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冬天,内蒙古赤峰的10名女生,遭遇了人生的一次大转折。
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她们,都曾做过一份“话务员”的兼职,结果却和“犯罪”这个词联系在一起。不久前,由于涉嫌诈骗罪,她们被采取强制措施、起诉乃至受到刑事处罚。
这群女孩,有的从小是老师家长眼中的“乖乖女”,有的学习成绩优异,因为这起案件,她们可能会被开除学籍、解除婚约,也可能考研无望。
一份兼职,日薪80元
2020年11月底,李劲洋找了一份兼职的工作。
李劲洋回忆,11月29日,她跟着室友,在距学校两公里左右的一处小区住宅内,第一次见到了“老板”许德,他看起来挺年轻的。客厅不大,没有沙发等家具,餐桌上摆着一台笔记本电脑。“老板”和“合伙人”就住在卧室里。
李劲洋记得,许德告诉她们,公司接的是“甲方”的推广订单,她们相当于“外包”的推广人员,“甲方”不同,她们话术里的身份也会不同。
很快他就开始卖惨,“我今天求的甲方,最近一直都是负收入”“周六日可以再过来帮帮忙吗”。
李劲洋一共兼职了3次,领到了212元的工资,她本以为,以后与许德再无瓜葛。
“他说啥都有,是个创业公司”
为此,她在面试时特意问许德,公司有没有公章。“他说啥都有呢,手续也有,是创业公司。”林敏说。
警方告诉她,雇主涉嫌诈骗。
由于许德并不掌握“老芦”的真实身份信息,“老芦”至今没有归案。
李劲洋本以为“把问题交代清楚就没事了”,直到2021年6月,她被公安机关采取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8月,赤峰市红山区人民检察院告知她案件即将移送到法院,这意味着她成为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
“对别人是一个流程,对我是一道坎”
犯罪嫌疑人是一个沉重的身份。
案发那年,是她来到赤峰学院就读的第二年。年初,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她在家上了半年网课,平日里还要帮父母做饭、照顾弟弟。9月返校后,她非常开心重回正常的大学生活。
考上大学时,李劲洋对人生有许多设想:考研提升自己、到电视台工作学习、经营一个属于自己的自媒体账号……
她自认并不是花钱大手大脚的人,也从没翘过课。她每月收到家里给的1500元生活费,大多用来在学校食堂吃饭。她在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协会担任部长,偶尔和协会成员、室友出去聚餐,也是看“哪家搞活动打折,找家便宜的去”。
第一次领到话务员的“兼职工资”的时候,李劲洋兴奋地跟母亲说:“我干兼职,5个小时挣了80元”。她甚至忘了母亲是怎么回答的,只记得自己当时“独立”的幸福感。
李劲洋佩服“独立而要强”的室友王琪。
背着“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她们在学校无法评奖评优,“没给你们算到排名里面,相当于取消资格了”。李劲洋更担心,按照《赤峰学院学生违纪处分实施办法(试行)》,一旦学生受到司法机关刑事处罚的,学校将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要是被开除,我们就只有高中学历,我妈还问我要不就去学个手艺。”李劲洋曾到学校附近的考研班咨询过,和考研老师聊专业规划时,她旁敲侧击地问:“假如因为一些事情辍学了,这个考研班的钱能退吗?”得知没有学历无法考研、学费也退不了,她就没敢报。
“考教师资格证,听说也要开无犯罪记录证明,对别人来说可能只是走个流程,对我来说就是一道坎。”
对涉案时已读大四的林敏来说,人生已经被改变。当时她的学习成绩排名年级第三,刚好满足报名选调生的条件,“但学校觉得这件事没结束,我还是涉案人员,不愿意把我推荐上去”。
毕业后,她没法报名国考、省考,“涉嫌刑事案件不能报”。已经谈婚论嫁的男友家,也开始犹豫这桩婚事。她找了一家民营企业,“先干着”。
一直等到2021年11月30日,案件在赤峰市红山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林敏决定辞掉工作,“先把这事解决得明明白白的再说”。
“避免我这样愚蠢的人去祸害人”
案件以庭审直播的方式进行公开审理。
坐在被告席的除了开“工作室”的许德、任奎、季彬,还有12个兼职过话务员的女生。其中10人都是赤峰学院的学生,最年轻的21岁,最年长的24岁。
另有两名涉案女生,经红山区检察院召开公开听证,认为其犯罪情节显著轻微,符合不起诉条件,对她们决定不起诉。
庭审中,控辩双方围绕他们是否有犯罪的主观故意,话务员是否明知或应当明知从事的是诈骗犯罪等问题展开了辩论。
在庭审中,许德也表示,他确实对话务员说过是京东外包的,没有告诉过话务员是诈骗。
相较于诈骗罪最高可达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乃至无期徒刑,帮信罪的法定刑最高仅为三年。最高检今年7月发布帮信罪案件的有关情况时,提到一个与本案相似的案例:某校20余名在校学生,经学校联系的中介公司介绍,到某公司实习,实则被骗从事诈骗引流工作,直至因涉案被查获。检察机关经审查,建议公安机关撤销案件,但对学生心理仍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庭审的最后陈述阶段,许德说案发后自己每天都在忏悔:“由于自己的愚蠢,涉世不深,对法律理解的浅薄,我去年刚毕业就把自己的前程断送了。我断送了也无所谓,我真正心痛的是在我这兼职的12名女生,希望法官基于刑法谦抑性,轻判或者免除她们的刑事责任。”他还希望公安机关对于案件背后犯罪集团进行链条式的打击,“避免还有像我一样愚蠢的人去祸害受害人,还有她们这样的大学生们。”
“今天犯下的错误,不知道是我们懂事犯下的错误,还是我们傻犯下的错误。”王琪则哽咽着说,“我就是希望为家里分担,让我的妈妈不那么累,我就挣了1200元,我的妈妈为了(赔偿被害人)取得被害人的谅解,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我也在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她们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参与犯罪”
历经一次延期审理,红山区中院于今年8月4日对案件作出了一审判决。许德、任奎犯诈骗罪均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季彬因有自首情节则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
