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观看“源古流新——2023两岸博物馆文创品特展”。
近日,为期3个月的“源古流新——2023两岸博物馆文创品特展”在福州市三坊七巷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举行,市民和游客可以看到来自海峡两岸14家博物馆的上百件馆藏文物,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各种文创产品。
其间,两岸专家学者围绕“两岸博物馆的现状”“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博物馆如何永续发展”等议题展开交流研讨,期待通过两岸业界的共同努力,吸引更多民众走进博物馆,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
文化同源让文物“说话”
台湾有许多博物馆。1971年开馆的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华冈博物馆是岛内第一家大学博物馆,现有藏品总数超过1万件,最具代表性的收藏是吴昌硕、张大千等近现代画家的书画作品。走进这里,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氛围扑面而来,也吸引了许多大陆博物馆业内人士前往交流。
“近年来,华冈博物馆与大陆博物馆交流密切,相继举办过敦煌文化艺术展、唐代壁画文化特展等大陆文物展览,吸引了许多岛内民众前来观展。”台湾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陈国宁曾在华冈博物馆工作了30多年,亲历和见证了两岸博物馆的交流历程。
1992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同年,大陆兵马俑、金缕玉衣等国宝级文物成功赴台展出,让台湾同胞领略了祖先留下的文化瑰宝。从那时起,陈国宁便时常往返两岸,参与两岸博物馆的交流活动。
陈国宁认为,大陆博物馆馆藏丰富、文物众多,而台湾博物馆擅长策展布展,双方携手合作,不仅能取长补短,还能增强两岸同胞对文化同源的认同,拉近彼此的心灵距离。
文创生辉探索经营之道
民俗博物馆、软木画馆、金鱼博物馆……漫步三坊七巷,各式博物馆里售卖的纸扇、抱枕、钥匙扣、雪糕等文创产品引人注目,这让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前馆长张善楠不禁感叹道:“几年没来福州,想不到这里不仅涌现出了不同类型的博物馆,而且文创产业蓬勃发展。”
“台湾博物馆的文创起步较早,比如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朕知道了’‘翠玉白菜伞’等文创产品广为人知。近几年,大陆博物馆的文创热方兴未艾,而且资源丰富、市场广阔。”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秘书长蔡丽华认为,今后两岸在文创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方面可以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同推动两岸博物馆的可持续化发展。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博物馆的文化需求正逐步朝虚拟化、年轻化、时尚化方向发展。近日,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数字展馆正式对外开放,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方式漫游虚拟展厅,线上观展。
“数字科技在两岸博物馆的运用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张善楠表示,通过数字科技,博物馆可以提供更丰富的互动体验,比如AR体验、触摸屏互动、“云端”看展等,让两岸民众特别是年轻人更便捷、更直观地了解博物馆的藏品和展览主题,更愿意走进博物馆,了解文物、了解历史。
共创未来担当时代责任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博物馆如何创造美好生活?
“我们要学会说好文物背后的故事。”张善楠认为,一个好的展览不应该只是文物的陈列,还要寻找文物与观展者的连结,引发观展者对生活、对生命的思考,推动人与自然、历史文化的深度融合。
几年前,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曾举办过“背儿带文化展”,通过展示各地的“背儿带”,讲述不同“背儿带”背后的家族故事。“我们希望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展现无私的亲情、生命的传承,触发观展者对爱与责任的思考,而这也是博物馆工作者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使命。”张善楠说。
“目前,两岸博物馆的交流合作主要集中在文物展览、文创设计、学术研讨等方面,未来可以从创造两岸同胞共同福祉的角度去思考如何策展。”陈国宁认为,两岸博物馆可以围绕传统工艺传承、宗教信仰、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办展,传播有益的知识,开发融合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文创产品,引导两岸民众共创美好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东水路76号新闻出版大厦6层福建省文物局
网站主办单位:福建省文物局联系方式:0591-87505960传真:0591-87118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