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北京老建筑:北京故宫番外之二:镇宫之宝(一)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2.05.31北京

据统计,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册的文物共1807558件(套),其中珍贵藏品168万件,占全国博物馆系统401万件珍贵文物的42%,重要类别均传承有序。其中,包括绘画、书法、碑帖、先秦铭文青铜器、金银器、漆器、生活用具、钟表、宗教文物和武备仪仗,60万件古籍文献中,不乏传世孤本。

书画馆,常设展馆,设在外朝武英殿区,位于太和门广场以西。陶瓷馆,常设展馆,设在外朝文华殿区,位于太和门广场以东。玉器馆,常设展馆,设在内廷东六宫区钟粹宫。金银器馆,常设展馆,设在内廷东六宫区景阳宫。青铜器馆,常设展馆,设在内廷东六宫区承乾宫和永和宫。捐献馆,常设展馆,设在内廷东六宫区景仁宫。钟表馆,常设展馆,设在奉先殿区,位于内廷东六宫区以南、宁寿宫区以西。珍宝馆:设在皇极殿西庑房、部分东庑房、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石鼓馆:设在皇极殿东庑房。戏曲馆:设在阅是楼内。天府永藏展:设在保和殿西庑房及西北崇楼。龙凤呈祥——清帝大婚庆典展:设在乾清宫东庑房。

故宫十大镇宫之宝有:乾隆款金瓯永固杯,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青玉云龙纹炉,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清明上河图》,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沈子蕃缂丝《梅鹊图》,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酗亚方樽。

宫廷之宝:乾隆款金瓯永固杯(故宫珍宝馆)

乾隆款金瓯(音[ōu])永固杯为故宫宫廷文物的代表作。故宫金器,是清宫内不多见的皇帝专用饮酒器,金瓯永固杯寓意大清的疆土、政权永固。

乾隆年间,清宫造办处制造了各式酒杯,其中不乏龙耳作品,且式样颇多,但这种以象鼻为足的作品却很少。此杯共有4只,其中2只金质,1只铜鎏金造办于乾隆初年,另外1只金质造办于嘉庆初年。目前分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1金嘉庆造)、台北故宫博物院(1金乾隆造)、伦敦华莱士博物馆(1金、1铜乾隆造)。每次看到流亡海外的珍宝,都心痛无比,国富才能民强,让我们永远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左上台北故宫、下面两个伦敦华莱士博物馆收藏

“金瓯永固”杯寓意大清的疆土、政权永固。“金瓯永固杯”是清代皇帝每年元旦举行开笔仪式时专用的酒杯。每当除夕凌晨子时,清帝在养心殿明窗,把“金瓯永固”杯放在紫檀长案上,把屠苏酒注入杯内,亲燃“玉烛长调”烛台蜡烛,提起毛笔,书写祈求江山社稷平安永固的吉语,所以“金瓯永固”杯被清代皇帝视为珍贵的祖传器物。

目前所知存世的四件“金瓯永固”均为三足鼎形、夔龙耳、以象头为足、杯身点翠。(点翠,就是采用翠鸟背部亮丽的土耳其蓝色的羽毛仔细地镶嵌在金银座上,经历漫长岁月仍是鲜艳闪亮,是众多帝王、王后的装饰常用工艺。),浮雕纹饰、铭文、款式。杯口一面铸“金瓯永固”,另一面铸“乾隆年制”。华莱士金杯和台北的金杯为乾隆五年所制的两件金杯。而华莱士金杯镶嵌的宝石种类及布列方式最接近原状,而且,除了左上方缺一颗蓝宝石外,其余宝石皆完整镶嵌。

北京故宫的金杯为乾隆六十二年所作,因陈列补粘而造成部分宝石错配或错位。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高12.5cm,口径8cm,足高5cm,用八成金制成;杯为圆形口,口边刻有回纹。杯口边铸有“金瓯永固”、“乾隆年制”篆书;通体錾刻缠枝花卉,其上镶嵌数十颗硕大珍珠,红、蓝宝石和粉色碧玺。杯两侧为双立夔耳,夔龙头各嵌珍珠一颗;底部是三象首为足,外形呈鼎式,“金瓯永固杯”是清宫内不多见的皇帝专用饮酒器。

