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就来和他聊一聊对双拼的看法以及作为独立开发者的生活方式。
π:当时为什么想要开发落格输入法?
开发落格输入法的直接原因是当时我太无聊了——根本原因是我在iOS平台实在找不到一款自己喜欢的输入法,心里一直想着「要是有一天,我能自己写一个输入法自己用就好了」。
落格输入法从一开始白日梦的设计(就我公布的仅有的手稿画成),到后来的实践中间间隔大约是一年。梦想毕竟是梦想,做白日梦的时候想一想——只是真的没想到,暑假自己一个人太无聊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竟然就把这个梦想实现了!
第一个版本上架,被媒体誉为「双拼用户的救赎」,我都惊了。
π:相比全拼输入法,双拼有什么优势吗?
比起大多数人「吹鼓」的效率,我更愿意说健康。毕竟实际上日常使用的话,全拼+简拼完全不比双拼来击键更少或者速度更快。可一旦上升到了严谨一点的层次,比如写文档、论文,和客户、老板沟通撰写邮件,在特殊的行业有特殊的术语等等,全拼的重码这个时候就显露出来了。你必须打全了,你必须每次上屏都要看清楚了,你必须写完了再校对多次,你必须翻好几页找那个字词。我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样,甚至养成了从来不打简拼的习惯。
这个时候,双拼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sy(声韵)的组合模式,固定两个键一个音,符合拼音的逻辑。同样的字数下,击键更少,从此手指关节再也不疼。
双拼快吗?不快,有人不是说全拼练好了一样不比五笔差吗?但双拼单字码长固定,配合sy的逻辑,可以很方便地在字词后追加一些特殊的功能——比如直接辅码,遇到生僻的词汇(前提是得是真正的词汇)不用翻页,再输入一码辅码即可。没在首选?没关系,这个时候顺手点个123也不是什么难事了。当然,你也可以再追加一位辅码,双辅定字按空格上屏OK没毛病,从此再也不用全拼那样打哪指哪了。
双拼从五笔等形码码表那里借鉴了不少东西,比如简码,1简2简3简4码上屏等等,五笔他们能玩的「高科技」我们一样可以6飞起,当你双手放在键盘上,常用的52个字就在你手指底下,永远不变。没有用过,你是永远也不会明白这种掌控全局的感觉的。:)
编注:关于双拼输入法的详细介绍,可以阅读:
π:iOS11内置了双拼输入法,对落格有没有影响?
有。双拼终于得到了苹果的认可……这从官方层面给中文输入的用户多了一个选择,也给更多根本不知道双拼为何物的人多了一个机会认识双拼。但我觉得,如果他们熟悉且学会了双拼,最终还是会去追求更高级的玩法,这个时候,就是我落格输入法闪亮登场的时刻啦。
从开发的角度来讲,我从自学编程到开发落格输入法,中间并没有很长的路。了解了Swift语法之后,学会了面向对象编程,再学会了它的高级应用(设计模式),剩下的就是去用框架了,一句话概括就是「生死看淡,撸起袖子就是干!」,然后就有了落格输入法的第一个版本。
从运营的角度讲,那就是作为一款收费的app,生存起来是比较艰难的,所有的收费app独立开发者你不要怕限免会让你损失收入。第一次限免的时候下载量6000+,对我一个日常下载在个位数的app来说,当时我那个激动啊,激动完了心里那个后悔呀,如果我不是限免而是冰点1元,那我岂不是赚了六千块?!——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我后来担心用户一下子都免费下载了,以后半年估计连个位数的购买也没了。这种事情也并没有发生,后续的销量依旧稳定,和平时一样。甚至后来我冰点一元,下载量也就从6000+变成了100+,也就是说,不愿意付费的人,他们永远也不会去付费哪怕你卖一块钱;相反愿意为你的app付费的人,哪怕是你卖100块钱,只要是他用到的,他一样是愿意付费的。
π:这么在意输入的效率,肯定也很在意键盘的体验,有什么推荐吗?
我见过的其他程序员不多,就一个,他用的是「任何键盘」……最偏好的是双飞燕的30块包邮还防水的薄膜键盘。
我自己用的是Poker2红轴,俗称手指马杀鸡,不论是写代码还是打游戏,都非常趁手,唯一的缺点是声音大一些,因为你会忍不住去用力敲打来听这个机械音——比青轴的千篇一律咔嚓强到不知哪里去,红轴每一次击键的声音,都是不同的!
