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2011年,为了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政策实施多年以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高校非常重视,一批批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相继立项建设,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质量工程”涉及高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中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1]2010年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获广州市属普通高等院校第一批特色专业,同年,又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2010年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2年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作为全国300多家独立学院中唯一的一所软件学院,在办学过程中经过不断的研究探索,科学、客观地将人才培养的主体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即以应用为主,核心是“实践”,目的是“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应中国软件产业发展需求的规范化应用型人才。学院构建了一套遵循全程化、层次化、模块化三个原则的应用能力培养体系。“全程化”即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贯穿到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层次化”即将应用能力分解为不同的能力层次分阶段进行培养;“模块化”即根据培养不同能力层次的需要,依托不同的课程模块和实践性教学环节模块进行培养。在应用能力培养体系架构下,结合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需求,构建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二、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探索实践“三合一”实践教学体系
以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基础,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借助广东省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协同创新发展中心,以及合作企业,构建集层次性的课程实验教学与实践、丰富性的课外科技专业实践、系统性的专业综合训练于一体的“三合一”实践教学体系,体系结构见图1。
■
图1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图
(一)深化教学改革,开展层次性的课程实验教学与实践
(二)开展丰富性的课外科技专业实践,促进与实践教学的融合
(三)阶段式项目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开展系统性的专业综合训练
(一)加强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优化实践课程体系
(二)组建一支专兼职、校内外结合的“三三制”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在师资引入我们采取“三三制”原则,即教师队伍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来自传统高校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职称教师;一部分来自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一部分来自留学海外具有教学和工作经验的人员。同时,在实习、项目实训环节还邀请校外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校内教师一起进行实习实训的指导。
(三)加强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促进实践教学质量提高
为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按照专业方向、专业基础构建了软件工程实训、程序设计、数据库、操作系统等6个实验室。我院“PARASOFT-华软软件学院软件自动化测试实验室”与中国移动、印度塔塔、深圳览众科技等企业合作,形成了完整的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实习基地。
(四)建立支撑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管理、资源、教学信息平台
自主研发“毕业设计数字化管理平台”进行毕业设计的管理;自主研发“实验教学管理平台”,为实验指导老师、学生提供了一系列服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课堂实验教学效果;引入“项目实训管理平台”,帮助学生了解企业项目开发管理过程和规范,确保了项目实训的质量和效果;以FTP服务器、论坛为载体,建设了以课件、讲义、参考资料为基本内容的实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便利。
(五)建立实践教学管理、考核和评价制度,确保教学秩序和质量
制定软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管理办法、学生实验考核办法、软件工程专业项目实训实施细则、项目实训验收标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规程、毕业实习管理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覆盖了课堂实验、项目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各环节的管理,以确保实践教学秩序和质量。
四、结束语
[注释]
[1]王志安,王旭辉,李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1”教学模式下的实践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4(7):59-63.
[2]曾永卫,刘国荣.“卓越计划”背景下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1(7):75-78.
关键词生物学;实践教学;专业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44文献标识码:B
ExplorePracticalEducationSystemofBiology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LIUYan,SHAOYan,ZHOUYulin,JIANGDan,MENGWei,TENGLirong,MENGQingfan
AbstractAsthemainproblemexistinginthepracticeteachinglinkofbiology,sothe3,4,2,1practicaleducationsystemofbiologyisbuilt.Itimprovesthepracticeinnovationability,employmentcompetitionabil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potentialofstudents.
