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欣赏

台北故宫博物院,又称台北故宫,中山博物院。座落于台北基隆河北岸士林区外双溪,建于1962年,1965年落成开放,占地16公顷,是台湾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也是古代中国艺术史和汉学研究重镇。

抗战胜利后直到1948年5月,所有西迁文物终于全部运回南京。然而随着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国民政府下令原“西迁”文物转移到台湾。于是从1948年12月到1949年12月,国民政府动用大批军舰先后五次将5606箱珍贵文物运往台湾。

整个20世纪50年代,这些从大陆转移的文物一直栖身于台中雾峰北沟山洞充当的库房中。1959年,国民党高层决议在台北外双溪兴建“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由中央园林与步道、博物馆正馆建筑、文物储藏山洞与廊桥三个部分所组成,其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设计者称之为“北平午门”意象。

建筑设计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覆盖着米黄色墙壁,洁白的白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屋顶则采用绿色饰金黄色收边之琉璃瓦“盈顶”形制,风格清丽典雅。依山傍水,气势宏伟,碧瓦黄墙,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宫殿色彩。

商末周初铜亚醜方觚

西周早期祖乙尊

周早中期铜服方尊

方尊口径19.7c厘米,高22.6厘米,底径11.2X10.8c厘米,腹围50.3厘米,腹深17.5厘米。此方尊原藏于清宮内府,制作年代在西周昭王、穆王时期。和传统方尊的形制相比,最特別的地方在于器腹两侧有向上延伸弯转的象鼻形双耳,是相当罕见的设计。铸铭三行十四字:“服肇夙夕明享,作文考日辛宝尊彝。”大意是说本器主人“服”为了纪念先父“日辛”而铸做此件宗朝礼器,用以早晚向先祖献祭酒食。

西周中期夷曰匜

西周晚期铜人足兽鋬匜

铜人足兽鋬匜高24.5厘米,器身宽广如水瓢,一侧有流以便倒水,另一侧有兽形柄方便持握。器身口沿下饰以变形兽纹组成钩曲纹,腹饰瓦纹。四足作立人形,立人交臂,以头顶接于器腹侧底,观其装扮,似为异族为仆役者。巨兽两只前足搭在口沿上,似入器内饮水状,四足攀附器身形象生动自然。敞流口曲线优美,极为精雅。

西周晚期铜散氏盘

铜散氏盘口径55.4厘米,高20.6厘米,腹深9.8厘米,底径41.4厘米。

散氏盘于清康熙年间出土,嘉庆十四年仁宗五十大寿,散氏盘是贡入宫中的寿礼,从此成为内府重器。盘内共铸铭文350字,记述西周时矢国向散氏转让田地的过程。起因是矢国侵犯了散邑,所以用田地来赔偿散,铭文详细记述踏勘田界的路线。此铭是《周礼·秋官·司寇》中“书于宗彝”的“治地之约”之实例,是考察西周土地契约制度的珍贵材料。

西周晚期铜宗周钟

铜宗周钟高65.6厘米,为清宫旧藏,见于《西清古鉴》之中,是西周晚期历王自作用器。器身铸有17行共123字的铭文,记载了历王亲征南国,令南夷、东夷等二十六国俱皆臣服,功业非凡,于是铸钟铭记,祈求福泽子孙,江山永存。本钟在鼓部正中和侧边可以敲出两个不同频率的声音,故可称为双音钟。

西周追簋

春秋钩兽形纹簋

春秋镂空蟠夔纹铺

战国早期菱形纹剑

战国中期嵌孔雀石绿松石金属丝牺尊

秦汉时期扁壶

汉连枝灯

西汉“新莽铜嘉量”

新莽铜嘉量为公元9年王莽立号为“新”朝时制造的标准量器,由王莽国师刘歆等人设计制造。器通高25.6厘米,口径34厘米,以侖、合、升、斗、斛五量具备,故名嘉量。正中的圆柱体的上部为斛,下部为斗,左耳为升,右耳上截为合,下截为禽。器外有汉代金文216字,分别说明各部分的量值及容积计算方法。

