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考古新样态!陕西考古博物馆正式建成你准备好打卡了吗?考古陕西西安新闻

陕西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根”与“魂”。近日,全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正式建成,该馆以“考古”为主题,将文物与出土背景结合、以考古的视角解读遗址,勾勒中国考古和陕西考古的发展脉络,它将与我省历史和遗址类博物馆构成互补效应,使公众走进考古、了解考古,帮助公众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陕西历史文化内涵。那么,就让我们期待开放的那天,你准备好打卡了吗?

“一馆四中心”

打造中国考古新样态

陕西考古博物馆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神禾原畔,东邻三河口湿地公园,隔潏河与香积寺相望,北临景观廊带,西邻文苑路南延伸段,东南邻南横线现状道路,距离西安市中心约13.8公里,平面形状呈三角形。

总用地面积250亩、总建筑面积约为3.6万平方米,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设计。馆舍建组采用唐风建筑、园林化风格,分为开放区和工作区,院馆一体,包括考古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科技保护中心、综合管理中心和公众考古中心。展厅共有三层,室内展陈面积5800平方米,另有室外展陈区域10000平方米,有田野考古主题展示区、历代砖砌展示区、陶瓷石刻文物展示区等,是全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

展出文物90%以上是首次与公众见面

据了解,该博物馆内展出的文物中,90%以上为首次与公众见面。馆内还有多件以全新理念和先进技术进行保护修复的展品,如通过浇灌石膏液体获得完整形态的周代木俑、历经千年真颜仍驻的唐代牵驼俑,整体“打包”后完整搬进博物馆的西周时期车马坑和元代壁画墓。

此外,还有石峁遗址的石雕、玉器、乐器,西周时期的青铜器,汉文帝霸陵陵区的陶俑等。颜真卿书丹的《罗婉顺墓志》等许多珍贵文物在开馆后也将首次与观众见面。

释疑

为什么要叫考古博物馆?

和历史博物馆有何不同?

为什么要叫做考古博物馆?它和历史博物馆有何不同?近日,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周魁英就这一问题专门做了解读。

首先,考古博物馆是新形态的博物馆,或者说是博物馆的新形态。收藏、保管、研究、宣传、教育等这些对公众来说的博物馆功能,陕西考古博物馆都有。但在国内,真正按照考古博物馆的概念把它建好给大家看的,目前就陕西考古博物馆这一个。简单来说,考古博物馆就是给大家展示考古学的博物馆。它依靠的是考古学的地层学和类型学理论,是给公众展示考古发掘、考古研究、文物保护和展示教育全链条的博物馆。

第二,考古博物馆要展示的是考古发掘的那些遗迹,比如探方、墓葬、建筑遗址、桥梁遗址等等这些东西,而历史博物馆就不会展示这些。考古博物馆跟历史博物馆最大的不同是:历史博物馆是展示藏品,而考古博物馆是展示出土文物。历史博物馆可以展示传世的、收藏的、买来的、捐献的文物,考古博物馆展示的文物则全部都是考古出土的文物。陕西历史博物馆拥有170万件藏品,而陕西考古博物馆依托的是20余万件出土文物。展示遗迹和遗迹里边出土文物的博物馆,就是考古博物馆。

第三,考古博物馆也可以叫做考古学的博物馆。到历史博物馆是学习文物和历史知识;到考古博物馆来,是学习考古知识的。在这儿会给大家展示什么是地层学、什么是类型学、什么是墓葬、什么是建筑遗址等等。

跟考古博物馆类似的,还有遗址博物馆。遗址博物馆也可以称为考古博物馆。比如说兵马俑博物馆在国内叫专题博物馆或叫遗址博物馆,但在国际上就把它划分为考古博物馆,因为它也是展示遗迹的,比如兵马俑坑。但兵马俑博物馆是属于考古博物馆里边的遗址博物馆,是展示遗址的;而陕西考古博物馆是展示考古学科的,这就是它们的区别。

