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为金城绘赠胡劭盦瑞士风景一帧,为金氏传世作品中少见题材,实属难得。1900年,金城在其父的安排下远赴英国求学,1905年毕业后,游历欧洲数国,考察风土人情,又往美国参访,眼界大开。金氏虽有旅欧之行,在作品中却不常题写这段经历,也很少以之入画。据现有资料,金氏明确题写绘瑞士景色者,唯《瑞士云海图》与本幅《瑞士奇境》二作而已。而近世画家以瑞士风景入画者,亦唯金城与张大千,二人年代一早一晚,画风一工一放,各具风神。
王云寿二千年
估价RMB5,000-7,000
樊虚竹阴清箫
溥心畬濠濮风和日暖时
估价RMB40,000-50,000
北京保利6.17
戈湘岚水禽图二帧
估价RMB20,000-40,000
1940年作款识:1.鸳鸯于飞,肃肃其羽。邕邕和鸣,顾眄俦侣。庚辰冬月,湘岚戈荃画。印文:戈荃、湘岚戏墨2.劈波得潜鱼,一片翠光去。庚辰冬,湘岚戈荃写于沪上。印文:湘岚、戈荃
吴石仙听秋图
傅抱石洗砚图
估价RMB10,000,000-12,000,000
1941年作题识:洗砚图。辛巳重午后二日,新喻傅抱石写。印文:傅抱石印、印痴、抱石入蜀后作题签:洗砚图。抱石自题。展览:1.“傅抱石壬午重庆画展”,中国文艺社主办,1942年10月10日-12日。2.“陈之佛收藏名家作品展览”,江苏省美术馆主办,1956年9月。3.“中国近现代十二大家展”,江苏美术馆陈列馆,2017年5月10日-14日。说明:1.陈之佛旧藏,本作品由陈之佛家属提供。2.画家自题签。
华汇中艺6.17
钱松嵒枣园之春
估价RMB5,000-8,000
出版:《钱松嵒画集》P52,凤凰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钱心梅、孔祥东主编。
展览:“钱松嵒国画展览”展品第11号1965年4月9日至14日。香港大会堂八楼展览厅
说明:原藏家为西德驻香港记者罗路先生。罗路先生主要收藏李可染、钱松嵒、傅抱石等画家作品。
陈林斋婴戏图
中贸圣佳6.20
梁树年观泉图
估价RMB20,000-28,000
方大猷听琴图
估价RMB40,000-60,000
款识:家常味道。田原老弟嘱,麟庐写。钤印:许、麟庐六十岁后之作
瓷杂
北京保利-什袭之藏
6.20
清乾隆黄釉暗刻龙纹碗
估价RMB200,000-300,000
此类墩式碗于乾隆黄釉碗品中,属极为罕有之品种,清宫档案原名称之为“里外娇黄暗龙墩子中碗”。内外黄釉的器皿,被称为「黄器」或「殿器」。清代尚黄,以黄色为帝王的专用颜色。据文献记载,不同等级的皇室人员所使用的器物颜色、纹样与数量都有严格的规定。其中黄色有龙纹的瓷器当为天子用器,黄色无纹的瓷器大多为皇太子、皇后用器,皇贵妃只能用里白外黄的器皿,这一制度从清初一直延续至清末。据清代《国朝宫史》记载,器物里外皆黄釉者,属皇太后、皇后专用,皇贵妃则用白里黄釉器,由此可知,此碗的御用等级极高。此类浅墩式造型碗例,见暗刻皮球花者,可见香港徐展堂先生旧藏,后售于《静观堂》,纽约佳士得,1997年9月18日,第161号,唯龙纹者未见。备注:1.美国重要私人藏家旧藏2.J.J.LallyandCo旧藏,纽约3.于1975年代购自香港4.保罗兰德先生收藏《中国唐至清代瓷器》,Marchant,2014年5月,编号46,页92-93题识:「大清乾隆年制」款出版:《中国唐至清代瓷器》,Marchant,2014年5月,编号46,页92-93
清乾隆粉彩过枝癞瓜花卉碗
估价RMB520,000-820,000
清雍正宝石蓝釉大碗
