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瓷器”展览换陈出新意瓷器里的中华风度

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瓷器在国博一起展出。刘同华摄

5月21日,我国深海考古工作发布重大进展:在我国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度海域发现的两处古代沉船,经考查,其中一处沉船遗物以瓷器为主,推测文物数量超过十万件,根据出水文物初步判断为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年)。这一发现,将人们的目光又一次吸引到中国瓷器上。

无独有偶,今年以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动“古代中国”改陈工作,近日包括“中国古代瓷器”在内的专题展览已完成改陈工作。

该展览通过“源远流长”“瓷艺匠心”“瓷韵风华”“瓷行天下”四个部分,把中国古代瓷器的形成与发展、制瓷技术的进步、装饰风格的演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互动以及背后所蕴含的社会变迁与审美意象等融为一体,系统展示中国古代瓷器在胎釉、造型、纹饰、工艺等方面的演变历程。

瓷器的诞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对世界物质文明的重大贡献

用瓷土烧制精细的瓷器最早是中国特产。火与土的相遇,诞生了大自然对人类的完美馈赠——瓷器。

在林林总总的文化遗产中,陶瓷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是中华文明最具代表性的器物符号之一,对世界文明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原始瓷器从陶器发展而来,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

展览中有一件商代云雷纹硬陶罐,是1955年在河南郑州二里岗出土的。这件硬陶罐所选用的原料已经十分接近瓷土或与后来产生的原始瓷相同,烧成温度也比一般陶器高,是瓷器的直接前身。

这件硬陶罐告诉我们,商朝不仅开启了中国古代灿烂的青铜文明,还留下了同样不容遗忘的陶瓷文明。

商代初期,青铜器开始成规模的出现,因为做工成本等因素,天然具备了社会属性,只能由贵族阶层使用。

于是,以陶器为主的生活器具成为普通人的选择,陶器也成为中华文明史上使用最广泛的生活用具。陶器的出现是人与自然界互动中的发明创造,是人类最早利用化学变化改变天然性质的开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云雷纹是青铜器和陶瓷器装饰的一种原始纹样,图案呈圆弧形卷曲或方折的回旋线条,圆弧形的也单称云纹,方折形也称雷纹,两者统称云雷纹。云雷纹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从漩涡纹发展而来,商周时代云雷纹大量出现在青铜器上,商代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云雷纹是主要纹饰。在今天可见的南方铜鼓实物上,云雷纹常密布于鼓面周围,象征太阳与云雷共存于天际。

战国时期,原始瓷生产胎质更加细腻,器形更为规整,出现大量用于陪葬的仿青铜礼乐器。到东汉时期,“原始瓷器”釉层更加厚实,器表十分光滑,器物多以实用器为主。

到了东汉晚期,中国瓷器手工业在经历千余年的探索和实践后,终于烧造出普遍意义上的成熟瓷器,完成了质的飞跃。

值得一提的是,秦、汉时期受中原文化影响,浙东地区原始青瓷的风格发生重大变化。原始青瓷的生产中心逐渐转移到浙江上虞的曹娥江流域,生产规模有很大发展,其作为礼器的使用功能,在这一时期突破东南地区的局限,在全国范围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瓷器手工业生产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南方地区已开始普遍烧造成熟的青釉和黑釉瓷,并初步形成一些制瓷中心和瓷窑体系。北方各地的瓷业生产也迅速兴起,成功烧造出白瓷。隋唐时期政权统一,在地域上形成“南青北白”的生产格局。

从唐代的“南青北白”到宋代的名窑林立,再到元明清的精巧绚烂和异彩纷呈,光芒四射、耀眼古今。

卓越的制瓷技艺和辉煌的艺术成就,满足了社会生活的需要,积聚了时代与民族的精华,蕴藏了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智慧,成为传承千年的中华符号,历久弥新,体现了中华文明为全人类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对世界文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瓷器融实用与审美于一体,呈现出技艺双美的境界

宋代制瓷业发展突飞猛进,达到新的高峰,名窑林立,形成了风格各异的瓷器手工业传统和生产中心。

最有名的当属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宋代五大名窑的提法,见于明代内府收藏《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

五大名窑的首要价值,在于为中国陶瓷开创了一个新的审美境界,传达出温和、内敛、厚重的精神。

世人都知道五大名窑极其珍贵,能集齐这五大窑的瓷器更是难上加难,而这次国家博物馆的展出五大名窑一起面世,殊为难得。中国古代瓷器是国博馆藏大类,既有流传千古的传世品,又有出处明确的考古遗物,品类丰富、时代序列完整。此次,包括这五大名窑在内,国博依托丰厚典藏,遴选300余件具有代表性的瓷器精品,突出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与灿烂辉煌。

可以说一部陶瓷史,就是一部中国生活美学史。

明清时期,中国瓷器迎来历史上又一个高峰,而且闪耀世界。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曾这样记载:“后世方土效灵,人工表异,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掩映几筵,文明可掬。岂终固哉!”

