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被称为城市灵魂的博物馆,一直是见证城市发展的最好去处。去逛逛京城这些博物馆,它的历史、文化、科技处处精彩,能发现北京城真实的一面。
1、中国国家博物馆
国博总评★★★★★
展品★★★★★
布展★★★★★
特色★
服务★★★★★
国宝扎堆,不解释,去北京旅游宁可不去长城,也应该去国家博物馆。
最重要的展览是负一楼的“古代中国”,展出的是从原始社会到满清退位的精华展品,布展也十分合理。
三、四楼常设古代青铜器、陶瓷、玉器、佛教造像等专题展览,此外还有各种高质量的流动展览(包括国外文物展览)。
负一楼还有一个“复兴之路”展览,陈列的鸦片战争到本朝建政的文物,喜欢的可以看看,开心就好。
2、故宫博物院
故宫总评★★★★★
布展★★★
特色★★★★★
服务★★
北京必游景点,不解释。这个……太大了。我觉得每次去感觉都不一样,没办法一次性看完。
故宫主要是看明清宫廷建筑、礼仪、生活、宗教等方面的内容,展品不是重点。但即便如此,故宫的展品质量也非常之高,当然布展就不及国博精心了。
故宫午门与太和门之间,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开辟为陶瓷馆、书画馆,是免费的,陶瓷馆是常设展览,有不少陶瓷精品,书画馆是变动的专题展,展品也很不错,运气好的话还能碰到十年一展的清明上河图等。
前朝、后宫之间,右侧是钟表馆、珍宝馆,要收费;左侧是新开放的慈宁宫(雕塑馆)、寿康宫景区;后宫前方的两道回廊式建筑是军机处。
钟表馆展出清宫所藏最顶级的钟表,主要是英国钟表,法国和清宫自制以及苏州、广州民间制作的也有不少,各种钟表富丽堂皇,独立展柜的钟表往往机巧至极,如报时的小人可以书写汉字、马车型的钟表到点自动走一圈等等,应该是目前中国最好的钟表馆,强烈推荐。
3、明十三陵博物馆
十三陵总评★★★★★
服务★★★★
十三陵因是皇陵,讲究风水,有山有河,景色很好。另外定陵已被吴晗挖开,虽然因为当时技术不行损失了不少文物,但大家也因此可以从陵园大门一直看到地宫,把皇陵规制看个全。定陵门外还有十三陵博物馆,陵园内则有定陵出土文物精品展,有金丝翼善冠、点翠凤冠等明朝皇室用品中的极品。
定陵的祾恩殿先后被闯贼和日伪烧毁,所以缺了一个部分,相应的朱棣的长陵陵园却非常完整,可以补足这个遗憾,而且整体上很雄伟。昭陵没什么特色,可以不去。如果只去一个的话,推荐定陵。
总神道上有麒麟、獬豸等兽类与文官、武将、功臣的石像生,还有明仁宗给他老爹朱棣立的神功圣德碑,不容错过。十三陵博物馆给你整体上讲述明朝皇陵制度,并介绍十三个皇帝以外的其他明朝帝陵。
4、雍和宫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
雍和宫总评★★★★★
布展★★★★
北京很有名的景点,本身是雍正当雍亲王时的潜邸,即位后改名雍和宫。因雍正信奉藏传佛教,后来又被乾隆赐给喇嘛们当寺庙,从那以后就是喇嘛寺了。
因为文革主要破坏汉族的文化遗产,少数民族的一些文化遗产逃过一劫,雍和宫即其中之一,因未遭文革破坏,文物极为可观。
雍和宫的看点,一个是王府与寺庙的结合极为少见,看其建筑形制,包括喇嘛教五方鎏金顶,与描龙、复道等王府规制的结合。另一个则是看藏传佛教的佛像,里面的五百罗汉山、金丝楠木佛龛和18米高的白檀木弥勒都是木雕精品,藏传佛教的佛像因糅合西藏本地的苯教元素,风格也十分特异。
