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AR技术在智慧博物馆中的应用

2016年底,国家文物局联合四部委印发《“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对博物馆建设与运营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更多更好的高新技术成果能运用到博物馆工作中去,不断提升博物馆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其中,不止一次提到将AR(增强现实)技术运用到博物馆工作中去。AR技术方兴未艾,目前已经在军事、医学、娱乐、制造业、旅游等多领域有所应用。本文主要讨论AR技术在智慧博物馆个性化展览和智能化导览中的应用和研究,希望能为博物馆行业运用AR技术促进事业发展提供参考。

AR(AugmentedReality),即增强现实技术,也被称作混合现实、扩增现实,是在虚拟现实(V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它能够将计算机虚拟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通过显示设备,用户可以同时看到虚拟信息和真实场景融合后的画面,为使用者提供一种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体验。

教育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职能,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使博物馆教育更加生动有趣是一个重要议题。国内外多项研究都证明应用AR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博物馆教育水平。SusanA.Yoon等[1]、PeterSommerauer和OliverMüller[2]、Chang等[3]研究者都通过研究和对比实验,证明将AR技术融入学习中能够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并大大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长期以来,博物馆被定位为知识传播者,以一种单向模式向参观者传播文物知识,缺乏与参观者之间的互动体验。由于AR技术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所以将AR技术运用于博物馆展览中,使观众在虚实融合的环境中获得丰富的互动体验,并且这种互动体验能够满足观众的某种情感需要。观众在博物馆参观展览时,文物的美丽外观或者细腻质感能够引起观众本能的愉悦感,进而产生想要把玩的冲动,但是文物和观众之间往往被玻璃阻隔,而且出于保护文物的考虑不允许观众触摸文物,从而导致展览互动水平不高。通过AR技术,观众能通过触控、手势识别等技术,以虚拟方式满足把玩展品的需求,实现良好互动。

AR技术原理是通过摄像机识别现实场景中的识别标识图案,或通过传感器追踪现实场景中物体运动,利用三维空间注册技术计算虚拟物体在现实世界坐标系中的位置及姿态,以实现虚拟数字信息(包括文字、图像、3D模型或3D动画等)与现实场景实时融合,并实现3D展示效果,从而实现人机交互(图一)。

AR技术涉及三个关键技术,分别是跟踪定位注册技术、显示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

跟踪定位注册技术是对真实场景中图像或物体进行识别与追踪定位。从跟踪定位技术角度来说,AR系统可以分为基于图像型AR系统和基于位置型AR系统。[1]基于图像型AR系统,可以通过识别人工标记或者直接识别真实对象来进行定位。识别人工标记操作简单,识别准确率高,但用这种方法叠加的虚拟信息与真实对象融合得不够贴切。而直接识别真实对象的AR系统能实时地根据摄像头拍摄到的真实对象的角度调整虚拟信息的形式和内容。当然这种方式运算方法更加复杂,对设备性能要求更高。基于位置型AR系统通常利用磁力跟踪、GPS、Wi-Fi、蓝牙等设备获取使用者位置信息,通过位置信息查找真实场景信息并向使用者提供服务。在进行文物展示时,建议使用基于图像型AR系统,而在进行参观导览时,建议使用基于位置型AR系统。

AR显示技术主要指显示设备,用来显示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信息和真实场景叠加后的影像。目前用于AR的显示设备主要有头盔式显示器、计算机显示器、Google眼镜、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头盔式显示器比较适合航天、维修等专业性强的领域。计算机显示器服务的观众有限,不可能在博物馆安装上千台计算机显示器。Google眼镜价格较高,也不适合在博物馆使用。近年来移动网络技术突飞猛进,运算速度和显示精度基本可以满足AR技术的需要,且手机、平板电脑携带方便,一般人手一台智能手机,因此特别适合应用于博物馆AR系统中。

早期AR系统采用键盘和鼠标等交互技术,随着触控技术的发展,触屏交互技术在AR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触屏技术分为单点触控和多点触控,单点触控类似鼠标点击,多点触控更符合人类操作机器的习惯。现在多数移动设备已经支持多点触控,所以博物馆在开发AR系统时,可以采用多点触控的人机交互方式。如果技术和资金允许,人体动作捕捉和手势识别技术能为AR系统提供更加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

智慧博物馆的两项重要功能就是为观众提供个性化展览和智能化导览。利用AR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展览的个性化水平和导览的智能化水平。

