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第一声嘹亮的打夯号子,故宫这座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有9900余间宫殿房屋的庞大建筑,在风雨飘摇中度过了漫长的600年。在这600年里,她见证了两代王朝的兴盛与衰败,目睹了24位帝王或豪气或懦弱的内心;在这600年里,她饱受过战乱,经历过焚烧,更遭受过外族的蹂躏。自从冯玉祥将军将废帝溥仪赶出故宫从而成立故宫博物院到今年,故宫博物院已经走过了整整80年的风雨路。80年,对于故宫的历史来说只是沧海一粟,但正是这80年,故宫却发生了极其重要的变化:从皇家的深宫禁苑变成普通百姓游览观光的博物馆。我们相信随着我国国力的日趋增强,随着国家对故宫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这座中国人民的精神象征肯定会再活600年、6000年……肯定会再演绎出更振奋人心的新故事……所以在这举国同庆的日子里,我们专门采访了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先生。
郑欣淼,男,汉族,陕西省澄城县人,1947年10月生,中共党员,西北大学党政专修科毕业。2002年9月任文化部副部长、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2003年9月兼任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
80年辛苦风雨路
记者:郑院长您好,今年是故宫博物院成立80周年,首先向您表示衷心的祝贺!自冯玉祥将军将废帝溥仪赶出故宫从而成立故宫博物院到今年,故宫博物院已经走过了整整80年的风雨路。这80年,故宫博物院经历过挫折,也面临过各种机遇,您能为我们具体谈谈故宫博物院这80年的历史吗?
记者:我们知道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故宫博物院中的一部分文物被运到了台湾,1965年在台北近郊外双溪建立了“故宫博物院”。很多人认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相比只有建筑,没有文物。对于这一说法您怎么看?
记者: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又经历了哪些发展呢?
郑欣淼:新中国的成立,使故宫博物院有了稳定的发展环境,各项工作全面开展:为了改变紫禁城破败面貌,大力整治内外环境,清除垃圾,进行了一系列古建筑修缮工程;清理、鉴别、分类和整理藏品,建立统一账号,设立文物库房;努力征集文物,丰富原仓;设立保管、群工、古建等部门,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成立学术工作委员会、文物鉴别工作委员会、编辑工作委员会、文物收购委员会等组织;做好古代艺术品的陈列及宫廷史迹的陈列;引进大量人才……
记者:“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的很多行业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故宫博物院此时有没有受到影响呢?
郑欣淼:“文化大革命”对故宫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文革开始后,故宫博物院停止开放,各项业务工作陷于瘫痪状态。1971年7月恢复开放后,由于“左”的思想路线的干扰,陈列等业务工作仍无大进展,学术研究也处于停顿状态。
记者:有人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故宫博物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您怎么看这一观点?
80周年院庆活动
郑欣淼:为了纪念故宫博物院成立80周年,我们安排了主题为“保护世界遗产,弘扬中华文化”的一系列纪念活动。其实从2004年,我们就已经开始了一些活动,例如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故宫博物院院徽设计,进行故宫整体视觉标志形象设计,最近已正式发布了院徽和80周年院庆专用标志;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的总长度达2800多分钟的百集电视文化专题片《故宫》,今年10月将首播12集精华版,每集50分钟,这是故宫历史上最重要、最全面,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次拍摄,它所反映的故宫,许多是人所未知的,相信会给观众带来惊喜;去年10月,我们还在紫禁城里举办了以“文明对话”为主题的全球40多位著名摄影家300多幅优秀作品展,举办了国际摄影论坛,在故宫进行摄影创作活动,正式拉开了纪念故宫80周年活动的序幕。
记者:那今年将举办哪些纪念活动呢?
“铁三角”难题的解决之道
记者:我们知道为了庆祝故宫博物院成立80周年,博物院除了举办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还对故宫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修缮工作。听说试点工程武英殿的修缮工程已经完工了?
