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哪些城市的排水系统最牛?

今天就来看一下世界上有哪些先进的排水系统吧

先从国内说起,第一个是故宫

在北京城的其他地方进入看海模式的时候,故宫依旧积水甚少,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说是因为它地势高。当然,不可否认,地势高在暴雨中确实是有优势的。但是如果缺乏精密的排水系统,故宫排水也不会如此有秩序。

故宫排水系统有三宝。

首先是排水系统设计因地制宜。

这个说起来老生常谈,但就是很管用。在建造紫禁城的时候,古人就依据地形地势对排水系统进行了精密的设计。京城的地势北高南低,所以在建造紫禁城时,整个走势依旧是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地面具有一定坡度,利于雨水排出。

其次,管网系统主干分明。

紫禁城排水系统总体规划是东西方向的雨水汇入南北干沟,然后流入内金水河。各个宫殿院落均设有干沟、支沟、明沟、暗沟、涵洞、流水沟眼等众多排水设施。

当紫禁城遭遇暴雨时,雨水首先通过地表径流,汇入排水管渠。

在排水沟渠遇到障碍的地方,设有排水沟眼,使得每个地方的积水都可顺利排出。

还在排水沟口设置了栅栏拦截污染物。

最后所有雨水汇入内金水河。

内金水河是紫禁城的内河,全长2000多米,河帮、河底通用白石铺砌。在流入紫禁城的入口处,设有控水闸,可以控制水位高低,遇汛则可以关闭。

最后,城外还有三道防线。

第二个是青岛的排水系统

曾有媒体报道,青岛遭遇21小时强暴雨,路段突发积水,排水工人打开应急排水阀,倾盆大雨中两分钟轻松排完。

可能至今为止,还有很多朋友误以为青岛强大的排水系统是德国人造的。当年德国占领了青岛的黄金地段,为了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动工修建了一套排水系统。

这套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的先进理念,运用严谨的德国技术,建造的暗渠都能容一人站立。当年造访青岛的亨利亲王都称赞这套排水系统是亚洲第一!

但是德国居住区舒适风光的时候,周边的华人区却臭气熏天,病疫肆虐。因为德国人将污水都排到了华人区,令当时的青岛百姓饱受折磨。

而现如今,德国当年建造的排水管线已经被大量改造,仅占青岛排水管线的3%。所以青岛没有遭受什么洪涝之灾,完全是因为国人的功劳,加上丘陵地形使得积水来的快,去的也快。

第三个是江西赣州福寿沟

赣州古城的形状像是一个乌龟壳,所以也被称之为“龟城”。有人说,赣州是一个乌龟,从来不会被淹,一下雨就浮了起来。

其实900多年来,赣州不被淹的秘密就是“福寿沟”。“福寿沟”是赣州的排水系统,因有两条主干沟像是篆体的“福”字和“寿”字而得名。

北宋时期,水利专家刘彝主持修建了赣州的排水系统。同修建故宫排水系统一样,在修建福寿沟时,刘彝很注重因地制宜。他根据这里的地势落差采取分区排水的方式,建成了“福”、“寿”两个排水干道系统。

赣州古城防洪排涝系统分为4个部分:福寿沟、水塘、水窗、城墙

福寿沟主沟支渠遍布赣州古城,和地面的雨漏、明沟等相连,汇集全城的雨水和生活污水。

水窗也就是把城内的下水排放到章江和贡江中的排水口。在江水淹没排水口时“拍门”自动闭合,防止江水倒灌入福寿沟,而在平时,水流可将其冲开正常排水。整个古城当时建有12个这样的水窗。

水塘福寿沟连接着城内数百座水塘。

这些水塘,平时有福寿沟中的活水流过,既能沉淀沟中的淤泥,也有利于保持自身水体的活性。暴雨时江面上涨,水窗关闭,池塘起到储水,消除内涝的作用。等暴雨过后,江面下降,池塘的水再排入到江中。

城墙赣州古城的城墙高大坚固,除青砖筑墙外,还用铁水浇筑砖缝。这道城墙,战时是整个城市的屏障和防御工事。

再说国外,巴黎的地下博物馆

巴黎下水道修建于19世纪中期,从地面看并不特别,但是聪明的巴黎人将下水道建成了一所地下博物馆,每年都有近10万游客来此参观。

1999年的时候,巴黎便完成了对城市废水和雨水的100%完全处理,还塞纳河一个免受污染的水质。这个城市的下水道和她的地铁一样,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历程才有了今天的模样。除了正常的下水设施,这里还铺设了天然气管道和电缆。直至2004年,其古老的真空式邮政速递管道才真正退出历史舞台。

