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世界一流”的国家博物馆——写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之际

一九二五年时的国立历史博物馆资料图片

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外景

资料图片

后母戊鼎

2012年7月9日,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

今天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已进入“世界大馆”的行列,成为可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卢浮宫比肩的世界一流博物馆。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建成和开馆是中华之崛起、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引起了国人自豪,世界赞叹。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是1912年7月蔡元培先生倡导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鲁迅先生建议勘选了国子监为馆址,中国的国立博物馆事业由此开始起步。1918年7月,筹备处迁址到故宫的端门与午门,1926年10月定名为“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国革命博物馆筹备处。1959年建国十周年“大庆”之际,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在天安门广场东侧落成,与作为新中国最高政治殿堂的人民大会堂遥遥相对,并同为建国十周年“十大建筑”,成为我国最高历史文化殿堂,是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标志性建筑。

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这就为我国新时期的文化事业建设与发展,既提供了坚实基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2003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中国国家博物馆。

今天,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代中,扩建一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以百年基业,传承五千年文明。在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展示祖国悠久历史、弘扬中华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体现中华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发展定位与新馆建设

国家博物馆成立后,与时俱进的确立了新的发展定位。一是建馆方向:“国家博物馆的建设,应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地位相称,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相称,与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相称,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称”。二是建馆目标:国家博物馆把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国家博物馆确定为建馆目标。三是办馆方针:把“人才立馆、藏品立馆、业务立馆、学术立馆”作为国家博物馆的办馆方针。四是功能定位:“历史与艺术并重”作为国家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原来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定位为历史性博物馆。综观世界大博物馆,大多都是艺术性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不应是单一的历史性博物馆,而应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的综合性博物馆。这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自己的特色。国家博物馆突出“以人为本”理念,以“三贴近”为宗旨,发挥好“阵地”、“课堂”和“四个重要作用”。体现出“无处不历史、无处不艺术、无处不学术”的殿堂氛围。这些都是功能定位的组成部分。

国家博物馆组建成立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扩建其馆舍。因为老馆建筑面积只有6.5万平方米,实用功能不够完善,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2004年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征集改扩建工程设计方案。经过专家评选和五轮的论证修改,最终形成了“留三面”的建筑设计方案。即:把老馆的西、北、南三面保留,向东和地下地上扩建。改扩建工程建筑设计方案,于2006年9月上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0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报国务院。11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建筑设计方案。2007年3月开始动工建设,2010年底工程竣工,2011年3月新馆开馆。新建成的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接近20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展览面积近7万平方米,共48个展厅。新馆总建筑面积是原来老馆面积的三倍,一跃成为世界上建筑面积第一大的国家博物馆。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周恩来总理讲到:“人民大会堂(17万平方米)这个建筑肩膀高,而革命历史博物馆(6.5万平方米)肩膀低,以后应解决这个问题。”50年后,我们这一代人完成了周总理的遗愿。其根本原因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是我们的国家强大了,所以才有财力和能力做成这件大事。

2011年3月1日开馆的国家博物馆,至今已迎来600多万参观者。其中有外国总统、总理、议长等政要、贵宾,还有世界著名博物馆的馆长,参观者对新馆建筑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大都用“震撼”来形容。著名建筑学家,两院院士吴良镛等先生评价说:新的国家博物馆建筑设计采用“留三面方案”非常高明,既没有改变原有的建筑外貌和风格,又实现了新老建筑的有机协调,保持了天安门广场原有风貌的和谐统一。主题思想非常成功,结合了传统和现代的文化元素,整体视觉效果很好。在室内外空间及流线处理上尤显简洁大方、庄重朴素,体现了中国人讲求的“天人合一”思想,很有中国气势,符合国家博物馆世界大馆的地位。

国家博物馆的新馆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一五”期间批准开工并建成投入使用的巨大文化设施,是新时期我国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也是最大的文化惠民工程。国家博物馆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象征,是中国的首善重要文化窗口,是我国历史文化的最高殿堂。其文化影响力和象征意义重大。