此嘉量铭文为工整垂脚的方正小篆,结构上紧下松,舒展挺拔,风格典雅俏丽,特别是下部夸张的拖长极具装饰性,与秦权量文字一脉相传。这种篆字韵味对后世书风影响颇大,可视为魏晋时期官、私印中悬针篆字体的滥觞。不仅如此,新莽嘉量设计巧妙,数据精确,体现了当时科学发展的最高水平;它造型独特,铸艺精良,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技术高度发达的具体体现。作为王莽进行度量衡改革时颁行的标准器之一,是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实物见证,在中国度量衡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世视为度量衡制作的楷模。又因为新莽时期颁布天下郡国的嘉量仅此一完整器存世,海内孤品,当之无愧的国宝。

西周早期双龙纹簋

双龙纹簋圆腹圈足,缩口以上承器盖,器身侧出双半环耳,双耳下有垂珥,腹底有铭文“作宝簋”三字。本件器物造型十分特殊,盖与器的纹饰连成一体,为双龙蟠绕。器盖为两龙首,分别为柱状角与锥状角,装饰着菱格纹的身躯则蟠绕于碗形器身,显现出商末周初的创新与巧思。足部则以夔纹装饰。

西周晚期颂壶

此壶为盛酒之器,因作器者为“颂”而得名。颂壶腹呈椭方形,颈部两侧有兽首衔环,此类形制硕大的方壶流行於西周晚期。器身上的花纹以环带纹、蛟龙纹为饰,圈足与壶盖则饰垂鳞纹及窃曲纹。西周晚期青铜器上的花纹一反主轴中线、两两对称的铺排,而喜用连续环接的纹饰。颂壶口沿内环壁上及盖口外壁四周铸铭151字,两处铭文的内容相同,记录着“颂”接受周王册命掌管成周洛阳仓库此一职务的过程。而这件壶则是典礼完成后,“颂”为颂扬天子的美意,及荣耀先父母龚叔、龚姒,表达未尽的孝思,并祈求家国康乐大福、周王万年长命而作。

颂壶铭文对西周的册命典礼记载详备,可以和《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传等文献上所叙,互相印证;“颂”纪念父母,这种慎终追远、父母同祀的情况,亦可以和《礼记·祭义》所言互相印证,所以颂壶为研究西周礼制的重要史料。

西周早期素勺召卣

春秋中期子犯和钟

这套编钟成组八件,各有刻铭,连读共132字,记载的就是著名的春秋故事晋文公重耳流亡十九年后返晋掌权,及晋楚城濮之战等重要史实。作器者是子犯,即晋文公之舅父狐偃。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2500年)白陶鬶

白陶鬶(guī)高29.5厘米,高21.6厘米,最宽16.9厘米。白陶是用含有大量三氧化二铝的泥土烧制的陶器。大汶口文化的陶艺家,用泥土塑造一只抽象的,引颈鸣啼的鸟儿。然而,它却是可以盛装美酒的容器。

北魏太和元年铜鎏金释迦摩尼佛坐像

此器原为日本三井财阀益田孝收藏,1966年台北故宫博物院从华侨彭楷栋手中购回。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双层台座之上,右手作无畏印,左手握衣角,身着袒右肩式僧衹支,外披大衣,双肩衣纹如火焰般外扬,面部神情庄严,气势雄伟。

背光内圈的四佛和头光中的三佛共同形成七佛,背光外圈U形火焰纹熊熊围绕,和主尊气势相映,益增雄浑气势。

背光后面布局错落有序,雕刻精巧,共分三层。

上层中央一塔,释迦和多宝佛并坐其间,塔外左右两侧文殊持如意与手握塵尾的维摩相对而谈,表现《维摩诘经.文殊问疾品》的场面。

中层中央为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初转法轮,两侧各两比丘跪坐、菩萨胁侍。下层中央诞生佛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左侧摩耶夫人攀树而立,太子自右胁诞生,右侧龙王浴佛,帝释天和梵天跪坐两旁。