在19世纪就能够设计出这样复杂的地下下水道系统,确实是一个超前于时代的创举。

1820年的巴黎下水道

1896年的游客坐船游览巴黎下水道

现代巴黎下水道系统

第二个是伦敦下水道

2003年,英国BBC拍摄完成了一套纪录片,英文名字叫做“SevenWondersoftheIndustrialWorld”。内容是介绍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地的七大工业奇迹。伦敦下水道就是这七大工业奇迹之一。

工业革命之后,伦敦不断爆发各种流行病,当时伦敦死于霍乱的人数超过14000。

当时的伦敦人认为是臭气导致的霍乱,只要把污染物冲入下水道就可以解决了。1856年,巴瑟杰承担了设计伦敦新的下水系统的任务。

1859年,伦敦地下排水系统改造工程正式动工。但是,工程规模已经扩大到全长1700公里以上,下水道在伦敦地下纵横交错,基本上是把伦敦地下挖成蜂窝状。

施工过程中多次发生事故,例如挖坏煤气管道、与地铁工程打通,塌方等等。但是,由于巴瑟杰严格的管理措施,整个施工过程中,因事故而造成的死亡人数不超过10人。

1865年,工程终于完工。工程实际长度超过设计方案,全长达到2000公里。工程完成的当年,伦敦的全部污水都被排往大海。从此伦敦再无霍乱。

第三是东京下水道

为了解决恶化的环境污染问题,1964年4月,日本成立了“下水道协会”,主旨是对下水道系统作全面评估,统一下水道建设以及排污标准,将老化的管道更新换代。1970年,日本召开“公害国会”,会上政府大幅修改了《下水道法》,明确规定了下水道建设目的,并决定每年投入大量国家预算用作污水收集和处理的建设及运营。

日本首都东京的地下排水标准是“五至十年一遇”(一年一遇是每小时可排36毫米雨量),最大的下水道直径在12米左右。

东京的雨水有两种渠道可以疏通:靠近河渠地域的雨水一般会通过各种建筑的排水管,以及路边的排水口直接流入雨水蓄积排放管道,最终通过大支流排入大海;其余地域的雨水,会随着每栋建筑的排水系统进入公共排雨管,再随下水道系统的净水排放管道流入公共水域。东京下水道的每一个检查井都有一个8位数编号,知道编号就能便于维修人员迅速定位。

为了保证排水道的畅通,东京下水道局规定,一些不溶于水的洗手间垃圾不允许直接排到下水道,而要先通过垃圾分类系统进行处理。此外,烹饪产生的油污也不允许直接导入下水道中,因为油污除了会造成邻近的下水道口恶臭外,还会腐蚀排水管道。下水道局甚至配备了专门介绍健康料理的网页和教室,向市民介绍少油、健康的食谱。

还有慕尼黑的排水系统

慕尼黑的市政排水系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11年,当时的执政官KarlProbst修了一条20公里的阴沟渠,将污水引向了Isar河。后来经过几代人的发展,到了二战前,慕尼黑市政排水有了里程碑式的发展,第一个污水处理厂GutGroβlappen在慕尼黑建成。而到了1989年,慕尼黑市的第二个污水处理厂GutMarienhof落成。现在是慕尼黑现在最大最重要的污水处理设施。

1930年绘制的地下排水的示意图

慕尼黑全城的排水管网示意图

黄色是地下储水库,橙色是水泵站

——如果慕尼黑遇到了突降暴雨怎么办?

从上图可以看到,在慕尼黑2434公里的排水管网中,布置着13个黄点表示的地下储存水库。这些地下储存水库,就好像是13个缓冲用的阀门,充当暴雨进入地下管道的中转站。当暴雨不期而至,地下的储水库用他们706000立方米的容量,暂时存贮暴雨的雨水,然后将雨水慢慢的释放入地下排水管道,以确保进入地下设施的水量不会超过最大负荷量。