特写

门前建有『考古桥』

桥上刻下考古史

在陕西考古博物馆门前建有一座桥,这座桥被称为“考古桥”,桥面上每走几步地上就会有一行或几行文字,共24处。结合展馆内展陈的内容,华商报记者对这些信息进行了梳理,发现其中有不少故事。

公元前58年:美阳得鼎张敞释文

曾为妻画眉的西汉张敞对周代青铜器的辨识

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金”指青铜器及其铭文,“石”指石刻文字及石刻。金石学者热衷收集金石及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

《汉书·郊祀志》中记载了一个“美阳得鼎”的故事。西汉宣帝神爵四年,美阳(今扶风县法门镇)出土了一尊铜鼎,此鼎被献到宫中,满朝君臣均无法辨识鼎上铸的铭文,最后太中大夫张敞(为妻子画眉而千古留名)将鼎上的文字释读了出来。铭文:“‘官此栒邑,赐尔旗鸾黼黻(fǔfú)琱戈。’尸臣拜手稽首曰:‘敢对扬天子丕显休命。’”译为:“(天子任命大臣尸臣)从此管理栒邑这个地方,赐给你旌旗、官服和武器戈。尸臣用书信向天子表达敬意(另外还铸了鼎):臣万分感谢天子厚爱,岂敢不遵从天子之命。”

1092:吕大临著《考古图》

考古学鼻祖墓

设三重墓室防盗却遭后人盗掘

北宋时期也有一个人叫刘敞,他写的《先秦古器记》被誉为是金石学的开山之作。而集大成者,则是同为北宋人的吕大临。2006年考古人员在蓝田发现了其家族墓地,展馆中就展陈有吕氏家族墓中出土许多器物。也正是因为吕大临的著作《考古图》(在展馆中也有展陈),英文单词“archaeolo-gy”在从西方传入我国的过程中就被译为“考古学”。所以,吕大临也被视为“中国考古学的鼻祖”。

吕氏家族墓园从1074年(北宋哲宗熙宁七年)到北宋末年共埋葬吕氏家族成员5代人29座墓。这些墓葬的形制有三种,最特殊的是三室墓,吕大临的墓就是这样的,第三重墓室才是其真实墓室,上面两层空穴是用来迷惑盗墓者。遗憾的是,2005年年底其中一座古墓被盗,而参与盗墓的竟然还有吕氏后人。经上级批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组队于2006年对该墓地了进行抢救性发掘。

1934:宝鸡斗鸡台遗址发掘

标志着陕西科学考古的发端

二十世纪初,章太炎、梁启超等学者将西方的类型学、考古学文化等理论引入中国,为中国近代考古学奠定了理论基础。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我国地质学家袁复礼在地质调查中,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了大量的彩陶和石器,“仰韶文化”得以命名。这便是中国科学考古的开端。

而1921年起国内学术团体就开始在陕西开进行考古调查,主要考察了汉唐帝陵、周文王陵、武王陵、张骞墓、樊哙墓等遗迹,为陕西考古积累了大量资料。1934年对宝鸡斗鸡台遗址的发掘,标志了陕西科学考古的发端。

新中国成立后

考古工作全面发展

重大考古发现越来越多

列在“考古桥”上的重要节点分别为——1951丰镐西周遗址发掘;1954半坡新石器遗址发掘;1956-1957汉长安城遗址发掘;1958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成立,泉护村、元君庙新石器遗址发掘;1959耀州窑遗址、秦咸阳城、秦都雍城遗址发掘;1963蓝田猿人遗址发掘;1971唐章怀太子、懿德太子墓发掘;1972姜寨新石器遗址发掘;1974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发掘;1976周原遗址首次大规模发掘;1982陕西省考古学会成立、西汉杜陵陵园首次发掘、清涧李家崖商代遗址发掘;1984援藏考古;1987-1988法门寺地宫、汉阳陵遗址发掘;1995洛南旧石器遗址群、唐僖宗靖陵发掘;2004周公庙遗址、汉唐帝陵、杨官寨大遗址考古启动;2005梁带村芮国遗址发掘;2006北宋吕氏家族发掘;2008西汉张安世家族墓地发掘;2012石峁遗址全面系统考古;2017中亚(乌·哈·吉)国际考古;2022陕西考古博物馆开馆。

看点

逛考古博物馆看什么?

