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瓷器中,青花瓷器一直是收藏界钟意的瓷器品种之一。最早的青花瓷器在元代即开始烧制,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近年来,元代的青花瓷器,在市场上的价值也屡增不减。
自明代建立之后,青花瓷的制造更进入了一个全新、广阔的阶段,尤其是明代的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的发展受到了各界的广泛重视。这时的青花瓷器采用苏麻离青釉料,使永宣年间的青花瓷器呈现诱人的鲜艳蓝色之美。蓝白之间,是工匠们娴熟的笔触描绘的精美的图案。
到了明朝末年,苏麻离青釉料枯竭,导致使青花瓷器逐渐减少,直到清代康熙年间,国产青花釉料的成功研发,才使青花瓷器又得以恢复和发展。在清代初期,由于瓷器制造工艺的提升,使得瓷器的器形上有众多的创新,这其中最值得颂扬的非“六方瓶”莫属了,下面小编即重点介绍清朝令人神往的六方瓶瓷器。
六方瓶,顾名思义,瓶身为六面方形形状,线条硬朗、造型方正,大部分为敞口、束颈、斜直腹、圈足外撇,给人体一种古朴端庄、典雅尊贵之感。六方瓶常见有青花、粉彩以及单色釉的品种。大部分六方瓶都是底足无釉,底心满釉,并会篆书“制作年代”的青花款识。
实际上,六方瓶的烧制难度要远大于圆形瓶,而且六方瓶属于大器形,因此烧造难度更甚。工匠们将传统圆形瓶的形象,改成六边形的方瓶形象是需要手工制作的。圆形瓷器可以直接放置于专用转轮上,然后拉坯制造;而方形瓶,必须靠手工捏制成坯之后,再进行拼装连接,因此在制坯上很难成功。例如,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乾隆“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大瓶”,是通过这种手工的多程序方式制作的,非常难得,在乾隆时期烧制的青花瓷器中,都属于极其珍贵品种。
从康熙时期开始,清朝廷一直追求宫廷西洋风,所以在整个清时期的六方瓶大多都能看见这种风气,大部分六方瓶的器壁都能看到中国传统题材和西方艺术风格相结合的画面。大部分主题中心都体现在肢体瓶壁上,口沿、肩部、足胫会分饰简单的图文,底部底心的的文字款识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因为笔法锋利、字迹铿锵的底部款识将更具有文化魅力与价值。
华艺国际2019秋拍:五觉斋旧藏
何谓五觉?视、听、嗅、味、触五者也。此为人体最根本的官能,谓之人本。人之五觉皆由心出,而心之涵养亦自五觉之体验,由一心致五觉,由五觉归一心,互为阴阳表里。心灵则觉敏,可悉知变化,与天地参;心塞则觉钝,...
2022-05-2209:00:02
新冠肺炎疫情结束后,对收藏领域冲击多久后显现?
2022-10-2009:00:01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有哪些特征
在战国末年成书的《吕氏春秋·先识》篇中,作者提到“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这一内容,这是我国较早对商周青铜器上的纹样装饰进行描述的文字。宋代时,宋徽宗敕撰的金石著作《宣和博古图》,正式启用了“饕餮纹”这...
2023-07-0818:00:01
书法艺术的形式美规律
6.违与和违与和体现了书法形式美中最重要的规律──多样统一。“违而不犯,和而不同”,成为书法结构方面的最高审美要求。姜夔《小楷跋王献之保母帖》小楷(局部)。纸本,长31.6cm,全文计101行,故宫博物院藏。“违”...
2022-05-2018:00:00
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像680-759年,今河南省禹州人,是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画史尊称吴生。相传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乃改习绘画。吴道子活动的时代,正是唐代国势强盛,经济繁荣,...
2022-07-0718:00:01
古玩收藏策略——眼高手低
眼高,指的是平时的学习、赏鉴范围,一定是直抵知名博物馆的藏品,才能起到养眼的作用,耳濡目染在顶级的文物之中,慢慢就能培养出自己对于古玩的感觉。手低呢,如果一起步就幻想捡个大漏,一鸣惊人;或者倾其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