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再现视觉展演和具身实践:在线数字博物馆的文化记忆建构

巴黎圣母院遭遇大火导致建筑和文物损毁,但万幸的是早在2008年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校联名发起了MappingGothicFrance的项目,对包括巴黎圣母院在内的众多法国建筑进行了系统性的数字化保存,用户在其网站上可以看到完好无损的巴黎圣母院全景[1]。谷歌同样在2011年2月开发了GoogleArt&Culture的在线博物馆项目,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VR等方式在线参观来自全球的1000多家数字博物馆[2]。在我国,不少博物馆借助文物数字化建立了在线数字博物馆,并采用与新科技结合的方法(如网站浏览、APP下载、VR等方式)与受众建立联系。故宫博物院一直走在国内博物馆数字化的前列,“全景故宫”不仅能让网友观看博物馆全貌,还能够浏览到超清的文物仿真还原图。在2016年5月1日,“数字敦煌”项目上线,全球网友只需点击鼠标即可免费在线浏览30多个经典洞窟。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也与全国200多家博物馆合作,借助百度的数字化平台,让用户足不出户就能在线浏览博物馆的文物。

博物馆带有天然的承载文化记忆的属性,当博物馆通过互联网空间和新型传播技术的再造后,由于用户接触到文物的方式和环境与线下博物馆截然不同,势必对其文化记忆的激活和理解产生差异。文化记忆是由扬·阿斯曼在哈瓦布赫的集体记忆基础上提出的概念,文化记忆是一个集体概念,它指所有通过一个社会的互动框架指导行为和经验的知识,都是在反复进行的社会实践中一代代地获得知识[3]。社会的互动框架与当时的社会境况、政治结构等有关,众多的媒介如文字、绘画、纪念馆、节日、仪式、机构等会进一步选择、组织和重述“过去”[4]。换言之,文化记忆是根据当下环境所进行的重构与再现。作为文化记忆承载媒介的博物馆,在数字技术环境的帮助下,从实体转换为在线数字形式,其文物的展现方式、参观者的互动方式以及与当下环境勾连的形式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本文打算探究在线数字博物馆的传播如何影响和建构个体的文化记忆,具体来说从在线数字博物馆的文物传播与受众接受的动态互动视角来理解文化记忆如何被建构。

2.互联网技术下的形象再现:遮蔽与增强的技术实践

尽管互联网技术祛魅了传统博物馆的神圣权威,但是这也为传承文化记忆带来了困难。由于文物均被数字化为仿真图片或3D模型,这使得展品的物质实体与象征意义相剥离,网友只能面对一张图片,而无法通过线下的策展组合感受文物的历史意涵。但正因为这种物质与意义的分离,使得在线博物馆能够将不同时代展品通过重组、拼接、融合的方式,重新定义展品的意义,建立新的因果关系和叙事关系。这给数字博物馆在激活公众的文化记忆既可能带来消极的一面,也可能蕴含创新的叙事,具体来说有两种策略:遮蔽与增强。

但是,如果虚拟博物馆呈现方式能够结合新型技术,那么会增强了文物展现的表现力,有助于文化的在地性书写。例如故宫“名画记”中的《清明上河图》,点击进入后会听见这副画作所在朝代的市井嘈杂声,点击画面中的不同部分会呈现不同的背景声音,旁白作为故事的讲述者也能进一步叙述其具体背景故事。整个画面通过多媒体的故事呈现,用户沉浸在画面的故事叙事中,对于宋朝当时的情景做到了精细地书写,有利于用户形成对宋朝繁忙的市民生活的文化记忆并与之形成亲近感。

3.商业逻辑下视觉展演:“美”的文化记忆

博物馆关于“美”的视觉选择逻辑在其数字博物馆网站上清晰可见。例如故宫博物院名画记专栏中选择了《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和《胤禛美人图》三幅名画,画作内容多为秀丽壮阔山水、古代名士与宫苑女子。尤其以《胤禛美人图》最为突出,画作中共有十二位古代宫廷女士的图像,故宫博物院将十二幅画像人物分别做成十二个板块,网络参与者可以点击宫廷女官身上的饰品了解清代宫廷女性的时尚潮流,例如,“持表对菊”的宫女头上佩戴的“风帽”,对应的旁白解释为:“美人头戴风帽是清代流行的秋天服饰。”这种具有浓厚商业主义色彩的消费性话语在美人图中较为常见。不难想见,为了吸引更多的网络游客点击网站图片,增加流量,选择“看上去很美”的文物图片不失为优秀的商业策略,但是却忽视了文物的历史本真性的特点,那些“长相”并不优美的文物可能就被公众排除在个人的文化记忆之外了。

