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宫变网红,内地游客为什么爱它?文博文物文化博物馆全国博物馆

以前问香港年轻人将来想干什么,都说当律师、医生,或者进大公司、做金融。现在他们告诉我,想做艺术、考古或文物修复。

最近,一场“中华文明溯源”特别展览,让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成了整个大湾区的明星场馆。

约5000年前的红山玉龙、4000年前的玉琮,吸引着无数游客到访这座坐落维多利亚港旁的“新故宫”。

从2022年7月3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到今天,香港故宫馆已接待游客近280万人次,其中非香港本地观众高达70%。

这座经典金红故宫配色的现代化建筑,连带整个超高人气的西九文化区,成了赴港游客必打卡的新去处。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说,他曾经问过许多内地游客:在内地有那么多历史悠久的博物馆,为什么会专程来看香港故宫馆?

“有些东西在北京都看不到”,这样的回答颇出乎他的意料。

到底是谁在香港故宫馆门外排队?这座建筑为整座城市带来了哪些机遇?它对于大湾区又有怎样的价值?

借着这次吴志华馆长来上海的机会,带着这些问题,外滩君与他进行了一番深入交流。有些观察和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吴志华,资深博物馆专家、历史学家与艺术行政人员,投身博物馆策划及管理工作逾三十年。曾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副署长,负责管理该署的文化机构。

以下来自吴志华馆长的讲述:

开馆两年近280万人次

70%来自香港之外

最近在香港故宫馆展出的《中国银行(香港)呈献:中华文明溯源》特别展览,很受本地观众欢迎,因为之前能在香港看到这么大规模中国古代文明展览的机会不多。

内地观众可能对这类文物已经习以为常,各地的博物院都有几千年的东西,但香港这方面比较匮乏,而且这么全面和完整地介绍中华文明的起源,内地也不多见。

我们做这个展览的中心课题,就是中华文明究竟有多悠久。我记得在三四年前,我们在自己博物馆里写“中华5000年”之类的表达时,也有些外国专家提出异议,因为在外国有不同的观点,认为我们的文明只有3000多年。

这个展览里的很多文物都来自5000年前,红山文化中晚期的玉龙,这么精致的做工,不是“文明”是什么?

我们尤其想让学生观众来看,大家光读教科书还是不够,要来通过这些文物近距离看到古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这和香港之前的文博场所的观众组成是很不一样的,以前是海外加内地占30%,本港观众占70%,真是很大的变化。

我有过疑惑:北京有故宫博物院、也有各省市博物馆,都是这么好的博物馆,为什么要特地跑到香港来看?

观众们告诉我:你们有些文物在北京都看不到。

可能是故宫太大,大家找不到展出文物的地方。更重要的是,他们来看的不单单是一件件的文物,还有整个呈现故宫文化的博物馆,这是一个整体的参观体验,享受这个空间独特的感觉,可能和内地的博物馆不太一样。

2016年公布这个项目的时候,人们觉得,不过就是在香港建一个展示故宫藏品的场所。然而,当香港故宫馆开幕后后,大家才真正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与不同之处。

羡慕上博“带猫进馆”

两地有相近的城市气质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如今达到的影响力,超越了一家“地方博物馆”。这样的影响力包括国际也包括对内地观众,我们能明显感受到观众群正在变化。

大家都知道香港旅游不便宜,游客当然要精打细算,只有觉得值得来,才愿意花这个钱。如果他觉得这个东西不好,一定会批评你。

卡地亚展最近在上海博物馆,之前一站就是在香港故宫馆。还有很火爆的三星堆大展,也是先在香港展出。以及之前英国国家美术馆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同样是上博和香港各一站。

这三个展览在香港都做得很成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如果一个博物馆的定位合适,能满足我们观众群的需要,就能带动整个城市的文化艺术吸引力。

以上海为例,上海过去是一个商业城市,经过过去20多年的发展,上海有一流的博物馆,除了上博还有大量优秀博物馆、美术馆、当代艺术馆。

可是人们觉还想要更多,现在消费力强了,个个展览排队火爆。古埃及展也是这样,150元票价都抢不到票。

上海和香港这两个地方,如今在城市气质上的确越来越接近了,这其中有几个原因。

这两座城市的历史DNA很接近,都是受到外国殖民影响很深的城市,但两地的发展节奏各有不同,上海更早和内地同步,香港则一直要到1997年才回归祖国。

两座城市都有庞大的观众市场,同时我们的专业人员视野都比较开放,善于创新,对市场的敏感度很高。

甚至前不久的“古埃及文明大展”,上博还能带猫进去,我看了都觉得哇很大胆,我们会考虑更多因素,不太敢这样。

有这样相近的城市性格和文博视野,那合作的空间就很大。我觉得亚洲发展文化产业,例如上海、香港、东京和首尔等就更容易形成默契,未来我们会多寻求一些城市间的互动。

现在有了大湾区的概念,这对于香港故宫馆有特别的意义。

世界上的湾区都有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开放。纽约和旧金山都在湾区,上海在地理概念上也是湾区,这些城市都有开放的性格。

