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收兼职打字员、刷单员、串珠子、包装牙刷,先交押金在家接任务赚钱”
日前,经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检察院提起公诉,这个通过网上招收手工活代理进行虚假宣传,骗得500余万元的42人诈骗团伙成员,被法院以诈骗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至拘役不等的刑罚,各并处罚金。
居家带娃与兼职赚钱两不误的“好事”
文娟联系了同样在家带娃的“宝妈”桂婷,将她发展成自己的下线。随后,她又按照“讲师”教的套路,通过网络发展了十几个代理,赚了4000多元提成。随着加入者的增多,文娟不再满足于发展代理,逐渐升级为群里的“讲师”,负责为刚进群的新人们讲解如何招人发展下线。
一般来说,“宝妈”们收到的第一次任务较为简单,基本就是包装牙刷、串珠花等,完成任务后,能赚到40元左右的手工费。而第二次的任务难度就会突然加大,绝大多数人无法完成。若想赚回保证金,就只能拉新人进群赚代理费。
后来,文娟团伙甚至连第一次的手工材料也不发了,“能骗一个是一个”。
把骗人当成赚钱的“新行当”
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的“宝妈”缴纳代理费成为代理。发现被骗后,一些“宝妈”或是想先把损失的捞回来,或是出于侥幸心理,最终完成从被骗者向骗人者的角色转变。
于是,这个由“宝妈”组成的诈骗团伙日渐壮大,先后有数十人成为诈骗集团的骨干成员,其中包含了文娟、桂婷的丈夫,所有人不再满足于仅挽回自己的损失,都沉浸在赚“快钱”的兴奋中。
为达到彻底掌控的目的,团伙内部采用团长、副团长、组长、副组长、一级代理等分层级管理,各组内成员之间不允许互加好友。整个团伙分工有序,组织紧密,俨然把骗人当成一个赚钱谋生的“新行当”。其中,文娟、桂婷负责群组建立、组长招聘、财务汇总及手工任务发放等事务;组长李冉等人负责组员(代理介绍人)的培训和管理,收受组员诈骗钱款汇总后转至桂婷账户;组员有的负责帮助财务汇总、手工材料发放、回收,有的则直接通过网络向外发布虚假信息,骗取被害人所缴纳的代理押金。
经查,被害人向代理介绍人缴纳600余元押金后,代理介绍人从中提成350元至400元,组长从中提成60元至90元,剩余部分再由文娟、桂婷均分。
截至2020年3月,文娟、桂婷诈骗团伙设立的多个诈骗小组累计骗得8000余名被害人所交的押金共计500余万元。
打击犯罪兼顾司法关怀
2020年2月,家住淮安市清江浦区的被害人范某发现被骗后报案,公安机关侦查后发现文娟、桂婷等人有重大作案嫌疑。文娟、桂婷等人先后在山东、河北、安徽家中被抓获归案,团伙中的其他人得知后主动投案。
被抓获的42名犯罪嫌疑人中,除文娟、桂婷的丈夫外,另40人都是“宝妈”;除1名犯罪嫌疑人是1979年出生的以外,大多都是“90后”,最小的仅有21岁,以初中、中专学历居多。
如何在依法打击犯罪的同时,为孩子们留住妈妈的陪伴,成为摆在检察官面前的难题。
审查起诉阶段,有10余名外地“宝妈”带着无人照看的孩子来到讯问室外,这些孩子大的五六岁,小的只有几个月大。为了安顿好这些无辜的孩子,检察官先得安排专人照看他们,再开始讯问。
从贵州嫁到河北的犯罪嫌疑人李华,来接受讯问时也带着3岁的二宝。李华在群里被骗了659元钱,考虑到这是家里两个孩子一个月的生活费,她急切地想挽回损失,在群里学习了相同的套路后,先后骗了6名被害人,获得了2000多元“代理费”。讯问中,李华因担心孩子一直痛哭不止。
针对犯罪数额特别巨大的文娟、桂婷、李冉3名主犯,检察官就案件事实、量刑情节及刑期确定与辩护人进行详尽沟通;对李华等犯罪情节较轻的39名被告人,均建议法院适用缓刑。最终,42名被告人自愿认罪认罚并签署具结书,认罪认罚率达100%,确定刑量刑建议提出率100%,量刑建议均得到法院判决支持。(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原标题:《交600元押金就可以在家赚钱?全国8000多位“宝妈”被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