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共镶有大小珍珠11颗,其中两颗主珍珠色泽乳白光润、直径都在10mm以上,堪称珍珠中的极品,其余9颗也都是直径5mm以上的上等圆珠,金瓯永固杯共镶嵌红、蓝宝石21颗,均选用上等缅甸红、蓝宝石,其中部分是带有神奇星光的,星光红宝石、星光蓝宝石,实为宝石中的极品!金瓯永固杯共镶嵌碧玺4颗,呈红色到粉红色。均属于价值最高的“双桃红”碧玺。

漆器之宝: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

张成是元代雕漆大家,其传世作品被一致认为是雕漆作品里的珍品。张成造款雕漆云纹盘为故宫漆器的代表作品。高3.3cm,口径19.2cm盘木胎黑漆,内外均雕云纹。从此件具款的剔犀圆盘可知张成不仅是剔红高手,剔犀技巧也精湛至极。

盘木胎黑漆,内外均雕云纹,堆漆甚厚,晶莹照人,刻工圆润,在黝黑峻深的刀口断面露出朱漆四道,是《髹饰录》中所谓“乌间朱线”的作法。盘底黑漆浮躁,显然曾经重髹饰,正中署楷书填金“乾隆年制”四字款,为后髹底漆时所加刻。近足边缘处有针划“张成造”三字细款,此为张成惯用的署款方法。

“张成造”漆盒的髹漆技法称为“剔犀”。剔犀是用朱、黑两色漆或朱、黑、黄三色漆,有规律地逐层髹至一定的厚度。然后用刀在漆面上刻画出云纹、蔓草纹等图案,刀口断面便会显露出不同的色层。剔犀还被称为“云雕”,都是对其纹饰形态的一种描述。《髹饰录》载:“剔犀,有朱面,有黑面,有透明紫面。或乌间朱线,或红间黑带,或雕黸等复,或三色更叠。其文皆刻剑环、绦环、重圈、回文、云钩之类。纯朱者不好。”“张成造”漆盒即属于“乌间朱线”类。乌间朱线-漆器工艺用语。指髹漆时由于黑色漆层较厚,红色漆层较薄,在刀口断面处可见黑色漆层中夹杂的红色漆层似一条红线。

玉器之宝:青玉云龙纹炉

青玉云龙纹炉为故宫玉器的代表作品。宋代出品,高7.9cm,口径12.8cm.炉青玉质。通体以“工”字纹为底,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器内底阴刻乾隆七言诗一首:“何年庙器赞天经,刻作飞龙殿四灵。毛伯邢侯异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依然韫匵阅桑海,所惜从薪遇丙叮土气羊脂胥变幻,只余云水淡拖青。”末署“乾隆戊戌孟秋御题”。

宋代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宋代,受理学“格物致知”思想的影响,文玩鉴赏成为时尚,对三代青铜器的研究也颇有成果。于是宋代的玉器形制便又多出了一个类别,那就是仿古青铜器玉器,简称仿古玉器。本器即以青铜簋为蓝本,但在器型和纹饰上多有增损变化,玉料也不是黄色。随着宋代玉器的商品化,满足文人士大夫文化追求的“玉山子”摆件就产生出现于宋代;更适宜手中把玩的玉坠“手把件”也产生于宋代。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代松荫听泉玉山子

珐琅之宝: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元,通高13.9cm,口径16cm,足径13.5cm。清宫旧藏。炉铜胎,圆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炉颈部浅蓝釉地,饰黄、白、红、紫四色菊花12朵。腹部宝蓝釉地,饰红、白、黄三色掐丝珐琅缠枝莲花6朵。其下饰莲瓣纹一周。此器釉质莹润,有的部分釉质呈玻璃般的透明状,珐琅色泽浑厚谐调,富丽典雅,是一件高水平的元代掐丝珐琅作品。唯其铜胆、象耳和圈足为后配。