这样的湾区城市,经济发展都很快,民众富起来后就对文化有需求。

如今大湾区的构建,对香港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有高铁把我们连接起来。

比如香港和作为设计之都、创意之都的深圳对接,和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广州对接,大湾区在整体上就有了现代和传统、国际和本土的交织。

不把博物馆本身当艺术品

给予观众更多尊重

现在新的博物馆和美术馆,都倾向于找国际建筑大师来设计。

他们会把建筑当做艺术品来做,注重自我表达。如果这样一座外国设计师的漂亮建筑放在香港是否合适?又如何体现在地性?

更重要的是,博物馆是功能性建筑,对于这些名气很大的设计师来说,他未必会把我们的实际需求和观众体验放在首位。

我们最后为香港故宫馆选择的设计师是严迅奇,他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

他很了解香港的人文历史,同时也是一个出色的艺术家,擅长平衡建筑的艺术性与功能性。

现在呈现出现代性很强的香港故宫馆,其中也有大量传统元素,在空间观感上,它和整个城市景观有连接。

我们互相讨论了很多,严迅奇充分了解博物馆的需求,比如放文物的展厅不能有自然光,有些公共空间则可以有自然光照进来。

有些要求很细,哪块地面是用木地板还是地毯,这里的墙面必须垂直,因为如果是斜面那展柜就没法放了,等等。

香港故宫馆的座位很多,以前的博物馆里都不敢设太多坐的地方,就是怕观众坐下来吃东西不肯走,甚至会睡觉。但我们馆里基本不存在这种现象。

观众能感受到你给他们的尊重,他们也会尊重你。而且现在观众的文明水平提高很多,不只是香港。

贫穷区转型艺术热土

香港年轻人有了新志向

我在西九龙出生长大,现在又回到了位于西九文化区的香港故宫馆工作,这对我个人来说当然有特别的情感。

上个月我在香港中文大学讲课,就提到了我小时候的故事。当时西九龙是很穷的地方,有很多船坞停着小船,我们家就是住在这种小船上。

我爸爸妈妈没有受过教育,现在想想我的成长过程是挺奇妙的,那时候很难想象父母都不会写字,家里又这么穷,孩子却能变成知识分子。

这是香港奇妙的地方,社会是开放的,如果你努力就能向上发展,找到自己的事业。

西九龙经历过贫穷,我个人也经历过贫穷,这对我们有一个好处,是明白了如何让文化艺术面向广大普通民众,不要限于精英化、受过高等教育的小部分观众,经济条件有限的人群也有观赏的权利。

西九文化区现在有艺术公园、自由空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M+和戏曲中心,曾经贫穷的区域变成了文化艺术中心,这和我个人的发展经历很类似,从一个穷孩子变成文化工作者。

我感恩在那个年代能找到这样的机会。现在需要思考的就是,我们作为文化机构,该如何为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提供这样的机会,如何开拓年轻人的眼界,鼓励他们超越自我。

我们经常与年轻观众进行互动,积极组织各种活动,鼓励大量年轻人参与其中。例如“香港故宫学生文化大使”计划,每年会吸纳100多位文化大使,为他们提供文物修复工作坊、实地考察、博物馆导赏讲解培训等活动,加深他们对文物及博物馆专业的认识和兴趣

其中有很多大学生,会就此更深入了解博物馆工作的专业知识,成为文博事业的未来人才。

我观察到香港的年轻人,和内地年轻人一样开始慢慢对文化艺术感兴趣,我身边有一些朋友,孩子都进入博物馆工作。

以前问香港年轻人未来的职业,都是说律师、医生,或者进大公司、做金融。现在很多人告诉我他们想做艺术、想做考古或文物修复。

这几年,很多香港孩子到北京大学念考古,我们都知道学考古是很辛苦的,大量的田野考察工作,可他们会觉得这很有意义,这也和国家现在对考古工作越来越重视有关。

博物馆学每年都在变

为香港培养更多跨界人才

1981年,我18岁,第一次坐火车到北京看故宫,这对于那个年代的香港大学生来说是很震撼的。北京好大,大到令我当时有点不习惯,满街男男女女都是蓝色衣服。

以前看故宫都是从书上看,第一次亲眼看到这份历史摆在眼前,那么宏伟的建筑,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文物,感觉真的很不一样。

