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济南5月28日消息(记者林彦银)厚实的身体、泛红的皮肤、粗壮的胳膊......一看这就是个结实的汉子。他叫孙吉刚,今年42岁,是山东潍坊青州邮政分公司杨集邮政支局的一名投递员。
自2005年,他就在有“青州小西藏”之称的西南山区从事投递工作,每周6天都在大山里穿梭。山路崎岖,有些路段骑摩托车无法通过,他便翻山越岭徒步投递。作为这条深山邮路上唯一的投递员,14年来,他累计为山里的村民投递报刊60余万份、邮件3.5万件。
孙吉刚(央广网记者林彦银摄)
第一次投递没坚持下来
在从事邮政投递工作之前,孙吉刚在建筑队干过,在果品厂干过,也在镇上的铁厂干了几年。2005年,他看到青州邮政分公司杨集邮政支局招聘投递员,就立即报了名。“我家就是青州本地的,离单位也就20里,挺近的。”
青州邮政分公司杨集邮政支局(央广网记者林彦银摄)
孙吉刚在工作前就知道邮政投递工作不轻松,但第一次跟着老投递员参加投递还是没坚持下来。“都是山路,有一段还要步行,第一天我走了一半就坚持不住了,腿都肿了。”但尽管如此,孙吉刚还是坚定地选择了这份工作。
当地有“青州小西藏”之称的西南山区。(央广网记者林彦银摄)
最开始几年,孙吉刚工作起来并不轻松,常常累得腿疼。“主要还是比较喜欢这一行,感觉是在为大家服务。”好在日子久了,他慢慢适应了翻山越岭的投递工作,还锻炼了一个好身板。
孙吉刚的邮路图(央广网记者林彦银摄)
每次要跨越20个山头
如今,每天一大早,他就要骑着摩托车赶到离家10公里的青州邮政分公司杨集邮政支局,把要送的信件、报纸和其他包裹一收拾,背上那个有些旧的邮包跨上摩托车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摩托车是孙吉刚工作的好助手。(央广网记者林彦银摄)
孙吉刚说,目前杨集邮政支局只有他和另一名分拣员,但要服务的自然村多达32个、约2000口人,而且这32个村非常分散。为了便于投递,邮路被分为了南北方向和西南方向两段。
邮路的南北方向一段长43公里,孙吉刚尚可骑着摩托车投递;但西南方向的34公里邮路多位于山上,山路崎岖难行,服务的13个村庄又散落在大山中,只能徒步七八个小时进行投递。
山中的村子分布很散。(央广网记者林彦银摄)
每次到西南方向这一段投递,孙吉刚都要背着10多斤的邮包跨越大大小小20个山头。说是邮路,其实就是一条人踩出来的山间小路,最宽的地方也不过1米,窄的地方只有两只脚面宽。除了窄,还险,有的路段一侧是陡峻的峭壁,另一侧是深不见底的悬崖。
这算邮路比较好走的路段了。(央广网记者林彦银摄)
山路崎岖不平,走起来很费力。(央广网记者林彦银摄)
走山路,累,还费鞋,2个月孙吉刚要磨坏3双鞋。“也容易摔倒”,孙吉刚撸起裤腿,膝盖上的伤痕还很清晰。他又笑着指了指右眼角,这里也有一个疤痕。
山路不平,2个月孙吉刚就能穿坏3双鞋。(央广网记者林彦银摄)
这还是平时,若是遇上特殊天气,投递更艰难。夏天,晴天时又晒又热,雨天则路滑还有落石,尤其是突然遇上暴雨,山上连个避雨的地方都没有,孙吉刚常被淋得透透的。“下雨就抱着邮包,不能让一张报纸、一封信件湿了。”到了冬天,山上气温低,下完雪很久才能化。这时走在山中,寒风阴冷刺骨,他常身上冒着汗,鼻子、耳朵却冻的发紫,两条裤腿上结着冰。
夏天,在山路上行走又累又热。(央广网记者林彦银摄)
除了辛苦,还有寂寞。多数时候,只有孙吉刚一个人在山中穿梭,半天见不着个人影,尤其是植被茂密的地方,一个人穿越总感觉阴森森的。“有时候都能听到狼叫。”孙吉刚上山的时候常会携带一根木棍,一是为了助力,另一个就是壮胆。
多数时候,山路上只有他一个人的身影。(央广网记者林彦银摄)
在山村里干起“兼职”
尽管投递工作已经够辛苦,但是只要他上山,就会干一些“兼职”。
孙吉刚把代买的酱油醋等日用品递给老人。(央广网记者林彦银摄)
孙吉刚说,由于山里生活不方便,西南方向这段邮路上13个村庄里的年轻人大多搬到了山下,有的村子只剩下几户人家,而且还多是老人,生活很不方便。在日常的投递过程中,他还会主动帮助他们挑水,给他们代买油盐酱醋等生活用品,接送他们下山......长此以往,他与村里的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杨集庵村位于海拔700多米的山顶,目前村里只有6户人家,过去投递经过这个村庄时,孙吉刚就会抽空去村民彭先收家看看,要是水缸不满或者没水了,他就赶紧去几百米外的水井给他们挑水。如今,这个村里用上了自来水,孙吉刚还会习惯性地问问老人缺不缺油盐酱醋,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离开时,村民跟孙吉刚挥手道别。(央广网记者林彦银摄)
“找他帮忙感觉比找自己的孩子还好开口。”邱家峪村的老人李元美(音)说,孙吉刚已经帮助他们老两口很多年了。除了给他们挑水、代买日用品,还常接送他们下山赶集。在他们心里,孙吉刚早已是他们的“儿子”,而他们平日最最高兴的也就是这个“儿子”能来家里转转。
“我也觉着他们是我的亲人,感觉几天不去看看他们心里不舒坦。”除了帮着山里的老人代买日用品、代交话费,他有时还会自掏腰包买一些日用品去看看村里特别困难的老人。
这条邮路,孙吉刚会继续走下去。(央广网记者林彦银摄)
在孙吉刚心里,他的工作已不仅仅是把信件、报纸、包裹送到山里,还包括义务帮助、照顾村里的老人。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身上背的,不只是绿色的邮包,更是邮政人的责任。孙吉刚说,未来,他还会继续在这条深山邮路上穿梭,继续为山里的村民服务。
厚实的身体、泛红的皮肤、粗壮的胳膊......一看这就是个结实的汉子。他叫孙吉刚,今年42岁,是山东潍坊青州邮政分公司杨集邮政支局的一名投递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