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遇到过这些情况吗?

这些“黑中介”大多无法提供真实、合法的“靠谱”工作机会,常打着介绍工作的幌子通过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以“轻松拿高薪”“升职加薪快”等为诱饵,使用各种手段骗取求职者钱财。

求职者小周大学毕业后急切想找一份满意的工作。经人介绍,在网上与A中介机构建立了联系。

随后,A机构告知小周,B集团因故不招人了,安排小周去另一家C公司工作。小周入职C公司后,发现工资仅有4千元,日常工作压力非常大,还不给自己缴纳社保,与当初介绍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当小周想请A机构再介绍一份工作或退还中介费时,却发现已经联系不上该机构了。

防范提示

第二类

招聘收费陷阱

02

入职前先交钱

中介机构还未介绍到工作就以各种名目向求职者收取费用,是最为典型的求职招聘陷阱。不法分子的常用手段,是以押金、保证金、办证费、服装费、资料费等名目收费,之后再以各种苛刻的要求迫使求职者自动放弃求职或离岗,已交纳的费用借故不退还求职者。

这类骗局往往有几个特点:对职位许以高薪并承诺工作轻松;对学历、工作经验要求很低;面试过程简单,轻易即可通过;收费要得急且看似各有名目,实际并不合理合法。

03

求职“内推”

求职者小刘拥有国外高校硕士学历,回国后由于对国内求职情况不太了解,于是在网上找到一家职介机构。

该机构表示“有资源”,能确保他拿到一线互联网公司的offer。为此,小刘支付了16999元服务费,但该机构仅为他提供了2次修改简历的一般课程,对他尽快入职的要求进行各种敷衍,后期干脆“失联”,承诺的offer更是不见踪影。

04

招聘“套路贷”

不法分子与不良网贷平台勾结,“挖出”购车贷、美容贷等新型招聘陷阱,主要蒙骗毕业不久、初入职场、找工作心切的求职者。

求职者小王在某招聘平台看到招募货车司机的信息“开货车拉货、C1驾照即可、每月保底收入28000元”。

面试时公司承诺收入能保底,但前提条件是必须要在该平台购买车厢长度4.2米的货车,只要买了车就可以和他们合作的物流公司签订合同。

但在缴纳4万多元的首付款、办理36个月的按揭贷款(共12万元)购买了一辆轻型卡车后,小王发现既没货拉,又无活干,最后不仅没挣到钱,还背上了巨额贷款。

05

入职捆绑付费培训

一些培训机构或中介公司,以招聘为名变相招生,以高薪、名企工作岗位为诱饵吸引求职者,面试时则向求职者提出“工作能力不足”、“岗位有从业资格限制”等理由,要求进行入职培训或考证培训,并承诺完成培训后即可上岗。

当求职者交付培训费用后,此类培训机构却不提供承诺的相应工作,或者以不能满足岗位需求等理由,在求职者刚一上岗就予以解雇。更有的企业,一旦收取求职者的培训费后就会即刻“人间蒸发”。

A公司在某招聘平台上以“高薪+零招聘条件”招聘程序员,小高被此高薪条件吸引投递简历并参加了面试。

面试之后,A公司以所学专业不对口为由,要求小高参加公司组织的自费培训,之后方可正式录用。小高没有多想就在入职前的“实习期”签署了“协议”,培训费高达数万元。

《劳动合同法》第九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劳动者财物。《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接受用人单位委托招聘人员或者开展其他人力资源服务,不得采取欺诈、暴力、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不得以招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违反有关规定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将予以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吊销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等处罚;给个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或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罚。

第三类

以招聘为名诱骗

从事违法活动陷阱

06

兼职“刷单”

求职者一旦落入陷阱,最初几次刷单会轻松赚得几百元,随后为获得更高比例佣金而垫付更多金额,直到自己相当数额的资金转入了不法分子指定账户,就会被对方迅速拉黑。

伪装成正规企业的A公司在招聘平台发布“文员”职位招聘信息,声称“可在家办公,日结高薪,月入过万,工作轻松自由”。

求职者小赵在网上向A公司投递简历后,很快就被告知可以进入工作试用期了,并被要求下载一款APP从事“刷单”工作。这项工作需要小赵在各大电商平台购买指定商品,商品大多为充值卡、网络服务等虚拟产品。小赵在购买商品后,需要通过付款截图和订单号联系公司获得收益。

起初,小赵还会得到小额收益,但当加大刷单商品价值时则被企业告知,由于系统或银行问题暂时无法返款,需要再多刷几笔订单才可集中返还收益。小赵因为想要拿回支付商品的本金并获得收益而被套取了更多钱款,最终损失达数万元。

07

传销“拉新”

传销组织具有收取入门费、拉人头、金字塔结构的盈利模式等典型特征。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严厉打击下,一些传销组织转为通过布设网上招聘陷阱拉新人、发展下线。