努力增加文物藏品

文物藏品是国家博物馆的立馆之本,是组织陈列与展览和开展学术研究的根本资源,是为广大公众提供文化服务和对外文化交流等业务活动的基础,是国家博物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

国家博物馆有了宏大的建筑馆舍,文物藏品的数量和质量不够,就不能称其为“国家”博物馆。建馆初期馆藏文物只有几万件,上个世纪50年代,为了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文化部发出通知,在全国范围内调拨和征集文物,得到了全国考古和博物馆单位的大力支持,奠定了基本的文物藏品基础。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组建之初,各类文物藏品约65万件。

国家博物馆新馆建成后,已成为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新的大馆馆舍与文物藏品不相匹配的问题尤为突出。2007年7月,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决定将国家文物局所有的40万件文物整体划拨给国家博物馆。2010年2月,举行了文物交接仪式。40万件文物一次性划拨入藏国家博物馆,这在国家博物馆百年建馆史上是没有过的,在世界博物馆史上也属罕见。这体现了我国政府体制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得到了国内外博物馆界的高度评价。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将中办特快室收藏保管的中央四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外交活动中授赠的近万件国际礼品移交国家博物馆收藏保管。原国际友谊博物馆已整体划归国家博物馆,其近2万件国际礼品也已移交国家博物馆收藏。

这些年来,国家财政部给国家博物馆的收藏经费数额不断加大,使得国家博物馆的收藏工作有了基本保障。目前,国家博物馆的文物藏品数量约120万件。国家博物馆的文物藏品不仅数量大大增加,品类也更加丰富多样,这为搞好陈列展览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建设“国博特色”的陈展体系

陈列和展览是国家博物馆开展业务活动、为公众服务的主要手段和形式,也是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等社会效益的主要途径。

国家博物馆的陈列体系思路是:在陈列展览内容上力求丰富多样。既要展示中华辉煌的古代文明,又要展示近现代文明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还要展示世界文明成果。既有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也有临时展览;既有历史类陈展,也有艺术类陈展;既有本馆的藏品陈列,也有与国外大博物馆合作的陈展;既有侧重学术的展览,也有配合时政与纪念性的展览;既有反映传统艺术的展览,也有反映当代艺术成就的展览。

二是专题陈列。目前国家博物馆已推出专题陈列10余个:《馆藏革命题材美术经典作品》展、《古代青铜器艺术》、《古代瓷器艺术》、《古代钱币艺术》、《古代玉器艺术》、《古代绘画艺术》、《馆藏非洲雕刻艺术精品》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建筑设计》展、《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简史与成果》展、《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成果》展。三是国际交流展。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德国三家国家博物馆合作举办了《启蒙的艺术》。与大英博物馆等合作举办的《大英博物馆和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馆藏瓷器精品》展,于今年6月22日开幕,展期半年。与意大利文化部合作举办的《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于7月6日开幕。合作期为5年,每年意大利文化部更换一次展品。这是世界博物馆合作交流展览历史上所没有的,意义非凡。明年1月,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将在我馆举办其馆藏精品展。四是临时展览。国家博物馆每年接待举办20-30个不同内容与形式的临时展览。

从上述陈展构成可以看出,“国博特色”的陈展体系已初步形成。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不断丰富和完善陈展质量,真正打磨出既有“国博特色”,又具“世界一流”水平的陈展体系。

建立“以人为本”的公众服务体系

国家博物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开馆以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出各项公共服务内容,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高为公众服务的水平。以提供文化服务为核心的新国博公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二是存包服务、安检服务、查询服务,标识信息提示和公共广播等系统服务。在入口大厅分别设有4个服务台,为观众提供贴心服务。在公共区域设有标识牌,电子信息提示屏,方便观众用最快的速度查到展陈的信息。