12名兼职话务员的女生分别被判处缓刑和管制。对于被告人没有主观故意和共同犯意问题,一审法院认为她们案发时均为年满十八周岁的成年人,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应该对事物有基本的社会认知,对是否涉嫌犯罪有清晰的判断能力。
面对刑事处罚,7名女生选择了上诉。其中包括林敏等多个曾签下“认罪认罚书”的女生。
曾文科分析,一审法院没有认定她们犯帮信罪,可能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法院认定她们已经构成诈骗罪,刑法关于帮信罪的条款还规定,有帮信活动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话,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来定罪处罚。“所以同时构成了帮信罪也没用,诈骗罪量刑更重。”
曾文科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需要确认这些大学生是否确实存在着诈骗故意,斟酌每个人具体的涉案金额。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劳东燕认为,如果要认定是诈骗罪的共同犯罪,要确定他们与诈骗分子之间存在犯意联络,这些兼职学生需要大体上知晓犯罪计划、知道自己在犯罪计划中承担的角色并参与具体的分赃等。
劳东燕介绍,帮信罪的成立要求具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的要件。这个要件包含两点:一是如何认定明知。对这一点,尽管当前没有司法解释,但理论界与实务界基本已形成共识,认为此处的“明知”不能单纯理解为明知可能,而是需要达到确定性或者高度盖然性的程度。何谓高度盖然性,通俗地说就是很可能,从生活经验来看有80%-90%的可能性。二是明知的对象限定为犯罪,不包括一般的违法。
“在校的大学生,不作为犯罪来处理也是更为合适的,这符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应该说,一审法院多少也注意到了这点,所以判了缓刑和管制,但只在量刑中予以体现并不足够。”劳东燕进一步补充道。
劳东燕建议,二审法院应当考虑适用刑法第十三条中的但书条款,认定学生们的行为属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情形,不以犯罪论处,以切实贯彻与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
“这些学生并无再犯可能性,不作为犯罪来处理,无论是从法律效果还是社会效果来看,都是更好的。反之,让她们有了犯罪前科,书也读不成了,以后的工作与未来的人生都会很受影响,完全没有必要。”
红山区人民检察院以案件敏感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大学生应提高警惕
另据《法治日报》报道,截至今年1月31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可检索到全国法院一审审结在校大学生涉嫌“帮信罪”案件398件449人。
最高检指出,帮信罪案件激增背后,折射出一些社会治理特别是网络治理问题。一些在校学生受老乡、校园周边不法分子蛊惑,出售、出租“两卡”,沦为“工具人”;也有在校园里招揽同学收购“两卡”,发展为“卡商”。
针对电信诈骗,9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统筹发展和安全,立足各环节、全链条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精准发力,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提供有力法律支撑。
作为一部“小切口”的专门立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在总结反诈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着力加强预防性法律制度构建,加强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建设,加大对违法犯罪人员的处罚,推动形成全链条反诈、全行业阻诈、全社会防诈的打防管控格局。这部法律将于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
今年3月2日,最高检曾表示,坚持将惩治重点放在犯罪集团、犯罪团伙的组织者、策划者、指挥者和骨干分子、贩卡团伙、职业卡商、行业内鬼上。针对年轻人,尤其是在校学生沦为“工具人”、诈骗犯罪帮凶的情况,坚持以教育、挽救、惩戒、警示为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上海兰迪(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叶竹盛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由于网络灰黑产业态的复杂和断裂特点,在校大学生缺乏能准确识别其违法性的能力,“诈骗团伙把一个诈骗流程分成多个环节,大学生兼职其中一个环节,可能他根本不知道其他人在做什么,他所负责的那个环节,单独来看就是合法的。”
叶竹盛提醒,要警惕犯罪团伙利用大学生的群体性和单纯性,采取一些类似传销的方式人拉人。一旦大学生不小心涉案并获刑,将对以后的人生产生不良影响。
针对帮信罪案件反映的趋势问题,最高检表示将坚持预防为先,加强以案释法,防止普通群众沦为犯罪“工具人”。法治意识淡薄是多数人触犯帮信罪的重要原因。检察机关聚焦案件高发群体、重点行业和问题突出区域,通过法治宣讲、公开听证、公开宣告送达等方式,加强以案释法,强化警示教育。会同教育部门,持续深入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提升在校学生法治意识。
如今,李劲洋也在忐忑地等待二审结果。她在反省自己犯下的错误之余,也在备考计算机等级考试,期待生活早日恢复正常。
(为保护隐私,王琪、张蕾、许德、任奎、季彬、林敏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