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历史与文化要怀抱温情与敬意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2023年9月27日,出土于四川三星堆、金沙和宝墩等遗址的120件珍贵文物正式亮相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这场以“凝视三星堆——四川考古新发现”为名的特展,瞬间点燃了香港市民的好奇心,使得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观众数量迎来新高。

对于“凝视三星堆——四川考古新发现”特展,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有着自己的期待:“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就是一个窗口,希望世界透过窗口凝视三星堆,透过三星堆凝视中华文明。我们希望能够吸引香港市民和中外观众参观展览,让他们深入了解古蜀文明的发展,以及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

历史系学生:对历史学进行系统学习与研究

2022年7月3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其所在的位置,是香港近年来大受欢迎的西九文化区。除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区内还有戏曲中心、艺术公园、自由空间、M+等文化设施相继落成,为公众呈献多元化的丰富节目。而对于吴志华而言,他对香港西九龙还有着更深的情感。吴志华从小在西九龙长大。在他眼中,上世纪60年代的西九龙并不富裕,那时的他,未曾想过自己能有机会读大学,更没有想过会在50多岁时,重新回到西九龙,成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首任馆长。

给吴志华命运带来改变的,是历史、是他对历史所产生的浓厚兴趣。“我从小就喜欢历史,历史人物的奋斗故事能给我一些鼓励。”吴志华说,历史让人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未来又可以选择哪些路。凭着满腔热忱与刻苦努力,他在1981年考入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开始对历史学进行系统学习与研究。

香港中文大学实行独特的书院制度,吴志华就读本科时属于新亚书院。该书院由著名新儒家代表钱穆、唐君毅、张丕介等于1949年创办。作为新亚书院首任院长,钱穆先生所提倡的“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的历史观,深深影响到包括吴志华在内的几代学子。

吴志华的研究专业是中国近代史。钱穆先生曾说“历史研究要客观,但不能没有感情”,他说这话的时候,恰是中国国运处于历史低点时刻,当时有些国人对国家前途没有信心,把积贫积弱归咎于文化传统,说要抛弃传统来学习西方。钱穆先生非常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以在《国史大纲》一开篇就写道:“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吴志华认为,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见解,提倡对中华文明的自觉与认同,呼吁培育中国文化的种子。

以钱穆的学术思想为引领,吴志华相继取得历史学学士、哲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从1988年起投身公共博物馆工作,此后还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以下简称“康文署”)副署长。

康文署副署长:促成观众与历史之间对话

吴志华为什么选择博物馆?或许从他1981年的一次参观经历中可以获得答案。当年,正在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读大一的吴志华,坐了两晚的绿皮火车北上北京。踏足故宫时,历朝历代的珍贵文物让他大为震撼,他感到“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就在你眼前”。

吴志华表示,在他读书和参加工作的上世纪80年代,香港正经历着一轮经济的腾飞。彼时的“东方之珠”,年轻人热衷的职业可以被归纳为三个“师”——律师、医师与工程师,这是当时人们眼中最能赚钱的工作。不过对于吴志华和他的同学们,在人生规划上,却有着与当时社会风气不同的考量。进入新亚书院的第一天,吴志华就和同学们唱起钱穆先生作词的校歌:“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这种耳濡目染的文化浸润,让他们感受到自身对于中国文化应当有所承担,感受到知识分子要“尊德性而道问学”。“我们那时会谈及理想,对社会、国家及个人价值的情感,即使课余时食糖水以及聊天,话题也离不开谈论人生及家国大事,讨论如何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作贡献。”

走出书斋,上世纪80年代的香港社会现实也在引导着吴志华的职业选择。吴志华认为,前辈学长们的爱国情怀对他们这代人影响很大,也使他们逐渐意识到要“关心社会、认识祖国”。而博物馆,作为一个展示历史与文化的场所,正是面向大众“认识祖国”的入口。

