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丰厚。通过一次次的考古发现,实证了陕西文物资源至高性、丰富性、完整性的特点,以及陕西在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陕西的考古成就不胜枚举,为进一步用好考古研究成果,陕西已建成基于考古成果的博物馆及遗址公园100余家。
过去一年来: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铜车马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外城垣保护展示工程和一号坑展厅整体改造提升项目进展顺利;
西安碑林博物馆改扩建前期考古工作全面完成,展陈大纲及初步设计方案编制完成;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保护展示提升工程进展顺利;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首座定位于展示考古工作和学科发展的考古专题类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即将对外开放。
XI'AN
陕西考古博物馆即将开放
陕西考古博物馆
选址丨文苑南路与南横线交叉口东北角
占地丨250亩
总建筑面积|3.6万平米
停车位丨554辆
总投资丨约5.49亿元
全国第一家考古专题类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已初步建成即将对外开放,目前,展陈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项目位于长安区郭杜街办周家庄村南,东南临南横线(公路)、西临文苑南路,与唐代著名的佛教祖庭香积寺相望。
考古博物馆设计采取生态理念,馆舍建筑采用唐风建筑、园林化风格,与香积寺和秦岭生态区融为一体。据了解,现场施工标牌上显示的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为张锦秋。
室外景观将以“考古主题公园”为定位,全方位展示考古文化,营造具有公共游憩、考古体验、教育科普、文化休闲等功能的自然景观,使博物馆融入整体南山自然人文环境之中,最终打造具有绿色生态性、考古文化性、特色标识性的景观设计。
整体平面布局呈三角形,分为开放区及内部区,馆院一体,前馆后院。按照科研和展示相结合的原则,分设“一馆五中心”。
一馆:考古博物馆
五中心:科技考古中心、资料信息中心、公众考古中心、后勤动力中心及科研中心等
博物馆、公众考古中心、游客中心以及室外文物展示区(石碑、石刻等)、墓葬复原区、模拟考古区属于开放区,布置在整个场地的中南部;
科技考古中心、资料信息中心、科研楼、后勤动力中心属于内部区,布置在场地的北部。
馆、藏、管,三者之间相对独立,又通过连廊相互联系。
博物馆
科技考古中心及信息中心
公众考古中心
考古博物馆的展示区由考古历程厅、谱系厅、发现厅、科技厅、珍品文物厅等组成,室内陈列将通过多种手段集中展示考古学家如何阅读大地这本大书,如何通过丰富的地下物质遗存来解读中国古代文明的技术与手段、成果与认识。
室外展览将与景观融为一体,以真实的古代人类遗迹、模拟考古及考古标本展示来解读古代文明的探索方法及过程,鼓励公众参与,让“小众的知识变为大众的文化”。
游客中心
陕西考古博物馆是依托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60年来的考古发掘工作和20余万件文物藏品而建设的专题大型博物馆,定位于展示考古工作和考古学科发展,将向社会大众介绍考古学理念、技术和方法,充分阐释考古学科的精彩魅力。
项目建设成后将收纳藏品10万余件,藏书20万册,其中包括古籍5万册,预计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以上,有效带动陕西地区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2019年9月8日,陕西考古博物馆正式开工建设;去年底,陕西考古博物馆项目顺利完成博物馆、科技考古中心、信息中心、后勤动力中心、游客中心、公众考古中心、科研楼7座单体建筑主体封顶,提前2个月完成施工计划。
如今,官方正式宣布陕西考古博物馆即将对外开放,预示着全国首个考古专题类博物馆即将面世,届时,我们将“零距离”感受考古的魅力。
