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小而美”的博物馆们,如何出圈出彩?文博文物藏品考古博物院全国博物馆

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特别是,Citywalk(城市漫步)等新兴旅游方式的出现,让更多人开始习惯以自助探索方式发现与体验相对冷门的文化点位,为中小博物馆带来了更多的曝光机会与潜在观众。

美国著名博物馆学者G.B.古德曾言,“博物馆不在于它拥有什么,而在于它以其有用的资源做了什么”。中小博物馆虽在藏品总量上难以匹敌大型博物馆,但却可以在“小而美”“小而专”“小而活”方面深耕细作。中小博物馆如何发挥优势实现“破圈”?一起来看。

找准中小博物馆发展定位

根据国家文物局数据,在目前已备案的博物馆中,中小博物馆占据八成以上,其中大部分为未定级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各具特色:有承载丰富地域文化的县级及以下的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有展现所属行业或企事业单位特色的其他行业国有博物馆;还有充满收藏者个人文化情怀的非国有博物馆;等等。单从藏品特征来看,或体现在地化,或体现行业化,或体现个性化,具有一定的生态位宽度。面对资源有限、竞争激烈等挑战,中小博物馆应充分利用各自的生态位优势,从资源、需求、支持性业态、同业竞争四个要素着手,把握政策导向和市场机遇,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需求要素。中小博物馆常被视为“小众”文化空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公众容易受到各类媒体信息的影响,更倾向于选择知名度较高的博物馆。加之个别网红博物馆的限流措施,容易形成“大型博物馆是稀缺资源”的认知。此外,受到免费开放政策广泛实施的影响,近九成博物馆已经实现免费开放,这使得中小博物馆在吸引大众参观方面面临挑战。在现有收费的博物馆中,部分是古建、遗址类国有博物馆,部分是社会力量及民间运营的中小博物馆。对于收费运营的中小博物馆,其收费策略与运营投入通常不成正比,影响了参观流量。由此,大型博物馆与中小博物馆在参观需求上呈现冷热不均的情况。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小博物馆的“小众”特色与当前消费者细分化的趋势相契合。特别是在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众基于某一细分领域的知识内容而聚集形成趣缘群体,进而促成更多具有专业诉求、深度爱好的文化消费/体验行为,这为中小博物馆提供了精准定位目标受众的机会。中小博物馆可以通过主题展览与活动,由公共文化空间转向趣缘文化空间建设,更好吸引并服务观众。

体验经济驱动下的中小博物馆发展

1内容创新:多方协同模式增强中小博物馆临展灵活性

不可否认,中小博物馆常面临藏品丰富度与多样性不足的挑战。尽管其常设展览可以充分利用在地化资源优势展现独特魅力,但长期不变的常设展览也容易让有限的观众感到乏味与单调,从而降低活力。因此,充分利用外部协同资源,增加临时性展览,成为不少中小博物馆的创新方向。

“组合拳”模式,即借助区域接近性或文化亲缘性,通过结盟合作方式联合策展。这已经成为中小博物馆扩大影响力的一种有效策略。一方面,通过选择各馆共同感兴趣且具备丰富资源储备的主题,确保展览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联合策展能够合理分摊资金、技术、人力的投入,充分发挥各馆的专长和优势。例如,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联合京津冀地区的十余家博物馆,共同策划了“燕国达人游”活动。以燕国历史故事为纽带,引导观众通过主题参观及研学等方式,在京津冀多家博物馆之间探寻藏品间的内在联系。2023年,唐山博物馆、醴陵市博物馆、株洲博物馆三馆跨地域合作,推出国内首个以“近代釉下五彩瓷器”为主题的特展,集中展示了超过230件的釉下五彩瓷器精品,让广大观众有机会近距离领略釉下彩瓷器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提升了公众对这项传统工艺的认知与兴趣。