陕西考古博物馆常设展览以“考古圣地华章陕西”为主题,分为考古历程、文化谱系、考古发现、文保科技四个篇章,在5个展厅展出。

第一展厅:考古历程篇

现场教你认识五种土和考古工具

理解考古学原理

考古学的前身金石学是干什么的,有哪些重要的人和事?考古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中国考古尤其是陕西考古的百年发展经历了哪些重要阶段?第一展厅展示的主要是这些内容。

第一单元《金石稽古证经崇礼》,讲述考古学在童年时代——金石学时的积累过程。看点有吕大临与金石学、毕沅与陕西帝王陵。

第二单元《科学考古兴史救国》,在展示中国考古学诞生的基础上,着重讲述陕西考古的开端——斗鸡台考古,以及因此而成熟的中国考古类型学。看点有徐旭生与斗鸡台、苏秉琦与类型学。

第三单元《顺应时运考古扬帆》,以考古项目为依托,系统梳理了自建国以来陕西考古的发展历程,其中不乏半坡遗址、青铜器窖藏、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法门寺地宫、汉阳陵等著名遗址,也有“大遗址考古”等新理念与方法的介绍。看点有石兴邦与半坡、袁仲一与兵马俑、韩伟与法门寺等。

除了考古发展历程,感兴趣的观众在这儿还可现场学到不少考古学知识。比如展厅内陈列有五种土块,它们全部出自考古现场。讲解员介绍,它们一块是红烧土,来自咸阳市的汉代陶窑,经火烧之后成了红色。一块是夯土,来自秦咸阳城遗址赛家沟6号建筑基址,是在建筑地基或城墙上多见的类型。一块是五花土,也就是墓葬中的填土。一块是灰土,来自垃圾坑,是考古发掘中最常见的土色,很多东西都是这样的土里发现的。还有一块是生土,就是自形成以来没有经过人工扰动的。一般来说,当生土露出的时候,就可以停止发掘了。

考古调查和发掘常用到的工具也在这里展陈,有探铲、手铲、刷子等。探铲俗称“洛阳铲”,其实它不是直接用于遗址发掘的,它的作用主要是取出地层中的土块,帮助考古人员判断地下埋藏的位置、范围和类型的。

第二展厅:文化谱系篇

从一二百万年前到周原遗址

陕西各地考古学文化分布全梳理

第一单元《旧石器时代》,着重讲述了现代人的起源以及古人类的交流与迁徙。看点是疥疙洞遗址与“早期现代人演化自本土古人群”学说。

第二、第三、第四单元分别是《新石器时代》《夏商时期》《先周文化》,介绍了在陕西境内此消彼长的各种文化类型,包括分布范围、文化特征和代表性遗址,同时穿插了诸如动物考古、植物考古、体质人类学等分支学科的介绍。看点有关桃园与动物考古、鱼化寨与环壕、泉护村与彩陶、新街与玉器、杨界沙与窑洞、石摞摞山与石城、清涧与鬼方等。

第五单元《周原遗址》全面总结了六十余年来周原遗址的考古收获,并设置了贺家车马坑的特展,将整体搬迁后的车马坑直接陈列在展厅内。看点是西周最大的城市——周原,和贺家铜轮牙车马坑。

在岐山贺家村的一座车马坑里,发现有一辆车和四匹马,可能是诸侯级别的座驾。马器和车器大多镶嵌绿松石。尤为特殊的是,它的车轮外包着一圈铜皮,轮间距宽达1.82米,几乎不能在路上行驶,因此这可能是一辆礼仪性马车,只在接待重要宾客时才用。

