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内有三个博物馆探询北京最早博物馆

北京最早开放的博物馆——古物陈列所

■热河(承德)避暑山庄的清廷古物盗窃案,促成了古物陈列所的建成

从1913年10月始,内政总长朱启钤数次派人前往热河、奉天,将20余万件铜器、瓷器、珠宝、书画等珍贵文物,安全运至北京,“均告无恙”。

■古物陈列所在紫禁城前朝开馆

在朱启钤的主持下,在著名画家、曾任清内务府盛京行宫总管的金梁参与谋划下,由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内拨给二十万元为开办费。1914年10月,古物陈列所在紫禁城前朝部分开馆了。

进了午门就到了真正的宫城——紫禁城了。古代认为紫微星在北斗星之北,居于天庭中央,为群星拱卫,是天帝所居之处。帝王为天帝之子,帝王所居的宫殿称紫宫,它又是百姓不可接近的禁城,因而宫城称为紫禁城。

辛亥革命胜利后,已退位的清帝仍暂住在紫禁城内廷部分,而前朝部分归中华民国所有。居于内廷的小朝廷,照样过着奢侈的生活,民国政府每年供给400万两银子仍不够用,宫内的古玩珍宝不断被变卖。清室盗卖国宝的行为引起各界愤懑,纷纷吁请政府严加制约。蔡元培等学者提出向西方学习建博物馆,陈列展出宫中文物。

古物陈列所的展室,主要在前朝三大殿两翼的文华殿与武英殿内。开馆前仅将殿堂进行了简单维修,添置了陈列柜。文华殿在太和门东墙外,是一组由文华门、殿堂、配殿和廊庑组成的长方形院落,曾是东宫太子读书处,清代曾是会见外国使臣的殿堂。在文华殿后明代建有藏书楼,收藏《永乐大典》,明末时楼毁。清乾隆年间仿宁波天一阁重建,名文渊阁,藏有珍本《四库全书》。

在武英殿西侧,原有咸安宫,康熙的长子曾被囚禁于此,清末此殿毁于火灾。1914年在咸安宫旧址上建宝蕴楼,作为储藏各种珍贵文物的库房。

在紫禁城前朝部分开馆的古物陈列所,不仅是北京也是全国第一座开馆的国立大型综合博物馆,又是全国第一座宫廷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创造了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多项第一。

历经坎坷的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在紫禁城内廷开馆

在古物陈列所开馆后的11年,即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于紫禁城内廷设立。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组建摄政内阁。11月5日,冯玉祥采取果断措施,将溥仪驱逐出宫,执行此项任务的是首都警备总司令鹿钟麟。他向清皇室宣布了宫内藏物的处理规定:清室私产归清室享有,一切公产归国民政府所有。设立清室善后委员会,专司宫内藏物的清理、公产与私产的区分。11月7日摄政府命令:所有接受公产,责成该委员会妥善保管,俟全部结束,即将宫禁一律开放,备充图书馆、博物馆之用。但在此后的近一年里,关于宫内藏品的区分与保管,却掀起了轩然大波。

清朝的遗老旧臣主张清室多分古物,他们四处运动,不遗余力。他们在段祺瑞、张作霖的放纵下,更妄图恢复旧有的清室优待条件,使溥仪重新入宫。亲日的《顺天时报》竟以国内政局混乱为由,主张国宝“由最近之日本民族代为保管责任”。在此混乱之际,孙中山北上到达天津。他两次明确表示:“修改清室优待条件、请溥仪出宫顺乎民心,合乎情理。”孙中山的严正态度,使顽固势力不敢再为所欲为,善后委员会顺利进行宫内物品的清查。

然而孙中山先生病逝后,复辟势力重又抬头。善后委员会委员长李石曾召开会议,磋商应对办法。委员一致同意,尽快成立博物院,使溥仪不能回宫,保护国宝安全。会上正式议定博物院的名称为“故宫博物院”,因院址在故宫,保藏的又是故宫的文物。会上草拟了《故宫博物院临时董事会章程》,遴选了21名董事,都是军政要人与社会名流,如鹿钟麟、张学良、蔡元培、熊希龄、于右任等,并决定博物院于10月10日正式开院。