Keywordsbiology;practiceteaching;specializedexperiment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深层次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践教学成为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重要环节,是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吉林大学生物学类本科专业有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专业,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中,构建了“3个衔接、4个结合、2个融合、1个融通”的生物学专业实践教育体系,提升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2014年获得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1生物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3个衔接”专业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
专业特色和本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决定性因素。为强化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吉林大学生物学类本科专业构建“3个衔接”专业实践教育体系。
专业实验内容与实训内容的衔接为了培养学生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实际应用能力,根据生物学各专业的特点,整合优化原有分散的技术、方法,科学设计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细胞工程等实验技术路线,使专业实验内容与实训实验内容衔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术和方法分析解决科研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3]。
专业实践与科研生产实践相衔接培养学生具有进行科研、生产实战的能力,是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任务,专业实践与科研生产实践内容的衔接,有利于提高学生岗位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此,在进行专业实践内容和技术路线设计时,加强专业实践与校外科研生产实习的衔接。
专业实践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相衔接为促进专业实践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有机结合,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每门专业实验课均设计有课程综合设计实验,学生根据选题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内容,撰写研究总结报告。
3“4个结合”实践教育方法的建立
先进的实践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贯彻,经过多年探索,吉林大学生物学类本科专业建立了“4个结合”实践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课内课外相结合在传承基础实验启发式、互动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强专业实验内容的开放式教学。
一是强化大型仪器使用技术的开放训练。通过每学期开学前三周实验室全天候开放,专门训练专业实验涉及的仪器设备,经考核合格,发给仪器使用证,学生方可进行下一步实验。
校内校外相结合从校内实训基地认知实习,到校外科研生产实习;从校内研究创新实验,到校外科研院所的科研训练;从校内动植物认知实习,到野外动植物实习基地实习;从校内生产实训实验,到高新技术企业生产实习基地实践;从校内大学生创业计划训练,到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实战锻炼,使学生专业实践教育校内外有机结合,逐步强化学生社会岗位适应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恰当应用信息化、网络化的教育技术辅助实践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方法的主流。针对生物学专业实践教学自身动态、连贯、微观等特点,根据不同实验内容采取不同表现形式。通过“网络交互课堂”,将生物学专业实验多媒体课件12个、网络课程3部、视频录像14个、模拟仿真实验2个和拓展资源在网上运行,用于学生预习、模拟实验、网络答疑、问题讨论、自测和实验教学效果反馈等,实现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
交流与讨论相结合搭建师生交流、讨论平台,对于启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在专业实验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每个实验后组织学生总结讨论,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成败原因,指导教师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实验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掌握。
二是组织生物学技能竞赛、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大赛和生物与医药创业设计大赛等3项赛事,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三是组织青年科学家论坛、校友报告会等学术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科学品质。
4“2个融合”专业化实践教育队伍的组建
生物学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有一支业务水平高、科研生产实践经验丰富、专业化的实践教学团队作保障,为此,队伍组建中注重引进与培养相融合、固定与流动相融合。
引进与培养相融合实践教师完善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能力,要通过不断地实践、学习来不断提高,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一方面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的实践教师,带动整个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实践教师的培养培训,通过派出国内外进修交流、支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深入企业第一线实践等,提高专业实践教师整体教学科研能力与水平。目前,吉林大学生物学类本科专业引进学科带头人4人,派到国内外进修与交流136人次,深入企业第一线生产实践培训21人次,教师承接企业开发项目12项,提升了团队整体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育人水平[4-5]。
固定与流动相融合生物学类专业实践教育,要求教师兼具专业知识和科研、生产实践经验。通过支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项目,吉林大学生物学类本科专业教学实验室与设备对科研教师免费开放等措施,吸引8名高水平的科研教师参加专业实践教学工作;通过选聘11名科研院所和企业高级专家做兼职教师,联合指导实训与实习教学工作。现已初步建立起一支教育与管理理念先进、科研与生产经验丰富、固定与流动相融合的专业化实践教学团队。
5“1个融通”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
实践教学条件平台是实践育人方案实施的重要支撑。为此,吉林大学生物学类本科专业搭建了专业、实训、实习和创新创业融通的实践教学共享平台。专业实验教学条件平台:结合生物技术上游和下游技术应用特点,建立专业与校内实训融通的实践教学平台,承担本科生专业实验、认知实习、模拟生产实际训练、创新实验和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实习基地教学条件平台:目前已建立野外实习基地3个,生产经营管理实习基地4个,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条件平台:充分利用校内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开放资源,校外2个创新创业实践基地、3个科研院所实习基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创造了优越的环境条件。三个平台相互融通、开放共享、集产学研功能于一体,使学生创新、创业和管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形成科学、系统的过程[6]。
6结语
生物学专业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环节,建立科学的专业实践教育体系,加强专业实践教学与科研、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对于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多学科交叉复合,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苏萌,陈利平.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轻工科技,2014(7):194-195.
