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7日,解放军集中6个军又3个师的兵力从广西方向,3个军的兵力从云南方向对屡次侵犯蚕食我边境的越南军队发起猛烈的自卫反击战。
这次自卫反击打得非常突然,而我军部分中高级指挥员对于越军的作战习惯及越南境内的地形地貌不是很熟悉,在战斗之初指挥失当,加上有些轻敌,因此付出了一些惨痛的代价。
按照原定计划,解放军41军、42军各一部向越境纵深发起有力穿插,打算以关门打狗之势迅速包围高平地区的越军346师,全歼该敌。
结果,参谋部的图上作业跟越南境内的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差距,等部队进去之后才发现那里到处都是山谷和丛林,地图上看看是几个小时就能穿插到达的距离,但背负大量装备的人马却很难快速通过。
遇到高山和峡谷的时候,大部队1小时才能前进1-2公里,只有预计速度的十分之一,这样缓慢前进的部队几乎完全失去了穿插的突然性,反而成了越军伏击骚扰的对象。
越境都是这样的地形,令人傻眼
自卫反击战开始后第二天的2月19日早上,41军前进指挥部在装甲部队和侦察连的掩护下抵达高平附近的魁剥山谷,军部的指战员们在这里见到了令自己永生难忘的惨烈景象。
魁剥山谷两边都是高山密林,中间有一条狭长的乱石小路,用古代兵家的术语来说,此地是真正意义上的绝地。
只见草丛里、树林里到处都是我军阵亡将士、随军民工的尸体和正在接受紧急治疗的伤员,用“血流成河”形容也不过分。
由于路上尸体太多,导致装甲部队无法通过,只能等前面的医疗队把尸体全部集中堆放之后再开过去。
当时的参战老兵这样回忆:一个大约两公里长的山谷内有数百名军人和民工牺牲,现场之惨烈,不身临其景,无法想象。
如今的魁剥战场
前进了几百米以后,他们开始看到路边有一排排盖着军用毛毯的烈士遗体,有的遗体脚还露在外面,脚上穿的鞋特别小。
有人掀开毛毯一看,见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战士,嘴边只有稀稀疏疏的绒毛,看样子才十六七岁。
就在前一天晚上,几个小时之前,41军121师预指和后勤队共700多人在魁剥山谷遇袭,整个梯队伤亡过半,造成我军如此重大损失的竟不是越方成建制的正规军,而是敌人的散兵游勇和特工人员。
经过几十年战争考验的越南长期奉行“寓兵于民”的军事方针,成年男性和部分女性民众都有接受长期军事训练的经验,具备一定的军事素养,真到了打仗的时候发枪就能上。
一开始我军并不了解越南方面的情况,我是“兵”还是“民”谁也没写在脸上,这样的民兵组织堪称“不对称优势”,对于纪律严明,一向严禁伤害平民的解放军威胁很大。
解放军部队准备出发
而解放军这边,自1953年以来有二十多年没有经历大规模军事行动的经验,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赢得太轻松,而且中间隔了十多年,团营级的指挥员基本都换了茬,连排级指挥员都是解放以后才出生的年轻人。
说句实在话,自卫反击战之前的中国从上到下距离战争都很遥远。
再细化到121师这边,指挥员从进入越南国境之后就发生了一连串的失误,最终把许多本不该牺牲的战士和随军工人送上了绝路。
按原定计划,121师的任务是封锁高平敌人西逃的通路,2月18日中午,121师预指、隶属于121师的362团、师后勤梯队一部共1000多人向通农县城以西穿插。
结果最后的后勤部队在天黑以后在山里走迷了路,没有办法,我军是深入敌境作战,又不敢随意向当地人问路暴露行踪,偏偏看地图的参谋又掉链子,千把号人就这样在山区里兜起了圈子。
像这样的路,地图上根本标不出来
当时121师部队除了走错路,还犯了另一个错误,就是没有派出侦察部队对通道两边的山头进行侦察搜索。
从傍晚走到晚上8点多,中途曾经有几个人向上级提出“我们可能走错了方向”,但却没有引起上级的重视。
这时前方的树林中突然有人影出现,众人一阵紧张,对了暗号之后才知道对面是123师开路的侦察大队,是自己人。
但紧接着就有一个不好的消息:123师是向通农以南穿插的,侦察大队的战友告诉他们,你们确实是走错了方向,走到通农以东来了。
这时,带队的师首长立即下令部队掉头向西前进,但慌乱之中谁也没发现,有一些可疑的人混进了民工队伍。
我军支前民工队伍