掐丝珐琅,又名景泰蓝,中国的著名特种工艺品之一。景泰蓝与雕漆、玉器、象牙被称为北京工艺品的四大名旦,她是工艺美术世界里一颗璀璨的明珠。景泰蓝以其悠久的历史、典雅优美的造型、鲜艳夺目的色彩、华丽多姿的图案、繁多的品种造型让人赞叹她那无可比拟的艺术魅力和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据考察,景泰朝的许多掐丝珐琅器并非当时烧造,而是前代器物的改造。这件精彩的掐丝珐琅炉就是景泰年间改造的元代珐琅器,炉的錾花内胆、底足与两只卷鼻象耳才是景泰朝工匠的后配。所以,此件景泰朝御制炉其实是元代珐琅工艺的杰作。

书画之宝:《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全图分为三个段落。《清明上河图》在全长5米多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六十匹左右,车、轿二十辆左右,大小船只二十多艘,其中的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这些都体现了宋代建筑、风俗人情的特征,自画成千余年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的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清明上河图各色人物服饰

第二段是汴河场景:《清明上河图》的中段部分描绘的是繁忙的汴河码头。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艘大船正待过桥。这里名副其实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可称为画面的高潮片段。

第三段是城内街市:《清明上河图》的后段部分则描绘了热闹的市区街道。把一派商业都市的繁华景象绘色绘形地展现于人们的眼前。

作者张择端(1085年——1145年),字正道,汉族,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居住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绘画大师。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千余年来,此画声名显赫,广受青睐,仿摹者众多。各地公私藏家手中有许多摹本和伪造本。著名的有三个版本。

宋本:公认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幅是北宋张择端的原作。其它的同名画作,均为后来的摹本或伪托张择端的臆造本。

宋本(现在藏于北京故宫)

明本:又称“仇英本”,是吴门四家”之一,明代著名画家仇英,根据“清明上河”这一题材,采用青绿重设色方式,重新创作了一幅全新画卷,风格与宋本迥异。“仇本”也是后世众仿作鼻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如今互联网上流传的很多关于清明上河图的全景图图片其实便是这个版本的作品。

明本(现藏于台北故宫)

清院本:三个版本是在乾隆元年(1736年)由清宫画院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画成,可以说是按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长之作品,再加上明清时代特殊风俗。这个版本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被称为清院本清明上河图。

清院本(现藏于台北故宫)

画作之谜

1、秋景之说:对画中描绘的是清明时节,从金代以来,似无异议。近代有“春景”之说。但是,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有人列举了八项画面的现象,说明秋季符合实际,认定《清明上河图》上所绘是秋景。有兴趣的话,可以研究一下。

清明节要吃“寒食”,也就是冷餐,可船上有人在做热饭!

2、颂辞之说:有人认为“清明”既非节令,亦非地名。这里“清明”一词,本是画家张择端进献此画时所作的颂辞。如果证实画家意在称颂盛世,讨最高统治者欢心,那么“清明”一词就不是指节令。

1950年8月,在沈阳市中心的东北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的前身)的仓库,37岁的杨仁恺发现了《清明上河图》。转给故宫博物院收藏后,在1973年时对《清明上河图》进行了一次重新揭裱。《清明上河图》从完成到现在,已经有八九百年了,历经磨难,饱经人间沧桑。本来的画心处,也有八十余处原补,但是因为绢丝粗、颜色深、所以使补痕看起来特别明显。1973年的这次修裱时,把原补全部都揭去了,又选用了与作品相似的绢,重新补全。这次,它的厚薄、软硬都很合适。专家们又在补绢处,除了三十多处,因为无所依据不能接笔外,剩下有依据的,都接笔补全了画意。

清明上河图》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不仅仅因为它是一个表达北宋汴梁的城市图卷。也不仅仅因为他的下笔鞭辟入里极度细致。因为它是活的。它的咫尺画卷之中,包含了太多的信息,有史实,也有影射,有逻辑,也有矛盾,它有人物,人物有故事,人之间有关系。加之作者的身世之谜,徽宗题跋之谜,历来争论不休。值得我们细细品鉴,每个人都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秘密,这就是艺术和历史结合的魅力!!