清朝,堪称中国古代瓷器烧造工艺的最高峰,能够取得这样辉煌的艺术成就,离不开那些独具匠心的幕后人物,唐英正是其中之一。

47岁的唐英被雍正派往江西景德镇“佐理陶务”。刚到景德镇时,唐英对陶瓷一窍不通:“予于雍正六年奉差督陶江右,陶故细事,但为有生所未见,而物料、火候与五行丹汞同其功,兼之摩古酌今,侈弇崇庳之式,茫然不晓。”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唐英担任督陶官时所烧制的瓷器被人称为“唐窑”,其制作工艺和器物质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唐英带领工匠们集前人所有制瓷之大成,仿制历代著名器物佳作,传承前代制瓷工艺。

中国瓷器在明清闪耀世界,以唐英为代表的工匠们功不可没。

中国瓷器和制瓷技术的对外传播,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前文提到的我国5月21日发布的深海考古南海瓷器沉船,就是中外贸易往来的力证。

这次深海考古还在进行当中,而国博的展览则展出了不少以前海底考古打捞上来的瓷器,比如“黑石号”沉船瓷器。

1998年,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尼海域发现了一艘唐朝时期的沉船“黑石号”。

这艘船装载着经由东南亚运往西亚、北非的中国货物,仅中国瓷器就达到67000多件。出水的文物包括长沙窑、越窑、邢窑、巩县窑瓷器,还包括金银器和铜镜;其中3件完好无损的唐代瓷盘格外引人注目。而且打捞出水的长沙窑瓷碗上带有“唐代宝历二年”(826年)文字。除此之外,展出的还有“华光礁1号”沉船出水瓷器、平潭大练岛元代沉船出水瓷器、辽宁绥中三道岗沉船出水瓷器,等等。

由此足可证明,至迟从中唐开始,中国陶瓷已大量行销海外。宋元时期,陶瓷海上贸易蓬勃发展,广州、泉州、明州等世界性港口相继建立,以中国为主导的陶瓷贸易体系逐步确立。明清时期,陶瓷贸易持续繁荣,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中国瓷器大量远销欧美地区,推动了早期贸易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

法国汉学家奥图·德·萨代尔在其著作《器成天下——中国瓷器考》中记载了这样一段历史:

欧洲的中国瓷器收藏史于1508年掀开了新的一页,那一年,葡萄牙的航海家们返回欧洲。他们乘着风浪,以极大的勇气航行至遥远的东方,抵达了那个时代水手们幻想中的未知国度,千里迢迢带回了诸多产品,种类不胜枚举。最吸引人们眼球的自然是被他们称为“loca”(餐具)或者“porcelana”(瓷器一词的古写法)的中国瓷器……于是,他们又迅速回到中国,继续开展贸易活动,开采中国这座丰饶的“矿山”。

这段法国学者的话,明确无误地告诉世人:瓷器,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创造。当然,中国的贡献远不止这些。

