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云对话:国宝级文物如何飞入“寻常百姓家”?

故宫是中国文博界顶级IP。无论是建院近百年的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还是开馆不久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都在透过故宫承载的中华文明养料,滋润着国人的文化心田。

博物馆已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数字技术加持下,一方展厅如何生动地融通古今?从业者怎样更好地拉近文物与普通百姓间的距离?“王谢堂前燕”又当如何飞入更多“寻常百姓家”?

中国新闻网“文明的坐标”特别节目“故宫文化云对话”,近日邀请故宫博物院数字与信息部副主任于壮、沈阳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首席研究员焦天龙,就“数字时代文博产业发展方向”等话题展开云上对话。

对话实录摘编如下:

数字化变革,助力博物馆“超越时空”

于壮:如果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数字故宫”的特点,在我看来就是四个字:“超越时空”。它有形又无形,既能以大家看得到摸得着的多元方式呈现出来,又打破了物理世界的边界和局限,变得博大广阔;既承载着博物馆的传统,又具备在任何时空被访问到的未来感。

故宫博物院在1999年正式提出数字故宫建设的目标,今天回头来看,这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故宫博物院发展的必由之路。从采集、挖掘数字资源,到转化成普罗大众看得懂的数字内容,数字故宫的构建过程是立体的,背后有大量的工作。未来故宫博物院会脚踏实地地站在自身实际需求的角度,充分且适度地运用好数字技术,为事业发展赋能。

李理:沈阳故宫是清初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建设的皇宫。作为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在研究IP时会注意特色。如沈阳故宫东路建筑的帐殿式建筑格局,反映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八旗制度,也具有满族早期渔猎民族的文化特征。又如皇太极的袍服、清早期使用松木雕制的印牌和信牌等文物,以及满族旗袍文化等,都是沈阳故宫的文化特色。我们尽可能地把这些作为特色IP来推广,就像“大政殿雪糕”一样,融入文创产品的研发。

直播很受年轻人喜欢。我们会请专家就文物展览方面和历史文化方面进行解读,并开展直播。这很受欢迎,经常会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观众。通过这种形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把传统的博物馆展示给观众、特别是年轻人。

这次开馆有九个展厅,第一展厅用来介绍紫禁城的身份转变乃至故宫博物院的变迁,这是一个庞大的主题。因此策展团队与北京团队共同制作了数字化的故宫分布图,节点式地创建了一个宏观的、具有强互动性的展览,不到十分钟就能将整个紫禁城的演变历史演绎完毕。虽然不能把故宫搬到香港,但可以用数字化的方式让大家沉浸其中。

另一方面是古今对话,我们有一个展厅专门邀请香港当代艺术家对话古代艺术品,反映年轻一代如何思考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还有一个展厅从设计角度展示中国古代器物,并邀请香港工艺大师和设计师解释他们如何传承和创新传统工艺。这让从故宫博物院来布展的同事们也大吃一惊,说没有见过这么展出文物的。效果非常好,是现在最受欢迎的展厅之一。

国宝级文物,这样“飞入寻常百姓家”

于壮:对线上运营的数据分析显示,数字故宫用户中,年轻人的比例越来越大,这种变化非常明显。我们在数字故宫的宣传和服务中也抓住了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追求美的愿望,以及对审美的文化诉求。最近故宫博物院上新了一款数字产品“紫禁城365”,把积累多年的故宫美图,包括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中紫禁城的物候变化等等,集中呈现给广大网友。很多网友看完觉得“原来故宫这么美”。通过审美的传递,从而吸引更多观众走进故宫,发现这种美。

故宫藏有一把春秋时期的青铜剑“少虡剑”,剑脊上有20个字:“吉日壬午,乍为元用,玄镠铺吕。朕余名之,胃之少虡”。大概意思是:“壬午这天是个好日子,我造了一把好用的剑,用的材料主要是锡和铜,我要给它起个名字,就叫少虡。”我们的微博文案很贴切地写了一句话:“这就是古人刻在剑上的一个朋友圈吧”,收获了大量点赞。有网友说:“好家伙,这条朋友圈晒了整整2500年”。一个古今通用的例子,一下子就拉近了跟年轻人的距离。

年轻人玩梗,绝大部分是在寻求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需要不断地强化社交属性。所以数字故宫的内容、产品和服务一定要跟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更符合年轻人的需求,显现出文博行业与时俱进的一面。

比如在游览过程中,大家拿出手机拍照,就会实时弹出科普介绍。包括我们的大政殿、崇政殿、凤凰楼、台上五宫、文溯阁,以及展厅里的重要文物。得益于前期的数字化建设,观众可以用自己的手机来游览沈阳故宫,同时了解重要的建筑和文物。