在机械化运力还不普及的1970年代,解放军每个师都配属了上千名支前民工,跟随121师后勤队一起行动的起码有几百人,他们大多数都是广西当地的农民,平时被越南的武装人员欺负狠了,一听说要打越南鬼子,说什么也要给解放军帮忙。
民工毕竟不是正规军,缺乏必要的军事素养和警惕性,加上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彼此本就不熟,黑夜里也看不清楚对方长得什么样,因此混进来的“陌生人”没有引起任何骚动和不安。
再退一步说,对方的长相和广西民众也相差不大,连说话的口音都差不多,就算是白天恐怕也没人会怀疑。
实际上这些人正是越南方面的武装特工,他们十分狡猾,不仅混在队伍里刺探情报,把121师后勤队的情况,包括有多少民工,多少士兵,带队的指挥员是谁搞得一清二楚,而且将我军的行踪偷偷通报给了正规军。
越军正规军
有的随军民工带枪,越军特工也带枪,而且还是我国援助的“56式”步枪,双方从装备上也看不出差别。
在我军雷霆般的打击下,部署在边境地区的越南正规军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剩下的敌军基本上都是不成气候的小股部队。
但这些敌人战斗意志十分顽强,在收到情报之后立即悄悄地埋伏到了通农县城以南的魁剥山谷两侧。
如果我军指挥员再谨慎一些,折回去的时候派侦察部队探路,这帮埋伏的敌人也是藏不住的。
从实际交火过程中可以看到,这些小股越军打得很有章法,他们放过了走在前面的362团3营,因为这些是正规部队“点子硬”,真打起来恐怕讨不到便宜。
越军军官讨论方案
晚上22点左右,当在后面的师预指和后勤部队通过魁剥山谷时,埋伏在山上的敌人突然向我后勤梯队猛烈射击,而潜伏在民工队伍里的越军特工也同时趁乱开枪并投掷手榴弹。
这样的突袭给我军后勤部队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因为民工没有经历过战斗,打起来就像炸了群的鸭子一样到处乱跑,根本不听指挥,只能给大部队添乱。
此时敌在暗处我在明处,也不清楚埋伏的敌人到底有多少,整个队伍几乎溃不成军,情况对我十分不利。
121师政治部副主任王子富主动站出来指挥部队突围,却成了越军特工下手的对象,在黑暗中被敌人特工偷袭牺牲,成了自卫反击战开始后我军第一位牺牲的正团级军官。
本来362团3营距离后勤梯队5公里左右,是应该承担救援任务的,但3营一听后面打起来自己也乱了,竟没有及时回援,这使得越军的气焰更加嚣张。
我军后勤部队
短短几小时内,121师后勤队伤亡惨重,后勤部副部长尹庆家、师招待所所长王振叠先后牺牲,剩余的人员在野战医院院长孙福臣带领下奋力突围。
危急时刻被围的师预指首长都做好了全军覆没的准备,下令将电台砸掉,密码本全都烧毁,但实际上伏击的越军人数并不多,也不敢冲下来和解放军正面交战。
万幸的是,121师警卫连连长李庆海带领警卫连少数战士几次奋勇冲进山谷掩护后勤队剩余人员撤退。
在最后一次掩护中李庆海舍己救人,扑到敌人扔过来未爆炸的手榴弹上英勇牺牲,后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直到19日凌晨,冲出来的后勤队残部才和3营会合,还有很多伤员被扔在了山谷里,但天亮之后越军怕暴露自己势力,并没有来打扫战场,因此伤员逃过一劫。
李庆海烈士
魁剥山谷战斗导致121师伤亡了300多人,后勤队携带的大部分弹药、给养、器材、药品都丢失得差不多了,最后还是41军前指勉强收拢了一些被打散的人员。
令人细思极恐的是,此时被收拢的民工当中居然还有一些越军特工打算潜伏下来伺机捣乱,师首长听取了吃过亏的部队建议,先把民工集中起来,收掉武器再逐一排查,才把这些隐患一一根除掉。
在整个自卫反击战过程中,长相相似,口音相近,伪装成平民的越军特工给我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包括打首长黑枪,破坏我通信系统和指挥部等,敌人这个“不对称优势”让我军吃亏不小。
而我军的轻敌大意、在遭遇敌人突然袭击时暴露出的指挥失灵,各自为战等种种弊端,也是直到战争开始几周后才得以逐步解决。
自1949年以来,在反对外部敌人,捍卫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中牺牲的英雄烈士们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