郑欣淼:是的。故宫这次大修从2002年开始,到2020年结束,历时近19年,整个费用达19.5亿人民币。这也是自清朝后第一次进行这么大规模的修缮。
记者:故宫的古建筑已经几十年没有进行大规模修缮了,在许多传统材料、传统工艺已经失传的前提下,我们是如何解决古建筑修缮中最关键的“铁三角”——木、瓦、油(颜料)的难题的?
郑欣淼:皇家宫殿的建筑体量一般都很大。武英殿里最大一根木架梁的原料需要一根12米长、直径1.15米的一级红松,我们现在是不能满足这一需要的,只得靠使用钢芯这一办法解决问题。
记者:听说木料的干燥程度也是一个难题。
郑欣淼:是的,故宫的备料工作从大修前便开始了。目前北京市场上的木材含水率偏高,恐怕能用的木材“找不出一两千立方米”。所以我们提前准备。
记者:武英殿的琉璃瓦是全部更换吗?
郑欣淼:武英殿的琉璃瓦并非全部更换。釉面破损超过50%,或者出现裂纹的瓦才会被换掉,此次武英殿大修更新了近一半的琉璃瓦。因为近些年仿古式建筑一直很热,所以北京周边有不少生产琉璃瓦的厂家。故宫专家经过仔细考察确定了几家生产厂。为故宫生产的琉璃瓦有单独的样式要求,都是手工加工。瓦胎的土料都是来自门头沟。修好后的武英殿色彩鲜亮。但修缮所使用的颜料已经不是传统的矿物质颜料。目前所采用的是化学颜料。两相比较,化学颜料在质感上发轻发飘,而且颜色的鲜艳、润泽都不及矿物质颜料保持得长久。
记者:一提紫禁城,人们联想到的第一个形容词就是“金碧辉煌”,听说故宫房檐上的各种图案都是用黄金贴成的?
郑欣淼:你说的是“贴金”,就是把黄金压成薄薄的金片,在房檐上贴出各种图案。这也是修缮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武英殿原用金箔的厚度是0.12微米。但按照这个厚度,用现在的金子打制出的金箔贴上去之后,容易老化、变色,甚至破损、脱落。专家们把金箔的厚度增加到不低于0.15微米,才使问题得到解决。
故宫宝物知多少?
记者:对于故宫,大家最关心的恐怕就是故宫里究竟藏着多少宝物。听说故宫博物馆正在进行清查文物藏品的工作?
记者:我们知道故宫博物院以前已经进行过四次清查,那为什么还要进行这次清查工作呢?
郑欣淼:经过几代故宫人的整理、鉴别、分类、建库等,现在基本上做到账目比较清楚、管理制度逐步健全。但是,由于宫廷藏品及遗物数量巨大、种类繁多、贮存分散,以及过去对文物认识的局限性等原因,虽进行过多次清理,仍存在某些文物账物不相符合、大量重要的宫廷藏品未列入文物、一些库房尚待进一步清理等问题,而且至今院藏文物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所以我们需要进行这次大清查工作。
记者:您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次彻底清查故宫博物院文物的工作内容吗?
郑欣淼:故宫博物院这次文物藏品的彻底清查,包括点核、整理、鉴定、评级等一系列工作,具体来说,主要有八方面的内容:一、继续完成90余万件文物账、卡、物的“三核对”任务。二、审慎地整理“文物资料”。“文物资料”是故宫博物院当年评定文物等级时,对于认为不够三级文物而又有着文物价值,即介于“文物”与“非文物”之间藏品的称呼,大约10万件。这次清理中,对这10万多件资料要进行认真的整理、鉴别,凡是够文物定级标准的,都应登入文物账并进行定级。三、对未登记、点查的藏品彻底清查。四、在全面清理中重视发现文物藏品。五、把图书馆应列为文物的善本、书版等归入文物进行管理。六、解决文物藏品的统一管理问题。七、编印文物藏品总目及珍品图录。八、结合清理做好文物的鉴别定级。相信这次的清查对我们进一步认识故宫的文物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