[2]刘艳,闫国栋,孟威,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35-37.
[3]蒲小燕.对高校生物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0(12):64-65.
[4]刘艳,孟威,邵妍,等.高校实验技术队伍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2):181-183.
[5]孟庆繁,林相友,孟威,等.实验室管理育人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1(8):80-82.
2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价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3计算机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3.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定计算机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应用型人才培养要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确立发展性的、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根据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专门人才的客观需求,在正确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对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恰当的定位;根据培养目标,设计培养规格,制定培养方案;当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后所反映出来的培养结果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时,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方案、培养途径进行调整。
3.2从专业建设视角培养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
3.3加速构建生-校-企三方共赢的工科高等教育模式,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3.4建设专业的创新教学团队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4总结
本报讯(记者赵晶)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和《课堂内外》杂志社共同主办,卡西欧(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二届“外教社卡西欧杯”全国中学生英语阅读竞赛总决赛于7月11日在“山城”重庆举行。
历时半年多,经过初赛和复赛、从全国7大赛区(上海、浙江、江苏、广东、重庆、四川、陕西)和官方网站在线答题的21.4万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的36名中学生,齐聚重庆大学。经过笔试、口试两大环节的激烈角逐,最终,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赵思娱同学和重庆外国语学校的周光朴同学以深厚的英语功底、广博的知识面、流利的口语表达和激情睿智的演讲风格分获初、高中组冠军。
总决赛邀请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红教授,重庆市外文学会副会长、翻译协会副会长吴念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孙珊珊、赵璧、赵阳博士等英语教学专家担任评委,对所有选手的英语文字功底、演讲主题、英语发音、演讲技巧、反应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初、高中参赛选手分别围绕“MyFutureLifeinTenYears”、“TechnologyandOurLife”两个演讲主题各抒己见,展示了当代中学生活跃的思维、开阔的视野和高质量的英语演讲水平。现场提问环节中,选手们机智幽默的答辩,与评委们旁征博引、画龙点睛的提问和点评相映成趣,他们的精彩表现不断得到在场观众和评委的阵阵掌声和共鸣。
第二届“外教社卡西欧杯”全国中学生英语阅读竞赛以《外教社-朗文中学英语分级阅读》为参考阅读书目,这套由外教社与朗文出版公司强强联合、合力打造的中学百科阅读精品丛书,依照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对阅读技巧的要求编写,国家教育部曾发文向全国中小学图书馆推荐此套读物,受到了广大中学生的欢迎与喜爱。不少选手也反映,在比赛期间,通过大量阅读《外教社-朗文中学英语分级阅读》,学习到了更为地道的语言表达方法,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受益匪浅。
《工程力学辅导与习题详解》
本报讯(记者邝发)北京科技大学和东北大学合编的《工程力学》(第4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1版始于1979年,是“”结束不久出版的高等工科院校学生必修的三门力学课程教材之一。由于该书理论深入浅出、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并大量选用与工程实际密切结合的例题和习题,所以深受师生欢迎,被众多院校选用为教科书,拥有庞大的读者群。经过30年教学实践,2008年出版了第4版,读者群在不断扩大,备受欢迎。
《ERP沙盘模拟实训教程》
本报讯ERP(企业资源管理)沙盘模拟是通过构建仿真企业环境,模拟真实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集成企业的所有资源,通过计划、决策、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等手段对这些资源进行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2004年,用友软件公司研发了“企业资源管理(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将这种体验式教学方法引入高校教学活动中,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亲自动手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到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锻炼了学生的全局观念以及规划能力。作为课堂实践教学的重要补充,“全国大学生ERP沙盘模拟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4届,来自全国30个不同省、市、自治区的十几万学生参加了这一活动,大大推动了全国高校实验实训教学的深化改革。