在参观某件文物时,经常会问这件文物在所处时代的用途。通过口头、文字等形式向观众解释,往往不能给予其直观印象。而通过AR技术,就可以把文物当时的历史环境叠加到文物现实场景上,这样观众就能够沉浸其中,并了解文物在当时的历史环境是如何摆放和使用的(图二)。

搭建的历史环境可以是人工制作图形,也可以是其他文物3D扫描图像。同一历史环境下可能摆放着多种文物,而这些文物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摆放在一起。通过AR技术就可以把这些文物的3D扫描图像以一种合理的布局叠加到某个文物实景中。如李旭杰研究如何在马王堆汉墓展览中运用AR技术,还原墓葬下葬之初的情景。[2]当观众通过移动设备观看出土棺椁时,出土时存放于棺椁中但陈列于其他展柜的文物以虚拟三维场景的形式叠加到棺椁图像中(图三)。

很多文物流传至今会有不同程度的破损,观众看到此类文物会想知道文物的本来样貌,如果直接在文物上进行修复可能会对文物造成二次破坏。通过AR技术可以补全文物破损信息,使观众欣赏到文物的本来样貌。这种方式特别适合不可移动文物,因为文物古迹往往破坏严重,若对其进行修复,一是耗费巨大,二是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通过AR技术,可以复原文物古迹等不可移动文物,还可以复原它的历史背景。

例如圆明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怎样让观众参观时既能勿忘国耻,又能领略到圆明园当年的盛景,这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北京理工大学王涌天教授一直从事通过数字化手段重现圆明园的研究工作,特别是通过AR技术,把圆明园损毁或丢失的部分以虚拟图像的形式叠加到遗址上,把圆明园的本来样貌呈现给观众,使观众的参观体验更具沉浸性,如图四所示。

文物一般采取静态展示,而人往往对移动的东西更感兴趣,通过AR技术可以真正实现“让文物活起来”,大大提升观众参观兴趣。MUKAITakeshi基于IOS平台开发设计了一款名为ARART的增强现实APP,它能够将原本静态的世界名画以动态形式展现给参观者。当观众将手机摄像头对准《蒙娜丽莎》这幅画作时,经过图像识别之后,使用者便能够在手机上看到蒙娜丽莎冲着参观者眨眼睛。

参观导览关系到博物馆的观众体验,人们到博物馆不是逛商场,而是希望更有效率地学习和欣赏。传统的导览方式有讲解员引导、语音讲解和观众通过标识牌自行参观等。智慧博物馆参观导览通过智能设备,实时定位观众位置,为观众提供智能化参观方案。通过引入AR技术,博物馆能为观众提供更加立体的导览服务。

比较常见的智能化导览是在移动设备上显示参观者所在位置以及到达目的地的路线,参观者要把移动设备上的平面地图在脑海中转化成三维空间形象才能顺利完成导览。这个过程可能因为方向问题导致很多错误,而且一直低头看设备会导致参观体验下降。而通过AR技术,参观者把手机摄像头正对前方,相应的导览信息就会叠加到手机屏幕上,参观者可以清楚知道自己所在位置,以及想要参观的文物所在的位置,为参观者提供直观的路径指引。

以上两个例子实用性都很强,如果借鉴到我们的博物馆中,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特别是第二个例子比较适合大型博物馆,例如在故宫博物院,可以把小企鹅形象换成皇帝、皇后等人物形象,带领观众参观故宫,相信能较好地提升博物馆的吸引力。

AR技术概念简单,但真正实现起来却有优劣之分。优秀的AR技术,能够实现AR系统生成的图像与摄像头拍到的图像无缝连接,并随着摄像头的拍摄角度和拍摄环境的改变自动调整生成图像的形式和位置。质量较差的AR技术则只是蹭了AR技术的热点。例如有的项目自称运用了AR技术,而事实只是用摄像头扫描某个识别图,然后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三维立体的文物图像,但这个文物图像并不能与真实的环境有机结合,而是孤立的,它的效果跟直接在网站上打开一个三维立体文物图像是一样的。因此,博物馆在应用AR技术时,要分清优劣,不要被某些软件公司打着AR的旗号所欺骗。

