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互联环境下文物保护平台建设实践

关键词:互联网;文物保护;文物保护平台

1信息互联环境下博物馆文物保护平台中文物物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概述

在中国,博物馆主要是为公众提供学习的场所,能够发挥教育作用,并非用于盈利,属于公共机构,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对于博物馆来说非常重要。在信息互联环境下,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建设文物保护平台,能够优化博物馆的工作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服务功能。

1.1博物馆文物保护平台中文物管理信息化可准确地掌握文物的所有信息

在利用文物保护平台的过程中,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使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智能化、简单化,提高保护的准确度,准确地掌握文物的所有信息。

例如,博物馆新收到一件文物,以往会通过纸和笔记录,完成文物信息的采集工作,但是现在可以利用影像技术对文物的图像进行采集,利用红外线扫描技术对文物进行信息的记录。在将这些数据记录输入数据库后,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的信息查阅与资料整理工作,便于对文物进行分类,且在全国任何一个地点都可以进行文物资料的查阅工作,准确地掌握文物的所有信息。

1.2博物馆文物保护平台中文物管理数字化可更好地开发利用文物

在利用文物保护平台的过程中,通过互联网并运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更好地制订文保方案,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在文物保护平台中,文物管理的数字化为开发利用文物奠定较好的基础,还可以提高文物的安全性能,减少开发利用时的文物损耗。

2信息互联环境下建设博物馆文物保护平台、保护文物的意义

2.1有利于文化传承

文物是人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和历史典籍同样重要,有时比文字典籍的作用大。因为文物是实物,而历史典籍在编写过程中可能存在人为的改动或者错误,文物就不具备这样的缺点。文物是对历史事件的真实记录,是历史印迹的有效反映,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人们通过研究文物可以更准确地掌握历史信息,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就是做好文化传承工作。

信息互联环境下,建设文物保护平台,可优化文物保护工作,有利于文化传承,从而使中华民族能更好地屹立于当今世界。利用文物保护平台能够显著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效率,使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更好地开展。

2.2对研究历史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不同时期留有不同的历史典籍,且同一时期有不同的历史典籍,往往其记载相互矛盾。由于种种原因,历史典籍的记载还会出现断代现象。文物的出现往往能解决这些历史研究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有时文物正好承载断代的历史记录,有时文物还可以纠正错误的历史典籍记录,使矛盾的历史记录得到正本清源。我国历史悠久,留下了大量的文物,研究这些文物可以准确地展现我国的历史面貌,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了历史的真相。因此,文物可为历史研究提供支撑,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是历史研究的开展基础。

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才能够准确地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当今时代的发展提供参考。通过文物保护平台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可以将各地的文物保护成果和不同时期的文物保护成果进行串联,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提高历史研究的工作效率。

2.3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保护好文物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博物馆是供人们参观、了解历史现象的场所,可以让人们通过历史修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认识。博物馆不但可以对人们进行科学文化素养教育,而且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参观文物展览,人们可以了解伟大的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获得一些文化创作灵感。

如果利用文物保护平台对文物进行保护,人们可以远程了解文物信息,可以随时随地地通过网上文物博物馆了解历史知识,解决工作中的疑难,对自己进行思想教育。利用互联网建设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平台,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网上博物馆,人们可以同时获得多个地区、多个历史时代的文物信息,从而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3.1博物馆文物管理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3.2博物馆保护文物的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强

当前互联网科技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不过部分文物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并没有充分地将互联网科技与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相结合。这与他们的业务能力不高有关系,长期如此将会影响了文物的保管工作,使工作效率低、不专业,甚至出现错误。

在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工作人员必须改变思想认识,突破传统文化保护理念,运用新的管理制度,加强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通过互联网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不断补充专业知识,迎接挑战和困难。但是当前很多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不愿意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因自身业务能力不强,严重影响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3.3博物馆保护文物的设备老化

我国很多博物馆文物保护设备老化、不配套,甚至体系不完整,手工管理的情况比较突出,互联网的应用更无从谈起,没有使用先进的网络设备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导致文物保护工作效率低,错误多,成果不突出,还影响了博物馆展览工作的开展,降低了文物的使用价值,使博物保护管理工作不具体、不完善,不能够适应现在的发展,无法发挥文物的价值。

老化的设备也不能够提高文物保护的安全程度,一旦发生故障,可能导致文物受到严重的损害。一部分博物馆虽然引进了先进的设备,但是并没有很好地应用它们,使它们成了一种摆设,并没有有效应用于传统文物的保护。