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参加了第一届至第三届“全国大学生ERP沙盘模拟大赛”,并取得了第一届全国赛亚军、第二届全国赛一等奖和第三届全国赛冠军的骄人成绩。直接指导教师和参赛获奖学生共同总结了参赛精华和亮点,将参赛的真实感受、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汇集成书并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分5章,基础篇、入门篇主要介绍“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的基本框架和基本规则。在提高篇中,从战略、财务、市场、生产、采购、团队6个板块,将参赛选手对沙盘实训规则的深入研究和透彻分析以问答形式体现出来。在第四章中再现了队员参加第三届ERP沙盘对抗赛北京赛和全国赛的比赛过程,在文中具体介绍了战略选择、运营实践方法的灵活应用,并就各年各环节中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提示。最后摘选了部分获奖队员的赛后感言。
本书最大的亮点是全面展示了全体参赛队员的智慧结晶,介绍了在规则允许范围内,如何运用技巧,合理规避风险,提高最终的比赛成绩。书中还给出了队员在反复磨合和总结之后自创的很多图表,有助于读者轻而易举地解决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难题,诸如计算产能、填写资产负债表等;从多次的参赛经验中,同学们总结出了各个时期的运营策略,此外还传授给读者运营之外的辅助方法,帮助读者精益求精。
“用友杯”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总决赛即将开始,书中呈现的宝贵经验能为参赛同学以实战帮助,希望以此书搭建一个平台,与各院校师生共同探讨“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教学与参赛中的问题,深化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姚晓敏
《大学生安全教育》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
本报讯(记者赵晶)天津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卓越系列21世纪高职高专精品规划教材”之《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一书,本教材由周文彬、杨少慧主编。
这本教材借鉴和吸收了高职高专“工学结合”教育的新理念,采用任务驱动的编写体例,适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模块化的内容便于教学的灵活组织和实施,将职业能力培养(知识、技能、方法)贯穿本书内容的始终。本书以华中世纪星HNC-21系统、FANUC0i-MC系统、西门子SINUMERIK810D系统3种典型数控系统为载体,重点阐述上述数控系统在安装、调试、维修中的应用,具有针对性、可借鉴性强的特点。便于读者归纳总结不同系统应用的异、同点,满足今后工作中的需要。同时,便于各院校根据实训条件的不同展开教学,教学内容根据课时及实际需要灵活组织。
本书中“任务的学习目标”使读者明确该任务学习的理论和技能有哪些要点;“理论与技能要点”详细阐述了理论知识和主要操作方法;“常见问题与处理”提出本任务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的办法;“问题思考”便于读者自主学习,并学会查阅说明书,解决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四版)
本报讯(记者王智)日前,中国铁道出版社计算机图书中心推出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第四版)一书。
本书在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详细讲解了计算机常用的一些基本操作,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及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IE等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本书强调实践操作,突出应用技能的训练。为了实用方便,第1章介绍了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常识以及汉字输入方法。第7章介绍了一些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第8章介绍了计算机日常维护的知识和常见故障处理方法,除第1、8章外,本书包含了大量的操作实例和课堂练习,便于教学及自我训练。本书吸收了国内外教材的优点,结合作者多年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经验编著而成,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应用型专业教材,也适合作为各类培训班教材以及自学参考书。
12688
2009年公路工程监理工程师过渡考试用书7月上市
本套丛书包括以下7个分册:《〈监理理论〉复习与习题》、《〈合同管理〉复习与习题》、《〈公路工程经济〉复习与习题》、《〈道路与桥梁〉复习与习题》、《〈隧道工程〉复习与习题》、《〈综合考试〉复习与习题》、《公路工程监理工程师考试应试题集》。
邝发
《计算机信息及网络安全实用教程》
《网络综合布线实训教程》(第2版)
本报讯(记者王智)日前,中国铁道出版社计算机图书中心推出了《网络综合布线实训教程》(第2版)一书。
《内科学》
本报讯(记者依菁)近年来,内科学教科书的内容有了较大的更新,而目前已出版的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内科学试题》的内容已不能与更新的教材相匹配。因此复旦大学出版社组织了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的内科学教授编写了《内科学》一书。
