县高跷等);传统曲艺(收集各级曲艺形式近10项,代表项目有:雄县西河大鼓、八角鼓、秧歌戏等);传统戏剧(收集各级传统戏剧20余项,代表性项目:“云车会”和“老秧歌”、圈头村评戏、容城高腔戏曲、东王村丝弦等);传统美术(表项目有:安新剪纸、容城木雕画、张氏玉雕、薄氏蛋雕等);传统体育(代表项目有:安新飞叉、安新火叉、安新拳头村少林会、鼎棋、雄县功夫跤、八趟掩手、安新通背拳等20余项);传统手工技艺(各级传统技艺非遗项目有三十余项,代表性的项目:白洋淀布艺、安新造船手工技艺、白洋淀面塑、雄县双堂盒子制作技艺、安新糖塑技艺、安新荷叶茶技艺等)、传统医药(有代表性的项目有:万宝堂药店、脏腑推拿术等)等几个大类进行数据整理和调研分析。

二、雄安新区非遗数字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一)构建非遗数字化共享平台

借助数字化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各类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加工,可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转变。非遗数字化平台建设由雄安政府主导,各县区文广新局、工信局等单位负责组织协调,文化传媒企业、其他文化部门和科研院所、非遗传承人共同合作建设。通过非遗数字化交流平台各类信息的交互,将雄安新区的各类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更加生动、逼真地形象展示出来,从而实现雄安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广域范围的网络传播。

(二)构建非遗的数据化保护标准体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一直处于国家顶层的支撑位置,从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专业标准等层面上对我国非遗的所有门类进行覆盖,并且深入贯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的各个层面环节。中国艺术研究已经完成了《术语和图符》《数字资源信息分类与编码》《数字资源核心元数据》《数字资源采集实施规范》等诸多标准规范。所以说目前当务之急就是参照国家级的非遗数据化保护的标准体系,四级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才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各级非遗保护组织才能够统一进行管理推进,加快“非遗”保护的数字化进程。

(三)筹建非遗数字博物馆

非遗数字博物馆的主要工作是以数字技术手段对非遗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存储、管理、保存,并提供数字化非遗展示传播,信息教育等服务,与传统博物馆相比,数字馆能够在非遗资料存储之上向生动、形象的非遗活态化展示延伸。静态展示主要通过非遗器物或者非遗形象、文字、图腾、图纸、展示造型等物质元素的静态展现。动态展示包括群体演艺、机器人导览、传承人表演展示、访客互动等方式,通过影像播放、语音介绍、幻灯片播放、3D、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数字化方式展示非遗项目,传播以传承人的表演、制作的过程。数字化展示手段创造了更多的活态展示的可能,能够全面展现非遗的表现形态与内在魅力。

本文系2020年廊坊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互联网+”背景下雄安新区非遗的数字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0013052)研究成果

THE END
1.“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文创产品营销策略研究——以故宫为例项目名称: “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文创产品营销策略研究——以故宫为例 项目类型: 创新训练项目 项目类别: 重点支持领域: 所属学校: 安徽财经大学 项目实施时间: 至 所属学科门类: 管理学 所属专业大类: 工商管理类 立项时间: 2019-09-10 结题时间: 2021-11-15 项目成员: 姓名是否主持http://gjcxcy.bjtu.edu.cn/NewLXItemListForStudentDetail.aspx?IsLXItem=1&ItemNo=348076
2.2022年度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目录6.3 面向增强现实博物馆的虚实融合显示与智能交互关 键技术及应用示范 6.4 虚拟数字人技术与融媒体结合研究与应用示范 6.5 新基建背景下的非遗传播及传承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6.6 陕西文化旅游符号基因库数字化开发利用与应用示范 6.7 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 http://www.kt180.com/html/sxs/9889.html
3.大咖云集,共探未来——2023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大会完整议程揭晓1场主题大会,5大主题展区,21场平行论坛,48小时探索之旅,50+展位、150+技术讲座,邀请您与全国IT技术、信息化、GIS、遥感以及互联网等领域的领导、院士、业界学者、企业领袖、教育及科研工作者以及各行业专业人士,以多维度、多层次、多方位,深度探讨地理信息技术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孪生、大模https://i.ifeng.com/c/8TlnTpS8ScL
4.2024年博物馆行业分析报告《中国博物馆行业市场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4年)》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博物馆相关协会的基础信息以及博物馆科研单位等提供的大量详实资料,对博物馆行业发展环境、博物馆产业链、博物馆市场供需、博物馆重点企业等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并重点预测了博物馆行业市场前景及发展趋势https://www.cir.cn/2014-01/BoWuGuanHangYeFenXiBaoGao/
5.基于android智能云博物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博物馆app国内外研究现状1.1项目研究的背景 在发展迅速的信息化时代中,越来越多互联网科技走进人们的生活,人们开始接受互联网带来的方便快捷的服务,同时享受这互联网带来的冲击与。智能云博物馆平台系统管理是目前博物馆不可或缺的管理系统,但是由于各种无法预测的现实原因让它无法普遍实现出来,。如果时间久了,管理十分不便利,存在误差,查询难https://blog.csdn.net/qq_1406299528/article/details/134638734
6.“互联网+”背景下的博物馆发展新走向思考.pdf作者: 朱逸霏 作者机构: 南京市博物馆综合业务部 出版物刊名: 艺术科技 页码: 328-328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9期 主题词: “互联网+”;博物馆;思考摘要:' 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博物馆领域,互联网 和博物馆的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其在博物馆资源配置中的优势。https://wendang.xuehi.cn/doc/3btd7gsoqiz8xchq4gj4qh0a7v70uxr2.html
7.“互联网+”背景下文化IP在博物馆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互联网+”背景下文化IP在博物馆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互联网+”,文化IP,博物馆文创,文创产品设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高,大众越来越追求精神文化层面的消费体验。博物馆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22600093.nh.html
8.中国儿童中心成果展示《中国校外教育》2023年第2期目录及导读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开展的学生档案项目开拓了历史教育的新场域、新主体和新方式。该馆通过实践、对话、研究、共享的机制,鼓励学生挖掘历史、记录历史和展现历史;通过强化教学互动,建立个人与集体、个体与国家、过去与现在的联结;通过个人叙事的视角激发学生产生历史共鸣;通过提高教学一体化以完善馆校协同育人机制,让历史教育https://www.ccc.org.cn/art/2023/6/15/art_13_48558.html
9.用生活美学推广历史,用文化创意振兴东北利用书籍和互联网等信息来源渠道,收集并借鉴其他博物馆的成功案例,对其文创发展模式进行归纳与分析,并结合红色专题类博物馆的特色,使成功的经验能够合适有效地迁移至红色文化博物馆,促进其文创事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1.5.2技术路线 1.6项目的创新点与研究局限 https://www.openwhy.cn/article/detail/1112330147916128256
10.就业新闻1.项目管理员 2.市场业务员 岗位要求: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熟练office等办公软件。 薪资待遇:3000-5000元/月,缴纳社会保险。 公司地址: 兰州市七里河区南滨河中路1119号三维互联网创新创业大厦 联系人:张懿瑶联系方式:0931-4522264 C62:兰州地下空间开发管理有限公司 https://jy.lzkjedu.com/cms/view/17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