寺庙的后部也有两个小型展馆,一个是藏传佛教造像艺术展,一个是雍和宫发展史展,展品、布展都不错,我承认我不懂藏密,看佛像都去看怪力乱神的一面去了,哈哈。但是有些佛像处光鲜太暗看不清,有些佛像为了避免我等俗人误解用黄幔遮住大半,很是遗憾。
雍和宫香火很盛,进去后可以找工作人员免费领香一盒,好评。附近有地坛等景点,以及美食街簋街,去完可以顺便大快朵颐。
5、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孔庙和国子监总评★★★★★
服务★
孔庙和国子监始建于元代,符合左庙右学的古制,本身就是这类古建筑的代表作品,即便没有展品,光是建筑形制也非常值得一看。国子监内的辟雍是亮点,形制既完备又美观。若非还有一个更大的曲阜孔庙,那这里就是北京必游景点了。
内部陈设质量也极高,最重头的有刊刻十三经全文的乾隆石经(完备程度胜过熹平石经、开成石经),明清历代进士题名碑(我是找到不少熟人,明代的多模糊了),朱元璋的白话圣旨碑等,令人大开眼界。
附近靠近雍和宫,但离地铁站有一段路,交通、饮食都不是很方便,建议带两个面包来看一天。
6、先农坛(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先农坛总评★★★★★
特色★★★★
该馆由三个部分组成:先农坛、先农坛历史文化展、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内容很多,可以游玩一整天。
先农坛是明清祭祀农神的场所,形制是非常值得看的,祭祀四渎、五岳、五镇的神祇坛,先农坛坛台、皇帝亲耕的一亩三分地这些都还有,太岁殿里还有太岁坛的复原展,不过整个先农坛被篮球场侵占了好大面积,宰牲亭什么的都隔到外面去了,很多陈设的拜访也跟以前不一样了,评价要打个折扣。
先农坛历史文化展,主要内容是祭祀农神的历史和农业技术的发展(保护节气等),以及各种农具。展品一般,布展不错,可以看看。
古代建筑博物馆分成六块。一块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史,一块是中国古代营造技术发展史,一块是古代城市的发展,一块是古代建筑分类展(图片居多),一块是古代精品建筑的模型展,一块是古代建筑彩画展。
展览结构宏大,面面皆到,布展专业、用心,看完以后对中国古代建筑能有很全面的了解。展品中模型很多,不过国宝也不少,如隆福寺雕龙藻井、汉阙高颐阙(层次特别多)、石刻中山王宫图等,非常值得一来,大司马强烈推荐!就是附近交通、饮食都不太方便,建议带好干粮。
7、国家典籍博物馆
国家典籍博物馆总评★★★★★
国家图书馆办的博物馆,非常非常赞,强烈推荐。重头戏是两个:中国古代典籍简史展、敦煌遗书展。
敦煌遗书展则展品十分重头,布展也很到位。展品有西凉李氏时的经卷、含有武则天发明的文字的经卷、张议潮亲笔抄写的经文(带签名)等,对于河西被吐蕃侵占以后的面貌,以及古代遗失的历史保存很多,这些经卷,看着不但增长见识,还能令人感动。
此外还有一个少数民族古籍展,多姿多彩的四方少民文字和装帧方式也很开眼界,如水文、东巴文等,其他地方也难看到。其他的馆则未必是常设,如西文典籍、样式雷图集等,虽然说是常设,去看的时候已经撤展了。附近饮食不是很方便,交通倒是地铁直达。
8、恭王府博物馆
恭王府总评★★★★★
展品★
北京有名的景点。先是和珅和中堂的府邸,后来又成了鬼子六恭亲王奕的王府,是满清王府的代表建筑。
主要看点两个,一是前院的形制,从其与皇宫的差别中可以体会等级制度,其中分割前后院的九十九间半房间很有名;二是后山的花园,采用了江南园林的遮挡、布局手法,比故宫的御花园有意思多了。