1925年10月10日午后,故宫博物院开院典礼在乾清门内进行,应邀出席的有各界贵宾3500名。当时报刊称,北京城内万人空巷,趁此以一窥数千年神秘之蕴藏。

■毛泽东的老师易培基任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

开院后的故宫博物院仍步履艰难。1926年“三一八”惨案中,段祺瑞以“共党嫌疑”罪名,缉拿故宫博物院理事长李石曾和博物院古物馆馆长易培基,两人只得离京南下避难,故宫博物院失去首领。

1928年,南京政府的某委员提议,将故宫改称废宫,并废除故宫博物院,拍卖故宫及藏品,舆论一片哗然。后在易培基、张继等奔走呼吁、据理力争下,南京政府否决了这一提议,故宫博物院得以保留,并任命易培基为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

易培基是毛泽东母校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校长,他曾教过毛泽东3年国文,十分欣赏毛的才华,两人过从甚密。毛泽东毕业后,易培基聘请他任一师附小主事,全面主持附小工作。这一安排不仅为毛泽东解决了生计问题,还为他提供了一块进行早期革命活动的沃土。正像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对他的同窗好友周世钊所讲的那样:“……我那时能在一师范搞教育,还能在军阀恶势力下宣传马列、组建党团,多亏易培基先生这个后台老板硬哟!”

易培基来京后曾任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教育总长等。他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期间对博物院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33年他被诬告盗窃故宫宝物,后辞职,晚年生活处境凄苦。1937年9月病故,终年57岁。毛泽东得知校长去世十分悲伤,他与斯诺谈话时,还多次提到易培基,对他念念不忘。

在日军侵华的嚣张气焰下,民国政府决定将故宫文物南迁。1933年2月5日中午开始南迁,上百辆板车进入故宫,受雇的板车夫们同时兼任搬运工。

第一批南迁文物,在车夫的讨价还价声中装上板车,经过在太和门前的集合与等待,天黑后从天安门运往前门外火车西站,把民族宝藏搬迁到远离战争的地方。国民党发动内战后,1948年初将2972箱文物精品又运往台湾。

故宫博物院成立后,曾数次动议将古物陈列所与之合并。1948年3月古物陈列所正式并入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经过数次修缮,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资对这座古建筑群进行数次修缮和日常维护保养,使年久失修、破败不堪的故宫,逐渐恢复了雄浑古朴、华贵典雅的皇家建筑气派。故宫博物院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各类文物。1951年,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国家花重金买回我国早期书法珍品、“三希堂”中曾一度下落不明的《伯远帖》和《中秋帖》。毛泽东主席将友人赠送的《王船山手迹》等送给故宫博物院保管。著名收藏家张伯驹捐献了隋朝展子虔《游春图》、西晋陆机《平复帖》等书画珍品。