THE END
1.莫怪古玩坑太深,皆因你我太真下部侧出双龙耳,炉身外壁为主题纹饰云龙纹,飞龙五爪大开,云中戏珠。 下底瑞兽足,姿态威猛,造型抽象,给人以不可侵犯之感。 此器炉身方正,线条利落,底落“大明宣德年制”款。 鎏金保存较为完整,更显庄重古朴。 2:明铜贴金银兽形带盖牺尊,尺寸:16.5厘米,估价:HKD 1,200,000 ~ 1,800,000,成交价: HKD http://www.jianbaoshoucang.com/gudong/33210.html
2.古器物学讲座—明宣德青花瓷研究专题(8)一元多式罐形纹设计应龙纹是永乐、宣德时期的龙纹形式之一,表现手法大致相同,绘于青花罐者,以腹部主纹居多。 图三为宣德时期的青花罐,此器亦呈圆口凸唇、颈部短直、腹部圆阔、底足浅凹之状,足内书写「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二行双圈楷书款,表面以应龙纹为主,搭配如意云纹、花卉纹及壼门纹边框等附属性的纹样。 https://www.aurora.com.cn/monthly/578/0J239432766527338348
3.追寻时光的印迹—明代云雷纹三足铜香炉和龙首嘟环饕餮纹铜香筒澎湃,澎湃新闻,澎湃新闻网,新闻与思想,澎湃是植根于中国上海的时政思想类互联网平台,以最活跃的原创新闻与最冷静的思想分析为两翼,是互联网技术创新与新闻价值传承的结合体,致力于问答式新闻与新闻追踪功能的实践。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05237
4.京东商城陶瓷工艺品的阶级窑特点分析在还原阶段,如果掌握得当,可以使游离氧含量小于1,从而能够烧出更好的细瓷。这一点显示了它与龙炉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之一,即烧制质量优于龙炉特别是在制作日常用瓷时。另外,由于其内部多呈现正压状态以及厚实壁体,所以两侧制品发黄的情况减少。此外,它们所需劳动强度也略轻于龙炉。https://www.4mfj9pvdqz.cn/diao-su-bai-ke/227753.html
5.青玉云龙纹炉青玉云龙纹炉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玉云龙纹炉,宋代出品,高7.9cm,口径12.8cm,是故宫玉器的代表作品。炉青玉质,体圆形,侈口,无颈,垂腹,圈足外撇,两侧对称饰兽首吞耳。通体以“工”字纹为地,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器内底阴刻乾隆七言诗一首: 何年庙器赞天经,刻作飞龙殿四灵。 毛伯邢侯异周制,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78933005/
6.青玉云龙纹炉青玉云龙纹炉为故宫玉器的代表作品。宋代出品,高7.9cm,口径12.8cm.炉青玉质。通体以“工”字纹为底,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 中文名 青玉云龙纹炉 出品 宋代 口径 12.8cm 现在地 故宫 高 7.9cm目录 1基本内容 1基本内容编辑 青玉云龙纹炉为故宫玉器的代表作品。宋代出品,高7.9cm,口径12.8cm.炉青玉质。通https://baike.sogou.com/v69281625.htm
7.青玉云龙纹炉凤网首页 女性新闻 湘女e家 焦点新闻 家庭生活 凤网专栏 托育早教价值连城!故宫十大镇宫之宝(组图) 上拉加载更多https://m.fengone.com/tag/%E9%9D%92%E7%8E%89%E4%BA%91%E9%BE%99%E7%BA%B9%E7%82%89/
8.青玉云龙纹炉的简笔画简笔画图片大全青玉云龙纹炉的简笔画 古风香炉简笔画 看过该简笔画的同学还看了: ●龙纹简笔画 ●云龙湖简笔画 ●云龙山简笔画 ●火炉的简笔画 ●香炉的简笔画 ●微波炉的简笔画https://www.puchedu.cn/jianbihua/86ae98f9093557f7.html