这类传销组织在招聘平台发布招聘信息,以“勤工俭学”“招聘兼职”“高额回报”等为诱饵,吸引求职者应聘。一旦求职者落入圈套,传销组织便会要求缴纳一定费用或购买某种产品,并指派各种“推销任务”。这类传销活动本身就具有一定迷惑性,又往往通过网络招聘等手段实施,更增加了其隐蔽性。

一家自称某电信服务代理商的公司,在网络招聘平台广泛发布招聘信息。该公司对所有应聘者一概录用,并要求应聘者入职时办理每月159元、押金1440元、合约期为24个月的5G通信套餐员工卡,应聘者唯一的工作就是每月招聘不少于10名新人,以此不断发展下线。

此案造成很多人员被骗,有的受害者甚至深陷其中,在该公司被打击处理后依然不认为自己已落入骗局并从事了违法活动。

对此,有关部门向受害者讲解国家禁止及打击传销活动的法律规定,剖析传销陷阱及其严重危害,让受害者认识到传销活动无论包装成什么样子、变换什么形式,都改变不了其违法犯罪的实质。

08

色情招聘

这类招聘陷阱的目标多为年轻女性,常常以招聘“行政秘书”、“生活助理”为名,有的还打着招聘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的幌子,或明或暗要求“特殊陪伴”“专项服侍”等,实质上是要求女性求职者从事色情服务。

面试中,A公司招聘人员隐晦地说,“我们这边是招高薪岗位,美女应该清楚是做什么吧”,并提出了“每月5至10万起薪,包吃住、日结工资”等具有相当吸引力的“福利待遇”,还不断打听“是否已婚”“有没有交男朋友”等个人隐私信息。此时,小丽才意识到这份工作“不简单”,于是还算机智地找借口及时离开,避免遭受侵害。

09

盗用个人信息

一些不法分子以招聘的名义,打着“高薪兼职”“点击返现”等幌子进行电信网络诈骗,诱导应聘者办理银行卡、手机卡或注册APP账户。

第四类

合同陷阱

10

“猫腻”合同

求职者找工作时,还要防范遭遇劳动合同陷阱。有的用人单位以种种借口拒绝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有的签订合同后没有给劳动者一份合同文本留存,有的签订合同中缺少工作岗位、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等具体信息。

求职者小吴在某招聘平台看到A企业发布的普工职位招聘信息。他来到企业应聘后,有关管理人员明确表示“月薪2万元”。在小吴入职签订劳动合同时,公司却以少缴个税为由,要求在合同中写明月薪0.8万元,并口头承诺会将其余款项以报销住宿费、加油费等方式补齐。小吴因入职心切,签订了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明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劳动者在入职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并认真签订劳动合同,尤其要核实清楚涉及个人权益的重点条款,这是对自己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

对于非全日制工作,《劳动合同法》规定可以订立口头协议,但应注意留存当初做出约定时的有关资料。若因故未能签订合同、订立协议,一旦遇到纠纷应及时寻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帮助,通过正规渠道予以妥善解决。

