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针对大学生的暑期兼职陷阱五花八门,通过梳理,有两类情况比较常见:
一类是大学生被诈骗分子利用,充当诈骗工具。
此外,还有一种名为“代发图文”的兼职形式。发布方会以每单100元的价格试图诱导人们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淫秽色情信息,为色情网站提供吸粉引流服务。如今,有不少大学生因参与此类兼职,导致账号被封。
另一类常见的兼职陷阱,是诈骗分子打着兼职招聘的噱头,以刷单或收取管理费的名义对大学生实施诈骗。
对方声称在刷单的最后一步点击“确认支付”时,支付平台会跳转至企业代付页面。但小妍的实际操作中,点击“确认支付”后交易完成,她的支付平台账户被直接扣款。对方指责小妍是操作失误才导致个人账户钱款被扣,随后以帮助她退票为由,让小妍将购买好的门票订单信息截图发送给他。同时对方要求小妍下载某会议软件,试图引导小妍打开屏幕共享。
事后,小妍从其他受害者那里了解到,若是将门票订单信息截图发送给对方,对方会以极快的速度将乐园门票挂到二手平台出售。而下载的会议软件,一旦开启屏幕共享,诈骗分子会立刻套取你的个人信息,转走账户中所有的钱。小妍感慨道,“现在骗子真的是无孔不入,看似你掌握着主动权,但其实一步一步往下走全是陷阱。”
这些“兼职群”往往会
打着知名公司的名头
为何总有大学生上当受骗?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是诈骗团伙的骗术在互联网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包装下更加巧妙、隐蔽,另一方面,他们利用了部分大学生在寻找兼职中存在的盲目自信、侥幸、想贪小便宜赚快钱的心理。
这些所谓的兼职群往往会打着知名公司的名头,让受骗者误以为他们都是官方设立的兼职平台。在受骗者加入兼职群后,管理员便不断地在群里发布“实时剩余兼职名额数”,营造出一种“机不可失”的假象。
在“抢”到任务后,诈骗分子便会组建一个新人指导小群,并附上详细的操作演示流程视频。当有人去质疑诈骗分子的身份时,诈骗分子则直接甩出一张手持身份证的照片以及一张国内某互联网公司的工作证,并表示:“我不需要你相信我,你不做,有的是人做,我把名额放出去,到处有人找我做。”
现在的伪造技术非常高明。大学生在兼职时,一定要多留意,拿不准就去网上搜索,或者询问家人、朋友,还可以上网咨询做公益服务的律师。
小怡表示,自己之所以会被骗,一方面是因为法律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心存侥幸,觉得自己不会卷入犯罪。“学校以前组织反诈宣传就提到过帮信罪。但我总觉得犯罪跟我没有关系,都是大学生了怎么会被骗?根本不会往那方面去想。”
小妍在被骗后十分懊恼,她本来是想找一份轻松的工作,才相信了动动手指就可以躺着赚钱的谎话。“现在想想,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碰到活少钱多的工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要想着天上掉馅饼。”
守住个人信息底线
要想不落入兼职陷阱,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守住个人信息这条底线。
帮信罪是骗取我们的手机号等个人信息对他人实施诈骗;而在刷单等兼职陷阱中,则是通过各种方式套取我们的银行卡号及密码将钱转走。无论诈骗形式多么五花八门,诈骗分子的目标最终都会指向我们的个人信息。在兼职中,当对方要求提供银行卡号及密码等个人信息时,我们就应该警惕了。
其次,发现自己被骗或者牵扯进某些诈骗案件,千万不要慌乱,及时报警可以避免自己越陷越深。
小妍在被骗子诱导购买了数张门票后,及时识破了骗子的骗术,没有将票务信息截图发送给对方。她迅速反应,一边在互联网上查询如何维权,一边前往派出所报案。
很快,小妍便在网上找到了与自己有类似经历的受害者。一名女生告诉小妍,她被骗后,有人伪装成“正义使者”,声称只需交付一定押金,便有渠道帮助找回被骗损失,那名女生一时慌乱便交给对方500元,可收到钱后对方立刻消失了。另外,还有诈骗分子会伪装成黄牛,以收购二手票为由骗取门票信息。因此,及时报警,在警方的指导下合理维权,才能做到及时止损。
除此之外,被骗后不要轻易放弃追回财产损失。最重要的是不能自暴自弃、就此认栽。
风波结束后,小妍感叹道,以后还是去找一些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兼职来做,这样心里才踏实。小怡则表示,再也不会轻易相信网上所谓事少钱多的兼职,“以后遇到这种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的事情,都应该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