香港故宫馆是我人生的第三份工作,第二份是在政府文化部门任职。另外我在香港中文大学当客座教授,之前教过10年的博物馆学,现在工作忙了,只能做一些不定期的讲座。

教博物馆学其实很辛苦,因为每一年博物馆界的变化都很大,我需要每年更新,所以过去10年讲课内容串在一起看会发现很大变化。

我了解过欧美和澳大利亚大学的博物馆学课程,会把博物馆专业细分成不同领域,收藏、展览、教育、管理等等特定的体系。

这几年我发现,他们的课程因应社会需要出现一些转变,比如博物馆如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共荣、去殖民地化、社会福祉等等。另外有一些新议题则是集中在博物馆与观众的关系。

最后我提出博物馆3.0新典范的说法,包括跨界化、市场化、产业化、年轻化、科技化和同化等新趋势。

科技化是香港故宫馆目前的重点。其中多媒体在展览中的运用比较成功,我们也希望借助这些多媒体内容,为香港多培养一些科技与文化结合的人才,未来还有针对展览的人工智能的开发。

跨界化也很重要。香港故宫馆和大学、表演艺术团体、旅游机构等不同行业的团体都有合作,把我们的展览内容、讲座直播接入某些第三方的app和网络平台等等。

对博物馆来说,这已经不再是原本狭隘的以卖票为主的市场概念,而是要考量整体文化消费的市场营运,以及开拓新的产业机会。

比如看今天有多少人在线看了这场演讲,听到第几分钟时候退出,大家对哪些内容感兴趣,这些都对了解我们的观众起到重要作用。

THE END
1.走进香港博物馆视听馆? 走进香港博物馆 香港国际海报三年展与香港文化博物馆的展藏策略 重塑香港艺术馆 “经典再现——香港故事精华展”的策展手法和成效 故宫香港、香港故宫——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筹建和发展策略 微博 微信 小程序 学习强国号 视频号 抖音号 网站访问量403331772 网站地图 相关链接 影像授权 https://www.dpm.org.cn/auditions/walk_into_the_hong_kong_museum.html
2.香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游玩攻略【中国香港】《香港赛马会呈献系列:故事新说──故宫博物院藏明代人物画名品》展览 ? 3.7 特色展馆 直线距离<100m 【中国香港】《法国百年时尚—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服饰与珠宝珍藏,1770-1910年》展览 ? 3.3 特色展馆 直线距离<100m 香港演艺博览:上勾拳舞蹈剧场—席凳而舞 舞蹈舞剧 直线距离<100m 查看全部https://gs.ctrip.com/html5/you/sight/yuanshansubdistrict2121755/134064807.html
3.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香港旅游发展局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以成为领先世界的博物馆为目标,推动研究和欣赏中华文化艺术,并促进世界文明沟通对话。博物馆以崭新的策展手法,从香港角度出发,结合环球视野,展出故宫博物院和其他世界重要文化机构的珍藏。信息 地址 西九文化区博物馆道8号 网站 https://www.hkpm.org.hk/sc/home https://www.discoverhongkong.cn/china/interactive-map/hong-kong-palace-museum.html
4.香港故宫博物院保姆级攻略,就看这一条!【地点】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地址】油尖旺区,九龙西九文化区博物馆道8号?【时间】周一、三、四、日 10:00-18:00,周五、六 10:00-20:00,每周二休馆【门票】线上预定/售票处换领纸质门票/现场购买标准票50HKD(可以参观1-7展厅)特展票120HKD(可以参观所有展厅,包括8-9特殊展厅)【抵达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46340422?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5.打卡香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II)打卡香港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II ) 瞎逛的趣事 = 续( I )= 寿星图乾隆帝(1736-1795年在位)清乾隆二十一年(1757年)纸本水墨立轴。乾隆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1757年1月14日),乾隆帝为母亲崇庆皇太后庆祝生日,在她的居所寿康宫,将此画与一柄古玉如意进献给https://www.meipian.cn/507un7a1
6.香港故宫博物馆分享逛过的博物馆 141225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加入小组 相关内容推荐 悉尼看展 | 台湾故宫博物院珍宝展 (不约展 不自拍 的看展览小组小组) 旅途分享|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一起去旅行小组) 交流答疑|中国历代纪年造像图典(隋、唐) (中国石窟寺小组) 台北故宫 抢故宫门票,让我发现人口根本不少啊 (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298326756/
7.香港故宫博物馆香港故宫博物馆人文纪实摄影作品是由摄影师bluebulublue提供,香港故宫博物馆人文纪实摄影作品受到了广大摄影师的赞许,了解更多有关人文纪实摄影图片摄影作品,请关注:500px摄影社区https://500px.com.cn/community/v2/groupPhoto/detail/68774181bc0346d99e161250d8321c07
8.探寻香港故宫博物馆香港故宫博物馆外景 八点半,跟随熙攘的人潮进入地铁站,冷气比内地要冷的多,列车缓缓启动,带着我向九龙西驶去。沿途,城市的轮廓渐渐明晰,高楼大厦如同巨人般耸立,它们在晨光中闪烁着金色的光辉,彰显着这座东方之珠独有的韵味。 换乘了三次地铁再巴士,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便出现在眼前,这座凝聚了千年中华文明精华的https://www.jianshu.com/p/9c1053403785
9.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明年开工常设展厅展示故宫文物香港故宫博物馆位置图 香港故宫博物馆设计图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兼西九管理局董事局主席林郑月娥在签字仪式上表示,这所位于西九文化区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长期、全面和深入地向香港市民以至海内外访客展示故宫的珍藏。“故宫文化博物馆十分配合西九文化区带动香港成为区内文化枢纽的愿景,亦与区内已规划https://m.kankanews.com/detail/D1yp4RrZgym?utm_source=Else