本品侈口、弧壁、圈足,口径硕大,胎体厚重,为典型仿永宣之器。碗内施白釉,外壁满施霁蓝釉,幽蓝如蓝宝石,又如蓝色深海,赏心悦目。此碗为仿明宣德品种烧造,造型规整,釉面不流不裂,口沿留有一周白釉灯草口,是为雍正宝石蓝釉中的精品。圈足内以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蓝釉瓷器习称“霁蓝”,使用的是一种富含石灰碱的宝石质釉料,故而,明代有“宝石蓝”之称,又因为蓝色是皇室规定的祭祀用色,所以,从宣德起,“霁蓝”又有“祭蓝”一说。景德镇的蓝釉瓷器早在元代就烧制成功,明代则更有长足的发展。成书于雍正、乾隆年间的《南窑笔记》有“宣窑……又有霁红、霁青、甜白三种,尤为上品。……霁青用元子精配釉”的记载。霁青就是霁蓝,所以宣德霁青是后世蓝釉的楷模。此式碗同类,可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例,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2000年,页79,图72。备注:1.1972年5月2日,购自Marchant2.欧洲私人藏家旧藏3.伦敦苏富比,2012年11月7日,编号2674.柏知尼先生收藏题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北京保利
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玉器、工艺品
清雍正湖水绿釉小杯
估价RMB250,000-300,000
“大清雍正年制”款本品直口,弧腹,圈足,杯形小巧俊秀,显曲线流动之趣。内壁施白釉,外壁湖水绿釉,纯净娇嫩,与整器的轻盈灵透相得益彰。底部施白釉,并署“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双行双圈楷书款。是为传世所见雍正朝湖水绿釉瓷器之中品格至佳至美者。品精小可爱,可谓掌中之物,甚适于心,极为罕得。湖水绿釉为康熙时期创烧的低温绿釉品种,又称“浅绿釉”,因其呈色似平静湖水之浅青绿色而得名,常见为制作工细的碗、盘、杯、碟等小件器物。传世所见施湖水绿釉的器物极为罕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套湖水绿花杯及盏托,造型精巧别致,应是御窑厂专为康熙皇帝所制的订烧瓷器,档次极高。而本品之同类器则可见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香港竹月堂及瑞士玫茵堂等公私收藏。参阅:1.杨静荣:《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第170-171页,图版154。2.国立故宫博物院:《清代单色釉瓷特展目录》,第99页,图版44。3.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第187页,图版113。备注:1.北京重要私人家族旧藏;2.文物公司退还
清乾隆鳝鱼黄釉如意绶带耳汉壶尊
估价RMB300,000-500,000
鳝鱼黄釉为茶叶末釉之一种,茶叶末釉原名为厂官釉,系雍正朝督陶官唐英借鉴古代北方窑场产品烧制出的重要色釉之一,因其“黄杂绿色,娇娆而不俗,艳于花,美如玉,范为瓶,最养目”,而受到乾隆皇帝喜爱和重视,唐英于《陶成纪事碑》中记载“一仿厂官釉,有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三种”。乾隆早期御窑厂对其烧造甚盛,最早记载是乾隆二年十月承命烧造“厂官釉收小双耳瓶”,而乾隆三年六月是档案记载规模最大的一次烧造,器形多达八种,可见乾隆对茶叶末釉色之钟爱。本品应自雍正朝绶带耳尊化裁而来,雍正时期作品腹部更为敦厚,可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例雍正窑变釉尊,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颜色釉》,1999年,页201,图181。乾隆时期绶带耳尊存世更为罕有,仅见类似作品属瑞士鲍尔爵士收藏之乾隆御窑茶叶末釉作品,录于《TheBaurCollectionVol.2》,JohnAyers,1999,页196,图版296备注:日本藏家旧藏
清田黄朱雀钮椭圆章
估价RMB300,000-400,000