今日的故宫博物院收藏文物150余万件(套),开辟有宫廷生活原状陈列和珍宝馆、钟表馆、绘画馆、陶瓷馆等历代艺术品陈列,成为一座集古代宫殿建筑群、宫廷收藏与历代艺术品收藏为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故宫1961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THE END
1.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保团队赴昆明市博物馆交流考察2024年12月9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团队一行四人赴昆明市博物馆进行学术交流与协作探讨,重点就馆藏贝叶经的保护与修复展开合作商议。现场考察了博物馆文物库房,详细了解了贝叶经的收藏与保护现状。昆明市博物馆领导阐述了馆藏贝叶经保护所面临的挑战与难题,并介绍了与中国国家博物馆文保院在贝叶经保护方面的合作进http://www.kmmuseum.com/info.asp?2049.html
2.封面独家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伯达先生去世20年前金沙刚出土时就在大家纷纷哀痛送别两位院士时,坏消息再次传来:著名美术史、玉器及玉文化研究专家、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杨伯达先生,不幸于5月21日12时40分在北京去世,享年94岁。https://n.eastday.com/mnews/162169019277019108
3.故宫博物院景点讲解十篇“奥运期间,游客可完整看到故宫中轴线景观。在过去5年间,故宫博物院已经修缮了4万平方米古建,其中10项已经先后辟为展厅投入使用。”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晋宏逵,略显兴奋地通报了故宫大修的进展情况。 自2001年确定整体维修故宫的方案之后,《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大纲》于2005年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复,根据“完整保护,整体维修”的https://www.wendangwuyou.com/fw/135156.html
4.家风教育·家风倡廉汉阴沈氏:修身为本耕读传家——中国共产已经去世多年的他,一手扶犁耙、一手握笔杆的形象愈加清晰,在他和一批书坛前辈的带动影响下,汉阴数十名书法家和数百名书法爱好者脱颖而出。 “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先驱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三兄弟,同为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并先后在故宫博物院从事研究,在国学、诗歌、书法等领域造诣深厚,成就了中国文化发展史http://www.jyxjjjcw.gov.cn/nlzjy/ShowArticle.asp?ArticleID=2003
5.北京故宫博物院【名称】宋马远踏歌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北京故宫博物院蒇绢本,水墨,谈设 书画艺术网书画赏析2017-06-0475070 林良绘画作品欣赏 《灌木集禽图》(局部) 长卷纸本,墨笔,纵34厘米,横1211.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署款“東廣林良”,无年款,后纸有元治https://www.18art.com/tags-1979.shtml
6.马衡:儿子眼中的故宫博物院院长1933年,适逢故宫博物院的多事之秋,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易培基被污盗窃故宫宝藏。一时间,大报小报全都是这条社会新闻,才十三四岁的马衡的儿子马文冲也在家里当故事说。马衡气冲冲地教训他:“谁和你说易培基盗宝?”不许小儿子胡说。时任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馆副馆长的他觉得这背后是一场政治争斗。 http://www.guoxue.com/master/maheng/mh04.htm
7.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励志演讲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励志演讲稿:人生是一次次的偶然 大家好,我叫郑欣淼,今天有这个机会我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在人生的一些机会,特别是我在故宫博物院的一些经历。 我退下工作岗位已经快两年了,就是人生走的一些路充满了一个又一个的偶然性,有时候也感到好像是不是冥冥之中上天的安排,很有意思的。我想,这是一个巧合https://www.yjbys.com/yanjianggao/lizhi/711636.html
8.书画经典《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编,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8月版)叙述了《平复帖》的流传经过:据米芾《书史》记载,此帖唐代末年由鉴赏家殷浩收藏,北宋曾藏驸马都尉王贻永家,后为驸马李玮购得。李玮去世后,《平复帖》入宋徽宗宣和内府,元代藏于民间。明代万历年间归韩世能、韩逢喜父子,再归张丑。清初递经葛君常、王济https://www.shanghaimuseum.net/resource/museum_files/show_files/special/ggz/zlgs.htm