如今,沈阳故宫的建筑结构以及很多文物完成了数字化采集甚至3D形式的高清采集,这些数据将更好地服务公众。得益于此,没有来到博物馆现场的公众也可以观看虚拟展示。未来数字化服务基础完成后,我们会着重于“服务”二字,更好地让传统文化通过数字的形式走入观众心里,随着他们回家。

焦天龙:如何让现代观众从生活中欣赏、体会传统艺术,和文物拉近距离,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一个挑战。在展览的设计上,我们会利用故宫博物院优秀的国宝级文物,设计一些故事线,以贴合香港观众的需求。

香港人喜欢喝茶,所以第二展厅记叙了清代紫禁城一天的生活,观众会发现皇帝也喝茶,尤其是乾隆的三清茶茶叶;同时我们展出了好几个火锅,香港人叫“打边炉”。他们非常感兴趣,说原来皇帝也吃火锅,他不光吃火锅,还吃得很精致,器物非常讲究。

香港人懂马,这在香港是很重要的社会现象。我们设计了以马为主题的特展,把故宫一些了不起的藏品,包括郎世宁名作拿来展览,方方面面拉近和香港观众的距离。目前这些尝试还是比较成功的。

都是“故宫人”,三地携手“天涯共此时”

在策展过程中,我们会侧重于如何讲好故事,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展览,如何赢得观众青睐。所以无论是展览的取名、内容设计、形式设计,还是数字化展示,我们都更注重为观众、特别是为年轻人提供这种服务。博物馆展览,也愈发得到年轻人的喜欢。

焦天龙:香港是融会中西的重要窗口,传统文化和海外文化的共融营造了它的独特性,我们一定要立足香港,发挥香港优势。

这次开馆的九个展厅,绝大部分是与故宫博物院联合策展,镇馆之宝也来自北京。同时,我们还与巴黎卢浮宫达成合作,把卢浮宫和故宫的文物放在一起,从全球角度来展示马文化。未来我们会沿着这个方向继续下去,在展示故宫所藏和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做更多努力,与其他博物馆加强合作。

我们和故宫博物院老大哥是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他们是“甩”不掉我们了(众笑);也希望将来和沈阳故宫也多多合作(李理:非常欢迎)。此外,我们和全球各大博物馆都在建立联系,未来会有一系列项目推广。

于壮: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趋势不可阻挡。我们要积极拥抱它,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同时做到守正创新、行稳致远。我们要运用好数字技术,在把住文化根脉的同时,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正向文化服务。

记得在2018年1月31日有一场天文奇观,俗称“超级蓝血月全食”。据说150年才发生一次,上次是在同治五年。故宫所有摄影团队集体上阵,从当晚7点到凌晨1点,在故宫中拍摄了各个角度的天文奇观。