中国陶瓷贸易的运输路线,被当代考古学者称为“陶瓷之路”。精美的中国瓷器沿着唐代发端的“陶瓷之路”源源外输,它们既是美观耐用的生活器皿,也以其绚烂多姿的造型和装饰承载着浓郁的中国文化与风情,对行销区域的物质生活以及文化面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THE END
1.在国博读懂文化中国:当2026件古代文物化作一部“立体史书”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中国”基本陈列是世界上唯一系统展示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灿烂文明的展览,也是国家博物馆中最受观众欢迎的展览。展览共展出文物2026件,其中包括一级文物521件,它们化作一部立体的历史书,凝结于跨越时空的文物之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时间仿佛凝固在一件件横跨千年的文物之中,这些承载着古代中国智慧的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58210
2.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总目为满足社会公众对中国国家博物馆基本藏品信息查询和研究的需要,遵循"开门办馆"的理念,国家博物馆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的基础上,分期分批对社会公布馆藏藏品目录,重点包括藏品的名称、时代、普查编号、图像等信息。现发布第一期藏品数据。 藏品数据251523条,306447件。其中包括古代藏品数据198110条,200272件https://www.chnmuseum.cn/Portals/0/web/zt/cangpin/?d=123
3.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博物馆竣工于1959年8月,也是向建国十周年献礼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以前曾有过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等名称,2003年成立中国国家博物馆。继16日参观完军事博物馆后,17日便来参观国家博物馆,很多心仪已久的国宝,终于可以近距离好好欣赏一下了。↓https://www.meipian.cn/3bx2fbe6
4.新闻喜讯!湖南博物院“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入围第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第二十届(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初评于3月30日至4月10日进行,根据《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办法》,经全国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初审,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申报项目118个,合格项目共计115项。本届初评评委由中国博https://www.hnmuseum.com/zh-hans/node/9612
5.雅昌带你看展览一级文物多达80余件!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玉器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玉器”专题展览重装亮相 2023年8月18日,“中国古代玉器”专题展览重装亮相,在国博北19展厅对公众展出。 新版展览以“玉出东方”“玉礼堂皇”“吉玉琳琅”“琼华满堂”“镂冰雕琼”五个前后贯穿、互为联系的单元,展出480件(套)文物上自远古,下至晚清,器类丰富,其中一级文物数量多达80余件。https://news.artron.net/20230819/n1124193.html
6.热点关注全国150个线上博物馆汇总在家足不出户“云看展展览资源来源于国家文物局 1.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 故宫博物院 https://www.dpm.org.cn/subject_hesui/guide.html 2.全景故宫 故宫博物院 http://webapp.vizen.cn/gugong_app_pc/index.html 3.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 中国国家博物馆 https://www.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646693
7.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展览)海外影响力评估报告“全国博物馆海外综合影响力”榜单通过对2019年全国博物馆进行综合评估,评选出海外综合影响力前10名的博物馆,其中故宫博物院位居榜首,中国国家博物馆名列第二,上海博物馆名列第三。 海外综合影响力前十的博物馆区域覆盖北京市、江苏省、广东省、上海市、湖南省、陕西省、甘肃省等7个省市(排名不分先后),涵盖综合类http://www.aec1971.org.cn/art/2020/5/18/art_430_36263.html
8.北京亲子遛娃地,一网打尽一次分享!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京博物馆TOP1 博物馆 9585人评论·3.1万人收藏 除了上面几个名声赫赫的博物馆外,北京规划展览馆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也推荐一去。 规划展览馆 规划展览馆 从前门地铁出去不远,最大的亮点是三层有一个巨大的北京城市规划模型,可以和娃儿找下自己家在哪,免费讲解也很不错。 https://m.mafengwo.cn/gonglve/ziyouxing/166402.html
9.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位于北京市天安门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位于北京市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是历史与艺术并重,是集收藏、展览、考古、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截止至2013年末,中国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国博藏品数量为100余万件,展厅数量48个;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中https://m.dianping.com/review/235727257
10.历年资讯【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集中对外开放 ■中共一大纪念馆6.3正式开馆 ■中共四大纪念馆重新开放:展览还原当时会场周边里弄风貌 ■白公馆和松林坡景区恢复开放 http://www.1911museum.cn/article/950.html
11.中国国家博物馆十大国宝国家博物馆必看藏品国博镇馆之宝盘点更多中国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 西周天亡簋(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青铜器) 西汉诅盟场面铜贮贝器(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青铜器) 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陶瓷类) 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陶瓷类) https://www.maigoo.com/top/426169.html
12.中国国家博物馆导览系统观众需求分析2016年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推进文物与互联网跨界融合与协同发展,“智慧博物馆”建设不断深入。博物馆导览系统协助观众更好地体验博物馆,成为博物馆智慧化服务探讨的重要课题。中国国家博物馆(下文简称国博)是国内博物馆较早使用语音导览设备为观https://www.depthlink.com/news_220&wd=&eqid=fe5870bf001ad0be00000002645a73a9
13.为一座馆奔赴一座城,上海的博物馆热度居全国前三,很多人“打飞的根据博物馆预订人次,结合线上搜索热度及馆藏数量,携程发布了“国内博物馆20佳”,分别是:故宫、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北京自然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沈阳故宫、成都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苏州博物馆、首都博物馆、西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613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