台座背面铭文:太和元年九月十日安,熹县堤阳,愿己身为,母造释加,闻佛,又为居家眷,属大小现世安隐,亡者生天,宣语诸佛,所愿如是,故记之耳。

本尊造像保存完整,台座背光均存,雕刻精湛,纪年清晰,内容深刻,兼具艺术性、历史性与宗教性,是世界上现存重要的金铜佛教造像。

五代越窑秘色青瓷洗

秘色青瓷洗高10.3厘米,口径30.7厘米,撇口、平折沿,弧形深腹,平底,外底心微向内凹陷。全器满施青釉,釉色青中泛灰,底缘环绕一圈不规整的支烧痕,透过支痕,可见显露而出的灰色胎。出土此类青瓷洗的墓葬,墓主多数为吴越国王室成员,且至少皆陪葬一件青瓷洗。

从器内存在由清室善后委员会专家以墨书标记的“汝窑撇口果洗一件”一行字可知,这件作品曾被当作汝窑。

唐灰陶加彩仕女俑

唐三彩马球仕女俑

宋宣祖后坐像

宋宣祖赵弘殷的妻子,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之母。

宋仁宗后坐像

宋佚名,立轴绢本设色172.1x165.3厘米。

宋仁宗先后曾立两位皇后,其一为郭皇后,另一为慈圣光献曹皇后。由于郭后被废,故此像应系后者。

南宋《仙馆秋花图》

南宋佚名,册页绢本设色26.4x27.2厘米。

永乐大典

明成祖永乐皇帝

明青花山水鹿纹盘

明青花绿彩刻花波涛龙纹梨形壶

明洪武青花番莲纹玉壶春瓶

瓶高32.2c厘米,口径8.7厘米,足径11.9厘米。瓶撇口,细颈,垂腹,圈足。

外壁通体青花装饰,内口边绘青花卷草纹,颈部自上而下绘蕉叶纹、回纹、卷草纹,腹部主题纹饰为缠枝牡丹纹,上下分别以下垂如意云头纹和变形莲瓣纹做边饰,圈足外墙绘卷草纹。

玉壶春瓶是明代流行的瓶式之一。这件洪武玉壶春瓶纹饰层次分明,布局疏朗,青花色泽沉静,青料聚集处有凝滞的黑斑。

洪武官窑青花主要使用含铁量低、含锰量高且淘炼欠精的国产青料,呈色青中带有灰色调,偏浅灰色,有部分铁锈斑深入胎骨,这是由于钴料中含有金属锰、铁等杂质的缘故。一部分呈现淡蓝色,色泽稳定,无晕散,色泽浓密处常能见到散布着一些小杂质点,反倒表现出青花的层次。还有一部分是浅淡色中含深蓝点,有少量晕散。

明洪武釉里红缠枝花卉纹碗

明永乐翠青釉三繁盖罐

明永乐甜白云龙高足碗

明永乐青花描金卷草莲纹碗

明永乐青花花卉纹玉壶春瓶

明永乐青花花卉纹龙耳花浇

明永乐青花波涛花卉纹折沿洗

明永乐青花波涛龙纹爵杯、爵、托盘

青花爵杯搭配山形托盘首见于明代永乐时期。爵杯仿青铜爵器形,前有椭圆流,后带尖形,左右有双柱立于口沿,器腹下承三足。托盘折沿、平底,底有四如意形足,盘中央突起一座三山形支柱,三山之间略凹并有三孔隙,供瓷爵的腹部及三足歇放,所以也称“歇爵山盘”。

瓷爵外壁两侧各画一条五爪云龙,其下画海水江崖纹,三足各饰如意云纹及双线,器底有涩胎一圈,中央施釉并画莲花一朵,器内纯白无纹饰。盘中心除了三山形凸起外,四週绘饰双龙纹以及海水波涛纹,口唇上画勾云卷草纹、盘外画折枝番莲花二层,四足各有如意云及番莲一朵,盘底中心露出繳密洁白胎体。