这本《内科学》主要是为了帮助医学生、研究生、临床医师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内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以进一步培养临床思维和处理临床病例的能力,是“医学试题精编丛书”之一种。
本书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晓平教授负责循环系统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及泌尿系统疾病的命题;中国医科大学肖卫国教授负责呼吸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病及血液病的命题;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陈世耀教授负责消化系统疾病和危重医学的命题。
本书试题以最新版本的医学院校本科教材为依据,尽可能做到与新版五、七、八年制教材配套,内容绝大部分以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范围为准。在选择题题型上与国家医学考试中心使用的相一致,因此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医学生复习、巩固、提高知识的参考书,还可作为执业医师考试的参考用书。另外根据巩固基础知识的需要,本书仍保留名词解释和问答题。为了配合双语教学,本书还加入了英文试题,每道试题均有答案,对于部分试题备有题解。每道试题均经过命题、互审,并由医学生和临床医师逐题试做,在此基础上精心修改而成。
《艺术的故事》
本报讯(记者春晓)日前,广西美术出版社隆重推出了《艺术的故事》一书。本书是讨论艺术的著作中知名的畅销书之一,被誉为“艺术史中的《圣经》,曾被译成30多种文字,重版20余次,销售达700万本之巨。这本书把成千上万的人吸引到了艺术的殿堂。2000年,《艺术的故事》被英国媒体评为“20世纪影响人类的百部著作”中唯一一本艺术类图书。
《艺术的故事》是一部流传了50多年的“老故事”,书中记述了始自史前的洞内绘画以至当代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艺术风格的变化与创新,阐明了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既回顾过去又展望未来”。简而言之,这是一部通过艺术史来帮助人们欣赏艺术的通俗读物。该书一直被奉为“世界艺术史的最佳入门书”,至今其地位无法撼动。
本书的作者贡布里希是英国美学家、艺术史家。1909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后移居英国并加入英国籍。1959年~1976年担任瓦尔堡学院院长,兼任剑桥和牛津大学斯莱德美术讲座教授,以及哈佛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曾获史密斯文学奖,以及奥地利科学与艺术十字勋章、黑格尔大奖、法兰西学院勋章等特殊荣誉,并获得了牛津、剑桥、哈佛、伦敦等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1972年受封勋爵。2001年11月3日逝世于伦敦,享年92岁。其主要学术著作有《艺术与错觉》、《秩序感》、《艺术发展史》、《象征的图像》等。
《艺术的故事》出版不久,艺术史权威博厄斯在书评中称:这部肯定被广泛阅读的著作将会影响一代人的思想。作者的学问,尽管在这一领域工作的任何学者都不难察觉,他却表达得不露声色,而且几乎在每个论题上都讲出了新意。他以寥寥数语阐发了一个时代的整体氛围。
《研究生英语文学欣赏》
本报讯(记者紫嫣)复旦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志康主编的《研究生英语文学欣赏》。
《研究生英语文学欣赏》由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两部分组成,主要有三个特色。
第二大特色是编排得当、简洁流畅。作家简介部分介绍了作家的文学地位、生平、主要作品和主要创作特征,文本选段皆选自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注释部分详略得当,赏析精彩绝伦。
该书编者史志康现任上海市通用外语水平等级考试办公室主任,中国英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及上海外文学会常务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莎士比亚研究”、“美国诗歌研究”以及“英汉、汉英翻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本报讯(记者白羽)日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书由湘潭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立足于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纲要》,同时结合高等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写,具有系统的理论性和应用性。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成长和个人发展中的各种困扰,增强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开发个体的心理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本书从内容组织及写作方法上均作了精心设计,力求做到详略得当、通俗易懂、实用性强。
关键词大学生电子竞赛;竞赛培训课程体系;实践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1997年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以来,成绩斐然,先后获得国家一等奖、国家二等奖多项,山东省奖励若干。电子设计竞赛的举行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氛围,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以电子竞赛为契机,完善当前竞赛培训课程体系,加强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积极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完善竞赛培训体系
题目讲座培训
