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谢亭送别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许浑刘长卿
劳歌一曲解行舟,猿啼客散暮江头,
红叶青山水急流。人自伤心水自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同作逐臣君更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青山万里一孤舟。
(1)这两首送别诗都写到“水流”,简要分析其不同之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分析,请说出这两首诗最后一句在表达和抒情上各有何特点。(4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解: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梅花:《梅花落》·曲牌名。
(1)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
答:
(2)《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
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阅读材料:
材料一:秦朝官僚机构示意图:
皇帝
御史大夫丞相太尉
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
材料二: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
材料三:“(明)太宗皇帝入继大统,首擢翰林编修,初建内阁于奉天门,简任翰林之臣七入其中,所职代言,属时更新,凡制造……咸属焉。”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赵翼《薝曝杂记》
请根据上面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
(1)秦朝、隋唐、明朝、清朝的中枢权力机构各是什么?
(2)中枢权力机构的发展演变有什么规律?(2分)
(3)材料一的制度有什么特点?(2分)
(4)材料四中的机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它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②,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舒以为云中守。
【注】①虫出:指死不得葬。②髡钳:髡,古代刑罚的一种,指剃掉头顶的头发;
钳,刑具。③梁孝王:汉景帝之弟。
2.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罪:治罪,加罪
B.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微:如果不是,如果没有
C.士争临城死敌敌:敌人,仇敌
D.景帝召田叔案梁案:通“按”,审查,追查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②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B.①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D.①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②然不自意能入关破秦
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田叔有真知灼见的一组是()
①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②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③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
④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⑤王长者,不倍德
⑥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
A.②④⑥B.①③④C.③⑤⑥D.①②⑤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对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C.田叔之所以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D.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欲起用孟舒又有顾虑。后在田叔的一再举荐下,坚定了任命孟舒的信心,于是任用他为云中太守。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
(2)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古离别
刘长卿韦庄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①毵毵(sān):柳叶枝条下垂貌。②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8、恰当巧妙的运用虚词,可以细微周到地表情达意,活跃情韵。这两首诗都用了一个虚词“更”,请分析“更”字在两首诗中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诗歌具体内容,比较两首诗在写景抒情上的异同。(4分)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诏书特下,拜臣郎中拜:授予官职
B.戍卒叫,函谷举举:拔,攻占
C.时运不齐,命途多舛舛:顺利
D.不能喻之于怀喻:明白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
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钟之后李从智、朱胜相继知苏州,咸奉敕从事,然敕书委寄不如钟矣。
(选自《明史》第一六一卷·况钟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提升官职
B、锄豪强,植良善培植,帮助
C、宜皆如诏书从事应该
D、钟尝丁母忧忧愁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B有邹亮者,献诗于钟激于义而死焉者
C或为匿名书毁亮为其不可得而法
D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安陵君其许寡人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况钟为民“兴利除害”的一组是()
①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