4.具身传播下的身体实践:“我”的文化记忆

我们除了用词语和形象保存过去外,很大程度上我们也会通过重新体验或者模拟当时的身体体验来唤醒积淀在身体中的文化记忆,因此,文化记忆本身也是能通过个人的身体实践来表达的。康纳顿在《社会如何记忆》中举例说明了记忆是如何在身体中呈现的[5]。他说,小学生在训练坐姿时,必须永远挺直腰杆、身体自然稍微往左前倾、身体与桌子保持一定距离等。这种培养乖孩子的方式被称作是“微型体操”,通过对身体的驯化以达到对“好学生”的记忆规范的传承。

受众在解读传播者的信息时存在三种形式,即霸权式、协商式和抵抗式。在线数字博物馆向网友传递经过重组与商业视觉筛选后的文物信息,当网友们面对这类信息时采取的是一种协商式的信息解码。一方面网络参观者接受来自“官方”的文化记忆重组,另一方面网友则通过身体的具身选择部分地接受文化记忆,并同时会保有自己选择文化记忆的权利,例如用户会主动选择浏览某些展品或者收藏某个壁纸。因此,两者呈现出一种动态的互动关系,互联网的技术特性给予了网络参观者建构“我的文化记忆(mymemory)”的权力,并通过身体实践来确定激活特定的记忆。