吴志华曾任职多个博物馆,包括担任于2000年启用的香港海防博物馆的首任馆长,2002年晋升至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执行秘书。在加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前,曾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副署长,负责管理该署的文化机构,包括博物馆、表演场地、香港视觉艺术中心与公共图书馆。在担任康文署副署长期间,吴志华曾说过,历史并非纯粹是过去的事情,而是与今天的事、今天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博物馆的意义和角色,不应只限于展示藏品、传播知识,还应帮助观众了解历史文化,探索历史与自己的关系,促成观众与历史之间对话。观众可善用博物馆这个宝库,从藏品了解过去、观照现在和瞻望未来。

博物馆馆长:在故宫里找寻文化根脉

投身博物馆工作30余年,吴志华也经历了一个香港博物馆整体从“冷”到“热”的发展历程。“在30多年前,我记得那时博物馆一年有10多万人次参观,我们便觉得很高兴了。经过30多年发展,整个香港博物馆事业越做越好,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从2022年7月开馆至今(截至2024年1月),入场人数已经突破200万人次。”

吴志华认为,香港的“博物馆热”跟香港回归祖国有关系,“我们能够找到我们的根源、我们的发展,我们能够把香港的历史跟祖国的历史连接在一起。”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建设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原因之一是香港观众对故宫文物有很高的热情和期待。从2007年开始,基本上每年都会有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到香港来展出,每一次都会吸引大量香港市民去参观。”吴志华表示,为了利用好香港这一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长期地、永久地展示故宫文化,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和故宫博物院在2016年共同决定在香港西九文化区建设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彼时,吴志华担任康文署副署长,按照原先的想法,自己将在此岗位上退休。然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建设改变了吴志华的职业规划。

“因为我长期在康文署工作,知道文化发展工作对香港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这个时候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也需要一名馆长去引导各项工作的开展,我觉得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机会,也是一项使命。”吴志华说,基于这样的想法,也基于家人和同事对自己的支持,他最终决定去应聘这座新博物馆的馆长。“我也希望把过去的工作知识、经验奉献给这座新的博物馆。”

2018年8月,吴志华被委任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暂任馆长;2019年5月,被正式委任为馆长。面对一座全新的博物馆,意味着吴志华所有的工作都要从零开始——从零开始组建团队,从零开始建设博物馆,从零开始布置展览,从零开始为博物馆进行工作规划……“博物馆不只是文物的保护者,在文化普及工作、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还要做得更多。”这是吴志华担任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以来一直坚持的管理理念。如今,600多件来自故宫博物院的文物,经过分门别类,被放在“紫禁万象——建筑、典藏与文化传承”和“紫禁一日——清代宫廷生活”等专题中进行展示。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向香港也向世界讲述着中国历史、中国工艺、中国审美、中国价值。

而从长远的角度看,吴志华希望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不仅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宣传者”,更是一个“联系人”,“通过博物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跟广大观众连接起来,让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成为联通内地与世界的重要平台。”

访谈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让香港的城市气质更加多元化

香港与故宫之间渊源深厚

记者: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是一座全新的博物馆,您能向我们介绍一下建设这座博物馆的背景吗?

所以在2015年底,故宫博物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进行接洽,双方都希望通过长期、固定的合作平台展示中华文化、故宫文化。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项目于2017年正式启动。

记者:其实香港与故宫博物院的联系远不止过去的每年一场的展览。您能进一步介绍一下香港和故宫博物院的渊源吗?

吴志华:香港民众普遍是很爱国的,亦心系中国文化艺术,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香港与故宫博物院之间的动人故事。在清末民国初期,很多故宫文物都流散海外,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有好些文物在香港出现,其中更有国宝级文物,包括曾被乾隆皇帝“三希堂”所收藏的书画。但那时它们即将被拍卖,周恩来总理马上指示国家文物局抢救这批文物,并成立“香港秘密收购文物小组”,最后成功营救这批重要的文物,后入藏故宫博物院。现在我们在故宫博物院看到的一些国宝级书画,就是通过香港回到祖国怀抱的。到2007年,正值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之际,香港艺术馆跟故宫博物院合作了一个重要的书画展览“国之重宝——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展”,这批国宝级的文物时隔数十年,又重回香港展出。

除了这个故事外,其实香港仍有许多文物收藏家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主动无偿捐赠文物予故宫博物院,帮助国宝回流。因此,可以说香港与故宫之间渊源深厚,所以我觉得在香港成立故宫文化博物馆,不是偶然,而是有历史渊源在里面。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成为香港文化新地标

记者: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是如何定位的?