本文在详细阐释AR概念及其技术的基础上,着重讨论AR技术在智慧博物馆个性化展览和智能化导览方面的应用和研究。在个性化导览方面,AR技术可以增加文物信息量、还原文物本来样貌、提升展览的趣味性以及提高展览的互动性;在智能化导览方面,既能为观众提供更具立体化的导览服务,也能使导览更加有趣,提升博物馆的吸引力。最后指出博物馆在运用AR技术时应该注意形式大于内容、AR技术优劣不等以及观众接受度不高等问题。相信这些讨论对博物馆行业深入贯彻国家文物局联合四部委印发的《“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THE END
1.云观博实景案例 湖北省博物馆实景 山西博物院实景 安徽博物院实景 山东博物馆实景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实景 西安博物院实景 长沙博物馆实景 苏州博物馆实景 “ 微信服务平台 博物馆智慧导览领军企业,故宫博物院特展智慧导览合作伙伴 利用新媒体优势,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创新互动体验, 让参观博物馆更便捷,提升公众观赏体验感与https://morview.com/edu.html
2.全景故宫故宫概览故宫博物院 外朝 内廷 故宫博物院 THE PALACE MUSEUM 故宫博物院,是一座特殊的博物馆。成立于1925年的故宫博物院,建立在明清两朝皇宫--紫禁城的基础上。 故宫博物院拥有绝无仅有的独特藏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所在,也是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如今,昔日皇宫https://pano.dpm.org.cn/
3.“五一”吴中旅游攻略出炉!快去打卡本次“下江南——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时期文物展”由吴中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合作,精选故宫博物院所藏与乾隆皇帝密切相关的宫廷文物116件(套),共分为“密诏传位,君临天下”“稽古崇文,靖边宣武”“怡情乐志,物阜工巧”“龙袍袈裟,兴黄安蒙”四个单元,详实回顾了乾隆时期的繁盛人文。 https://news.2500sz.com/doc/2021/04/30/717394.shtml
4.故宫博物院VR全景故宫博物院VR全景 拍摄制作:雷池文化传媒 134 3917 5455 创作者:VR看世界 故宫博物院VR全景 金水桥 太和门 太和殿广场1 太和殿广场2 太和殿门口 文华门 武英门 贞度门 昭德门 弘义阁 体仁阁 中和殿 中和殿西 中和殿东 保和殿 景运门 乾清门前 乾清门内 乾清门内2 乾清宫 乾清宫东广场 乾清宫西广场 交泰https://www.720yun.com/vr/bc021cO6uu6
5.案例分析:“沉浸式”在不同文旅嘲的应用热点资讯在故宫的186万件文物中,《清明上河图》有着不可替代的国宝级地位,是世界上认知度最高的中国历史画作。为了“让文物活起来”,2018年凤凰卫视与故宫博物院打造了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 这一展演挖掘长卷原作的艺术神韵、文化内涵与历史风貌,融合8K超高清数字互动技术、4D动感影像,以及各种艺术形态,实http://www.quanxiwang.com/news/show-6715.html
6.故宫博物院首部音乐儿童剧《甪端》要来合肥啦!以故宫瑞兽“甪端”为原型的故宫博物院首部音乐儿童剧《甪端》于2022年9月在中央歌剧院成功首演,其后又登上了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并在元宵佳节之际登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今年3月开启全国巡演,继上海、重庆、广州、深圳、北京演出之后,获得了无数家长孩子的喜爱。作为一部音乐儿童剧,《甪端》融合了戏剧艺术https://m.hf365.com/article/288525
7.旅游“数字故宫”小程序升级啦!2.0版本正式上线借助这一技术探索,观众可以在故宫内通过AR实景实时探路,解锁瑞兽三维模型,尝试更“立体”的参观体验。 轻松消费,一键直达 故宫书店和“传给故宫”影像商店入驻,提供更流畅的游览和购物体验。通过线上与线下的场景结合,小程序能够为观众减轻参观负担,提供更多消费选择。不论是在商店内直接购买,线上下单、门店提货或者https://www.ccmapp.cn/news/detail?id=82b832fb-c165-4408-b12b-1c0b96b32ec6&categoryname=%E6%9C%AC%E7%BD%91%E5%8E%9F%E5%88%9B
8.故宫博物院要玩高科技AR再创作《清明上河图》“在今天社会教育已经成了博物馆的首要职能,我们今天的口号是要从故宫博物院走进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在日前举行的故宫博物院与凤凰卫视签署的战略合作仪式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这样说道。在未来五年,故宫博物院计划利用凤凰卫视的全媒体优势,用更新的科技手段来展示自己的展品,这其中就包括了《清明上河图》。 https://www.360doc.cn/article/39564225_1119319501.html