秦陵铜车马博物馆正式开放
秦陵铜车马博物馆
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
文物陈列展示厅|8000平方米
总投资|约1.895亿元
秦陵铜车马自1980年出土以来就举世瞩目,是20世纪考古史上发现的结构最为复杂、形体最为庞大的古代青铜器,被誉为“青铜之冠”。
以其巨大的青铜造型创造了古代冶金铸造史的奇迹,它不仅再现了秦始皇帝銮驾的风采,而且展示了古代车马的系驾关系和古人巧夺天工的工艺技巧,其历史价值、科技价值、艺术价值不可估量。
一号铜车马
二号铜车马
在地下埋藏的两千余年间,原本用于瘗埋的木结构建筑早已朽烂,上部填土塌陷坑中,致使铜车马破损严重。在文物大部分暴露后,考古人员对坑内的铜车马施行带土状态下的整体迁移,并进行拼对、修复。前后历时近八年,两乘铜车马才从三千余枚残片中重新站立起来,再现了2200年前的原貌。
而随着文物对外展示和宣传教育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参观,一个展厅已不能满足全方位展示,新馆的建设应运而生。
如今已建成开放的铜车马博物馆位于丽山园内封土西南侧,距离铜车马陪葬坑约240米,最大程度上实现对铜车马的“原址展示”。
如此一来,秦始皇帝陵整体展示功能结构将形成以秦陵封土为中心,东有兵马俑、西有铜车马的空间格局。
新馆展览不仅可以更好的体现铜车马的重要价值,解决此前展厅不利于全面展示的问题,更能有效缓解铜车马展厅的观众拥堵。
今年5月12日上午,“青铜之冠”秦陵彩绘铜车马二号车启程运往新落成的铜车马博物馆;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秦陵铜车马博物馆首次对外试运行,之后又经过不断完善、调试和整改,于昨天(9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
新建成的秦陵铜车马博物馆包括序厅、第一展厅、第二展厅、第三展厅和观众互动区。
在试运行期间,开放区域包括序厅和第一、第二展厅,展示了铜车马的发掘、铜车马的风采以及铜车马上的兵器和车马器具,解读铜车马的性质用途、形制结构、雕塑艺术、彩绘纹饰、铸造技术等,全方位呈现铜车马的历史、文化、艺术、科技。
28日首次开放第三展厅,包含三个单元,分别为“据形求实:秦陵铜车与秦代马车”“攻坚克难:秦陵铜车马的修复”、观众互动区。
“据形求实:秦陵铜车与秦代马车”单元以铜车马为依据,以秦始皇兵马俑坑和秦始皇帝陵园出土的马车遗迹为参考,结合历史文献,从车舆结构、华美装饰、驾挽方式等方面对秦代马车进行剖析和复原,展现秦代马车中富含的科技文化元素和高超的制作工艺。
该单元依据考古发掘成果,主要分为八个部分:
载脂载舝:轮轴结构与力学应用
展品有铜釭、轮牙铜键、银軎辖等车轮部件,结合车轮仿制品、约毂复原仿制品及约毂工艺图等,展示古代车轮和车轴的结构力学原理。
返本归真:立车车舆结构复原
羽盖华蚤:形制不同的华美车盖
通过铜车马坑木车遗迹出土的错金银伞杠箍、伞盖环形金构件、银质盖弓帽等展品,以及伞盖的部分复原构件,展示秦代马车的华美装饰、巧妙设计和制作工艺。
金勒银镳:奢华精致的马具马饰
在展出铜车马坑木车遗迹出土的络(勒)饰金银管、金当卢、金银泡形节约等文物的基础上,还通过马勒重构和膺环重构,将秦代高等级马车的精致与奢华以及秦代马络(勒)的编联结构呈现给观众。
两服齐首:辕衡轭靷与服马的驾挽方式
两骖雁行:骖马的挽车方式
通过深度剖析辕、衡、轭、靷相互间的连接关系、固定方式和转换关系等,展示古代马车中马与车的驾挽关系。
韅以制衡:韅与刹车和控车
以研究为基础制作出韅带与协驱的仿制品,结合多媒体动画演示,展示出古代马车的刹车和控车方式。
六辔在手:四马八辔的连接与操控
通过展示御手、辔绳和车之间的操控和连接关系,并配合有六辔控御马车的三维动画,告诉观众古代御手是如何赶车和控车的,以此解答《诗经》中“六辔在手”的谜题。
侍者荣耀:御官的佩剑和佩环
展示铜车马坑木车遗迹中出土的御官佩剑和带钩,参照御官的冠饰和佩环,以此作为御官身份和等级的体现。
“攻坚克难:秦陵铜车马的修复”单元通过历史影像、获奖证书、考古研究成果,以及铜车马发掘者袁仲一先生和铜车马修复者吴永琪先生的访谈,将铜车马的发现、发掘与修复的精彩故事呈现给观众。
观众互动区是展览内容的延伸,以象征文物修复的拼图游戏和趣味化的演示与VR驾驭马车等新的展示与互动项目,让观众既体会到动手的快乐,又从中获得文物修复和古代车马文化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