第三、四展厅:考古发现篇

陕西考古重点项目

在这里可一次看完

“考古发现篇”展出的都是获得过国家考古类奖项的重点项目,分别讲述了作为文明摇篮、帝国中心和地方重镇的陕西,历数了陕西考古的各大重点项目。

第一单元“探源文明构建先史”,重点展示杨官寨、芦山峁以及石峁三个都邑性遗址。三个遗址出土的大量反映那时候的人类生活方方面面、各具特色的文物是这个单元的看点。

第二单元“寻踪帝国盛世再现”,介绍陕西境内最丰富的秦、汉、唐遗存,包括都城、帝陵、贵族及平民墓葬等内容。看点有秦始皇陵与政治思想、西汉帝陵与帝国制度、唐代帝陵与国际地位和文化交流、唐代贵族墓与社会生活。

第三单元“追迹古都陶冶风雅”在第四展厅,介绍了“王气黯然后”的陕西,展示士人生活如吕氏家族墓园、瓷业发展如耀州窑。看点有吕氏家族墓园与关学传播和金石学发展、耀州窑与北方瓷业。

作为文明前夜的史前都邑与聚落,杨官寨、芦山峁、石峁三个遗址及其出土的文物非常有特色。其中,石峁龙山时代遗址是本世纪一项非常重要的考古发现。石峁城址以气势恢宏的石砌城垣为突出特征,是距今4000年前后东亚地区保存最好、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都邑性城址,代表了中国北方早期国家文明的发展高度。

展厅内展示了石峁遗址的外城东门址遗址模型,可以看到目前所知最早的城墙上的防御性构筑——马面。展厅还模拟了一段石峁的墙体,可以看到有石雕和石墙中的“纴木”,纴木的作用相当于现在混凝土中的钢筋。过去建筑学认为“纴木”的运用最早始于汉代,石峁纴木的发现将此技术提前了一千多年。

在城门基址上还分布了一些“人头坑”,是被称作“杀戮祭祀”的特殊现象,发现的头骨坑有六座,这些头骨都是被直接砍掉的,部分还有夯砸裂痕,展厅一处就模拟有这样的“人头坑”,坑内有二十多个女性头骨。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陕西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唐长安城遗址、唐代帝陵也是展馆展示的重点。唐僖宗李儇的靖陵历史上多次遭盗掘使墓室破坏极为严重。考古人员对靖陵实施了抢救性发掘,这是唯一一座经过发掘的唐代帝陵。展厅的展柜中展示了墓中出土的壁画、石函、玉佩、铜锁、哀册等。其中哀册仅残存3块,一块有“圣恭宀”三字,文献记载唐僖宗谥号“惠圣恭定孝皇帝”,考古人员据此确定第三字为“定”,墓主为唐僖宗。

第四展厅介绍了“王气黯然后”的陕西,重点展示了宋代吕氏家族墓园出土的文物,以及瓷器从唐代到明代的发展变化历程等。

第五展厅:文物保护篇

唐代冠饰的修复保护

令人惊叹

第五展厅为“文物保护篇”,位于三楼,介绍了陶瓷器、青铜器、复杂遗存、壁画、纺织品和漆器等的修复、保护与研究。

李倕冠饰是国内第一个通过实验室微观发掘科学复原的冠饰。李倕是唐嗣舒王李津的第二女,去世时年仅25岁,下葬干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李倕虽为李唐宗室,但并无封爵,身份仅是正七品下阶官员的夫人。因身份所限,其墓葬、砖墓志及随葬陶俑规格较低,而以冠饰、铜器、银器为代表的随葬实用器物却异常精美。奢华的实用器反映了夫家对李倕本人或是对姻亲嗣舒王府的重视。

显微照片展示了李倕冠饰和身体饰件上一些唐代典型工艺。比如金珠工艺,小金珠的直径从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不等。还有28件微雕,有琥珀和象牙两种,可惜的是,暂时不知道它们原本的位置。复原后的李倕冠饰,使用了括金、银、珍珠、绿松石等各类材料十余种,采用了铸造、捶打、鎏金等工艺,是唐代珠宝和工艺的集大成者。华商报记者马虎振摄影张杰

