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02.17重庆
国家档案局办公室
2023年2月3日
档案展览是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形式,是利用档案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文件可作为档案展览工作依据,规范档案展览工作操作流程,促进档案展览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提升档案展览工作水平,增强档案服务效能。
1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各类档案馆,以及机关、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展览工作管理和实施,其他类似展览可以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GJ/T244房屋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制图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档案展览archivalexhibition
3.2基本陈列permanentexhibition
3.3专题展览themeexhibition
反映特定主题的,以档案原件、复制件、仿制件等为展出主要展品,展期非长期,举办地点非固定的展出方式。
3.4特藏展specialcollectionsexhibition
3.5流动展览circulatingexhibition
3.6网上展览onlineexhibition
3.7策展人curator
3.8目标观众targetaudience
3.9展览大纲exhibitionoutline
展览内容的基本框架,一般包括展览主题、结构框架、基本内容及主要展品等。
3.10展览内容文本exhibitioncontenttext
在展览大纲基础上完成的展览内容设计完整文本。
3.11档案展品archivalexhibits
为呈现展览主题展示的档案原件、复制件和仿制件。
3.12辅助展品auxiliaryexhibits
为深化展览主题辅助展示的物品和展项。
4总体要求
4.1档案展览工作应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功能,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2档案展览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确保符合政治要求,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专业性、艺术性和时代性。
4.3档案展览应突出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和真实凭证性,充分发掘档案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记忆功能。
4.5档案展览应简要注明档案的标题、收藏单位等信息,维护档案原貌,不在原件上增加其他符号、标记、说明等。
5组织管理
5.1机构与人员
5.2实施模式
根据展览实际情况,确定展览实施模式是展览内容设计、形式设计和施工布展全部独立完成,还是部分外包或整体外包。
5.3流程管理
档案展览工作流程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确保有计划、按期、保质、保量完成。
6选题立项
6.1选题提出
由负责展览的部门或个人依据档案机构的职能、馆藏档案和有关研究状况,结合需求提出选题,可与其他行业开展横向选题合作与交流。
6.2必要性分析
明确选题在档案展览中的定位和作用,可从服务中心大局、传承优秀文化、满足民众需求、推动文化交流、弘扬爱国主义、落实档案资政存史育人等方面分析选题必要性。
6.3可行性分析
6.4效益分析
应对所选展览主题可能产生的效益指标进行分析,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文化效益指标、可持续影响指标等,确保展览选题符合各项效益指标。
6.5审核立项
7内容设计
7.1确定展览大纲
根据目标观众、传播目的和展览定位,确定展览名称和内容结构。展览名称应准确反映主题、简洁凝练,可为单一名称,也可为主标题加副标题的复合名称;内容结构应紧扣主题、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关联紧密,一般由部分、单元、组等多层级标题组成。
7.2撰写展览内容文本
根据展览大纲的结构层次,确定展览重点、鉴选档案展品、设计辅助展项、进行展品组合、编写全部文字说明。文字说明由序言、部分、单元、组、结束语,以及展品说明、展项说明、多媒体内容等组成。
7.2.1撰写要求
根据选题确定写作体例、语言风格、专业术语、纪年方法等,以保持行文统一、规范、专业、准确、精炼。
7.2.2展品
7.2.3辅助展品
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图表、模型、沙盘、绘画、雕塑、场景等辅助展品及文字说明。