里面也有常设展馆,一个是清代王府制度展,一个是恭王府历史展,展品基本都是复制品不值一提,但布展比较有条理,结合游园看看也还不错。还有几个流动展馆,展览的质量不高,可以忽略。
恭王府外面遍地“老北京小吃”,普遍很坑,很多也不地道,不建议买。胡同里堵车堵得要死,要打车还要走好几百米到大街上去,体验不佳。
9、智化寺(北京文博交流馆)
智化寺总评★★★★★
大出意料、强烈推荐的博物馆,不显山不露水,国宝却极多。智化寺原本是明朝大太监王振的家庙,所以被王振偷偷使用的明代宫廷音乐(智化寺京音乐)保存了下来,现在每天上午十点、下午三点表演,可称为活化石,非常值得一听。
其他国宝有北京唯一的八角转轮藏(讲究极多,内涵丰富),明代保存至今的壁画《地藏王与十殿阎王》(极其珍贵),如来殿的千佛像、描金梵王、金刚木雕、千字文排列的藏经橱、万历年间的铁炉等,此外还有填佛像的开元通宝、元祐通宝等各种古钱。
布展上有对古代音乐乐器和记谱的系统性介绍,以及八角转轮藏内涵的详尽解说,也算有亮点。寺院是明代建筑风格,且带有一些宋式元素,所以也有看头。寺在胡同里,不大,交通饮食都不太方便。
10、西藏文化博物馆
西藏文化博物馆总评★★★★★
特色★★
博物馆本身是仿西藏建筑风格建造的,所以建筑算是有点特色。进去还能凭票喝酥油茶,展览以外的部分先要赞一下。
常设展览分两大块,一块是西藏历史,一块是藏族文化。前者分为古代历史和现代历史两个展厅,后者有三个展厅,讲述藏族天文、医学、戏剧方方面面的文化,除了现代史展厅,都非常值得细看。
展品中精品很多,如朱棣册封活佛的诏书、民国政府册封达赖班禅的玉册、金奔巴瓶、道光册封班禅的金册、各种达赖班禅印绶,以及藏传佛教造像等等,布展也还可以。此外有很多蜡像和场景,看看也不错。附近有左陕右甘、徐记鸡爪王等各色美食,看完吃一顿,体验很好。
11、五塔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五塔寺总评★★★★★
服务★★★
明代始建的藏传佛教寺庙,满清时又因为乾隆给他妈祝寿而翻修,不过清末被毁,只剩下石制的金刚宝座五塔。所以寺的形制以及没什么看头了,只能粗略的感觉一下氛围。这里展出的是北京地区的各种石刻,北京自唐代以后为北防重镇,辽金两代是陪都,元明清是帝都,所以展品还是很可观的。
该馆布展精心,分类清晰,分为金刚宝座塔、祠墓石刻区、寺观石刻区、陵墓石刻区、耶稣会士墓碑区、综合碑刻区(民间事业)等,回廊上则有墓志陈列区、会馆碑刻区、石刻法帖三块。后罩楼里还有北京石刻艺术历史展馆,楼前有法帖迷宫,在树木迷宫里看法帖碑刻,也算是有心。
馆内国宝多多,主要的金刚宝座五塔建筑雄伟,雕刻细密,四周图案十分讲究,里面还有极罕见的佛足浮雕。此外,还有乾隆幸贡院御笔碑(阴阳二方印章也刻碑上了)、乾隆朝绿帽重臣傅恒宗祠碑(规格极高带海缦)、显亲王石享殿、秦君神道石(被称为中国罗马柱)、薛仁贵征东评话故事石等。
祠墓石刻区还有名人索尼、张之洞、孙思克(韦小宝的结拜兄弟哈)的宗祠碑,有魏公公生祠的碑;耶稣会士墓碑的碑首是十字架或橄榄叶等充满西洋特色的图案,碑正面还有拉丁文,为今后器物上的中西合璧提供了经典的范本。总之是很有意思,但交通不便出地铁要走很长路,饭店也木有,自备干粮。
12、中华民族园
中华民族园总评★★★★★
虽然是奥运会配套的形象工程,虽然大司马很反感该馆馆长关于农村大学生的言论,但不得不说这个地方很值得一游。
中华民族园是将中国56民族的民居、村寨及著名名胜集中于一园的超大型主题公园。在营造各民族独立景区的同时,该园采用传统的园林布景的遮挡、隐见等手法,将这些景区联缀成几块整体的大景区,景色相当的不错。
