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1:机收籽粒玉米新品种京农科728培育与应用
项目2:“农科小智”农业智能问答机器人
项目3:多功能消毒机
项目4:多功能全自动地下水取样器
项目5:农村厨余垃圾堆肥技术
项目一:机收籽粒玉米新品种京农科728培育与应用
京农科728具有早熟优质、抗旱节水、耐密抗倒、籽粒脱水快等突出优势,可直接机收籽粒,适宜全程机械化,省工省力增效。在京津冀春、夏播均可,早播不早衰、晚播能成熟。
株型紧凑,果穗筒型,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7.1克。籽粒金黄色,成熟度好;容重757克/升、粗蛋白含量9.03%、粗淀粉含量73.33%;籽粒营养品质高、商品品质好。抗大斑病、小斑病和茎腐病,抗旱性好,适宜雨养旱作节水种植。
2成功案例
在西南山地玉米中低产区,能够达到亩产1000公斤以上的高产水平。适宜京津冀、黑龙江第二第三积温带、内蒙古自治区以及黄淮海夏播区等地种植。种植密度不低于4500株/亩,一般在6月中上旬至6月中下旬播种。
京农科728由北京市农林科学玉米研究中心利用优良自交系京MC01和京2416组配而成,先后通过国家、北京、内蒙、黑龙江和国家机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12003、京审玉2014007、蒙认玉2016001、黑审玉2016017、国审玉20170007),并已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
研发建立了京农科728高产高效、节本增效配套栽培技术和雄性不育三系配套杂交制种技术、精量播种技术等,实现良种良法配套。
该品种突破黄淮海夏玉米籽粒机收技术瓶颈,成为首批通过机收籽粒国家审定品种,已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已实现大面积籽粒机收,近年来每年种植面积在300万以上,累计推广1000多万亩,经受了各种生产条件的大面积检验和多种灾害的考验,特别是能够耐抗黄淮海区近年频发的高温热害。
被国家良种重大攻关项目和七大作物育种项目遴选为标志性成果,被列为北京市更新换代新品种、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首推新品种、农业部玉米主导品种等。
品种转让或合作开发。
对农业知识库构建、语义分析和答案抽取、知识自学习、人机交互(软硬件结合)等多个环节进行深入研究,构建了“能听会说、自然交互、有问必答”的智能咨询技术体系。
同时采用云+端的平台架构,将智能咨询运行处理大脑程序部署在云端,通过软件、硬件终端提供农业技术服务服务,实现了传统信息服务向智慧信息服务升级。
目前已经研发面向农业技术服务、农业知识科普及农业园区导览的“农科小智”系列机器人软硬件系统。
软件系统在百度问答“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12396多渠道咨询服务平台的网站群PC端及手机端进行了应用。
硬件产品在北京通州花仙子万花园、河北赤城翔田农技推广站等京津冀地区进行了应用推广,已提供农业技术人机会话咨询达112万多人次,被中国农业科技报道、三秦都市报等媒体报道。
500万。
系统产品在提升农业技术服务效率质量、降低专家服务成本、提升专业知识传播趣味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受到用户好评。当前,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农业机器人科技服务鲜见报道,系统产品研发应用走在了同行业前列,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应用示范及合作推广。
该设备通过均匀释放臭氧进行消毒、杀菌,既可在温室大棚防治病虫害,又能在畜禽舍除臭防疫,还能在医院、学校、酒店、车站等公共场所防控疫情。
该设备留有多个数据通讯接口,可根据需要选配温湿度传感器、高清摄像头,实现监测环境和视频监控,还可与外围设备连接,手机APP控制,实现全自动工作,无耗材、无污染。
自2016年开始在温室大棚上开展病虫害防治,2018年应用在养殖场所,至今已经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应用3000多台套。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后,多功能消毒机在杭州解放军903医院进行了验证应用,在903医院使用低浓度臭氧杀毒前后检测到的全病毒数量由16减少到1,高浓度臭氧杀毒前后全病毒数量由90减少为0,消毒效果良好。
近来该设备相继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3医院、北京复兴医院、北京肿瘤医院、浙江诸暨市、广西玉林市、武汉等30多个医院和单位进行了应用。
按照每批生产5000台计算,预计需要投资2000万元。
(1)设备使用场合空气传播病毒的灭活达到95%以上;
(2)申报国家专利3-5项、软件著作权1-2个;
(3)制定多功能消毒机安装和使用标准1个。
本产品针对地下水采样而设计,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易操作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实现了全自动、自定深、大样量、全地形的地下水样品采集和地下水位同步监测。
同时,可根据客户需求,实施差异化生产。与传统地下水采样比较,本产品的效率是其2-3倍,可大幅降低人工劳动强度,降低取样成本,适宜于大规模、集中式和周期性地下水采样。目前已研制出第四代产品。
产品生产专业性要求高、需要一定的投资规模。以售出产品效益粗步估算,利润在20-30%。
本产品合作方式可根据双方意愿进行,包括技术转让等。
结合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垃圾治理实际情况,以实现农村厨余垃圾无害化、资源化为最终目的,采用好氧堆肥技术进行农村厨余垃圾堆肥处理。
检测结果表明,厨余垃圾堆肥产品含有较丰富的营养成分,总养分、有机质含量均高于现行有机肥标准(NY525—2002)养分限值要求;厨余垃圾堆肥产品重金属含量较低,检测均值均远低于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8172—87)重金属限值要求。研究结果还表明,施用适量的厨余垃圾堆肥产品,可有效改善栽植土壤养分状况,提高作物产量,栽植土壤及作物均没有产生重金属污染,探索构建了农村厨余垃圾堆肥产品资源化利用的模式,为后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该技术已在门头沟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赤城县建成推广应用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推广应用效果。
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先后组织区业务部门进行了参观、考察、学习等,将农村厨余垃圾堆肥列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广应用新技术。
通过推广农村厨余垃圾堆肥关键技术,建设示范工程,实现了农村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节约村庄垃圾清运及处理处置费用,改善村庄环境,发展生态旅游,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同时,堆肥产品可替代肥料,节约农民种植购买肥料费用。
推广应用农村厨余垃圾堆肥关键技术,通过建设农村厨余垃圾处理工程,实现了农村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减少了污染源,改善村民生活环境质量。同时,堆肥产品部分用于土壤改良剂,用于生态治理工程,极大促进了生态修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