瓷爵的烧製始于元代。洪武元年(1368),明太祖朱元璋在谈论太庙祭器时,说:'共设酒尊三、金爵八、瓷爵十六于殿东西',可以看出瓷爵在明初已是重要祭器。明英宗时,礼部尚书蒋守约也曾提到'大祀天地、社稷,旧制皆用瓷爵',可以推想带有五爪云龙纹和海水江崖纹组合的瓷爵和爵盘,应该是永乐时期重要的家国重器。

明永乐至宣德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明宣德天蓝釉碗

明宣德宝石红釉双龙纹盘

明宣德祭红釉僧帽壶

通盖高19.2厘米口径长16.1厘米口径宽11.2厘米足径7.6厘米深16.6厘米重880克。壶口沿呈三阶渐高边,形似僧伽帽,故名。尖流,扁把,把两端刻如意形饰,一端贴于腹间,一端贴于帽沿并有突棱竖起与口沿平立。直颈,硕腹,圈足,附宝珠钮盖,盖面三层呈伞状,一边有系孔,一边凸出与流口密合。器外通体施红釉,釉色鲜红并带类似橘皮上的针孔气泡眼,口、足、帽沿边等出筋处,呈现白边,内部及底白釉泛青。胎骨匀细,圈足露胎,细腻洁白,间带铁质斑点。器无款,底刻乾隆御制诗“宣德年中制,大和斋里藏。抚摩钦手泽,吟咏识心伤。润透朱砂釉,盛宜沆瀣浆。如云僧帽式,真幻定谁常。”“乾隆乙未仲春御题”钤印二:“古香太璞”。另僧帽壶座上亦刻有“雍邸清玩”款识,可见其受雍正、乾隆两位皇帝的赏爱。

宣德宝石红为世所称,口、足或转折棱边常见留一道“灯草边”白边,为红釉普见现象。宝石红僧帽壶,深受清宫帝后喜爱。

明宣德霁青与红釉刻花莲瓣纹油壶

明宣德青花花卉纹灯

明宣德青花龙凤纹葵式洗

明成化青花秋葵纹碗

秋葵又名黄蜀葵,早在宋代秋葵花就已经被用在了瓷器装饰上。古人曾说:“葵之为物,倾心向阳。”寓意秋葵向阳,隐喻日出东方,向阳而生。而秋葵作为瓷器纹饰,最为经典就是明成化御窑青花秋葵纹宫碗。从青花艺术层面来看,成化窑的青花宫碗,堪称青花瓷静雅的极致。

成化官窑瓷的瓷胎、白釉、成型、青料、画工,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雪白细腻的瓷胎经过反复凝练,显得轻盈纯洁,釉汁温润透亮,其玻化程度已臻完美,微闪蜡质光,有一种令人难以抗拒的亲切的触感,如羊脂美玉,甜美甘醇。

釉料采用国产的“平等青”钴料,或单独或配合进口钴料,创制出清丽淡雅、烂漫天真的青花面貌,与雄浑浓重的永宣青花形成鲜明对比。

在题材和描绘风格上,已知传世成化宫碗皆选用永宣时期即流行一时的缠枝花卉纹,大约共有十二种花型样式,此为其一。

明成化斗彩葡萄纹杯

“斗彩”的制作方法是先用青花勾勒出花纹轮廓或部分花纹,在1300°C的高温下第一次烧制,然后在轮廓线内用红、黄、绿、紫等彩料填色,700°C~800°C低温二次烧成。釉下青花与釉上多彩争妍斗奇,因此得名“斗彩”,亦名“逗彩”。

斗彩的产生和发展历经了一段漫长的过程,即斗彩萌发于宣德,发展成长于正统,成熟于成化。成化斗彩,小巧玲珑,胎体轻薄,胎质洁白细腻釉色青白或乳白,釉质莹润。纹饰精美、画技高超,色彩艳丽不躁,柔和悦目。其总体风格轻盈秀丽,恬淡素雅,玩赏性大于实用性。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有史书上说,成化皇帝热衷书画,有一次他欣赏宋代人画的《子母鸡图》,看到母鸡带着几只小鸡觅食的温馨场景,非常有感触,就在这幅画上题了一首七言诗,表达了母鸡对小鸡的呵护之情。也许正因为如此,成化皇帝萌发了要做成化斗彩鸡缸杯的心愿。另有学者分析说,画鸡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成化元年是鸡年;再一个就是“鸡”和“吉祥”的“吉”谐音。