9.博物馆APP:通过对极端用户设计博物馆APP提高博物院APP普适性掌上故宫一款专门介绍故宫文物的应用服务软件可以装进口袋的故宫旅游万能向导故宫全景导览 上海自然博物馆协助用户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应用服务软件引导用户愉快观赏,是您参观自然博物馆的好帮手AR实景呈现,动物标本实体化 iMuseum一个专注于全球艺术展览、博物馆活动的生活方式应用程序让你时刻了解身边正在进行的最佳展览,制https://gitee.com/NFUNM108/API_ML_Al_museum/
10.皖北文旅融合发展圈规划(20232027年)政务公开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城中心,以藏品研究成果为基础,以文化创意发展为支撑,基于数字技术、VR技术等,打造数字博物馆、文化创意体验馆等,推出多个APP,不断延伸公众教育、文化创意、学术交流等,从不同维度、面向不同受众来扩大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深度,成为一张代表中国的文创名片。 https://ct.ah.gov.cn/public/6595841/80585955.html
11.当我们无法亲临现场,有时虚拟观展可以看到更多线上展览推荐事实上,除了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展览搬到线上之外,故宫也在虚拟现实领域展开了不少探索与实践。从2000年起,故宫便计划推出“V故宫”项目,以故宫古建筑的三维数据可视化为主要技术手段,结合史料研究创造性地还原故宫实景,同时增添更多与观众互动的环节。近年来,“V故宫”项目已推出《紫禁城·天子的宫殿》《三大殿》《养心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3943684.html
12.百载正风华新增AR互动玩法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故宫日历·20【官方正版】故宫日历2025年 故宫日历 2025年 金蛇腾万里 百载正风华 新增AR互动玩法 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 《故宫日历·2025年 生肖版》 漫读图书专营店 【官方正版】故宫日历2025年 故宫日历 2025年 金蛇腾 京东价 ¥ 促销 展开促销 配送至 --请选择-- https://item.jd.com/10085906027091.html
13.不只会卖萌,故宫还要拥抱ARMR3D这些现代科技故宫博物院与凤凰卫视集团宣布,未来五年将携手,借助AR、MR、3D等科技手段,把故宫开发为更易体验、易传播的艺术形式。 朱红色的深深的宫墙,黄色的琉璃瓦,极尽繁复的装饰,一块块四四方方的天地,藏着各式珍宝…… 这是一个原本有着森严等级、至高皇权的地方。经过漫长时间的洗礼,至今踏入,仍会让人下意识地放轻脚步https://www.tmtpost.com/2456202.html
14.100个GISer不知道的小众网站!一定有你需要的!21、全景故宫 网址:https://pano.dpm.org.cn/线上体验游览故宫,360° 查看各个宫殿,有文字介绍 22、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 网址:https://digicol.dpm.org.cn/在线查看故宫博物院众多藏品,可根据分类和年代浏览 23、千亿像素看中国 网址:http://bigpixel.cn/zh-CN.html可浏览千亿像素的全景图片,观看一个城市的https://blog.csdn.net/2403_88103571/article/details/143786447
15.2024年《故宫日历》发布会在故宫博物院举行展览现场《故宫日历》是故宫博物院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是故宫出版社的代表产品,已连续出版15年,畅销500余万册。故宫出版社在2023年《故宫日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故宫博物院优秀专家资源,创新推出了《故宫日历》家族系列,分别是:以生肖、节庆为主题的《故宫日历·2024年》、以书画作品为主题的《故宫日历:书画版·2024年》、以https://news.artron.net/20230922/n1125175.html
16.2021AR文旅元宇宙AR+文旅文旅消费新嘲Online在博物馆行业,要论谁更懂年轻人、谁会赶潮流、谁会造网红,河南博物院恐怕是继故宫博物院之后的新存在。 河南博物院2019年才成立文创办,入行虽晚,崛起迅速。当年下半年,国内盲盒界鼻祖泡泡玛特大红大紫的之时,河南博物院一眼看中盲盒玩法,将考古体验与盲盒经济融合,率先发布考古盲盒文创产品。 https://www.zhihuilvyou.com/?m=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