三是配备专职讲解员和志愿讲解员。设有语音导览和手机导览。历经3年研发的“国博手机导览”项目于2011年7月先后获得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3家电信运营商的批准。11月中英文版的国博手机导览正式上线服务。2011年9月3日,为广大青少年观众设计的教育体验区正式投入使用,其面积约1500平方米,已经开发了50种适合不同类型观众参与的教育体验项目,内容涵盖美术、戏剧、音乐、影视、科学实验和手工制作六个门类。通过参与这些体验项目,让观众能够深层次了解展览内涵,获得美好的博物馆感受。

四是设有咖啡、茶座、自助餐等休闲项目服务。备有纪念品、出版物等文化产品,满足各类观众的需求。

五是为满足公众需求,新闻发布、专题报道、网站微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向公众提供更多的信息量。公众服务系统不断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一年来,国家博物馆围绕免费开放组织的各项宣传工作始终把“向观众提供文化服务”放在首要位置,着力发挥博物馆自身在教育职能上的优势。在宣传手段上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展览展示、讲解讲座、语音导览、网站互动等形式,同时积极探索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广和运作,注重观众的个人感受和现场参与体验的实际效果,让优秀文化成果惠及民众。

建立安全有效的安保系统

文物与馆舍安全始终是国家博物馆工作的重点,中央领导同志、文化部、国家文物局领导对此都十分关心。为确保文物及馆舍安全,多年来国家博物馆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藏品保管制度,不断完善安防消防工作制度和应急工作预案,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安保队伍,开展了人员培训和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新馆开馆后,迅速完善安保措施,建立安全有效的安保系统。做好展览和藏品的安全保卫工作,加强用电设备的管理和检查,对重点部位、要害部位实行分级管理和重点加强防护。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巡查制度和工作情况报告制度,强化安全值班制度。

国家博物馆的安全保障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一是安全管理机制。明确各级安全责任,逐级签署安全责任书,建立了安全工作由馆长负总责,各部门参与实施,安全保卫处具体执行的安全管理机制。二是人防系统。由本馆安保部门与武警官兵共同构成,实行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责任制度。三是技防系统。由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声音复合系统、出入口管理系统、巡更管理系统、视频监控辅助照明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无线有线对讲系统、安防集成管理平台和安防控制室等10个子系统组成,构建了四道安防技术防线,组成了纵深的安全防护体系。四是物防系统。文物库房及展厅具备很好的物防条件。五是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系统。国家博物馆的安保工作,是一个完整有效的系统,通过机制、人防、物防、技防之间的联动,形成强有力的整体效能,在安全上做到万无一失。

经过百年的风雨历程,中国国家博物馆积淀了中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已发展成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旗舰。这里记载着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足迹,展示着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光辉历程。国家博物馆是中华儿女传承文明、开拓未来的精神家园。同时,这里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窗口,是展示整个人类文明的宏伟殿堂。今天的国家博物馆,凝结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凝结着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凝结着历代建设者、管理者的辛勤汗水,凝结着广大公众和无私捐赠文物藏品者的关心和奉献。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迎来建馆一百周年的时刻,应该由衷的感谢他们!

中国国家博物馆,一定要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按照中央领导同志视察我馆时的要求:发挥国家博物馆在全国博物馆行业的龙头和引擎作用,肩负起光荣的历史使命。国家博物馆要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展示现代化建设成就、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群众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一定更好地为广大公众服务,为建设先进文化服务,为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服务,为构建我国和谐社会服务。