THE END
1.在网上被骗报警是有用的吗阳泉 平台律师团队 山西-阳泉 擅长刑事辩护专业 官方账号 在线咨询 律师解答 专业整理,在线解决法律问题 在网上被骗报警还是有用的。1、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遭遇网络诈骗,报警肯定比不报警要有用得多;2、如果遭受诈骗的金额已经达到了立案金额,那公安机关就会对你的案件予以立案;3、如果诈骗的金额没有达到立案金额https://m.66law.cn/v/wenda/2749789.aspx
2.轻松兼职?小心犯罪陷阱!有人在网络上大量售卖实名网络账号 于是,快速行动 将以崔某为首的18名犯罪嫌疑人悉数抓获 成功打掉一个以兼职为诱饵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团伙 经查,崔某等人以给各类APP“拉新冲量”为由,在网上发布招聘广告,以每日保底100元的工资招聘兼职员工。招聘人员需使用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号、社交账https://www.jnjubao.com/article/detail/1807.html
3.网络兼职被骗报警有用吗在网上找个刷信誉的兼职我现在怀疑他是骗子开始第一笔任务他确实返我佣金了但是后来以我没完成任务为由不返我钱买的东西是游戏卡不能退货而且充值卡也被使用了他要我继续做任务完成后再返钱我现在怀疑他是骗子想报警https://m.findlaw.cn/ask/question_22246642.html
4.防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通用20篇)请教育子女网上兼职刷单、刷信誉都是诈骗。购买游戏币或交易游戏账号通过正规平台,切勿私下交易避免上当受骗。如果发现对方身份、信息可疑,或不幸被骗,务必保留当时的聊天记录和银行账号信息等作为依据,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 三、关注“国家反诈中心”官方政务号https://www.ruiwen.com/gongwen/shuxin/1160465.html
5.当明星模特月入10万+?这样的“机会”是骗局!深圳市公安局龙华分局龙城派出所重案组民警 吴中亮: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他们这帮公司也很正规,他们有自己的营业执照。 看似正规广告公司 工作机会竟全为虚构 看来这的确是一个有正规登记的广告公司,那么,这家公司是否真的像他们所宣称的那样和深圳各类电商平台有合作关系呢?通过走访,警方发现这些深圳本地的电商平台从未http://m.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DVtzWHibqgspOU2coMCW201007
6.公告写手平台日常事务的最新公告赏金写手网严禁任何写手及雇主从事危害国家安全、触犯法律法规的写作活动,违者一律报警处理。 提醒广大写手,对于某些别有用心的境外势力企图刺探国家情报的网络渗透行为, 一定要时刻警惕、注意甄别,千万不要因为一点点蝇头小利而触犯国家法律法规;凡是涉及危害国家安全、 http://www.witmall.cn/index.php?do=news_info&art_id=2343
7.多名学生兼职网络刷单被骗数千,自己查到对方IP仍无法破案当小梦被骗后有意识在网上检索“网络兼职”“刷单”“诈骗”等关键词时,才发现有同样经历的不止她一人,她加入一个QQ维权群,里面有8个人,其中被骗的最多的是18000元。 @深圳公安发布的“每日信息诈骗警情发案情况分析”显示,“2016年8月22日110报警平台共接我市非接触类诈骗刑事警情80宗,包括电话诈骗34宗,网络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19625
8.中小学学生防诈骗知识竞赛题库9、(单选)网络支付时,突然跳出不明弹窗要求验证本人身份信息,你应该() A、 关闭支付" B、 继续填写 正确答案:A 10、(单选)如果有人给你一笔钱请你用自己的身份证帮他办理一张银行卡,你是否会同意?() A、 会 B、 不会 正确答案:B 11、(单选)网购付款过程中,商家向你索要验证码,你该怎么做?() https://www.meipian.cn/3w4peins
9.“兼职刷单足不出户”“日赚百元月入过万”“只需动动手指不要轻信网络广告 面试前全网查询公司相关信息 不要独自去偏僻的地方甚至去境外面试 保护好简历中的个人信息 发现受骗保留证据及时报警 求职者在求职的时候,要在正规招聘平台寻找岗位,不要轻信小广告。确定了应聘单位后,可以到企业工商信息网,查询一下企业的工商注册信息,包括注册地、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等,如果这些信息https://zsjy.lwvc.edu.cn/info/1044/2263.htm
10.给家长的一封信通用15篇(四)兼职刷单。不法分子许诺在各种网络平台刷单消费记录后,将返还本金并支付佣金。受害人在完成前几单任务后都能获得回报。完成更多任务后,对方便切断联系,就此消失。除了蒙受财产损失以外,因参与欺诈消费者、不正当竞争等问题,“刷单”行为本身也是涉嫌违法犯罪,严厉打击严惩不贷。 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sx/20221107215039_5897369.html
11.网络兼职被骗怎么办网上兼职被骗如何追回钱财→MAIGOO知识摘要:不少有空余时间的人都会利用网络做做兼职,赚点外快,但同样的不法分子也多,就专门利用网络来进行诈骗。当不小心做网络兼职时被骗了怎么办?被骗了,就会给你个惨痛的教训:天下不会掉馅饼,天下没有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事。告诫自己,天上不会掉馅饼。三思而后行。如果数额巨大,要及时保留证据并报警。下面一起https://www.maigoo.com/goomai/193106.html
12.精河刑警@你:你有一份防电诈知识,快来get!诈骗分子先是通过网页、论坛、社交软件等渠道广泛发布兼职刷单广告,号称给网店刷单提高商家信誉可以“足不出户、日赚千元”。当受害人轻信其虚假宣传后,诈骗分子即要求受害人在某网络平台上购买特定的物品进行刷单,其中购物所需费用即本金由受害人支付,诈骗分子承诺在交易成功后将本金和报酬一同返还受害人。 http://www.xjpeace.cn/content/2021-01/31/content_26342.html
13.网上兼职被骗的钱报警是否能追回来网上兼职被骗的钱报警是否能追回来 【问题解析】网上兼职被骗的钱报警可能能追回来,当事人应当向公安机关提供所有能提供的线索,保存好所有与案件有关的物品、资料、联系方式等,积极配合并协助公安机关侦破案件。【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https://www.64365.com/special/22410617/
14.茶山人注意!骗子“潜入”短视频平台!有人被骗290000元!他们利用短视频平台发布 “刷赞”、网络兼职、虚假抽奖、 网络借贷广告等实施诈骗 一不小心 你就会陷入他们的陷阱 茶山一街坊就被骗290000元 轻信抖音、快手网友,茶山街坊被坑惨 8月19日,小美报警称,她前段时间在快手看到关于跨境电商培训的视频广告,在点击链接填写手机号后,小美便收到陌生好友添加微信。对方让小美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8/21/c8017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