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竟成多家公司法人代表和股东高管
名下关联了21家公司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是因为几个月前做的兼职
NEWS
事件回顾
NEWSTODAY
做兼职竟被忽悠注册公司
据小刘回忆,自己曾是重庆北碚区轻工业职高的学生,今年7月高中毕业前夕,同年级罗某告诉他,有一个赚快钱的兼职项目。随后,在罗某的引导下,小刘等数十名同学下载了一款税务App,并按照页面提示进行操作。表面上看,似乎只是登记一下个人身份信息,实则是注册公司和办理电子营业执照。
记者调查发现小刘等人名下的这些公司涉及杭州、苏州、西安、成都等地,而且多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和股东都是小刘及其同学在交叉担任。其中,一位同学最多关联了21家公司。
对方却处于失联状态
莫名其妙成了公司的法人代表、股东、高管,小刘等人忧心忡忡:“这些公司,我们压根没有参与过经营,连公司在哪儿都不清楚!”万一公司发生经济纠纷,拖欠税款,小刘等人或需承担法律责任,甚至还可能成为老赖,影响正常生活。
事后,小刘多次联系罗某,对方均处于失联状态。记者也拨打了罗某的手机,提示已关机。
据了解,目前,小刘等人已向当地警方报案,等待进一步调查。
切勿图小利出借个人身份
如何擦亮眼睛,避免求职被骗?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集中查处了一批虚假招聘、就业歧视、高薪诱骗等用工市场违法案件,一起来看看——
培训就业变高额借贷
北京捌五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青岛莱牛教育有限公司及西安讯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均以推荐知名企业、高薪岗位为诱饵,吸引高校毕业生等前来求职;之后又以“需参加培训”为由,诱导其支付或通过贷款支付高额费用,参加“新媒体运营/直播运营”“大数据ETL”等不同名目的职业技能培训。但培训完成后,三家公司均未兑现承诺。
人社部门依法责令三家公司退还所收费用,处以停止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停止办学的行政处罚,并对西安讯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罚款76.7万元。
提醒
求职前要看机构或企业经营范围是否包含培训内容,看承诺薪资是否与社会同等岗位大体一致,并慎重签署贷款协议,避免陷入背负高额借贷又没实现就业的不利局面。
虚假招聘藏陷阱
2024年3月,甘肃红歌聚贤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在某直播平台发布招工信息,宣称“月薪7500元,安排4人间空调房,转正后有五险一金”,但劳动者入职后发现实际月薪、住宿条件等与之明显不符。2024年7月,苏州兆正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在未获昆山某科技公司委托的情况下,以其名义发布虚假招聘信息。
歧视性招聘损害就业公平
2023年底,上海银傲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在招聘信息中备注“XX地已满”“XX、XX地免”等字样,对特定户籍的劳动者就业进行限制,侵害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益。
对上述公司的违法行为,上海人社部门依法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处以罚款5000元行政处罚。
如在求职过程中遇到歧视等侵害就业权益情况,可及时向当地人社部门投诉反映。
黑中介挪用劳动者工资
贵州先锋人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在经营劳务派遣业务过程中,以购买商业意外保险为由,克扣1.4万余名劳务派遣员工工资共计165.89万元。所扣资金并未用于购买保险,而是被该公司截留挪作他用。
对贵州先锋人公司的违法行为,人社部门依法责令限期整改,清偿被派遣员工工资,另对该公司拒不配合调查、不按要求报送书面材料的违法行为,处以1万元罚款。
劳动者有权知晓劳务派遣协议内容以及报酬数额,如发现公司未按合同全额支付报酬或出现克扣情况,可向当地人社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