THE END
1.数字博物馆,引领传统文化亲近年轻一代关于我们数字博物馆以其独特的方式助力传统文化走向年轻一代。借助数字化技术,博物馆将丰富的文物信息和历史背景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给年轻人,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数字博物馆不仅提供了便捷的在线参观体验,还通过虚拟现实https://hot.isbcyz.com/post/8415.html
2.在线实景逛街,重塑购物体验的新趋势智能手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购物方式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在线实景逛街作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模式,正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本文将探讨在线实景逛街的概念、特点、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在线实景逛街的概念与特点 在线实景逛街,顾名思义,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实体店铺的环境、商品、服务http://erdoutech.cn/post/636.html
3.青柠云展:线上展览与传统线下展的和谐共融青柠云展:线上展览与传统线下展的和谐共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云展——即线上展览平台,已经成为会展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参展商提供了新的展示渠道,也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参观体验。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线上展览将取代传统的线下展会,而是两者可以实现和谐共融,共同推动会展行业的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045754687130663&wfr=spider&for=pc
4.长江证券移动互联网技术大大延伸了实体投教基地的宣传触角,长江证券投教基地微信订阅号每天八条投教信息顶格发送,实际信息发布量已达到互联网投教基地微信公众号的发布水平。长江证券实体投教基地也一直把实体与互联网相融合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两者相融合的综合性创新型基地功能作用已远远超过单一的类型基地所能够达到的效果https://investor.szse.cn/member/achievement/share/share/t20210128_584552.html
5.4月27日雅思大作文示范写作网络能否替代博物馆雅思写作?charisman.个人魅力,感召力; ?sweepinglyadv.扫荡地;彻底地 ?penetratinglyadv.深入地;尖锐地 译文参考: 总之,尽管互联网使人们能够获得他们渴望了解的一切历史和文化,但实体博物馆,一个以全面包容和深入细致的方式展示城市魅力的渠道,永远不会让位于电子产品。https://www.xhd.cn/ielts/xiezuo/190165.html
6.首都博物馆(精选十篇)另外, 虚拟博物馆的空间优越性还体现在虚拟展览可以进行更大范围的拓展, 能够展出比实体展览更多的藏品, 内容能够得到极大扩充, 而受空间的影响较小。这是虚拟博物馆对实体博物馆的补充, 然而, 虚拟博物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虚拟博物馆毕竟不如实体博物馆真实, 这也是虚拟博物馆的一种局限, 虽然可以通过虚拟漫游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70tzwev.html
7.现代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技术的应用与革新在实体博物馆中藏品展示可分为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展示与直接面向观众展馆展示,不同展示方式展示特点不同,所展示的内容与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展示,这种方式一般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在博物馆的相关网络平台账号上建立数字化展览,例如,微博、微信公众号,定期将博物馆的专题陈列和其他临时陈列的https://www.depthlink.com/news_345
8.物质时代的理想主义者9篇(全文)以苏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来讲, 基于信息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统博物馆相比, 对于藏品而言在时间和空间上极大地发挥了实体博物馆的功能。一方面数字藏品不存在实体藏品的损坏、保养、修复等多方面的问题, 可以将藏品永久保存;另一方面数字藏品不受藏品本身的特性以及保存环境的现实和影响;再者数字博物馆具有https://www.99xueshu.com/w/ikeyjqovblxl.html
9.科技中国(Techcn.com.cn):互联网博物馆,你我的知识加油站打造“没有围墙的新型高科技大学”,科技百科超越传统百科模式,打造全面、完备、权威的互联网博物馆,驰骋互联网时代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做知识工作者第一知识加油站,提升全民高科技素养。科技百科为博客中国属下网站群成员之一,坚持公益性、开放性,联手业界朋友、专家、爱好者和广大网民共建。本站专注于互联网、高科技http://techcn.com.cn/
10.数字博物馆与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学术论文通过这两种信息传播途径,利用博物馆的数字化信息将实体博物馆与数字博物馆结合起来,共同使博物馆的职能得以实现,这应该是数字博物馆所具有的基本功能。 1.博物馆网络化建设 局域网建设是博物馆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是博物馆内部信息交流的平台。局域网建设分为硬件平台建设和软件平台建设两大部分。局域网建设http://hylae.com/index.php?ac=article&at=read&did=1272
11.国家文物局互联网+中华文明裵基同:互联网带来的博物馆体验新经济现代社会中感受博物馆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互联网。博物馆的互联,包括博物馆馆际之间、博物馆与公众、与博物馆专业人员、与数据库等,都可以在互联网上通过遥感和集群工作实现,人们可以不再需要去实体博物馆。同时人们对博物馆也产生了新的文化需求,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地获取展品http://www.ncha.gov.cn/col/col2052/index.html
12.把全球1000+博物馆搬到线上,神奇的GoogleArts&Culture到底做或者换句话说,互联网技术,为人类追求的“平行空间”提供了某种可能,虚拟化的博物馆,尽管依然存在大量的局限,但它可以一定程度上让硬核的文化粉丝,撇开实体博物馆之中他者因素的干扰,在纯粹的艺术空间中与作品直接对话,回归文物鉴赏本身。 你与艺术品之间久违的同频共振,可能真的需要一个互联网上的“平行空间”。https://www.tmtpost.com/3896470.html
13.1.6亿+播放量!互联网让博物馆火起来啦前不久,新华网客户端策划推出了《我见证·不能忘却的记忆》原创大型主题报道,创新性地以博物馆为载体,以微纪录片的表现形式,走进全国多家博物馆,以光阴珍藏的历史文物为主角,细数新中国从萌芽到腾飞的伟大历程。该系列微纪录片是如何展现新中国辉煌壮丽成长经历的?又是如何让重大主题报道灵动起来的?现为你解读。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817034
14.博物馆出圈,全靠互联网嘴替?界面新闻·JMedia“文博游”大热,一是因为人们的精神需求在文化消费中得到了满足。另一方面,社交媒体上关于展博活动的呈现和表达,也在不断吸引各年龄层群体,特别是年轻人的关注。展博“互联网嘴替”成为文化消费的幕后推手之一。 在各种分享生活方式的种草社区,游览各类博物馆、艺术展一度成为一种彰显高雅品味的流行休闲方式。但当真正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1710897.html
15.文化汇聚与共建:数字博物馆平台的建设价值研究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数字文旅产业逐渐兴起,数字博物馆、云旅游https://www.iii.tsinghua.edu.cn/info/1058/2789.htm
16.中国互联网博物馆中国互联网博物馆是中国首个以互联网为主题的数字博物馆。中国互联网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行业和领域,亟需一个聚合的平台和展示窗口,保存中国互联网的历史点滴,全面呈现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中国互联网博物馆的作用可以分为两点: 保存历史资料:以互联网为平台,发动公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66410455
17.中国互联网博物馆首页 简介 历史馆 陈列馆 人物馆 合作单位 版权 电话 联系我们 地址 北京市中关村南四街四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号楼 咨询电话 86-10-58868888 传真 86-10-58868888 电子邮件 museum@cnnic.cnhttps://www.12377.cn/contactu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