最早载有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价值的明代万历《神宗实录》中写道:“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另据明代万历沈德符《野获编》中称:“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其中十万之值与白银百金相近,“值钱十万”应指鸡缸杯的价值等于当时流通用的铜制十万枚制钱,“十万”是形容多的虚数。

2014年4月8日,玫茵堂珍藏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以2.8124亿港元成交价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买家为上海收藏家刘益谦。

明成化五彩莲塘鸳鸯纹盘

明成化天字款斗彩天马盖罐

天字罐为成化特有,总体分为青花器和斗彩器,所绘图案纹饰主要为海水飞马、变形莲瓣纹、夔龙纹或山水纹饰等。

明成化天字款青花斗彩夔龙纹盖罐

此器通盖高11.3厘米,高10.3厘米,口径6.2厘米,底径9厘米。口宽直,短颈,罐肩稍宽,顺腹而下呈微弧圆,至足内收,足为内圈足。盖及壶身皆由青花勾画纹饰之轮廓线、再填彩,在壶腹两侧各画一夔龙,在走龙的周间画如意云。器物图饰生动,色彩柔美。

明正德青花番莲七孔花插

明万历青花梵文莲花式盘

明万历五彩仙人纹碗

五彩是彩绘瓷发展的新阶段,由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自元代开始,五彩瓷器逐渐流行,成熟于明代。尤以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和清代顺治、康熙时期的五彩瓷器最为著名。

五彩瓷并不一定指瓷器釉面上只有五种颜色,多于或少于五种彩的陶瓷,在习惯上也同样称之为五彩瓷。明代的五彩瓷有青花五彩和釉上五彩两种,前者先以釉下青花描绘纹饰,高温烧成,再在釉上施以红、绿、黄等色,对比强烈,显得翠浓红艳;后者是在烧好的白瓷上直接施加各种颜色进行彩绘。

由于当时没有发明釉上蓝彩,所以需用蓝色表现之处,皆以青花代之,称“青花五彩”,成为独特的时代特征,以嘉靖、万历五彩为代表。

明万历五彩百鹿罐

清镀金金嵌松石珊瑚火镰盒

清雍正金胎掐丝珐琅凤耳豆

此器器形是仿自东周青铜器中盛食物的“豆”,覆盘式的盖,盖顶有圆盘式的环钮,盖与器身合组成球状器腹,器侧镶浮雕凤首衔环耳装饰,作为陈设器或盖盒;

将盖子打开仰置,与器腹一样,可当盛物的盘子。全器的装饰纹样,除盖、腹与圈足上有六圈掐丝回纹外,掐丝工整。

清乾隆掐丝珐琅天鸡尊

天鸡作为一种传说中的神鸟由来已久,具有吉祥之意,但其具体形象的塑造则在清代乾隆朝才开始成熟。乾隆时期造办处曾以不同的工艺制造天鸡形象,令人耳目一新。

掐丝珐琅天鸡尊通高18.9cm,身长13.4cm,口径4.5cm,铜胎。天鸡作立身翘首状,背负螭耳尊,双翅扬起贴于尊身,足登镂空双轮,长尾下垂内卷,尾羽内侧立一铜镀金小天鸡。螭耳尊椭圆体,撇口,螭耳镀金。天鸡胸前贴饰片状彩云,中间嵌长方形铜镀金片,其上阴刻“乾隆年制”单行楷书款。整器以红铜作胎体,掐丝花纹内填入珐琅彩釉,露铜处镀金。天鸡身上随形作出羽毛状饰纹,尊表面饰缠枝莲纹。