4信息互联环境下文物保护平台建设要点

4.1构建更完善的文物管理制度

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近些年来得到了更多的重视,越来越注重文物保护平台的建设,但是文物保护工作程序复杂,涉及方方面面,服务的种类有很多。因此,想要做好文物保护平台的建设,特别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文物保护平台时需考虑较多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完善文物保护的管理制度。如果文物保护管理的制度不完善,那么文物保护平台的建设就是建立在虚空的基础上,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无法有效发挥作用。没有完善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为文物保护平台做支撑,文物保护平台的工作将无法有效开展。

其次,各博物馆在建设文物保护平台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管理制度,对工作细节进行细化。通过完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使文物保护平台更好地发挥文物保护的作用。

最后,在制定的文物保护管理制度内容中,要确保坚守职责,分工明确,使文物的转接及正常展览等各种程序有条不紊、有效衔接,避免因为工作环节不顺畅、不衔接等问题,导致文物产生损失。

4.2博物馆要培养人才

用互联网建设文物保护平台,首先要有足够的人才。人才可以引进,也可以自行培养。人才包括互联网人才,也包括文物人才。具备文物保护知识、又掌握互联网技术的这种复合型人才将更有利于在信息互联下开展文物保护平台的建设,促进文物保护工作。

文物保护工作需要多种人才,同理,文物保护平台的建设也需要多种人才。要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管理技能和专业技能,使所有的文物保护工作人员都具备基本的互联网基础知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文物保护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工作,使文物保护平台在展览、整理、传播中发挥有力的促进作用。

4.3对博物馆保护文物的设备进行更新

4.4通过互联网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工作

博物馆中的文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有极高的价值,包括了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要想做好文物保护平台的建设,仅仅靠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是无法完成的,要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工作,使所有的人都了解博物馆的工作,促进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有效开展。

在信息互联环境下建设文物保护平台,注重宣传工作,让文物保护平台成为文物保护的平台,也成为文物保护宣传的平台,通过网上展览、网上普法使公众了解文物保护工作,助力文物保护工作,助力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信息互联环境下,利用文物保护平台对文物保护工作进行宣传,比传统的文字宣传效果更好。文物保护平台应该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平台,可以通过一些专题纪录片对观众的文物保护理念进行巩固。我国有不少博物馆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成绩,如故宫博物院与媒体联合制作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人们通过纪录片了解了文物修复师的工作内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该纪录片成为其他博物馆在信息互联环境下通过文物保护平台开展文物保护宣传工作的一个优秀范例。

5结束语

博物馆不是普通的公共文化机构,是历史的记录者,存放着大量珍贵的文物。信息互联环境下,文物保护工作存在各种问题,有时难以解决,如果通过互联网技术对文物保护工作进行完善,就能够解决很多现实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互联网具有广域性,能够串联时空,能够根据文物的详细情况对文物保护工作做出统筹规划。利用各种互联网技术能够使文物保护平台成为集展览、宣传、保护等工作为一体的工作平台,能够使博物馆与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能够集思广益,不断拓宽文物保护的路径,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博物馆功能的高效实现。