——唯一遗憾的是由于Escape和`在同一个键上,打守望先锋需要按两个键才能语音~(没错我就是那个开自由麦的。)
π:你平时还会使用哪些工具?
说实在的,我还真是一个不怎么注重效率的人,我一贯奉行的观点是「在互联网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少就是多,慢就是快」。所以效率工具没啥了,我list用的就是系统自带的提醒,日程用的系统自带的日历,浏览器是Safari,输入法是落格输入法……总之,我翻了翻我的软件列表,还真有那么几个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好东西:
π:平时会通过哪些渠道或者方式来收集灵感?
三大件我就不说了(上厕所、洗澡、失眠的深夜,统称为灵感三大发源地),灵感的记录都是在系统自带的提醒事项里。
π:听说你现在是全职在开发落格,独立开发者的生存状况如何?
很难的,这个问题严格来讲我目前无法回答,我是上个月才毕业的,目前刚刚开始。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其实还好,压力不大,但和其他自由职业一样,内心也是有着深深的紧迫感,所以当朋友给我offer了一个兼职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下来,现在实际上是全职独立开发+少部分的兼职外包开发。
在中国,独立开发是个非常新的职业,虽然自由职业早就有了,外包的独立形式也有,但像我这样,纯纯要靠自己的app(为主要收入)来生存的(中国人)似乎很少,至少我自己没见到和听说过。其他独立开发app的大神,要么是娱乐而为,要么是业余爱好,人家都是有自己的职业收入的。
虽然我现在的收入可能比大部份本科应届生收入要高,算上兼职可能比大部份毕业五年的收入还高,但这却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来的有保障,主要是心理层面,心里总会想「如果下个月没人买了,我就得GG」,虽然实际上市场不会这么运作,但心里还是会隐隐担忧,如果是普通的工作,可能你就不会去考虑「如果下个月我被开除了我就得GG」。
随着移动端市场普及,还有愿意为软件付费的一批人长大,我觉得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从事独立开发这个职业,当然,来自家庭的压力也要考虑——难得的是我父母竟然是完全支持——可能是因为我没毕业就已经经济独立,让他们很放心吧。
π:当时选择全职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是你们问错了,自信不是从哪里来的,它本来就是正常心理的一部分~
加上我野生惯了,也不想再去公司伺候老板,于是毅然决然走上了国内(可能是)全职独立开发的先驱道路。
π:你每天会如何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现在的生活比较规律,每天12点多1点睡觉,上午9点10点醒,然后就是玩手机——没错,羡慕吧?
主要是看用户群,社交网络,有娱乐的成分在里边,也是处理一夜积攒的用户的疑问等等,和在线的用户沟通,解答问题。
下午开始撸代码,做新功能,把用户报告的问题一一重现修复,如果功能攒的差不多了,就发个内测更新上去,我路由器比较垃圾,上传时候其他设备之间开启「断网模式」,所以就可以放空自己做点家务了。
这个完成之后就是做兼职的工控项目,目前是安卓开发,也有后续的Win开发,都是原生开发(没错,我会Linux开发、Android开发、iOS开发、macOS开发还有用Python做后台服务器开发……)研究研究难题,和朋友也是我的兼职「经纪人」聊聊客户需求,然后差不多就该收工睡觉了。
——当然,理想的情况并不多,比如客户改需求我就得去他们公司面谈开会……
有人说创业是一种生活状态,其实独立开发也是如此。我是90后,其实我的一切都在网上了,这就是我的生活。我的用户也是我的朋友,很多时候我是要去向他们寻求帮助的。我也是我app的忠实用户,有时候自己也给自己提无理要求「如果落格输入法xxx就好了」、「我要是能写一个xxx就好了」——等等!这是个好想法,得记下来……
App上架需要审核,一般审核期就是我的假期,以落格输入法目前一个月更新两次的节奏,基本上我一个月可以休息个三五天——尼玛现在审核加快了,我开发的app也多了,其实休息的很少——不过好在日常的生活其实不是那么累,至少不用每天去堵车,我的客厅距离电脑桌也就卧室和客厅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