清乾隆金珐琅万寿齐天高足盖碗

清乾隆金胎内填画珐琅西洋仕女执壶、杯、盘

清雕金八仙

清三多如意

三多纹叫三果纹,三果分别是佛手、桃、石榴。在古代这三果分别代表着福、寿、子,三多纹的寓意就是多福、多寿、多子,体现了古人的一种美好期盼。

战国龙凤佩

西汉玉角杯

西汉早中期玉高足杯

玉杯高度为12.3厘米,口径为4.7厘米,由整块玉料雕刻而成,玉质莹润半透明,色泽为青白色。杯体略呈细长的圆锥体,有高足与单柄。口缘至高足上设置了五条横饰带围绕器物表面,饰带中则雕有浅浮雕各式云纹、四瓣叶纹等图案。玉杯口缘处、柄之外侧以及高足至器腹下端,这些地方因铜锈的接触而染上了绿沁。而在所有的染色中,以口缘处的沁色最为显著,映照着绿中带蓝的特色,甚为醒目。

西周晚期玉项饰

西汉晚期至东汉玉神兽

东汉“长乐”壁

这块玉璧呈青绿色,有红紫色沁斑。形状呈扁圆形,上部有出廓,两面雕刻有谷粒纹,内外边缘各饰凸弦纹一周。出廓部分镂刻“长乐”二字,字体圆润浑厚。字两侧对称用透雕手法雕刻独角螭龙,龙嘴部连接“长”字的两侧,螭龙身体翻卷有致,身下饰卷云纹。

此璧深得乾隆帝珍爱,一直为宫廷陈设品。

宋真宗祥符元年禅地玉册

民国二十年,马鸿逵将军率领军队驻扎于山东泰安,无意间发现一座五色土坛,并从其中得到两套玉册。

玉册上分别镌刻着唐玄宗及宋真宗禅地之祝祷文。此为宋真宗禅地玉册。

所谓“封”就是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而“禅”则是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向天地宣告人间太平。封禅后将帝王所求叙入手绢或玉中,即为玉册。

封禅在中国政治制度中,可说是最盛大,但也争议最多的一项典礼。

民初疑古派的史家认为,这纯粹是战国至秦汉间,齐儒凭空杜撰,并为好大喜功的君主利用来巩固政权、夸侈政绩的活动。其起源或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先民筑坛祭祀的习俗。

明玉御马人物陈设

清海蓝宝石坠饰

清青金石山子

清青金石摆件

清紫晶山人

清木镂雕镶碧玉屏风

此屏风是1941年汪精卫访问日本时送给日本天皇的礼物。抗战结束后,中国向日本追讨劫掠文物,这件就是追讨回来中的一件。

屏风原名为“翠玉屏风”,以红木为框架,上面镶嵌着许多碧玉薄板。从色泽上来看,它很像在缅甸矿区开采出来的辉玉,所以一直被称为“翠玉”。但在此物运到台湾后,有关专家通过光学鉴定发现,此玉料是从新疆地区开采出的闪玉,故将其更名为“碧玉”。

清红白玉髓笔洗

清黄玉髓三连章

清粉晶原石(左)碧玺料(右)

1.粉晶围棋子,2.紫晶围棋子,3.发晶围棋子。

清碧玉鳌鱼花插

清乾隆

清乾隆玉熊尊

清嘉庆翡翠盖碗

清象牙工艺

清乾隆御制四季花卉诗玉杯

玉杯全高6.45厘米,口径11.3厘米,足径5.45厘米。玉质,泛浅黄色。口沿微向外撇,深腹,腹微鼓,圈足。口沿下饰阴线花纹,其下覆以云纹以为底,四面开光,两面浅浮雕水仙及菊,两面刻乾隆御题五言绝句两首与“乾”、“隆”两印,下缘琢莲瓣纹一周。底有“乾隆御用”四字隶书。附木匣。

清玉锦荔枝

清玛瑙水丞

清中晚期玉嵌宝石浣花溪舟圆插瓶

浣花溪又称百花潭,在成都西部,唐朝大诗人杜甫曾卜居于此,并在溪畔建有草堂。

清晚期雕·珊瑚魁星点斗独占螯头盆景

魁星又称魁斗星君或奎星,相传居北斗七星之首,职司掌理人门考选文运。

此件以玉盆为基座,花石造景的作品,呈现波涛叠涌,鳌鱼浮沉,巍然独立于鳌首上的魁星形象。

以朱红色珊瑚雕造的魁星头上长角、粗眉凸眼,身绕飘带,手持北斗七星和嵌有红白色宝珠的梅枝,单脚站立在龙头鱼身、涌现于波浪间的翠玉鳌鱼头上,隐含着“梅为花魁、独占鳌头”的意味。