THE END
1.加起来上千岁的全球博物馆,为啥扎堆上天猫“争宠”?中国同行们的突围,给了大英博物馆莫大的启发,尤其看到中国互联网巨头惊人的商业力量——入驻天猫,首先就意味着能与7亿多淘宝天猫活跃用户直接连接,更不用说其他维度的商业赋能。 7亿,几乎是整个欧洲大陆的总人口。 2018年5月,大英博物馆入驻天猫,成为该平台首个开店的海外博物馆。一并带来的,是他们手里最大也是最https://www.jfdaily.com.cn/wx/detail.do?id=169931
2.QuestMobile2023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大报告:银发群体助推总用户一、2023年Q1中国移动互联网宏观趋势分析 1、促消费政策大力支持,社会消费需求快速提升 1.1 各地加大促消力度,从财政到监管助推国内消费需求快速增长 1.2 2023年Q1社会消费同比增长显著,尤其餐饮消费同比增长率大幅提升 1.3 旅游需求快速回升,经历春节高峰后,携程、去哪儿、飞猪、同程等头部平台活跃整体提升 https://research.tencent.com/article?id=30d
3.QuestMobile2023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大报告QuestMobile数据显示,随着数字经济政策架构不断完善,2023年Q1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复苏态势明显,2023年3月,月活用户12.09亿,同比增长2.3%。此前,月活用户已经跌入1%以内的同比增长,在整个Q1,重新进入一个2-3%的稳态增长趋势,这背后,银发人群功不可没。同时,用户黏性趋于稳定,旅游、餐饮、运动健康等领域迸发活力的同时,围https://www.tmtpost.com/6502941.html
4.文汇早读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今日开幕【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最早的王朝”揭开神秘面纱】 历经两年多建设,备受关注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19日正式开馆。青铜器、陶器、玉器、绿松石器、骨角牙器等2000余件藏品,集中展示了二里头遗址作为“华夏第一王都”的丰富内涵。 【英国议会通过修正案取消脱欧协议投票,脱欧或延迟至明年】 http://wenhui.whb.cn/zhuzhan/rd/20191020/295653.html
5.先锋视角丨可触摸式展陈方式在历史文物类展览中的应用探索作为以实物展示为主的博物馆,特别是其中绝大多数历史文物类的陈列展览,由于考虑到文物展品的安全,以往很少考虑展览的可触摸性。经过梳理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在历史文物类展览中开展可触摸性展示方式的实践,可将其实现途径分为以文物复制品实现、以原材料实现和以残碎品实现三种,并探讨了在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加强开展历史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NDU0Njc5ODKD341osIascw.html
6.“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正在成为风口湖南博物院日前,以“互联网+博物馆教育”为主题的“中原五省博物馆教育培训班”,在河南举办,来自40多家博物馆的有关领导和代表展开了深入交流和研讨。本文以他们提供的具体实践与案例为基础,对“互联网+博物馆教育”这一崭新的课题进行探索与展望。 — 1 — 探索与问题 https://www.hnmuseum.com/zh-hans/aboutus/%E2%80%9C%E4%BA%92%E8%81%94%E7%BD%91%E5%8D%9A%E7%89%A9%E9%A6%86%E6%95%99%E8%82%B2%E2%80%9D%E6%AD%A3%E5%9C%A8%E6%88%90%E4%B8%BA%E9%A3%8E%E5%8F%A3
7.专题10现代文阅读同学们参加“博物馆里好通游”社会实践活动。1.小南同学想提前了解南通博物苑镇馆之宝“越窑青瓷皮囊式壶”,请你结合材料一,向他介绍通过互联网查找这一资料的步骤。___2.你在南通博物苑看到越窑青瓷皮囊式壶,并阅读了详细资料(见材料二)。请根据资料制作文物卡片。名称 越窑青瓷皮囊式壶 文物等级 国家一级文物https://www.0516ds.com/69295.html
8.Web时代的博物馆网络传播在讨论第一代互联网时期博物馆网站的发展之前,我们必须弄清楚网络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及互联网、国际互联网、万维网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互联网”是指能彼此通信的设备组成的网络,始于1969年。“国际互联网” (Internet)又称因特网,是互联网的一种,1974年诞生,指的是在全球范围,由采用TCP/IP协议族的众多http://www.namoc.org/zgmsg/qknrlj/201303/5e74949a177941d3bc45e7cfd2cb7b79.shtml
9.博物馆文创产业的互联网模式新博物馆学理论中提出,博物馆重心不再是传统单一的建档、保存、陈列等功能,而转向关怀社群、社区需求,让博物馆以“守物”转向关注人。面对博物馆行业的新业态,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成为地方博物馆未来发展的突破口。如何推动地方博物馆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为许多研究者面临解决的课题。 此前,2015年由国务院新颁布的http://www.jianbaoshoucang.com/gudong/1703.html
10.博物馆出圈,全靠互联网嘴替?界面新闻·JMedia“文博游”大热,一是因为人们的精神需求在文化消费中得到了满足。另一方面,社交媒体上关于展博活动的呈现和表达,也在不断吸引各年龄层群体,特别是年轻人的关注。展博“互联网嘴替”成为文化消费的幕后推手之一。 在各种分享生活方式的种草社区,游览各类博物馆、艺术展一度成为一种彰显高雅品味的流行休闲方式。但当真正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1710897.html
11.新快报对于各博物馆的文创实践和未来发展方向,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表示,文创产品和互联网的结合,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得以传承,并让海外消费者也开始青睐中国的文创产品,这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表现之一。同时,未来博物馆文创产业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推进,一是完善博物馆创意产业生态圈,从而推出更丰富的文创产品https://ep.ycwb.com/epaper/xkb/h5/html5/2020-05/20/content_332_2677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