THE END
1.回顾大英博物馆的10大镇馆之宝,没有一件是英国的,那都是谁的?有人说,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虽然是英国的博物馆,但里面却陈设有2.3万件中国文物。这些文物,大多数是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时期,英国从我国抢去的,而且由于保管不善,部分文物已经造成了不可修复的、永久性的破坏。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9161631342098909&wfr=spider&for=pc
2.这项榜单的全球TOP20,中国占了三分之一“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中国博物馆很好逛这件事早已出圈到海外!近日公布的《2023全球主题公园和博物馆报告:全球主要景点游客报告》显示,中国共7家博物馆上榜全球前20,占了三分之一。 这7家中国博物馆分别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湖南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广东省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40827/d30ef8236bd74a5b9eae49ad196d1b0d/c.html
3.大英博物馆何以至此?800多万件馆藏背后消失的初心!导语:你一定听过“中国最好的文物不在中国,而在大英博物馆”(请滑动查看晚清百态特展,展品均为他馆借展,摄影师@闫廷钰&吴越)▼不止中国埃及最好的文物,大多也不在埃及而在大英博物馆(拉美西斯二世雕像,制图@牛炖/星球研究所)▼事实上希腊最好的文物也不在希腊而在… https://www.shkp.org.cn/articles/2024/03/if340203.html
4.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将亮相国博用10分钟提前做个功课吧界面新闻节目介绍了大英博物馆中的100件馆藏,于2011年创下1100万人同时收听的惊人纪录,而后出版成书。该书由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亲自撰写,动员100多名馆员、400多名专家,编撰了足足4年。这是一项“全世界只有大英博物馆才能办到的世界史撰写计划”。中译书名为《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由新经典出品。此次国博展的https://m.jiemian.com/article/1139602.html
5.大英博物馆陶瓷展(国博)大英博物馆陶瓷展(国博) 上个周末,全家抽出2小时又去国博,看大英瓷展。虽然没有讲解,但展览编排有序,说明详尽。非常过瘾。手机拍图,效果见谅。 进门是2点多,没有排队。门前志愿者引导,自助换票,还给每人发了小扇子。虽然天已经不热。拿了免费的东西,心情还是很好。https://www.mafengwo.cn/i/1006692.html
6.大英博物馆百件精品将在国博展出有一件良渚玉琮!此前,国博策展人闫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北京展虽脱胎于《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但展品并不完全一样。大众尤其感兴趣的女史箴图,并不会出现在北京展览中。 “展览的展品有45件(套)与原书一样,剩下的55件(套),有部分是同类展品更换一件展示,还有相当一部分则是与原书没有关系的。”闫志说。 https://zj.zjol.com.cn/video.html?id=565078
7.精彩故事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此次展品包括九个单元,如何用100件文物讲述200万年的世界历史,大英博物馆挑战了整整四年打开APP,完整收听 节目(96)切换顺序 000.国博大英博物馆展览?序 179703:05 000.佘盆梅海特内棺_大英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 151502:42 001.奥杜威砍砸器_国博大英展参观导览 139102:05 002.奥杜威手斧_国博大英展参观导览 https://m.ximalaya.com/lishi/11276537/p2/
8.中国有自己的大英博物馆,终于明白为什么说:防火防盗防国博了HelloAmy艾米 关注 中国有自己的大英博物馆,终于明白为什么说:防火防盗防国博了 中国有自己的大英博物馆,终于明白为什么说:防火防盗防国博了国博 故宫 文物 发布于12月5日 山东省 相关推荐 App内查看更多 实物更好看,600+入手,很好 得物er-U8M6R6S6 17 头头宇 1617 5 评论 打开App看看https://m.dewu.com/note/trend/details?id=254106553
9.国博联手大英博物馆举办“瓷韵”展品味明清外销瓷期刊篇名 国博联手大英博物馆举办“瓷韵”展品味明清外销瓷 来源期刊 长三角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大英博物馆 外销明清品味中国陶瓷 中国瓷器 韵装饰 年,卷(期) 2012,(8) 所属期刊栏目 企业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7-78 页数 2页 分类号 J527 字数 2647字 语种 中文 DOI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长三角 主办https://doc.paperpass.com/journal/20120133changsj.html
