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文物数字化之路:如何让文物真正“火”起来?

在馆藏文物数字化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下面这些问题和挑战大家可以对照着看下,有没有类似的,或许能给到你一些解决的思路。

1.传统数据统计方式效率低、准确性差

在藏品管理部门,传统方式下通常依赖于Excel等离线报表来进行藏品数字化项目进展的日常数据统计,再通过工作群上报文物数字化进展数据。

这种方式存在着——

2.业务数据的价值挖掘和利用不足

作为非营利性的文化遗产管理、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故宫博物院的各项业务逻辑具有领域特殊性,因此在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难以直接采用ERP、WMS、CRM等通用解决方案。

所以业务系统往往需要高度定制,如——

这些系统经过20余年的建设和运营,积累了大量业务数据,但由于系统建设时期和架构的不同,业务数据难以灵活响应新的业务场景需求,无法实现跨业务流程的交叉、关联聚合分析和利用。

各专项业务系统内部的报表和可视化页面开发周期长、维度不灵活、使用不便,导致数据价值未能充分发挥。

3.数据共享形式单一

故宫博物院的业务系统内部报表和可视化模块通常是根据系统目标用户在特定时期的需求定制开发的。

这种定制开发在多个业务团队协作的场景下,往往带来复杂的系统权限设置问题,难以实现灵活的维度筛选和动态调整,无法满足多样化和协同的特定数据需求。例如——

此外,现有的报表和可视化工具通常缺乏灵活性,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为了弥补系统内数据分析和共享功能的不足,用户常常需要依托系统开发人员,将数据从系统中导出进行离线分析和组合。

尤其在例如涉及参观观众实名购票等留存了个人隐私数据的业务系统中,在需要保证数据隐私和合规性的情况下,数据导出的不受控性使得数据管理更加复杂和不可靠,影响了数据的共享效率和使用价值。

那么面对上面这些问题,故宫博物院是如何解决的呢,他们将馆藏文物的数字化分为三个大的场景。

1.在文物数字化项目中探索构建数据管理与服务模式

引入简道云搭建业务数据全流程管理应用,利用这一高效灵活的数字化工具,减少人工处理数据及沟通成本,优化多部门协同工作模式,推动年度计划落实;

充分运用数据计算组件,挖掘业务数据内涵,搭建业务指标体系,科学统筹业务发展;

数据管理更加规范,数据格式标准化方便后续各种平台的数据对接需求。

文物数字化数据推送提醒

文物数字化数据管理数据工厂

2.挖掘观众大数据价值,提高数据利用水平,辅助科学决策

利用低代码平台快速搭建了一套集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和利用的规范化数据管理体系。

观众服务数据体系架构

在这套体系的支撑下,千万级的海量数据得以在低代码平台上存储、分析,对于复杂的数据需求可以进行流程式的自助分析。

至今,依托大数据分析,故宫开展了132项深入的专项分析,对观众的购票行为、参观时段、群体分布及特征、参观轨迹等方面进行全量分析。

九数云查询结果界面

通过搭建票务数据看板,可以进行实时反馈特定区域内人流量状态、动态趋势数据,并将结果在移动设备上进行推送,从而实现及时导流、限流、预警等。

这个过程无缝嵌入故宫的移动办公生态,使得故宫博物院自己的业务人员能便捷高效地使用数据服务,助力各项业务工作,实现数据驱动,提高业务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简道云看板移动端界面

观众服务数据推送

以故宫博物院分时参观政策制定为例,为缓解参观压力,避免观众聚集造成安全隐患,需要将每日的门票区分多个时段,但具体的实施需结合实际观众参观分布情况制定,过于松散无法起到分流作用,过于严格又会降低参观体验。