THE END
1.故宫博物院与南京市考古研究院签订合作考古框架协议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以明清两代皇宫和宫廷旧藏文物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大型综合性古代艺术博物馆,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https://img.dpm.org.cn/learing_detail/365607
2.北京的故宫的说明文(通用11篇)口前所见传世宋代汝窑碗仅有两什,而日.大小相若,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外,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亦收藏一件,内底錾刻有乾隆御制诗。 汝窑天青釉圆洗北宋,高3.7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9.3厘米。1958年拨借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 敞口,深弧壁,平底。通体内外施淡天青色釉。是传世汝窑洗中少见的造型https://www.360wenmi.com/f/file9lcv722y.html
3.400小时深度体验陕西历史博物馆正确打开方式来博物馆更重要的是感受一下文物的魅力,知道更多中华知识,个人认为没必要一定关注特别有名的文物,一些虽不是很有名但是也很重要的文物更能够帮助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故事。 5、文创及周边 陕历博的文创没有故宫那样火,但是也是有不少非常精美的文创产品。个人推荐 https://www.mafengwo.cn/gonglve/ziyouxing/307328.html
4.北京故宫博物院游玩攻略简介,北京故宫博物院门票/地址/图片/开放时ATM机:故宫博物馆内设2处ATM机,具体位置可在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查看。 餐饮:分别在隆宗门、景运门、箭亭、养心殿、神宁宫(有2家)附近设有餐厅。 纪念品商店:故宫景区内设有20家商店,分别在武英殿(1家)、文华殿(1家)、景运门(2家)、养心殿(1家)、乾清宫(3家)、交秦殿(2家)、御花园(6家)、乾隆花园(1家https://you.ctrip.com/sight/beijing1/229.html
5.2024沈阳故宫简介/历史/开放时间/门票2024沈阳故宫简介/历史/开放时间/门票 2024年5月18日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来啦,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集合地,是实体的可视化的百科全书,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沈阳故宫迎来了试开放。走进这“盛京皇宫”,穿越百年,看清王朝历史文化,倾听文物诉说的传奇故事。 沈阳故宫开放时间:08:30-17:30开放https://www.dahepiao.com/lvyounews1/20240518465013.html
6.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共有6层,其中地下2层,地面4层,共设9个展厅,1?7展厅陈列专题展览,8?9展厅陈列特别展览。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7个专题展厅分别是:1、紫禁万象~建筑、典藏与文化传承 2、紫禁一日~清代宫廷生活 3、凝土为器~故宫博物院珍藏陶瓷 https://www.meipian.cn/4zkbxukl
7.南京博物院简介南京博物院与国外学术单位之间的科研合作也日益增多,佛教南传、早期水稻田遗址考古、江南人骨研究、泗阳汉墓出土木质文物保护研究等都取得了瞩目成绩。近年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台北故宫、日本国立九州博物馆、韩国古宫博物馆等海内外文博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并开展了大量学术和文化活动。https://www.njmuseum.com/zh/articleDetails?id=9064
8.故宫博物院设题意图是通过直观再现课文所介绍的故宫的主体布局,帮助学生去繁就简地把握课文内容,并能初步认识到课文里采用的说明顺序。 填图可要求在预习课文时完成。上课时,可在简略介绍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后,让学生说说本文采用了什么顺序。学生只要回答出“由南向北”即可。至于“总说和分说相结合”这一点,可以在讲课过程https://www.ruiwen.com/doc/77539878.html
9.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修建而成的中国明清两代皇家宫殿,与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称世界五大宫殿。故宫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https://www.maigoo.com/citiao/3376.html
10.台北故宫博物院在线展览画廊展览博览会例如,是年的「莫内及印象派画作」特展;八十四年(1995)的「罗浮宫博物馆珍藏名画」特展;八十七年(1998)的「毕加索的世界」特展。八十八年(1999)开始,借展大陆文物。例如,是年的「三星堆传奇」特展;以及配合故宫「汉代文物大展」而商借的「马王堆汉墓」和「南越王墓」的文物展览。 八十九年(2000)五月,中央研究院https://exhibit.artron.net/institution-ORG10204.html
11.故宫讲坛第31讲丨孙淼:传统与现代——故宫展览幕后的故事主讲人简介: 孙淼,博士,故宫博物院展览部副主任,研究馆员。2004年进入故宫博物院从事展览陈列设计。曾主持设计《兰亭特展》《明永乐宣德文物特展》《石渠宝笈特展》《赵孟頫书画艺术展》等多项展览。2012年获得利荣森交流计划资助,赴美国弗利尔赛克勒美术馆进行四个月的访问交流,2016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赴纽约参加http://anlaischool.nwu.edu.cn/info/1037/1125.htm
12.故宫博物院导游词(通用10篇)它坐落在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位置,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型建筑。紫禁城现存的殿宇有2631座,其中最著名的建筑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文华阁、武英阁等等。北京故宫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5A级风景区,并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故宫博物馆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https://yjbys.com/daoyouci/905096.html
13.俄罗斯的“故宫博物院”是什么样子?带你领略世界级人文艺术殿堂作者简介 梅辰,文化行者,旅行家,资深博物馆作家。曾到访世界各地数千家博物馆,足迹遍及欧亚美非。获奖畅销书作家,已出版人文、文博类著作10部。 内容试读: 序言 世界上究竟有多少家博物馆?这事儿谁也说不清楚,即便是权威机构也没有标准答案。 但是,如果你问: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有哪些?倒是很多人会脱口而出https://culture.southcn.com/node_2689632912/657e3560b5.shtml
14.现场十二艺节文博会:故宫国博呈现个性,上海突出海纳百川澎湃新闻在现场看到,中直机构展区主要有五家文创单位组成,他们是故宫博物院、国家典籍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这些展馆结合中国北京传统老建筑风格,以高墙、深院、宫门、斗拱、屋檐等元素特色为主,视觉语言贯穿整体展示设计,并且引入“互联网+博物馆”的方式,使观者更加亲近人文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479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