吴志华:我们希望以当代及全球视野去讲中国文化历史的故事。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我们在策划展览的时候会通过不同的方法促进中华文化与全球观众的交流。如在展览中加入多媒体装置,糅合艺术与数码技术,通过投影装置、互动和数码展品、音频体验和视频装置,向观众提供多元、立体的文物解说。另外,我们还积极与国内及海外文化机构合作,举办艺术和历史价值并重的高质素大型展览以及学术研讨会,体现博物馆促进不同文明之间对话的使命。

香港一直以来都是旅游之都、盛事之都、美食之都和好客之都。近年来,来港的内地游客更多倾向在香港进行文化深度游,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乃至整个西九文化区的助力,可以让香港的城市气质更加多元化,让香港成为优势独特的国际文化中心。

截至2024年1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馆一年多,已经接待观众超过200万人次,有些观众更不止到访一次。我认为这个数字反映出故宫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受中外观众的喜欢与支持。

让观众了解中华文明历史

记者:去年9月,“凝视三星堆——四川考古新发现”特别展览开幕,揭开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系列展览”的序幕。你们是如何构想这个系列展览的?

吴志华:这其实又要说回到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定位,我们不是故宫博物院的分院,而是兄弟关系。当然我们主要是以展示故宫文化、故宫文物、故宫艺术为主,可是我们也希望扩大到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故宫所藏的文物最主要是明清两代的,是以过去600多年以来的文物为主,我们还希望透过一些专题展览,把我们更广的、更早的文明发展介绍给中外观众,加之我们了解到过去10年,内地的考古工作者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上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所以我们构想了“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系列展览”。

“文明起源”这个话题对大部分观众来讲是比较陌生的。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展览,让他们更多了解中华文明的根源。我们以“凝视三星堆”作为“头炮”,就是希望透过三星堆及其背后的古蜀文明,与长江中下游与黄河流域的文化交流关系,探究我们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内地文物机构对我们这个想法非常支持,也希望通过这个展览,向中外观众展示我们国家关于文明探源研究与保护所做的工作。我们也跟其他一些重要考古遗址所在地的博物馆、考古研究院进行了很好的沟通,希望把他们出土的文物、已经做好的研究做成一个展览带到香港。相信这不是短期工作,可能未来几年都会围绕这个题目。

记者:除了文物展示之外,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还承担着哪些功能?

吴志华:现在,博物馆的功能已经不单是保护文物,更重要的是拉近社会大众与文物的距离。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推动博物馆教育,培育未来文化艺术以及博物馆专业人才。通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观众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我们中华文明的历史。我们与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紧密合作,通过参观博物馆、实物学习、体验工作坊及学校外展活动等,让学生走出课堂,丰富学习体验。我们的旗舰青年学习及交流项目“双城青年文化人才交流计划”致力于成为京港两地青年的文化交流平台。

此外,我们还跟香港教育局合作共同策划《细说文物——中国历史教学资源册》,以文物为主轴,配合中学的中国历史课程做更深入的研习。《细说文物——中国历史教学资源册》运用故宫文物,以崭新形式设计了四个学习活动单元,让老师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对学习中国历史的兴趣。博物馆另一个理念便是要促进文明对话、文明互鉴。开馆至今,我们已经跟5家海外及国内文化机构合作,合办了5个特别展览,均获得热烈反响。我们希望每年可举办两个与海外文化机构合作的展览,也希望开拓与其他地区博物馆的合作,如中东、非洲地区的博物馆,把中东地区的文化展示给香港和内地观众之余,亦会介绍过去中国跟这些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外文化。博物馆担当一个推动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联系人角色,我们期待与内地博物馆携手合作,将更多外国文化艺术引进香港、引进内地。