10.国博展览“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国博展览“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借助文物分八个单元展现了世界历史。下列单元题目中,最的正确答案和题目解析https://m.12tiku.com/tiku/919787/23239634.html
11.微博正文【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将亮相国博 用10分钟提前做个功课吧】这个展览起源于大英博物馆与BBC英国国家广播公司合制的系列广播节目《A History of the World》。由于展品的时间跨度很大,建议可以阅读《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提前做功课,然后再走进博物馆一探究竟。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将亮相国博 用10分钟提前做个功课吧 @https://m.weibo.cn/status/ExVjbofXq
12.国博大英展初到北京,恰逢国博策划多年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出,略作功课,顺利预约, 50元门票得以了却盼望已久的心愿。 大英博物馆建馆二百五十多年来,现有藏品800多万件。为在世界各地巡展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专家们从博物馆选出100件藏品,纵向从大约200万年前人类起源至今,横向遍布世界五大洲,每一件文物都https://www.meipian.cn/k1h23tp
13.百年国博“瓷之韵——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瓷器精品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联合主办,精选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珍藏的148件(套)精美瓷器,其展品从明代早期的外销瓷,到西方在中国定制的瓷器,再到19世纪中期欧洲仿制的瓷器,还包括部分英https://www.chnmuseum.cn/Portals/0/web/zt/100n/news_content-29.html
14.大英博物馆百件精品将来北京第101件中国展品成迷——中国青年网此次展览展品将有101件(套)。除大英博物馆方面提供的100件(套)展品外,国博方面还将提供一件能体现展览所在地文化特征的代表性文物共同展示。尽管不少文物爱好者在网上推测该展品很可能出自汉唐时代,但记者从国博内部人士获悉,这件展品的选择将会出乎观众意料且别具深意。(记者 应妮)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book.youth.cn/zx/201702/t20170228_9186901.htm
15.大英博物館日記2024pdfepubmobi电子书而且,感到不舒服的是,这么多来国博的人,不是为了进来看看那些珍贵的藏品,了解一下我国的历史,而是说 里面凉快,凉快一会儿再走,把如此神 评分☆☆☆ 说来惭愧,数年前有机会去伦敦作日韩团式旅游(更值得惭愧的是,属公费),有半天自由活动时间,于是匆匆去大英博物馆一逛。时间有限,只能窜进窜出,没法停下来https://onlinetoolsland.com/books/1364146
16.猫博士系列完整版全套教学课程百度网盘mp4资源11.89G打包下载│├─ 000.佘盆梅海特内棺_大英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mp3 │├─ 000.国博大英博物馆展览?序.mp3 │├─ 001.奥杜威砍砸器_国博大英展参观导览.mp3 │├─ 002.奥杜威手斧_国博大英展参观导览.mp3 │├─ 003.冰河时代野牛岩画_国博大英展参观导览.mp3 http://qwdh.net/post/2186.html
17.大英博物馆:从掠夺保护到分享的变迁——200万年的思考与凝视英国时间6月15日,复旦大学EMBA的七十多位学生探访了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大英博物馆。带着一种对人类文化的温情与敬意,队伍从玻璃穹顶包裹下的大厅出发,一步步踏入这个收藏着200万年世界文明历史的博物馆中。 大英博物馆: 从掠夺、保护到分享的变迁 ——200万年的思考与凝视 https://www.fdsm.fudan.edu.cn/emba/article/0e0e5cc4dbd94cbf97876cf253924312
18.大英博物馆文创产品经营(大英博物馆文创探秘:世界一流博物馆如何另外,大英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开发文创商品的有力“IP”,以大英博物馆自身为主题的纪念品同样种类繁多。Nadja详细介绍了博物馆对藏品的悉心保护,例如制定展出时间上限、定期收回维护、确保展览文物的适宜状态等等,既保护了珍贵文物,也保护了大英博物馆这个“重量级IP”。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623834-1.html
19.大都会博物馆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和几家小博物馆的藏品最值得说说的国家博物馆,那天满怀兴趣的去了一次,结果花时间排长长的队伍过安检不说,里面感觉没啥可看的,还不如改造前,里面的通史展和我40年前看的差不多,后来想了一想,也许是这几年改革开放国人出去的机会多了,眼界放开了,大英,卢浮宫,冬宫,凡尔赛都进入眼球,有了比较,差距就看出来了。国博若想改进最快的http://cnc.xitek.com/thread-612625-2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