THE END
1.展览快讯2024/12/02故宫博物院文创融合馆正式开放 2024/09/29“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在故宫博物院开幕 2024/09/04千秋佳人——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四期)故宫文华殿书画馆展出 2024/08/23“盛世琳琅——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玉器展”在呼和浩特开幕 https://www.dpm.org.cn/shows/interim.html
2.在国博读懂文化中国:当百年国博遇到“文博热”澎湃号·湃客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作为中国第一家国立博物馆,已有110多年的历史。国博地下一层展厅“古代中国”基本陈列,是世界上唯一系统展示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灿烂文明的展览,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共展出文物2026件,其中仅一级文物就多达521件。在这条展线上,你可以看到中国人耳熟能详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5821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日前,故宫博物院设计团队自主完成的“吉光片羽——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雕版文物展”(雕版馆)展览设计方案,在全球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德国红点奖(Red Dot Award)品牌与传达设计大奖。并将在德国埃森、新加坡和中国厦门的红点设计博物馆展出,在红点设计官网和年鉴中刊登。 https://www.mct.gov.cn/wlbphone/wlbydd/xxfb/zsdw/202412/t20241213_956927.html
4.2024圆明印象·皇家“游”礼文创设计展开展当日,2024圆明印象·皇家“游”礼文创设计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展,集中展示了第四届圆明园文创设计大赛优秀作品77件(组)。展示作品以圆明园四季活动、二十四节气海报、蛇年生肖衍生品、皇家生活、三山五园(整体概念)等为创作方向,深入挖掘圆明园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并通过创意设计手法进行创新性表达。展览将持续http://bj.news.cn/20241214/b1b36afd92ca44879b4a8c5559709b24/c.html
5.精彩“云”课美术博物馆学概论/范迪安冯雪·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5.史密森尼学会数字藏品: https://www.si.edu/openaccess 6.北京故宫博物院数字化藏品 http://img.dpm.org.cn/Public/static/CCP/ 7.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数字化藏品 https://www.vam.ac.uk/collections?type=featured 8.乌菲奇画廊数字化藏品 https://www.cafa.edu.cn/st/2020/90120415.htm
6.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正式上线!这一幕等了20年在今天的发布会上,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我们正处于全新的数字时代,整个社会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数字变革”,信息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博物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建设好“数字博物馆”,今天发布的这些数字产品,正是“数字故宫”基于20年发展的一次厚积薄发,也是面向未来的一次深入探索。 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163964
7.北京故宫博物院游玩攻略简介,北京故宫博物院门票/地址/图片/开放时ATM机:故宫博物馆内设2处ATM机,具体位置可在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查看。 餐饮:分别在隆宗门、景运门、箭亭、养心殿、神宁宫(有2家)附近设有餐厅。 纪念品商店:故宫景区内设有20家商店,分别在武英殿(1家)、文华殿(1家)、景运门(2家)、养心殿(1家)、乾清宫(3家)、交秦殿(2家)、御花园(6家)、乾隆花园(1家https://you.ctrip.com/sight/beijing1/229.html
8.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展示的现存问题及对策建议除此之外,在深度共享的发展理念下,藏品资源共享平台逐步扩大,如陕西省建立了以省为单位的数字博物馆,将各省市县级博物馆的数据库、数字馆以及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文献在内的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化线上平台集合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陕西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化平台,实现了全省历史文化资源的“媒介转移”和社会共享。https://cmstop.cloud.yanews.cn/p/129508.html
9.比实地还带感!8座VR线上博物馆,好玩到不想睡觉!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 http://www.chnmuseum.cn/Portals/0/web/vr/index.html 图/携程图库 C-image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可追溯至民国元年(1912年)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新馆建筑保留了原有老建筑西、北、南建筑立面,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https://travel.ifeng.com/c/8FMUpeAYc7o
10.故宫博物院“端门数字馆”数字创意与古典建筑的完美融合经过两年紧张建设的故宫博物院端门数字馆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首度亮相,于2015年12月22日开馆试运行,故宫博物院通过精心采集的高精度文物数据,结合严谨的学术考证,把丰富的文物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再现于数字世界中。故宫博物院“端门数字馆”以“故宫是座博物馆”为主题,分为三部分,包括讲述“从紫禁城到博物院”的数字沙http://www.szzs360.com/topic/2016/gg/index.htm
11.牵头」“文物数字化”技术规范(地标)首稿发布—中国体育博物馆博物馆头条注意到,国内文物三维数字化工作实践已开展多年,北京地区的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博物馆的文物数字化水平更是引领全国。但到目前为止,馆藏可移动文物三维数字化的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规范还十分缺乏,馆藏文物三维数字化规范的出台迫在眉睫。 https://www.olympic.cn/museum/news/bowuguan/2020/0911/357947.html
12.数字故宫带来全新游览体验数字故宫带来全新游览体验 故宫博物院,旧称紫禁城,曾有多位皇帝居住于此。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是中国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几乎每一位到北京的游客都会前去参观,仅2019年故宫的年客流量便已突破1900万人次。 近年来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及加强文物保护,故宫实施了参观限流等http://izhuye.qcloudtiw.com/zh-cn/articles/2201358.html
13.故宫推出"可入住"的博物馆APP系20年数字化建设成果之一通过这个基于传统建筑元素进行再创造的线上虚拟城市,《故宫社区》设想构建完善的用户成长体系、城市系统和社区化经济体系,邀请用户以现代的方式体验最具古典范儿的文化生活。 " 这是故宫博物院以"互联网+"模式构建社区化、参与式博物馆的全新尝试。"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阐释"故宫社区"的理念,他希望在数字"故宫社区"里https://item.btime.com/03335e814fb3319gqcn0k04q4b4
14.线上web3d故宫虚拟旅游VR互动云展厅近年来,随着Web3D技术和VR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机构开始采用线上虚拟展览来宣传和展示文化遗产。其中,故宫博物馆也不例外。故宫博物馆通过Web3D技术和VR技术,构建了一款名为“故宫虚拟旅游VR互动云展厅”的线上展览产品,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参观故宫的方式。 https://www.web3di.com/article-1713.html
15.国际博物馆日丨科技力量让博物馆“炫”起来观众在位于北京的RE睿·国际创忆馆体验展示兵马俑影像信息的VR设备(5月14日摄)。 线上博物馆,让你近距离与文物“互动” 近年来,博物馆利用各种科技手段,打破时空的物理限制,让公众能够在线上“参观”各种精美展览。那么问题来了,当我们可以在线下实地参观,线上博物馆的吸引力又在哪里?事实上,数字博物馆,或者线上http://www.stdaily.com/cehua/May18thgb/202305/912430cd6ea24c4a8f70b40a43a60a9b.shtml
16.国内十大博物馆’云旅游‘,云游故宫平视兵马俑近观敦煌壁画Dealmoon.com 最新景点/活动折扣信息 国内十大博物馆’云旅游‘,云游故宫、平视兵马俑、近观敦煌壁画 免费看 线上全景参观展览https://www.dealmoon.com/cn/free-online-visits-famous-museums-in-china/1813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