THE END
1.博物馆里,那些像假文物的文物。看上去假得离谱,却是真的博物馆里,那些像假文物的文物。 看上去假得离谱,却是真的今晚求教 新疆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闺女惹妈妈生气,竟找最菜的当靠山,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 三川搞笑 479跟贴 打开APP 儿子啊!我今天才发现,你真是个人才 盐城一家人啊 139跟贴 打开APP 《吾辈楷模名场面》男人一定不能美色引导自己 追综https://m.163.com/v/video/VFHU4R89I.html
2.光明视评文物发霉了,别让责任也“长毛”本来应该是最安全的避风港,但保存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怎么就能发霉了呢? 最近,有博主喊话安徽省巢湖市博物馆:“快救救你家藏品呀!”。从博主发布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博物馆展柜中的四件象牙文物,居然三件都发霉了,尤其是一件象牙笏板,白绒绒的霉斑布满了全身,连文物的质地都分辨不出来了。听到喊话,博物馆表示已派工作https://guancha.gmw.cn/2024-12/10/content_37730455.htm
3.重焕新生的青铜鑑:不再“隐身”的文物修复背后古代艺术澎湃新闻博物馆的文物在展出之前经历了什么?文物修复师们是如何保护修复文物的?随着数年前《我在故宫修复文物》等纪录片的爆火,原本“隐身”在幕后的文物修复工作越来越多地被置于台前,展示给公众。刚刚宣告全面建成开放的上海博物馆东馆就在馆内全新打造了一个文物保护修复体验馆,通过开放式文物修复展示和主题陈列两种形式,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31411
4.博物馆文物发霉!博物馆是文物最好的归宿吗?如果博物馆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规定对文物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或者对文物的保存环境没有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调整,那么文物就有可能因为环境湿度过大、通风不良等原因而出现发霉等问题。此外,我们还需要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这一事件。巢湖博物馆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场所,其展示的文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而博物馆的工作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034927901111521&wfr=spider&for=pc
5.媒体报道值上千万上亿的国宝有什么实质意义?现存金铜立像中,迄今无可与之相较之独身大威德金刚参考例,唯一可以相较之作品,当属西藏博物馆所藏一件明永乐铜鎏金大威德金刚坛城。 坛城高82cm,被设计成可开合的莲花,八瓣莲花内壁和外壁分别铸有高浮雕和浅浮雕造像。 莲花下的缠枝花中又衬托出四尊圆雕供养菩萨,花瓣合拢后上盖一华盖,铜鎏金大威德金刚即隐入http://www.jianbaoshoucang.com/gudong/33217.html
6.一直以来有个疑惑,博物馆里展出的文物到底是不是真品实物呢?这篇外刊讲得很清楚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3558820/answer/49110663567
7.大学生博物馆实践报告(通用8篇)同时空间内部运用符号、图形等元素,施加给游客独特的空间经历,随着路线空间布局的改变,层层变化带给游客不同的感知,与文物的观感共同构成博物馆参观体验。 (二)良渚博物馆展示空间组合特点 1、 符号空间构成 主题符号作为整个展览的灵魂,其使用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展览设计的成败。良渚博物馆将遗址挖掘与文物特点相结合https://www.unjs.com/fanwenku/383843.html
8.博物馆中国式现代化与可持续性发展——文物摄影数字化的实践与探索摘要: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阵地,在传承人类文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科学技术知识、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现代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字化为博物馆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持。文物摄影数字化是博物馆业务工作的基础,也是博物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文章以文物摄影数字化为例,为文博摄影https://www.cpanet.org.cn/detail_news_135129.html
9.博物馆展柜桌面文物展柜制作厂家杭州联康展柜公司是一家博物馆展柜、文物展柜设计制作的厂家,主营:博物馆展柜、文物展柜、恒温恒湿展柜等,可为纪念馆、古董收藏馆、艺术馆等定制生产文物展示柜,欢迎咨询:18858687779(章先生)https://www.hzliankang.cn/