他的另一只脚向后踢起,刚好对应到北斗七星里斗状的主星;这种魁星踢斗的姿态,则寓意着高中魁首、金榜题名。

花盆四面都有五只蝙蝠环绕寿字的图案,象征着福寿及五福临门;盆里太湖石上的灵芝,则代表芝生祥瑞。

THE END
1.随向则圆,拍场所见圆墩撷珍嘉德红木苏富比佳士得拍卖会北京清早期 瘿木坐墩一对 HKD 120,000 嘉德香港2021秋季拍卖会 43.5 cm high 清初 紫檀直棂式坐墩 中国嘉德2017年秋季拍卖会 D :29 cm H : 46.5 cm 清中期 红木嵌理石面坐墩一组四件 RMB 345,000 中国嘉德2017年春季拍卖会 50.5cm 51cm 清早期 大漆彩绘绣墩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CP98HE05382F7J.html
2.红珊瑚树盆景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以明清两代皇宫和宫廷旧藏文物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大型综合性古代艺术博物馆,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utensil/229506.html
3.杂项清珊瑚朝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来自佩然君杂项| 清珊瑚朝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珊瑚朝珠,计有珊瑚珠一百零八粒,每隔二十七粒加入一绿松石珠佛头。穿繫三串珍珠为记捻,接有粉红色碧玺坠角。佛头塔以黄丝带连珊瑚饰件与青金石质葫芦坠角。以“朝珠”作为帝后大臣穿著朝服时垂挂于胸前的饰物,是清代特别的传统,清高宗所钦定的《皇朝礼器图式》中,便明确https://weibo.com/6339887704/Mhx1YllKc
4.清串珊瑚珠石蓝丝辫(图3)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清 串珊瑚珠石蓝丝辫(图3)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 图片 #19595 - 清 串珊瑚珠石蓝丝辫文物图档编号:K1D004573N000000000PAD 朝代:清类别:杂项典藏尺寸:长71.5公分功能:服饰佩饰质材:矿物;玻璃说明文:丝辫蓝色、红色、白色蓝色丝线编织而成,约从中间处改分为http://guwantj.com/photo/19595/3
5.兽带纹鬲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品查阅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中国历代经典文物超过75万件,为现今世界上四大博物馆之一,被视为东方文物宝库。收录藏品主要分为:铜器、陶瓷器、玉器、珐琅器、雕刻、漆器、钱币、文具、织品、丝绣、绘画、法书、法帖、拓片、成扇等类别,所有图文解析均由故宫专业研究人员撰写,浅显易懂,内容丰富。https://www.imagecode.net/service/twmuseum/?id=81831&salt=bf9ebae2c54272732d859a89ec4bb8a7
6.2024台北故宫博物院旅游攻略之藏品藏品图文介绍台北故宫博物院景区主要景点为院内藏品,主要有: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宝石红僧帽壶、莲花式温碗、婴儿枕、五彩龙凤大盘等。另外有十大国宝:散氏盘、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镀金镶珊瑚松石坛城、松山行旅图、早春图、万壑松风图、快雪时晴帖、国子监刊本《尔雅》、藏文大藏经、帝鉴图说。https://www.meet99.com/jingdian-taibeigugong-104843.html
7.台北故宫博物院十大国宝级文物台北故宫博物馆镇馆之宝有哪些→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收藏有各类文物69万余件,其中不乏各种青铜瑰宝、传世书画、瓷器珍品。那么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哪些国宝级文物?台北故宫镇院之宝有哪些?下面,买购小编为大家盘点台北故宫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包括毛公鼎、翠玉白菜、东坡肉石、快雪时晴帖、富春山居图等等,都是去台北故宫博物院必看的稀世https://www.maigoo.com/top/273109.html
8.携程攻略台北台北故宫博物院图片,台北台北故宫博物院风景图片台北台北故宫博物院旅游图库,携程攻略社区! 汇集了台北台北故宫博物院旅游驴友的精选上传旅游照片、景点照片、风景图片、图库、相册,记录台北台北故宫博物院旅游行程中的名胜景点、风土人情等旅游景点照片。https://you.ctrip.com/photos/sight/taipei360/r19884.html