9.京华人物丨故宫国宝护航人——马衡1933年7月,代理故宫博物院院长。1934年4月,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日本侵华,故宫文物告急,急需南迁,时任古物馆副馆长的马衡亲自督导数量最巨大的一批故宫文物(共计4635箱余)转运到上海,保障了国宝的安全。国宝西迁时,马衡冒着生命危险,躲避战火和敌机轰炸,亲自带领工作人员跋山涉水,不分日夜转运文物。 https://m.thepaper.cn/wap/resource/v3/jsp/newsDetail_forward_8012065
10.他中年丧妻,半百打工遇难,为何故宫要给他办追思会?固墙村党支部书记刘红恩告诉记者,何刚去世后,故宫博物院很快获知消息,因其于1985年捐赠了19件元代银器,故宫博物院决定为他专门召开追思会。 刘红恩回忆称,1985年秋天,22岁的何刚在修建磨豆腐的石磨时,从自家院子里挖出一口大缸,里面有一些瓶子、盘子、小船等小物件;细数之下,共有19件银器。很快,他在地下挖出宝物的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706/21/c496047.html
11.揭秘故宫文物南迁往事:珍贵文物如何运输?在担任故宫古物馆副馆长几年后,马衡于 1934 年正式接任院长一职,辞去了一切社会工作职务。此外,他也亲身经历了浩浩荡荡的故宫文物南迁。 "故宫文物南迁"是故宫博物院院史上的一件大事。"九· 一八"事变后,华北形势告急,为避战火,保证国宝安全,当时的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决定将故宫文物的精品南迁。 https://m.gmw.cn/2021-02/07/content_1302097483.htm
12.《永乐大典》攥写藏书历史明·佚名考试图轴故宫博物院藏 重录人员及规章制度 《永乐大典》的重录,以礼部侍郎高拱、左春坊左谕德兼侍读瞿景淳 为总校官,重要参与者有翰林院官员张居正、徐时行,王希烈、张四维等。重录工作对书写水平有较高要求,吏部和礼部为此主持“糊名考试”,最终招收10q位善书人负责抄写誊录。为倧证重录工作的顺利进行,朝https://www.meipian.cn/1wu7mrvh
13.贵州省博物馆建馆七十周年系列活动之文化遗产·文学艺术·博物馆陈恒安先生的文博事业严格地说要从他担任省艺术馆馆长说起。戴明贤先生谈到,陈先生最突出的贡献就是他保护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并通过他的努力举办了展览,回忆这批藏品的保护经过及其间和之后举办的展览,戴先生说: 故宫博物院进贵州来的藏品,先是到伦敦参加博览会,回来以后在南京还没有来得及开封,抗日战争爆发就内迁,内https://www.gzmuseum.com/gbyw/202308/656.html
14.先生不幸溘然辞世“笔力诗心”湖南之行竟成绝唱湖南博物院前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先生1月5日下午因心肌梗塞去世,享年86周岁。 秦孝仪先生,字心波,祖籍湖南衡山,生于1921年。早年毕业于上海法学院法律系,曾担任蒋介石侍从秘书长达25年之久,历任国民党中央委员、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台湾历史学会理事长、广达文教基金会名誉董事长等职务https://www.hnmuseum.com/zh-hans/node/3028
15.陈垣1925年(民国十四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陈垣任理事会理事兼图书馆馆长,图书馆分图书、文献两部,沈兼士、袁同礼副之,正式履行新式博物馆所赋予的典藏、保管、陈列、研究和出版等职责[4]。 1926年(民国十五年)3月至1928年(民国十七年)6月期间,故宫博物院在北洋军阀皖、直、奉等支持的临时执政府肘腋下,先后http://www.pyskl.com/pc/fwzx.asp?a=newsview-371
16.沈氏名人沈氏三兄弟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周作人刚到北大也在研究所,是他部下。1926年与鲁迅联袂至厦门大学任国学院主任。后又回北京任辅仁大学文学院长、校长,又任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长。抗战时他滞留北平,做地下工作,与国民政府有联系,胜利后任教育部平津特派员,负责接受敌伪文教机关及学校,一时权势很大,旋于1947年去世。https://www.360doc.cn/article/39208892_1106703830.html
17.故宫院长单霁翔退休,解密你所不知道的单霁翔在其上任的近7年里,因其一系列推陈出新的做法,使故宫屡屡刷屏。 编者按: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今日(4月8日)退休。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将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一职。 单霁翔于2012年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一职,是故宫历史上第六任院长。在其上任的近7年里,因其一系列推陈出新的做法,使故宫屡屡刷屏,备受瞩目,形成当今https://36kr.com/p/1723475312641
18.关于博物馆的七个问题,我们请来了馆长们权威作答贵重物品发个快递,都得特别小心,何况是珍贵文物?2017年5月,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正式开馆,两百多件(套)故宫珍藏外国文物亮相,这些文物要从故宫完好无损地运往厦门,岂非特别“令人头疼”?听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的回答。>>>馆长回答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 https://tv.cctv.com/2018/05/17/ARTIMwFrVViyutFPlvcdY9S11805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