因此,故宫借助观众大数据平台,分析了观众全年到访曲线,并根据特性制定了上下午分时,中间一小时缓冲的分时政策,目前处于试行阶段,收集数据,后续会逐步反馈优化。

观众全年到访曲线

3.关键技术研发项目中的原状陈列文物多维多层级数据集建设

构建数据模型,在确定数据集的维度划分、层级设计和信息单元规划后,基于零代码数据管理平台进行原状陈列文物数据集的建设。

构建一体化的业务数据管理工具,能够高效汇总和处理各类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业务数据,面向不同需求形成不同规模和组织方式的样本数据集,不仅有助于挖掘现有数据的深层价值,更有利于赋能新技术在业务领域的创新应用,助推业务模式和运营方式的持续优化。

多维多层级数据集表单

多维多层级数据集数据管理页面

养心殿原状陈列文物图片

篇幅原因,就写到这里,完整的请看简道云官网发布的完整案例:故宫博物院:零代码助力博物馆业务数据价值挖掘及创新。

总之,馆藏文物数字化,是一个很大的体系,里面不仅涉及到文物的数字化保存和记录,还涉及到上下游的各个环节,希望这个实践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经验上的参考!

THE END
1.体验区伙伴来故宫博物院展台看数字技术如何帮文物从历史中此外,故宫博物院还带来了“数字文物库”,向公众打开藏品数字资源服务的“窗口”,向社会公众累积发布25大类10.4万件套文物的高清影像,满足公众在线检索、浏览、学习研究等需求,促进博物馆藏文物资源的社会共享与利用。 通过数字科技赋能,故宫博物院、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真正“活”了起来,中华文明被可感可知。让我https://www.zgswcn.com/news.html?aid=188660
2.故宫博物院携多项数字化成果亮相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2024年5月23日至27日,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在福州举办。故宫博物院作为“数字文化”展区中的重要参展单位,以“文化传承·数字共享”为主题,携多项数字化成果与观众见面。 本次“数字故宫体验专区”位于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10 号馆,占地面积 234平米,为此次展会面积最大的博物馆展位。在这次展览会上,故宫https://www.dpm.org.cn/classify_detail/262825.html
3.国内外博物馆数字化多媒体体验原理介绍方案炫群21世纪的博物馆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展览空间,更像是一个创造文化、守护文化的开放场域。当博物馆从独白走向对话,通过优质的内容和沉浸式体验,吸引观众来此交流、感受。作为故事讲述者的博物馆,利用在地文化进行创造和创新,带来一段悠远的、科技感十足的故事。而作为http://xuanqun.com/xuanqundongtai/434.html
4.从故宫博物院——看博物馆数字化升级若运用数字多媒体技术,譬如故宫博物院正在使用的互动投影、试衣魔镜、AR、VR、数字沙盘等技术,可以最大限度打破空间限制,以文字、视频、动画等形式,将古董的来源、价值、功能、相关故事等细节性信息都展示出来。 另外,数字多媒体技术也可以帮助博物馆,解决文物失传与复原难题,通过全息成像、场景复原等数字化手段复原文物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E5OTY4MzM3NDCFuZ9lsYOgcw.html
5.精彩“云”课美术博物馆学概论/范迪安冯雪·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5.史密森尼学会数字藏品: https://www.si.edu/openaccess 6.北京故宫博物院数字化藏品 http://img.dpm.org.cn/Public/static/CCP/ 7.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数字化藏品 https://www.vam.ac.uk/collections?type=featured 8.乌菲奇画廊数字化藏品 https://www.cafa.edu.cn/st/2020/90120415.htm
6.数字化转型中的博物馆在这一基础上,博物馆数字化转型成为发展文旅产业的全新动力。以目前取得优秀成果的故宫博物院数字博物馆为例,故宫博物院成为博物馆数字化成功转型的代表性博物馆。故宫数字博物馆的转型以先进数字技术手段为主,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打造精美的数字场馆项目。故宫数字博物馆主要是指端门数字馆,该馆在端门https://www.depthlink.com/news_496
7.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意义9篇(全文)提高了博物馆展品的管理水平,方便查询和研究;使展品的保护!展示和研究手段 达到一个新的层次;数字博物馆不仅对外起到了宣传!教育作用,对内而言,数字化的存储 和管理可以大大提高博物馆自身的藏品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采用计算机虚拟技术重现展示各种展品及当时年代的真实场景”整个场景能够以三维和 交互式探索形式https://www.99xueshu.com/w/filebu7no481.html