2形式创新:沉浸式体验活动增强线下观展趣味性

此外,受实景剧本游业态兴起的影响,不少中小博物馆成为“剧本游”的场地。在这些活动中,游客在NPC(非玩家角色)的引导下,以博物馆内展出的文物为线索,在展厅内展开探索之旅,寻找答案。这一新颖方式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比如,山东省青岛啤酒博物馆推出的沉浸式实景穿越剧游《觉醒的酿造师》,让玩家穿越时空至民国时期,亲身体验国宝文物保护战的紧张刺激。广州市越秀区博物馆则通过沉浸式“剧本游”《越博奇妙纪——穿越历史来看你》,让年轻人与十位NPC扮演的南粤先贤互动,深入了解岭南文化的魅力。

3空间创新:通过特定选址促成文商旅融合

为了提升小型博物馆与公众的接触可能性,许多博物馆选择将特色展览融入文化商圈、文化街区。同时,也有不少公共商业空间有意识地引入小型博物馆,以提升其文化场域特色,有效推动了中小博物馆的观众拓展。例如,以古陶瓷与古灯具为特色的中山龙泉博物馆,便坐落于同名酒店之中,让游客在享受住宿服务的同时,也能轻松游览博物馆,了解中山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当地灯饰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文化色彩。又如,以古代壁画为主题的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坐落在大雁塔旁的威斯汀酒店内,不仅增强了酒店的文化感,也确保了博物馆的日常观众流量。

在文商旅融合的趋势下,将小型博物馆作为典型文化场景引入商圈,带动品质消费,已经逐渐成为新风尚。例如,坐落在广州正佳广场中的自然科学博物馆,通过一站式展示地球诞生、生命形成、生物演化等自然科学知识,吸引了大量游客。又如,坐落在宁波海港城内的地质宝藏博物馆,通过展出数千件地质标本、矿物晶体、宝石原矿等,实现了博物馆观众流量与商场消费者流量的双赢共促。

4参与创新:社区居民的共建共创

数字科技赋能中小博物馆发展

随着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迭代发展与广泛产业应用,如生成式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大数据等,正逐步成为引领各行业变革、重塑行业生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文博领域,这些技术的融入不仅促进了数字化内容的研发,还极大地拓展了数字化传播的边界,为中小博物馆提供了通过单点突破来提升影响力、实现生态位扩充的重要路径。

数字虚拟人:破解中小博物馆讲解资源瓶颈。受限于整体经费投入不足以及人力资源紧张,部分中小博物馆在专业人才配置方面捉襟见肘,难以配备充足的专业讲解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藏品资源的独特魅力与吸引力。而数字虚拟人的出现,则如同“永不疲倦”的讲解员,能够为参观者提供个性化、全天候的导览服务。它们不仅能够详尽阐述展品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及科学原理,还能够支持多语言解说,以满足不同地域游客的需求。借助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技术,数字虚拟人能够实现与观众的互动对话,激发观众对藏品背后故事的探索兴趣。例如,“苏小妹”作为三苏祠与三苏纪念馆的数字虚拟人,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带领观众游览古迹、体验非遗技艺与传统美食,有效促进了文博资源与城市其他文化元素的深度融合。

线上小程序:一站式展示博物馆资源特色。当前,构建数字资源平台已经成为全球博物馆展现藏品魅力、践行资源共享理念的重要途径。中小博物馆可以通过自建小程序或共建资源平台等方式,将馆藏资源、特色活动等重要信息以更加便捷、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广大公众,增强博物馆资源的可及性与影响力。同时,通过小程序或应用的使用数据分析,中小博物馆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目标观众与潜在观众的兴趣偏好,进而推出更加贴近观众需求的线下展览与服务。

以“共生”理念推动中小博物馆可持续发展

若将所有博物馆视为一个生态整体,我们需要深思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作为“沟通文化的桥梁”“促进社会变化的力量”“超级连接:新方法、新公众”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共生”理念对于包括中小博物馆在内的所有博物馆而言,显得尤为关键。这体现在博物馆需坚持开放包容的原则,积极与社区、科技、文化教育机构以及文博文创商业主体展开合作,以保障博物馆生态的良性建构与可持续发展。