9.台北故宫博物院“十大珍宝”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清)镀金镶珊瑚松石坛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四、溪山行旅图 范宽是北宋中期著名画家,此图是他传世的唯一真迹。这幅作品为设色绢本,高206.3厘米,宽103.3厘米,由上而下分为三段,分别代表前、中、后的距离。主体是气势雄浑的主峰,高不可攀,中景有一队商旅奋力赶路,在巨山的衬托下显得极为渺小。此画原本不知作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9410695
10.绮丽珊瑚博物馆!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省绮丽珊瑚博物馆!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省台东市東市南島大道502號。参观博物馆,可以购买台湾特色红珊瑚,头天入住珊瑚博物馆的大酒店,转天就可以去珊瑚店购物,红珊瑚是台湾的最著名特产,也是大海给人们的礼物!https://m.dianping.com/review/747402541
11.台北故宫里的50件稀世珍宝台北故宫全称台北故宫博物院,内藏70万件珍品 ,这些稀世珍宝大多都是 70多年前大陆带去台湾的。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也凭着这批珍稀藏品在世界上大放异彩,成了世界各地包括大陆游客游览台湾的打卡之地。编者有幸2013年4月到游此地。 台北故宫全貌 台北故宫一角 https://www.meipian.cn/4cdc7gas
12.风光2、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又称台北故宫、中山博物院,位于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建造于1962年,1965年夏落成,为仿造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主体建筑共4层,白墙绿瓦,正院呈梅花形。院前广场耸立五间六柱冲天式牌坊,整座建筑庄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是中国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台湾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也是中国http://www.njtb.gov.cn/twjj/twfg/
13.去台湾旅游需注意哪些事项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中华历史文化的精粹所在,浩瀚藏品让人叹为观止。 101大楼 台北的迷人地标,世界第三高楼,鸟瞰城市夜景的最佳地点。这里还包含景点台北101景观台。 七星潭 站在光滑的鹅卵石海滩上,与太平洋近距离接触,是最佳踏浪好去处。 https://www.jy135.com/lvxing/221906.html
14.台湾双飞环岛8日游旅游行程推荐院内收藏有自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沈阳故宫、热河行宫、中国青铜器之乡-宝鸡运到台湾的二十四万余件文物,所藏的毛公鼎、散氏盘等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展馆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展品。台北故宫博物院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依山傍水,气势宏伟,碧瓦黄墙,充满了中国https://m.tuniu.com/route/2256/
15.笔墨风格考证:台北故宫藏《泼墨仙人图》是真迹吗——人民政协网据明汪何玉在《珊瑚网》中评梁楷:“画法始从梁楷变,观图犹喜墨如新;古来人物为高品,满眼烟云笔底春。”其说是从梁楷始,人物画的写意盛行;然早在梁楷之前,类似他的“减笔”画作品已初见端倪。而他的这幅《泼墨仙人图》并未流落海外,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供后世瞻仰研习,是梁楷传世作品中的代表。 https://www.rmzxb.com.cn/c/2016-10-17/1086460.shtml
16.到故宫排队6小时也看不到的“故宫历代景泰蓝传世六珍”【现状】现藏故宫博物院 【规格】通高53.4cm,口径10.4cm,底径14cm 壶圆筒形状,僧帽口,龙柄,龙流,盖顶嵌珊瑚珠为纽。在錾刻镀金的口沿、横箍和底座上嵌有多色宝石,整体流光溢彩、富丽堂皇。 壶通体饰缠枝花卉纹,花朵大小有别,排列有序。足上嵌长方形铜镀金片,上阴刻“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 https://www.douban.com/note/517808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