博物馆也积极举办国际研讨会,包括去年9月的“三星堆与青铜时代的中国”国际研讨会,去年12月跟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承前启后·中国古代艺术保护国际研讨会”,邀请世界重要文博机构的馆长、顶尖专家进行主题演讲和专业报告,促进国际交流与机构之间的合作。

人物简介

吴志华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哲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1988年加入香港公共博物馆工作,后在多家博物馆任职,曾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副署长,系资深博物馆专家、历史学家与艺术行政人员。

记者手记

寻根之旅根在中华文明认同

行走在香港街头,各种语言交织的喧哗、行色匆匆的过客,会让行人在不经意间加快脚步,这可能就是“东方之珠”独特的城市景观。然而,在这样一座繁忙的城市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却安静地矗立在西九文化区。在这里,人们从容地穿梭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丰富积淀中,穿梭于能工巧匠们巧夺天工的创造里,这种沉静从容的氛围让人身在其中时,甚至忘了自己身在香港,忘了一窗之外就是繁忙的维多利亚港……

THE END
1.故宫博物院与南京市考古研究院签订合作考古框架协议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以明清两代皇宫和宫廷旧藏文物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大型综合性古代艺术博物馆,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https://img.dpm.org.cn/learing_detail/365607
2.视频丨专访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11月24日8时50分,67名参赛运动员们集结在珠海市博物馆。 2024-11-25 04:17 三龄童“炫技” 比拼机器人 粤港澳近万名选手参赛 11月23日~24日,2024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人工智能大赛暨第六届粤港澳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在珠海举行。 2024-11-25 04:17 顶尖飞手聚鹅城 “空中F1”争霸 顶尖飞手过招 ,谁将笑傲https://news.dayoo.com/guangzhou/202406/06/150952_54675930.htm
3.御咏沈阳故宫——当代名家书法作品展沈阳故宫博物馆李声能馆长在讲话 著名书法家李仲元在讲话 嘉宾赴参观展览的路上 著名书法家李仲元(中)与辽宁省书法艺术研究会会长佡俊岩(左)、东方书画院院长刘东元(右)在参观展览 辽宁省书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沈阳故宫博物馆副研究员沈广杰在接受采访 乾隆帝 https://www.meipian.cn/1zkca2i0
4.艺术播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试运行香港故宫将推多个全新展览7月25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发言人表示将更新博物馆常设专题展览,并带来全新特别展览,包括今年下旬推出的“凝视三星堆——四川考古新发现”和与英国国家美术馆合办的两大特展。同时,进入运营第二年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从2023年9月27日起调整门票价格,成人标准门票(可参观展厅1至7)将由50港元调整至60港元,半价https://news.artron.net/20230728/n1123587.html
5.博物馆文创走红看各国怎么玩?新闻频道【环球时报记者 李司坤】“朕知道了”胶带、Q版“杜甫很忙”鼠标垫、三星堆青铜面具饼干……在国内,博物馆这个曾经显得有些高冷严肃的概念,正在以一种温暖且俏皮的形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截至2017年,国内已有2500多家博物馆围绕馆藏进行了文创产品IP开发。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上,文创产业作为博物https://news.cctv.com/2019/04/26/ARTIkmWoDLGtA4yLVPwNGDZS190426.shtml
6.“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展厅开幕8月29日,“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文化部原副部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等出席开幕式。 展览以中国书房的意涵与物象为主题,旨在探讨和阐释中国书房的文化内核以及如何赋予“书房”这一意象以时代精神的问http://www.ncha.gov.cn/art/2022/8/30/art_722_176965.html
7.故宫“前院长”单霁翔,如何用产品和营销思维,盘活故宫?下面,我们具体盘点单院长带领故宫团队怎么做营销和推品牌。 1、联合各路大牌,玩转跨界营销,故宫这样搞事情! 2016年7月,腾讯和故宫博物馆宣布开启长期合作,在接下来的三年中,600岁故宫携手20岁腾讯,一起开始搞事情。 2016年,故宫和腾讯推出一款H5“穿越故宫来看你”,朱棣唱着RAP,跳着舞蹈,刷着朋友圈,给了网友们形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125572.html