②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
③钟请量折以钞,为部议所格,然自是颇蠲减
④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
⑤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
⑥锄豪强,植良善
A、①③④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况钟年轻时得到尚书吕震的赏识,被推荐授于官职,后因尚书蹇义、胡濙等推荐做了苏州知府。
B、况钟刚到苏州的时候,装着办事无主意的样子,僚属都认为他容易对付,他摸清情况后,严厉惩治了那些贪虐庸懦的官员。
C、况钟做了苏州知府时为民“兴利除害”,上疏为160人免去了平民改为军籍之事,为1240人免除了身负的军役……他锄豪强,植良善,做了很多对民有利之事。
D、况钟任满时,当地百姓都跑到巡按御史张文昌那里,请求让况钟再任,去世时,官员百姓都为他哭泣,并为他立祠。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
(2)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
秦汉时期,主管全国经济的是()。
A.大司农B.御史大夫C.太尉D.郎中令
马夫司机
A.律师讼师B.郎中医生C.先生男子D.戏子小生
①回到南阳后,他精心钻研天文、阴阳、历算等方面的学问,引起了汉安帝的注意,特例征召他为郎中,并很快升其为太史令②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科学家,他发明地动仪的事迹,不仅在史书中有记载,还被收录到教材中,在我国几乎人人耳熟能详③虽然学问出色,但张衡并不热衷于功名,直到23岁那年,才答应了南阳郡太守鲍德的邀请,担任南阳郡主簿④但随着祖父病故,家境败落,所以他从小过着清贫的生活⑤张衡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祖父张堪曾经担任过蜀郡太守和渔阳太守,在当地很有名望⑥除了发明地动仪,张衡还有很多巧妙的构思与制作,为我国天文学、气象学、数学、机械制作等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⑥⑤④③①B.⑤③①④②⑥C.②⑤⑥④③①D.⑤④③①⑥②
唐代诗人王建在《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有“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描述,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庭地白”是新月照射而成的B.鸦雀身上最发达的肌肉是胸部肌肉C.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此过程中分子间距离增大D.桂花花瓣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
仵作法医
A.大夫郎中B.讼师法官C.捕快警察D.镖师快递
千金明珠女儿
A.袍泽战友将士B.绿色鸽子和平C.郎中杏林医生D.伛偻黄发老人
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代词作前置宾语的一项是()。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B.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C.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D.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
A、奉常——掌宗庙礼仪
B、郎中令——掌官门屯卫
C、廷卫——掌宫殿警卫
D、少府——掌修治官室
A、被人恭维
B、准确理解了两人的词风
C、扬苏贬柳
D、广为流传
A、善于恭维
B、准确理解了两人词的不同风格
D、知道两人词都流传民间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
A、白居易
B、苏轼
C、李清照
D、柳永
A、宋词流行范围限于学者间
B、宋词创作风格有明显区别
C、苏东坡的词广受社会喜爱
D、柳永的词风逊色于苏东坡
名称
主要职能
郎中令
宫中警卫
宗正
皇室宗族
卫尉
宫门警卫
廷尉
司法和首都警卫
少府
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典客
少数民族事务
太仆
宫廷车马
治粟内史
国家财政和税收
奉常
宗教、礼仪和教化
A.保留了分封制的痕迹B.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C.已有对相权制约意识D.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
吏部
掌官吏选拔
工部
掌营造
户部
掌税收
礼部
掌文仪
兵部
掌兵籍
刑部
掌司法
A.行政权力增强皇族特权削弱B.地方权力增强中央权力削弱C.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D.世卿世禄向科举取士的转变
A、宗正
B、执掌
C、光禄勋
D、少府
A、善于恭维,扬苏贬柳
B、准确理解了两人词风
C、喜欢豪放,不善婉约
D、不了解两大词人风格
A、七
B、六
C、五
D、四
A、郎中
B、说书人
C、货郎
A、辛弃疾
B、柳永
D、苏轼
E、陆游
A、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A、郎中令
B、丞相
C、国尉
D、御史大夫
E、廷尉
A、熊兴麟
B、丁炜
C、黎士宏
D、毛鸣岐
A、太师、太傅、太保
B、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C、郎中令、太仆、廷尉
D、礼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
A、德义有闻
B、清慎明著
C、公平可称
D、恪勤非懈
C、御史大夫
D、尚书
A、二
B、五
C、八
D、十
参考答案如下
以下哪首离别诗中比较欢乐的风格?()
A.《丹阳送韦参军》
B.《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C.《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今夜月明人尽望,()?(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A.不知秋思落谁家
B.冷露无声湿桂花
C.中庭地白树栖鸦
汉高祖刘邦七年下诏“郎中有罪耐以上,请之。”,下面关于“上请”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A.上请,是指贵族官僚犯罪后,一般通过廷尉直接上奏皇帝进行请示,由皇帝决定刑罚减免与否的制度
B.上请制度上承周礼的“八辟”之法,是“刑不上大夫”的延伸
C.东汉时期,上请范围继续扩大,为官贵犯罪后逃避惩处提供了法律保障
D.上请制度自汉朝确立以后,一直为后世所承袭,直至清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