本印以上等田黄为料,深沉细腻,温润可人,色泽浓艳。顶为朱雀钮,为清代宫廷典型雕工,工艺精妙绝伦。底部刻阳文“同乐园”三字。此印文中之“同乐园”应为圆明园同乐园。同乐园位于圆明园坐石临流景区,在圆明园的东南部,抱朴草堂的东面。同乐园中有圆明三园内最大的戏台——清音阁。清音阁大戏台坐南朝北,分上、中、下三层,戏台一层底下设有地井,二层、三层有隔板相连,如剧目需要地井可喷水,二层和三层可相通上下自如。清朝皇帝很喜欢听戏,每逢皇太后、后帝生辰时,这里都要唱九九大庆之戏,像后妃生辰、上元节、端午节也要唱上几天的戏。直到圆明园被毁前的几个月里,这里仍然在唱戏。在乾隆的宝薮中,载有两方“同乐园”内容的玺印,其结字方式,篆刻方法等皆可与此印对照,加以印证。备注:日本藏家旧藏
清乾隆剔红兽面夔凤纹朝天耳炉(白玉鸳鸯炉顶)
估价RMB450,000-650,000
此拍品为一件清代剔红技艺鼎盛时期作品。无论是器物形致,纹饰设计,还是顶部嵌玉,做工雕法均展现出清代剔红工艺的最高水准,让人为那奇峭清新、精致纤密的艺术风格所折服。器形仿自明代盛极一时宣德炉,炉盖圆顶,向上隆起,顶部嵌入白玉荷塘鸳鸯钮。炉身圆口,口下置两个朝冠耳,腹部浑圆,承接三个外拱兽吞蹄足。器形稳重大方,健硕有力,朴拙秀拔,气势磅礴,极具古韵。器表堆朱漆,雕琢回纹地,其上雕漆装饰。盖面刻画对鸟纹,卷草纹、如意云头纹。炉身装饰蝠磬及变形兽面,仿古与创新交织。通体纹饰流畅潇洒,环环相接,互为映衬;构图疏密有间,在呈现出缤纷缭乱的艺术效果的同时,也做到了局部的疏朗清丽,清新隽秀,是一件极为难得的剔红佳作。备注:日本藏家旧藏
清乾隆紫檀嵌玉三多如意
清乾隆铜胎鎏金填珐琅大长方盆
此件铜鎏金填珐琅缠枝花卉纹大长方盆,敞口,方唇,宽口沿,腹部自上而下收敛,四角承镂雕如意云蝠足。整器为铜胎,光亮厚重,外壁通体施以金彩,又在金彩之上,以珐琅彩填绘缠枝莲纹,唇面浅浮雕单线回纹,釉色光鲜明润。纹样中填深蓝、天蓝二色珐琅釉,蓝色为冷色,与暖色的地色搭配,十分雅致,且布局具有较好的整体感和层次感,赏心悦目,尽显高超的制作工艺,表现出清中期艺术品制作严谨、执着和艺术修为。乾隆朝掐丝珐琅工艺登峰造极,形成“金光灿烂、厚重坚实”的特点,彰显了清代雄浑恢弘的盛世气象,宫廷用器多以之为用。本器尺寸硕大,应为清代宫廷内做大型盆景陈设之用,在故宫藏品中常可见到在此种珐琅花盆内装饰各色宝石雕刻而成的花卉盆景作为陈设,制作华美,极尽奢华,夺人耳目。
中贸圣佳-宫廷瓷器专场6.20
清乾隆洋彩胭脂红地宝相花卧足杯
估价RMB600,000-800,000
清乾隆黄地洋彩莲托八宝纹烛台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本品为乾隆时期清宫烛台之经典式样,端庄挺拔,尊贵高雅。据《清文件》记载,乾隆四十四年“二月初一,员外郎四德、五德、催长大达色来说太监鄂鲁里交……黄地洋彩蜡阡一件……传旨:着发江西……照黄地洋彩炉、瓶、蜡阡样款、尺寸、花样、颜色烧造五供三分……”烛台亦称蜡阡,即指此类拍品。拍品烧造工艺复杂,需分段烧制:上为烛台双托盘,下为内中空覆钟形足,通体柠檬黄为地,其上以洋彩满绘缠枝西番莲八吉祥纹,花瓣脉络描摹精细,花叶扬卷,曲线优美,由彩之浓淡表现花叶阴影,其纹饰富丽堂皇具典型巴洛克风格,尽显皇家尊贵气势。且以金彩描绘边缘,彩釉饱满,制作考究,代表了乾隆中晚期宫廷洋彩的高水准。佛教发展至清代,五供的制作亦出现多种质地与式样,丰富了五供的种类。相类品可见《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374;《广西博物馆古陶瓷精粹》,文物出版社,2002年,页160,图版170;《南京博物院珍藏大系—清代官窑瓷器》,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年,页238。
中贸圣佳-「弘历的帝王品味」古代艺术珍品及宫廷瓷器专场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