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30日,文化和旅游部召开2024年"文化和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总体情况、筹备情况,并答记者问。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副主任李晓良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文化和旅游部新闻发布会。
每年6月的第二个周六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6月8日。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文化和旅游部将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集中开展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今天,我们邀请到活动主办、承办单位的负责同志,向媒体朋友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我先来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胡雁先生、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党委书记王晨阳先生、中国旅游报社社长徐行先生、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潘燕女士。我是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李晓良。
近年来,非遗正在更好融入现代生活。线上线下举办各类非遗展览,“沉浸式”非遗体验丰富多彩。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我们也很期待能通过更多方式感受非遗魅力。首先,请胡雁先生介绍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整体情况。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胡雁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谨代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传播工作的新闻界和社会各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非遗保护、传承、传播工作的关心和支持。2024年6月8日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遗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文化和旅游部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将集中开展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有关情况。
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非遗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遗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为新时代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2024年,是我国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集中宣传展示我国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以来非遗保护成果,提高全社会的非遗保护意识,深化非遗保护理念,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主题为“保护传承非遗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活动宣传口号有“保护传承非遗赓续历史文脉”“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提升保护传承水平”“讲好中国非遗故事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重点活动有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云游非遗·影像展、“非遗里的美好生活”摄影作品征集展示活动等。
感谢胡雁先生。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国家级文化殿堂。刚才已经介绍,这里将举办“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下面请王晨阳先生介绍主题展的有关情况。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党委书记王晨阳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生动见证,展现着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精神气质和生活愿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非遗项目,作出重要指示,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主办。将于6月7日开展。共展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100余项,600多件(套)展品,涵盖非遗的十大门类。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实景、多媒体互动,多角度立体展示形式,呈现非遗守正创新、继古开今的时代风貌。展览着重强调非遗的活态性和丰富性,深度挖掘展示非遗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推动非遗融入当代生活。
本次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展现2013年11月至2024年3月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情况,彰显中国非遗保护实践成就和影响力。
第二部分搭建了六个场景、两条非遗街区、八个体验互动区和十五个多媒体展项。展览期间将邀请100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带徒现场展演,让观众沉浸式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传统表演艺术单元将原貌呈现徽州地区的古戏楼,选取京剧、黄梅戏、昆曲等16个项目,通过纱幕投影的形式,在戏台上轮番演绎戏曲经典片段,并定期邀请演出团队现场演出折子戏。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单元,展出刺绣、年画、石雕、木雕、营造技艺等60个项目,重点展示非遗项目的制作技艺,系统呈现从材料到成品的制作过程,并辅以视频介绍。传统制茶技艺单元,以茶叙事、以茶述理、以茶论道,通过10个茶制作技艺项目梳理六大茶类制作技艺知识。民间文学和民俗单元,重点展出三大史诗、端午节等14个项目。
第三部分重点介绍我国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来,积极履行缔约国义务,持续提升非遗保护能力,不断拓展利用途径,建立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制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国际非遗保护工作贡献的中国经验,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感谢王晨阳先生。摄影是记录生活的方式,也是传播文化的载体。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将举办“非遗里的美好生活”摄影作品征集展示活动。下面请徐行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中国旅游报社社长徐行
很高兴有机会向大家介绍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中国旅游报社策划举办的2024“非遗里的美好生活”摄影作品征集展示活动,包括报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
2024“非遗里的美好生活”摄影作品征集展示活动旨在通过艺术化瞬间和场景呈现,反映渗透在非遗中的“记忆”“渊源”“文明”和“感触”,尤其是反映非遗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中展现出的社会认同感和凝聚力。
在传播方面,中国旅游报社除了通过专题策划和深度报道,持续展现非遗工作效果和成果,还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下,与各地共同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活动,如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全国非遗特色旅游线路等征集展示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挖掘了地方非遗保护传承的典型经验,为行业提供了参考借鉴,还通过全媒体多平台传播,展现了非遗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让大众在旅途中走近非遗、体验非遗、爱上非遗,让非遗传承人获得更广阔的展示平台、更丰厚的价值回报。
感谢徐行先生。作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中的一个品牌,云游非遗·影像展已经举办多年。下面请潘燕女士介绍今年云游非遗·影像展有关情况。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秘书长潘燕
优酷将集中展映站内《了不起的匠人》系列、《假如颜色会说话》《谷雨中国》《大国匠人遇见非遗》等非遗影像。
哔哩哔哩将聚合站内多部非遗纪录片打造影像展映专区,此外,还将针对平台用户特性,组织开展非遗知识问答、主题音乐会、展示展销线下活动。
微博平台将运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话题和#非遗在身边#活动话题。上线“致敬守艺人”“拍拍身边的非遗”等专题栏目。同时,协会将邀请积极助力传统文化传播的演艺人、大V代表,作为“非遗星推官”参与活动话题。腾讯新闻也将对活动予以宣传支持。
感谢潘燕女士。下面进入提问环节,各位媒体朋友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可以现场与我们的发布人交流。依照惯例,请各位记者提问前通报一下所在媒体机构。现在请大家举手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
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老百姓共享非遗成果的好机会,各地群众也都非常期待能参与其中,今年有哪些特色活动,群众如何参与?