8.作文素材之时事热点2:故宫博物院长单霁翔.docx观众压根没把故宫当一座博物馆。 一、让观众有尊严 上任伊始,单霁翔穿着一双老布鞋,带着助理,绕着故宫走了一圈儿。故宫的1200座建筑,9371间古建,凡是门都要推开看一看。 从位于神武门西边的院长办公室出门向西,沿故宫红墙逆时针行走一圈大约4公里。自2012年初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至今的每个工作日,这样的例行巡查已https://m.book118.com/html/2023/1013/8127062056005141.shtm
9.2020年中国博物馆旅游行业案例分析:故宫博物馆(附报告下载)标杆开发案例分析:故宫博物馆(八) 数据显示,由于故宫博物院保存着历史皇家恢弘壮丽的宫殿建筑,向往的游客如过江之鲫,加上故宫馆长单霁翔多次参加电视节目公开亮相,宣传了故宫,使得故宫的影响力更大。从游客地域分布看,故宫的游客来源十分广泛,遍及全国,其中北京游客占比最高,接近3成,其次是随着经济增长而增加了文化消费https://www.iimedia.cn/c460/74763.html
10.博物馆里只能看“古董”?云集上海的百位博物馆馆长文博机构负责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指导下,上海博物馆主办了“博物馆的力量:赋能城市未来——国际博物馆馆长对话”,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俄罗斯国立埃米塔什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阿布扎比卢浮宫博物馆等海内外百余家博物馆、文博机构的馆长、负责人线上线下齐聚上海博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562742
11.叮!馆长吴国盛教授告诉你,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未来的样子2018年4月24日,清华大学第14届党委第31次常委会决定成立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筹)。同日,吴国盛教授被任命为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筹)馆长。筹建中的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是中国综合性大学开设的第一个综合类收藏型科学博物馆。它将以科技文物和高科技互动展品相结合的展陈方式,再现人类科技史上伟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https://tsm.tsinghua.edu.cn/?p=5341
12.新地标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打卡点一一抢先看正如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所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愿景是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同时推动世界不同文明的对话,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来的重点工作是对香港大众,尤其是年轻人提供一些平台,提高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并跟世界不同的博物馆合作,通过展览和研究合作,让中国文化连接世界观众,走https://web.shobserver.com/wx/detail.do?id=500331
13.故宫博物院不认可苏州复制的宋锦《西方极乐世界》文化课澎湃新闻2006年,宋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传承单位为苏州丝绸博物馆。同年,已从博物馆馆长职位上退休的钱小萍,被评为非遗宋锦技艺国家级传承人。 据钱小萍的助理沈芝娴介绍,作为宋锦国家级传承人,钱小萍一直想将自己50多年的织造经验传承下来,而故宫秘不示人的《西方极乐世界》图轴,被认为是宋锦技艺的最高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273055
14.一票难求!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馆首月广受市民欢迎——中国青年网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在7月3日开馆以来,以不同主题展示故宫文化,吸引了不少香港市民关注。目前8月份的13万张门票已经全数售空,每日前来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表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馆一个月以来,受到香港市民的欢迎。无论是参观人数和停留的时间,都可以体现香港市民对故宫文化的关注。不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jsxw/202208/t20220804_13895870.htm
15.单士元:我与初创时期的故宫博物院“溥仪出宫,单士元进宫” ——我与初创时期的故宫博物院 辛亥革命虽废除了封建帝制,但溥仪及原皇室成员,仍居清宫后半部, 并享有“大清皇帝”尊号,不用民国纪年;一批清朝遗老旧臣,仍然顶 戴花翎身着黻服向浦仪跪拜称臣;大批太监、宫女、侍卫还在供封建小 朝廷使用这些举动,引起朝野人士及民众的不满,于是在一九二四https://www.360doc.cn/article/9305059_1132539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