各民族景区都叫做某族博物馆,展品就是该族民居、村寨与屋内陈设、特色用品,有的族有民族风俗表演(如藏族歌舞、傣族泼水节),有的族有本族特色文化展(如满族烟枪展、鄂伦春皮货展)。有些建筑物被拆散了搬进来重组,如满清祭祀萨满的皇堂子、畲族的廊桥茶堂桥等,也算是保护了一些古迹。
此外,在一些民族的景区内,还会布置一些不限于该民族的专题展览,如糕饼印模展、灯具展、庶民生活用品展等。
整个民族园票价90元,持博物馆通票可半价。园区分为北园和南园,南园比北园坑,只玩一次的话建议游北园。北园布置比较用心的有藏族、鄂伦春族、满族、苗族、侗族、傣族、羌族、黎族、朝鲜族、台湾原住族等,南园比较用心的有白族、土家族、纳西族、维吾尔族、畲族等。
景区附近有饭店、超市,民族园内有几个族的展馆也有小吃,蒙古族的奶茶、酸奶价钱不贵也比较地道,其他的可能也是这样,可以尝尝。
民族园的问题是可能年久,懒于维护,很多民族馆关着不让进,大司马冒险翻墙进过几个,是危房,比较危险。有些民族一个蒙古包给你打发了,有些民族里面原有的布展也取消了,比较潦草,这个要差评一下,另外票价不便宜也是影响体验的因素。
13、居庸关长城博物馆
居庸关总评★★★★★
布展★
其实就是居庸关。博物馆是里面很小的一个部分,展品不足道,但古代吟咏居庸关的古诗石刻是个亮点,看这个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高适、顾炎武等名家的硬是甩出其他人好大一截。
主要还是看关城。天下九塞,军都其一,居庸关很早就是险关,但地位直到辽金才提升起来,元明清更因为拱卫帝都而修成雄关要塞。居庸关陆上有关隘,山上有敌楼和长城,河流中有水门,等于涵盖了古代所有的防御形式,很值得细看。
居庸关长城风景没有八达岭开阔,但更陡俏高耸,更有质朴雄浑的气息,站在山顶俯视居庸关,可以看见关城把住路口的全貌。关城里面还有关帝、吕祖各种庙,有凉亭,生活气息浓厚,但有些不让参观。居庸关门外的云台雕刻十分精美,雕塑包含多个国家的文字(含西夏文),是精品雕刻。
14、励志堂科举匾额博物馆
励志堂总评★★★★★
民办博物馆,要收费,票价40,但是出乎意料的好,当天准备刷三个博物馆的,结果专心刷这一个就刷到了下午。
大门就有雄伟的翁仲,入口处更有镇馆之宝元代科举门。序厅是科举史展厅,有考卷、蒙书、木雕、匾额、门楣等各种跟科举有关的展品,有永乐年间的状元及第匾额、新莽钱范(新莽钱就很少见了,何况钱范)等珍品,文字介绍详细,可惜布展略显凌乱。
此外则是秀才匾额厅、文举武举匾额厅、进士及三鼎甲匾额厅,还有各种民间匾额厅,各种匾额只怕不下千块,有陆润庠、李鸿章、唐景崧、黄爵滋、包世臣、刘坤一、穆彰阿、曾纪泽、张之洞等名人的亲笔题匾,这部分布展精心,让你全面了解各种匾额的用处和规格。
此外,野外模仿了一个放榜处和考场号房,放榜处用的据说是最后一届科举的原榜。另有大型木匾、石匾等几个小厅,里面有朱元璋的圣训、明朝首辅夏言写给某公公的墓志铭、各种锦衣卫墓志铭等,这部分展品不错,但布展很凌乱。
总之,该馆很有诚意,求全取备,令大家对匾额文化能够有深切的感受,非常推荐一游。只是地段相对偏远在高碑店,附近交通很不方便,饮食也难找,要去的朋友要下定决心了。
15、首都博物馆
首博总评★★★★★
首都博物馆跟国家博物馆的区别是,主要展出北京地区的文物,而非全国的顶级文物。不过即使如此,首博依然精品多多,值得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