7.2.4互动与多媒体
根据选题、展品与辅助展品、经费、场地空间等因素,合理科学地采用多元化互动与多媒体展项。
7.3展览内容审核
7.3.1政治性审核
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凡可能泄露国家秘密、扭曲党和人民形象,危害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内容一律不得展出;凡是涉及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家地图的展览一律按规定履行报批和送审手续。
7.3.2专业性审核
展览文本宜经过专家咨询、审定,确保内容不出现专业性错误,语言符合目标观众的认知水平,确保表述正确、简洁、精炼、通俗。
7.3.3开放性审核
所有展出档案应进行开放鉴定,对涉及国家安全、重大利益、个人隐私以及其他需谨慎开放的档案应重点审核。
7.4定稿
展览内容文本经多方审核后,展览举办方应进行定稿确认。
8形式设计
8.1概念设计
形式设计人员根据展览内容文本,在与内容设计人员沟通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概念性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展览设计说明、功能分区和平面布局、观众动线设计、总体环境和各主要部分设计、采光和照明、消防、通风、配电、重点展品展示和互动展项设计意向、多媒体创意与分布等。
8.1.1设计说明
包括项目概况、总传播目的、设计理念原则、展陈方式、图纸绘制、施工方式、工艺材料及资金概算等主要内容。
8.1.2功能分区和布局
根据展览内容和展厅情况,合理进行展览空间功能分区,形成展览平面布局图,合理规划档案展出位置,绘制立面图。
8.1.3观众动线设计
根据展览内容、展厅情况和观众参观视觉习惯和心理,确定合理的展览出入口和参观线路。常规参观路线根据从左至右的阅读习惯,以顺时针方向展开。观众动线应清晰、有序,确保消防疏散路线合理通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观众动线宜考虑特殊人群需要,体现人文关怀。
8.1.4设计效果图
形式设计人员根据展览内容和展厅情况,确定展厅总体环境设计风格和色调、采光和照明,并提供序厅和各主要部分设计、重点展品展示和互动展项设计、多媒体创意设计的效果图等。
8.2深化设计
概念性设计审核通过后,形式设计人员在充分考虑观众感官吸引力、安全性、舒适度、材料、工艺及造价成本、展品安全等基础上,对展厅色彩氛围、展墙及立面造型设计、平面设计、主体展项、辅助展项、展台、展具设计和互动多媒体等进行进一步的深化设计,并形成深化设计效果图和施工图。
8.2.1展厅氛围设计
宜通过展墙、展柜、展托、地面铺装、天花吊顶的色彩、造型以及采光照明等进行展厅空间氛围营造。
8.2.2展墙及立面造型设计
展墙可分为固定展墙、临时搭建展墙、可移动展墙等,设计应明确材料、结构与施工工艺,符合安全防火要求。立面造型应综合考虑历史真实性、视觉吸睛性、材料耐久性、造价合理性、观众安全性、舒适性和展品安全性等。
8.2.3平面设计
应根据展览内容的逻辑关系、主次权重和层级对展览文字、档案实体展陈进行统一的平面排版设计,做到美观大方、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展览字体、字号宜根据内容文本文字层级,按照总标题、前言结语、部分、单元、展示组、展品说明的级别进行区分。相同层级在字体、字号和设计风格上保持基本一致;不同级别字体、字号逐级递减。横排版文字阅读顺序为从左至右,竖排版为从右至左,原则上使用简体字,特殊称谓与文献引用可以适当使用繁体字。
历史文献照片应避免因剪切而丢失重要信息。
宜将重点文字、图片、展品展示区域控制在观众最佳视觉范围内,一般以距离地面高度1—2.5米范围内为宜,儿童题材展览可适当降低高度。
8.2.4主体展项设计
应根据观众感官体验和展品安全的需要,进行各展项的具体设计,明确材料、结构与施工工艺,合理安排展品密度,科学做好展柜选型、展台、展托和灯具照明设计等。
8.2.5辅助展项、互动多媒体设计
沙盘、模型、绘画、雕塑、场景设计、综合装置等辅助展项应注重历史真实性、艺术性、科学性、耐久性与安全性的统一。
互动多媒体展项宜考虑造型的美观性、观众参与互动性、内容可更新性和技术的时代性,并尽量使用技术成熟、稳定、耐久、维护成本低的技术手段,避免对观展环境及观众健康造成影响。
8.2.6中控系统设计
展厅宜设立中控系统对展场照明、展柜、多媒体、温湿度、讲解等设备进行开闭馆总控、设备分控及远程状态监控、预警,确保档案安全。中控系统应充分考虑设备兼容性和未来新增各类设备设施的软硬件接口预留。
8.2.7展览安防系统设计
展厅安防系统设计应坚持防护级别与风险等级相适应原则,展品宜安放在展柜内,体量过小、过轻、易损坏、不稳定的展品不应裸露展出。安防摄像头需根据展墙位置进行增补,监控不应有盲区。展厅门、窗、展柜、裸露展品应根据需要安装入侵报警器。
8.2.8效果图与施工图
深化设计应提供展览设计效果图以及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节点大样图、特殊部位详图、强弱电设计施工图等图纸,并提供详细的设计说明和设备明细表。图纸的绘制应符合GB/T50104和JGJ/T244的规定。
8.3评估优化和图纸会审