10.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新设计新展览新技术呈现古城古国古蜀文化三星堆博物馆于1992年8月奠基,1997年10月正式开放。为了更好地展示出土文物,2022年3月,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破土动工,16个月之后正式落成。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建筑面积5.44万平方米,是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遗址类博物馆单体建筑。 新设计 突显三星堆独有的艺术氛围 https://www.sckg.com/dynamics/2898.html
11.以“今”入“古”,浅谈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手段与应用价值博物馆的各项工作,无论是收藏、管理、研究、展示、教育都需要数字化数据做支撑,实现对博物馆原有内涵和外延的伸展。在未来,博物馆将不只是传统的历史文物展示场所,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博物馆的文物呈现也将更为灵活、生动、多样化。 美创数字作为一家以博物馆为中心,从事数字创意科技的综合服务商,我们在积极探索博物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Tg1OTQ1NTaDz3Wqr6zGcw.html
12.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文化遗产科研也是文物修复的重点工作。在修复工作中,我们会开展文物保护修复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包括文物制作工艺、文物腐蚀原因分析、文物保护修复相关技术方法、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努力向公众阐释和展示更多关于文物的信息。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金属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先后在山东、河北、甘肃、湖北分别成立了工作站https://www.cacta.cn/DSJ/HTML/20220610101553.html
13.集文物保护陈列展览为一体的绥德县博物馆,全方位展示绥德历史为了扩大历史文化影响力,2018年,绥德县新建博物馆开工,2023年5月18日正式开馆。作为一个综合性博物馆,新建的绥德县博物馆集文物保护、陈列展览为一体,成为全方位展示绥德历史风貌的重要窗口。开馆以来,游人如织,好评如潮,真正做到了文物活起来,历史看得见,文脉传下去。https://www.ylrb.com/2/2xsq/sdx/783216.shtml
14.“文化遗产数字展示与传播学术研讨会暨2021年度中国博物馆协会9月23日至25日,由湖南博物院、中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艺术分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艺术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博物馆数字展示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协办的“文化遗产数字展示与传播学术研讨会暨2021年度中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湖南长沙https://www.hnmuseum.com/zh-hans/node/9386
15.盘点安徽省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滁州市博物馆位于滁州市政务中心西南角,是一座以展示滁州古代历史、近现代城市发展史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滁州博物馆现有文物和标本15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6件,二级文物15件,三级文物243件。馆内一楼、二楼设两个基本陈列展厅和一个临时陈列展厅:一楼展厅主题为“襟江带淮、名山秀水”,为滁州自然风物陈列;二楼展https://m.mafengwo.cn/gonglve/ziyouxing/43321.html?ivk_sa=1024320u
16.国家博物馆文物藏品数字影像版权化初探博物馆是收藏、保护、展示及研究文物的文化机构,文物藏品是博物馆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博物馆各项工作都直接、间接地依托于文物藏品。因此,文物藏品的管理和利用是博物馆一项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当今博物馆对藏品的利用方式也在增多,不再仅限于藏品实物的直接利用,而是可以通过藏品的影像、图片https://www.chnmuseum.cn/yj/xscg/xslw/201812/t20181224_36315.shtml
17.被这块板硬控,他们把整个博物馆都“搬”回了家!文物冰箱贴展示区 她整理这面墙花了三四天时间 整理归类出400多个冰箱贴 徐女士介绍 基本一半以上都是自己带着孩子 参观博物馆时顺手买的 官方博物馆出的冰箱贴中 有些比较难买 影青釉里红高足瓷杯 她的展板上有精巧的影青釉里红高足瓷杯冰箱贴,它是今年夏天杭州博物馆的顶流。作为杭州博物馆镇馆之宝,元代影青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448571
18.打卡中国考古博物馆,沉浸式体验历史文化在这个博物馆里,你能了解3600年前的中国龙是如何演化的,面条是何时发现的,猪的起源是什么;在这里,你可以穿梭在旧石器时代的洞穴中,也可以站在“甲板”上体验海上丝绸之路;在这里,编钟是能敲的,机器是能帮人占卜的,陶器残片是可以触摸的,各种国宝级文物是可以印在纸上的。这里就是位于北京中轴线北端的——中国https://news.sina.cn/2023-11-13/detail-imzumynu740905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