综上,在文化传承的宏大背景下,数字科技、体验经济与社交媒介的快速发展,为中小博物馆的转型与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期待见证更多的中小博物馆突破传统框架,通过与多方主体及机构的互动合作,响应社会多样化需求,共同挖掘并实现文博资源的社会价值与教育潜能。

上文略有删减选自|《人民论坛》杂志原标题|中小博物馆的创新驱动与可持续发展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可持续发展专委会委员杨越明

THE END
1.AI“活化”文物不要只停在表面信息化近期,借助AI让文物活起来的视频刷爆网络。视频中,有铜马车在博物馆橱窗里跑起来,有造像从石窟里跳出来,有陶俑唱歌跳舞,有壁画里的众仙扎堆儿聊天。这些创新不仅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也让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 随着AI技术的突破和普及,一键生成式的AI技术让文物“活”起来变得简单。许多博物馆也纷纷动起来,开始尝https://www.tjcac.gov.cn/xxh/202412/t20241209_6801180.html
2.劳动报10月8日,一段由游客上传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视频中,游客称洛阳某博物馆存在以照片代替实物展览的情况。该游客表示,自己花费60元购票进入博物馆后,发现部分展品为玻璃框架内的文物图片。 随后博物馆方面解释称,博物馆入馆的确需要购买门票,馆内并非所有展品均为照片,而是部分展馆采用了视图展示方式。据工作人员介https://www.51ldb.com/shsldb/zdxw/content/8c922fbd-326b-4208-8b00-2c8a05fa0e59.html
3.博物馆用照片代替实物,没有“文物”岂能叫“博物”近日,一段由游客上传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视频中,游客称洛阳某博物馆存在以照片代替实物展览的情况。该游客表示,自己花费60元购票进入博物馆后,发现部分展品为玻璃框架内的文物图片,于是吐槽“被当傻子”。对此,景区工作人员回应称,已将问题反馈给领导,目前正在和相关的文物部门做对接。 https://www.cqcb.com/reping/2024-10-11/5674365.html
4.马上评用照片代替实物?博物馆不能辜负博物馆热10月8日,一段由游客上传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视频中,游客称洛阳某博物馆存在以照片代替实物展览的情况。该游客表示,自己花费60元购票进入博物馆后,发现部分展品为玻璃框架内的文物图片。 随后博物馆方面解释称,博物馆入馆的确需要购买门票,馆内并非所有展品均为照片,而是部分展馆采用了视图展示方式。据工作人员介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984768
5.#洛阳一博物馆用照片替代实物展览#,游客来自晨视频【#洛阳一博物馆用照片替代实物展览#,游客吐槽“被当傻子”】#博物馆回应用照片替代实物展览# 10月8日,一段由游客上传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视频中,游客称河南洛阳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存在以照片代替实物展览的情况。该游客表示,自己花费60元购票进入博物馆后,发现部分展品为玻璃框架内的文物图片。游客还在https://weibo.com/6354225202/OAKaSzBk9
6.博物馆回应用照片代替实物遭吐槽4 评论 博物馆回应用照片代替实物遭吐槽 发现更多热门视频 樊振东深夜发文再次恳请球迷们,希望大家可以在合适的场合支持他 长江云新闻16.7万次播放 2岁社牛女孩跟隔壁桌搭话,一旁社恐小孩哥尴尬到直摸头 长沙政法频道1.1万次播放 18岁小伙嚼槟榔8年多 花费40余万,从“瓜子脸”变成“方块脸” GO正义者5.2万次播放 https://video.sina.cn/finance/2024-10-09/detail-incrxriw9969242.d.html
7.游客吐槽博物馆用照片代替实物展出60元看“图展”引争议10月8日,一段游客分享的视频在网上引发了广泛讨论。视频中,游客反映河南洛阳的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存在使用照片替代实体文物展示的问题。这位游客花60元购票入馆后,意外发现部分所谓的“展品”实际上是玻璃框内的文物图片。为避免误解,游客特地在评论区提示,该博物馆与洛阳博物馆并非同一处。 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41009/47339683.html