8.化建设理念与实践综述——以数字故宫社区为例【摘要】:博物馆信息化已经走过了十余年的历程,从基础文物数据系统到文物的动态管理,从单一的文物管理系统到综合的博物馆管理系统,从展厅多媒体辅助展示到综合网站建设,直到互联网上多种展示手段的采用,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经历了由简到繁、由静态到动态、由内到外、由管理到展示的诸多演变。在博物馆由收藏型向参与型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GBW201701008.htm
9.河南文化玩数字化,又“中”了!部门然而,疫情倒逼下出现的线上演出、“云”上展览新形式应运而生,反而推动了数字化手段迅速与博物馆以及文旅相融合,让“百年历史”博物馆业态,依托互联网时代的技术与平台重焕生机。 故宫无疑是最早受益数字化的博物馆之一,从数字故宫到故宫淘宝,再到故宫游戏、故宫社区……故宫博物院已搭建起以故宫官方网站为核心和主https://www.henan.gov.cn/2021/10-25/2333695.html
10.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化保存方式对文物的保护有何好处?方便文物的管理和保护:文物保存在数字化数据库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管理和保护。数字化数据库可以记录文物的名称、编号、分类、年代、保存位置等详细信息,方便博物馆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保护。同时,数字化数据库可以实现远程管理,博物馆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远程访问数据库进行管理和保护。 https://www.jianshu.com/p/c1850e776282
11.数字化成为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新路径中工新闻数字化手段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给公众提供解锁博物馆的新方式,也为文物保护和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今日美术馆副馆长晏燕接受采访时说,数字技术在记录展览、数字化保存文物以及文物保护和复原中,将起到重要作用。 天津博物馆近年启动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成功升级“网上秀”,完成25件瓷器、玉器、青铜器、砚台、https://www.workercn.cn/32843/202010/09/201009052303098.shtml
12.博物馆的数字化之路一、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的数字化创意 数字博物馆建设初探 博物馆文化传播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以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化项目建设为例 增强现实技术在博物馆的运用 博物馆三维数字化技术研究与应用思考 故宫博物院视频影像的存储及重要作用 新媒体语境下的博物馆文化立场与数字应用案例分析 固定型增强现实技术在科技馆中https://mall.cnki.net/Xinke/web/Info/DZ2108010103
13.让文物活起来:数字化助力博物馆的融合传播摘要:作为重要的社会教育和公共服务机构,身处媒体深度融合趋势下的博物馆应架起与受众沟通的桥梁,充分融合好、利用好多种数字化传播手段,进而改善博物馆传播效能。同时也应高度警惕博物馆数字鸿沟的出现,关注媒体的使用、个人选择性机制、社交范围以及对博物馆的使用目的、对博物馆传播效果差异化的干预。博物馆应充分融合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311/10127495.shtml
14.馆数字化转型分析——以故宫出品App为例.pdf"新媒体环境下博物馆数字化转型分析——以故宫出品App为例" 博物馆数字化转型是博物馆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博物馆可以通过移动应用程序(App)来实现数字化转型,提高博物馆的可访问性和参与度。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推出的App“韩熙载夜宴图”“每日故宫”“清代皇帝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m0_61181362/21589736
15.中国文化传媒网media-web-clienthttps://www.ccdy.cn/portal/detail?id=670775abd411e3eec7ea01a3&categoryid=10933-mssql&categoryname=%E8%A7%82%E5%AF%9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