一是总结非遗保护成果,开展非遗法宣传普及。辽宁抚顺举办非遗成果展;江苏举办“匠心铸华章非遗颂祖国”主题作品展,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来非遗保护成果。湖北鄂州、广西贺州、贵州铜仁和黔东南、甘肃兰州、宁夏中卫开展非遗法普法宣传。
二是依托非遗场馆,营造非遗沉浸式体验场景。北京丰台非遗展示体验中心、天津市西青非遗展示空间、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综合性体验展示馆、青海西宁非遗馆等相继开馆;山西大同新增公布11家非遗传承所;辽宁依托云上非遗馆平台开辟“非遗云展览”专题,在锦州非遗传承基地开展非遗沉浸式体验活动;浙江非遗馆“非遗之夜”主题市集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一直持续至6月底。
三是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群众参加活动更便捷。吉林延边举办“传承非遗共建美好未来”非遗进社区进校园活动;江苏宿迁在55个“乡村书场”开展苏北琴书经典曲目和新创曲目巡演;江西举办“非遗青年说”校园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山东临沂举办“匠心手造青春力量”非遗文创大赛;河南平顶山依托非遗新青年开展推介会和青创市集,开展“文明实践乡村行”,发动传承人到乡村开展非遗传播;贵州依托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打造街区特色和全省、全市非遗项目展示窗口;海南海口举办“非遗小匠·非童凡响”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陕西举办“跟着非遗美食去旅行”非遗旅游线路体验等活动;新疆克拉玛依在铁马广场和风华社区开展秦腔和豫剧下基层演出。
四是结合门类特点,非遗活动专业性强。天津举办京津冀三地京东大鼓展演;吉林举办中国北方八卦掌交流展演;上海在10家电影院举办非遗传统戏曲电影展映周;浙江嘉善以“田歌里的江南”为主题举办长三角民歌荟;福建举办闽台非遗精品展、闽台对渡文化节、国家级非遗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展演等;广东以“武韵湾区传承美好”为主题举办武术类非遗项目展演等;广东茂名举办“齐来趁圩”文旅消费活动;重庆沙坪坝举办“黄葛树下龙门阵”故事会、云南迪庆举办云南民歌大家唱活动。山东启动全省非遗讲解员大赛。湖北秭归、湖南汨罗、浙江嘉兴,上海宝山、新疆喀什、新疆博湖等地将举办端午节庆活动和赛龙舟民俗活动。
这些形式多样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将让群众在家门口从身边人、身边事了解共享非遗保护成果,参与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经济日报记者
作为国家级的非遗馆,中国非遗馆近年来举办了众多非遗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观众到馆还会有其他哪些展览和体验?
2022年2月开馆以来,我馆推出剪纸、皮影、陶瓷、刺绣、篆刻、蓝印花布、文房艺术等35个临时展览,举办“遇见非遗”等系列非遗展演活动152场,展示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几百项。为近千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搭建展示平台,向社会普及非遗知识。
目前正在展出的展览有:“文脉华滋”中国工艺美术常设展、陕北(榆林)民歌展和“花开敦煌——常沙娜从艺八十年艺术和设计展”等。
为让群众能够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和端午节期间,通过走进非遗馆,进一步了解中国绚烂多姿的优秀传统文化,我馆近期即将开展的还有:
“五彩锦簇——中华服饰文化展”,这是我馆和北京服装学院联合主办的,将于6月7日正式开展,分为“多元一体”“衣冠流传”“锦绣华彰”“继古开今”四个单元,共展出228件(套)经典性服装服饰,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环境里的中华服饰形态,也展现中华服饰生动活泼、勇于创新的当下,堪称一场中华服饰文化的盛宴。本展将引导观众感悟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逐梦蓝彩——钟连盛景泰蓝艺术展”,将于6月6日开展至7月16日,呈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景泰蓝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连盛及其学生的108件(套)作品。以景泰蓝工艺展现时代风华,绘就中华盛世的瑰丽画卷,也见证了景泰蓝工艺走向世界舞台的辉煌历程。
中国日报记者
请问这次“2024‘非遗里的美好生活’摄影作品征集展示活动”的亮点和宣传计划有哪些?
第一,紧扣主题。活动紧扣“非遗里的美好生活”这一主题,不仅展现了非遗的传统魅力,还探索了非遗与当下生活相结合的现代活力,体现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时代要求,传达了“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这一现代意义。
第二,角度各异。多层次、多角度、多类别,以摄影的艺术价值展现非遗内涵与风采,以非遗的独特魅力,触动人心,触发活力,同时引发大众对非遗的深度思考和兴趣。
中国文化报记者
今年已经是云游非遗影像展举办的第五年了,请问在这几年中,各大网络平台在非遗内容传播工作中发挥怎样的作用?今年的活动又有了怎样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紧跟百姓的喜好和选择,积极促进线上线下联动,今年影像展拓展了更多的参与平台,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宣传范围和受众群体。同时,也鼓励平台延展更多线下内容、推广自有非遗主题IP、发起结合平台特色的非遗活动,让影像展拥有更多独具特点的个性标签和多元化的呈现模式、参与模式。
云游非遗影像展到今年已经是第五年了,我们希望通过五年来积累的既有数量又有质量的非遗影像内容和不断融合、提升的互动方式和创新技术,实现云端遍赏精彩非遗的初心,通过鼓励大众共同保护、传承好精彩非遗,来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谢谢。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建议使用360极速、Chrome、Firefox浏览器,最佳分辨率192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