8.重报网评用照片替代实物展出,博物馆挨骂冤不冤?博物馆有没有拿游客当“傻子”,和游客有没有感觉自己“当了傻子”,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前者,可能是博物馆结合自身定位制定展出方案的问题;后者,则是游客乘兴而来、抱憾而归的结果。用照片替代实物,也许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游客没有义务理解馆方的“苦衷”,馆方却有义务提前说明馆内情况,并为游客提供值得起60https://wap.cqrb.cn/xcq/NewsDetail?classId=11&newsId=2049485
9.洛阳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回应用照片代替实物展览争议近日,河南洛阳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因被游客吐槽用照片代替实物展览而引发广泛关注。有游客表示,自己花费60元购票进入博物馆后,发现二楼的文物展馆内展品全部是照片而非实物,感觉被欺骗,对展览质量表示失望。针对此事,洛阳应天门遗址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回应。他们表示,博物馆一直以来就是采用图片展示的方式,并没有文物http://www.ericsson365.com/index.php/www.ericsson365.com/index.php/i66-372.xhtml
10.10月8日,河南洛阳。游客吐槽花60元门票参观博物馆,照片代替实物10月8日,河南洛阳。游客吐槽花60元门票参观博物馆,照片代替实物,表示下次不来了博物馆:确实照片居多,正在跟领导反映,对此,你怎么看? 举报 新闻夜航 关注29,775 信息 分享: 直播热点 下载APP领会员 直播中 小言儿~ 直播中 丽丽感谢家人宠爱 直播中 悠然~ 千帆直播 人气主播 直播0 芭比bb 来接我放学呀 点https://www.56.com/u80/v_MTkyMTIxNjY5.html
11.洛阳应天门遗址博物馆用照片代替实物展览,游客吐槽“被当傻子”,博物观察者网https://www.guancha.cn/video/gczvideo/content.html?id=36569&comments-container
12.用文物照片代替实物展出?馆方回应:一直都是图片展示10月8日,一段游客上传的视频引发网络热议。视频中,游客称河南洛阳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存在以照片代替实物展览的情况,导致其购票进入后感到失望。对此,10月9日,洛阳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回应称,博物馆确实需要购票入馆,但并非所有展品都是照片,仅部分展馆采用了视图展示方式。 http://dzb.hxnews.com/news/kx/202410/10/2177425.shtml
13.用文物照片代替实物展出?馆方回应文物正送研,将眷恢复实物展!馆方回应 【用文物照片代替实物展出?馆方回应】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河南洛阳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内,部分展品竟为文物照片而非实物,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10月8日,这一事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不少网友质疑博物馆的展览方式,认为这有损参观体验。http://m.szhk.com/news_31808399770719189.html
14.洛阳一博物馆被指用文物照片代替实物展出,馆方:已反馈,后续会展示洛阳一博物馆被指用文物照片代替实物展出,馆方:已反馈,后续会展示实物(九派新闻) 半岛都市报10-10 11:14 播放量数据 累计净增 2024-11-212024-11-27 请先订阅账号 总播放量:0 单日最高:0(10-10) 半岛都市报订阅账号https://www.mcndata.cn/c/1844264579002138624
15.洛阳一博物馆被指用文物照片代替实物展出,馆方:已反馈,后续会展示洛阳一博物馆被指用文物照片代替实物展出,馆方:已反馈,后续会展示实物 外国小伙感受多彩民族文化,好友请他穿上了苗族男孩的盛装 观宗寺培养的学僧,足迹遍布中国各地,影响所及遍布海外各国 卢沟桥事变后,丁玲向党中央申请成立抗日文艺团体,奔赴前线进行战地宣传 木乃伊的尸身并不完整?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唯独缺少这个部https://news.ifeng.com/c/8dXxhpwHD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