10.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目標是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博物館,推動公眾對中國藝術和文化的研究和欣賞,以嶄新的策展手法展示九百多件來自故宮博物院的珍貴文物,絕大部分珍藏瑰寶更是首次在香港公開亮相。博物館更設有故宮學堂、多媒體設施、互動裝置及餐飲休憩空間,為大家帶來獨一無二的文化體驗。 https://www.westkowloon.hk/tc/hkpm
11.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门票价格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门票预订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示九百多件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不少都是初次于香港公开展出。当中部分藏品更是从未对外公开展出。博物馆亦定期举办有关中国文化艺术的特别展览,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珍品。 百样玲珑 ─ 卡地亚与女性 展览时间:2023. 04. 14- 2023. 08. 14 https://m.tuniu.com/menpiao/4397809
12.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去哪儿网(Qunar.com),覆盖国内外机票、酒店、度假、门票、租车、接送机、火车票、汽车票和团购等多个领域,帮助旅行者聪明地安排旅行。https://m.flight.qunar.com/shark/active/cc16868c594f193f4d7f198d810db018?sightId=517967
13.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为香港西九文化区的旗舰项目,设计由严迅奇建筑师事务所操刀主理,现已正式开幕。作为香港全新的中国艺术文物中心,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900多件珍贵文物,当中近160件属一级国宝级文物。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既是香港的新地标,亦为市民提供好去处,定期举办互动体验展览,以崭新视角探索中国文http://www.vooood.com/list/post/2631428/
14.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参观指南约会博物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外观辅以现代化建筑手法和新兴建筑材料来体现建筑特色。为实现独特的外部建筑造型,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外墙使用倾斜度高达1:3的清水混凝土结构和大悬臂的四层悬挑结构,外墙清水混凝土面积达到11000平方米,表面安装了3999件弧度不一的带孔曲面铝板,最大悬臂长14.6米,由100毫米厚的型钢构件组成,单个构件https://www.iwenbo.fun/museum/5494.html
15.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攻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门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攻略,包含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门票、地址等实用信息,由真实蜂蜂亲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点评分享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游览攻略经验,景点图片,来马蜂窝旅游景点攻略看看大家如何点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https://www.mafengwo.cn/poi/125527624.html
16.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每日环球展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Hong Kong Palace Museum)是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合作项目,位于西九文化区西端,2022年7月建成开放。博物馆展示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世界其他重要文化机构的文物藏品,致力于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研究和欣赏,并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历史· History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在2017年与https://art.icity.ly/museums/9ffiex0
17.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虚拟博物馆探索博物馆各项展览,欣赏具「中国传统建筑」、「中国艺术」与「香港城市景观」三大元素的建筑。透过高解析度的360度全景图像、语音导赏和影片,让您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沉浸在展览和建筑的虚拟导览中。 注:部分展品会不定期更换,或与您参观展览时的内容不同,敬请留意。 http://virtualmuseum.hkpm.org.hk/
18.800故宫国宝要来香港啦!全港一起穿越千年,期待ing~~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设计紧凑,不像北京故宫博物馆向平面伸展,而是向高空发展,有5层展馆,连同地下大堂和负一层的教育展览区,共有7层高。建筑物的外形体现出传统中国文化,予人雍容的形态,博物馆3个中庭空间的设计,参照紫禁城中轴水平递进的空间布局,将不同楼层连成一体,馆内的空间可体现层次感及序列感,地下大堂亦会有https://www.sznews.com/news/content/mb/2020-11/19/content_23735220.htm
19.全程记录!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经历了怎样的建造过程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作为万众瞩目的香港新地标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经历了怎样的建造过程? 全程记录来了! 历史与现代完美融合 走进这里看一看! 三面环海,层高45米 7层,9个展厅 3个现代化的中庭往上伸展相连 寓意着北京紫禁城的中轴线 红色的大门,透明的玻璃门钉 https://item.btime.com/47ctv95b05m8jfq9oo8ilrmcn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