9.玉云龙纹炉鉴赏山东频道原标题:玉云龙纹炉 炉青玉质。器内底阴刻乾隆七言诗一首: 何年庙器赞天经,刻作飞龙殿四灵。宋时,受理学“格物致知”思想的影响,文玩鉴赏成为时尚,对三代青铜器的研究也颇有成果。本器即以青铜簋为蓝本,但在器型和纹饰上多有增损变化,玉料也不是黄色。https://sd.ifeng.com/binzhou/pinjianshoucang/detail_2015_04/10/3767286_0.shtml
10.镇江博物馆狮子绣球纹海棠形银带托盏 宋1982年江苏省溧阳县平桥乡小平桥村宋代窖藏出土 青玉四脚炉 清 前北平古物陈列所 铜珐琅彩龙纹花瓶 清 前北平古物陈列所 三彩香炉 清 前北平古物陈列所 银质烧兰花瓶 清 前北平古物陈列所 景泰兰铜香炉 清 前北平古物陈列所 https://www.meipian.cn/4yxlf62z
11.玉云龙纹炉玉云龙纹炉,宋,高7.9厘米,口径12.8厘米。 炉青玉质。体圆形,侈口,无颈,垂腹,圈足外撇,两侧对称饰兽首吞耳。通体以“工”字纹为地,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器内底阴刻乾隆七言诗一首: 何年庙器赞天经,刻作飞龙殿四灵。 毛伯邢侯异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jade/234693.html
12.北京故宫十大镇宫之宝故宫博物院10大镇馆之宝故宫的宝物10.玉云龙纹炉 玉云龙纹炉是宋代的一件仿古玉器,高7.9厘米,口径12.8厘米,为炉青玉质,被乾隆定名为“旧玉飞龙彝炉”,北京故宫博物院定名为“玉云龙纹炉”。作为宋代仿古玉器的典范,玉云龙纹炉是故宫玉器的代表作品,为北京故宫镇馆之宝。此炉体圆形,侈口,无颈,垂腹,圈足外撇,两侧对称饰兽首吞耳。通体以https://m.maigoo.com/citiao/list_58602.html
13.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杂志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2019年第12期玉云螭纹笔 铜鎏金金刚铃、金刚杵 葫芦形银壶 白釉辟雍瓷砚 青花云龙纹 玉壶春瓷瓶 青玉龙形觿 免责声明EXPLAIN 本站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https://www.youfabiao.com/zggjbwggk/201912/
14.两大故宫博物院,谁的国宝多?(2)青玉云龙纹炉为故宫玉器的代表作品,高7.9厘米,口径12.8厘米,炉青玉质。通体以“工”字纹为底,上饰游龙、祥云和海水纹。器内底阴刻乾隆七言诗一首。 台北故宫博物院:翠玉白菜、元大雁玉带饰 翠玉白菜,长18.7厘米,宽9.1厘米,厚5.0厘米,与真实白菜相似度几乎为百分之百。此件翠玉白菜原是永和宫的陈设器,永和宫为https://www.cncqt.com/gugongbowuyuan/a34296.html
15.云龙纹图片云龙纹设计素材红动中国素材网提供702个云龙纹图片、云龙纹素材、云龙纹背景、云龙纹模板、云龙纹海报等PS素材下载,包含PSD、AI、PNG、JPG、CDR等格式源文件素材,更多精品云龙纹设计素材下载,就来红动中国,最后更新于2024-11-20 10:53:46。https://so.redocn.com/yun/d4c6c1facec6.htm
16.北京故宫博物院10大镇馆之宝北京故宫博来自大唐狄仁杰4、珐琅之宝: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为元代珐琅工艺的代表作品,此器珐琅色调鲜艳,高贵典雅,造型端庄敦厚,是故宫十大镇馆之宝中的珐琅之宝。5、玉器之宝:青玉云龙纹炉青玉云龙纹炉为宋代出品,高7.9cm,口径12.8cm,炉青玉质,是故宫玉器的代表作品。青玉云龙纹炉通体以“工”字纹为底,https://weibo.com/6318905815/OexDtyQg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