1)竞赛题目解析。培训之前要对历年竞赛题目进行解析、归纳。近几年的竞赛题目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通信类、测量类、控制类、电源类。细分的话则包含运动控制类题目,高精度、高速度的仪器制作类题目,电源制作类题目,射频收发系统类题目,信号采集类题目,信号放大类题目等。对于仪器制作类题目运用到的知识点有振荡器、滤波器、放大器、CPLD、TTL电路、单片机等;电源制作类题目运用到的知识点有A/D、D/A、DDS、稳压电路、单片机等;射频收发类题目包含调制解调电路、射频功放电路、滤波电路等;信号类题目包含运算放大电路、波形产生电路、滤波电路等。
实训项目模拟以3人为一组队进行实训模拟,为竞赛作提前的检验。指导教师以历年竞赛题目为参考,给出实训项目,对学生进行项目模拟。本队成员集中讨论,分工协作。
2)制作PCB印制板电路。在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中,元器件布局和电路连接的布线是关键的两个环节。布局是否合理不仅影响后面的布线工作,而且对整个电路板的性能也有重要影响。要求元件应均匀、整齐、紧凑地布放在PCB上,尽量减少和缩短各元器件之间的引线和连接。
3)焊接、调试电路。调试电路是关键的环节,通过调试发现和纠正设计方案的不足和安装的不合理,然后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使电子电路达到预定的技术指标。调试的方法首先是不通电检查,检查焊接的连线有没有“虚短虚断”,焊接器件的引脚有没有错误;接下来通电观察,观察电路有无异常现象,集成芯片有无发烫现象,如有异常应立即断电;然后进行静态调试,在不加入输入信号的情况下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各点的电位,观察直流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动态调试,在输入端加入合适信号,测量动态指标,如果发现不正常现象,分析原因,排除故障再进行调试。
4)撰写论文。论文的撰写应包含方案设计、电路设计、测试方法、测试结果等。方案设计是指对该题目设计的可行性方案,提出选择方案的理由以及方案的优缺点。电路的设计主要指电路原理的叙述和主要参数的计算。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包含测试用的的仪器、测试的步骤和结果的记录。
3注重学生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能力与团队精神
1)培养创新能力。当前教育的方式多数是填鸭式教育,忽视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训练,人文教育薄弱,学生缺乏积极的思维活动。大学生电子竞赛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竞赛过程中,面对难题要不断钻研、敢于克服、勇于创新。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时也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践证明,参加过竞赛的学生在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上要明显具有优势,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1]。
树立正确的参赛观在竞赛中取得佳绩是件令人欢欣鼓舞的幸事,但参加竞赛的目的不是盲目追求奖项。国家举办电子竞赛旨在推动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有些学校一味追求奖项,以奖项来衡量教学,并以高额奖金作为激励,这与举办电子竞赛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通过参加电子竞赛来巩固课堂知识,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而不以追求奖项为目的。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参赛观,参与竞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了知识结构,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和对新技术、新知识的运用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讲,将来无论是就业还是考研都是一种优势。
4竞赛后工作总结
后备力量培养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面向学生的科技类活动日益增多,“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每两年举行一次,此外还有“山东省大学生电子竞赛”“嵌入式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多项赛事。每年在各项赛事如火如荼开展期间,学校需更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计划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推进校园科技文化建设。在课堂教学之外,学校的创新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实验中心等实践教学区为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切实锻炼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场所。
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以利于指导队伍建设竞赛结束后总结分析,与兄弟院校间进行交流,借鉴汲取其他院校在竞赛培训中的经验。组织兄弟院校间的科研活动或专题讲座,了解不同的文化氛围,为科研注入新的活力。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竞赛指导教师要在知识水平、实践经验、科研能力上实现自我提高[3],了解新技术、新器件的应用及发展,开阔眼界,拓展知识层面。加强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积累更丰富的经验,为实现多元化、开放性、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支优秀的生力军。
[1]韦文详,等.由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引发对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0):11-1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