由展览举办方、展览专家和目标观众对深化设计方案进行评估优化,并重点评估形式设计的内容表现准确度、传播效果、艺术创作水准、观众和展品安全、后期维护等。将优化后的方案提交档案展览举办方进行专家评定,按规定程序确认后,作为施工和验收的依据。
9施工布展
9.1资质要求
施工布展单位应具备与展览规模相应的资质等级。施工布展人员应持相应专业证书上岗作业。
9.2项目管理
施工布展单位应制定严密的项目管理方案,确保项目按期顺利完成。项目管理方案包括施工布展项目人员组织架构、工作人员名单及职责、项目进度管理、质量保证管理、风险管理和施工人员管理制度等。
9.3材料和设备要求
施工中所选装修材料、设备及配件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和行业质量标准,确保所选设备为原厂原装、全新产品,不得以次充好。
9.4用电、消防安全和环保要求
9.4.1用电安全
施工布展单位进行展厅电气线路及设备安装、改装,应严格按照GB50303、GB50169的规定施工。
9.4.2消防安全
施工布展应严格执行GB50720的规定,确定消防安全负责人和管理人,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
施工应严格遵守GB50222的规定,使用材料、消防设施和标识的安装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9.4.3环保要求
施工单位材料选用和工程施工严格执行GB50325的规定,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材料污染物含量和施工现场的粉尘、废气、废弃物、噪音等,并尽量避免在展厅内进行切割及电、气焊作业。
9.5展览布展
9.5.1展品交接
9.5.2复制仿制
9.5.3展品布置
在确保展品原件安全的基础上,布置应合理、美观、科学,便于传递展览信息。
9.5.4展品保护与安全
展厅施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布展,展品原则上不使用档案原件,如确需使用,应确保档案安全,以防止自然或人为因素对档案原件的损害,并需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
9.6工程监理
10展览验收
11开放运行
11.1展览开放应确保展厅环境与空气质量符合GB3095和GB50325的有关要求;展厅卫生符合GB9669的有关要求;安全标志应齐全、醒目、规范,并符合GB/T2893.5的有关要求。
11.2展览施工布展单位应为展览开放服务提供全方位的用户使用培训,确保展厅控制系统和设备设施正常使用,并根据协议对展览进行及时维护、定期检修和设备保养。
11.3参观指引应规范、全面,参观线路和配套服务设施标识明显,确保现场安全。
11.4宜为观众提供人工讲解或语音导览服务,讲解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方可上岗。
11.5应建立巡查制度,定期对观众服务设施设备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检修,确保展览正常安全运行。
12宣传推广
12.1从展览选题立项开始,宜同步筹划宣传推广工作,制定宣传推广方案,合理安排宣传推广经费。
12.2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多元媒体,在展览前、中、后过程中进行展览宣传。
12.4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开展网上展览。
13撤展
14文件归档
档案展览项目全流程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文件材料、音视频、宣传品、文创产品等应及时归档。项目文件材料的归档整理,档案的保管利用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展览团队成员工作职责
表A.1给出了展览团队成员工作职责示例。
表A.1展览团队成员工作职责示例
序号
团队成员
工作职责
1
策展人
负责整体把握展览内容与形式方案,对项目经费预估、实施、结算等工作进行统筹。
2
内容设计人员
负责选取展品,撰写展览大纲、展览内容文本和讲解词,参与形式设计及布展实施工作。
3
形式设计人员
负责展览的空间规划、立面设计、平面设计、展项设计、效果图绘制、施工图绘制及网上展览等各项设计工作。
4
档案收集保管人员
负责展览所需档案的收集、提供、归还入库,并提出档案展示环境建议。
5
施工布展人员
负责但不限于展览的基础框架搭建,展板、展柜、展具制作,强弱电布线,中控、安防、多媒体设备、照明安装与现场调试等各项施工布展工作。
6
复制仿制人员
负责对展览所需档案进行复制或仿制。
7
工程监理人员
负责对展览实施周期、施工质量、安全等进行全程把关;对项目合同进行管理;协调有关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
8
开放运行人员
负责与内容设计、形式设计以及施工布展等人员进行沟通,做好展览开放运营工作。
9
宣传推广人员
负责策划各类展览宣传推广方案、组织展览与媒体对接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