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学均,王辉,钟燚,汤莹莹,黄志芳.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构想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2,28(10):84-92.
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构想与实践
汪学均王辉钟燚汤莹莹黄志芳
(湖北大学师范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教学模式;在线课程资源;在线教学平台;智慧教室
作者简介:
一、研究背景
近2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建设在线课程的“硬指标”总是落实得很好,但应用在线课程的“软要求”就比较难以评审、认定。新科技革命浪潮奔腾而至,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对教育核心需求的转变,高等教育正处于深刻的根本性变革之中。面向新变革,中国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全面转向内涵式发展。[30]就在线课程而言,如果说搭建平台、开发课程是规模扩张,那么应用课程就是内涵式发展。2015年4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除了建设、认定在线开放课程,还要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应用与共享,创新课程应用模式。[23]2019年10月,《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应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解决好教与学模式创新的问题,杜绝信息技术应用的简单化、形式化,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解决好创新性、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问题,杜绝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现象。[31]将在线课程资源和在线教学平台应用到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先解决好混合式教学模式问题。
高等教育课程的差异性不同于基础教育课程的整齐划一。高等教育课程千差万别,线上线下教学具体怎么混合没有一定之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不像传统教学有“五步教学法”之类经典、成熟、简洁的教学模式可供遵照。本研究在刘邦奇提出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新三段十步”教学模式[33]基础上考虑课程内容、教学策略的类别,进一步探索更具实践参考价值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系列模式。
二、理论基础
(一)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34]结构框架侧重指教学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的空间分布;活动程序侧重指教学环节(学生自学、教师讲授、练习测验、评价反馈等)的先后顺序。比如班级授课、小组教学、个别指导,其核心区别是教师和学生空间分布方式不同;传统教学、电化教学、多媒体演播教学、在线教学、智慧教学,其核心区别是教学媒体不同;传统学习、电子化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智慧学习,其核心区别是学习内容的载体不同;传统教学、翻转课堂,其核心区别是教学环节顺序不同;接受式学习、探究式教学,其核心区别是教学环节内部构成不同。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的不同,对教学要素、教学环节等要素进行恰当的设计、组合,就能演绎出各种教学模式。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策略
课程内容是为实现课程目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行为经验的总和。[35]课程内容可分为理论性内容和实践性内容两大类。理论性内容(Theoreticalcontents)对应布鲁姆教育目标体系中的认知领域和情感态度领域,实践性内容(Practicalcontents)对应布鲁姆教育目标体系中的动作技能领域。
教学策略是指在一定情况下达到特定教学目标最有效的方法论体系,具体指根据认知规律和学生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外部事件。[34]教学策略分为替代性教学策略和生成性教学策略两大类。替代性教学策略(Substitutiveinstructionstrategy)对应接受式学习,教师先把初学者所应经历的认知过程具体化为详尽的教学材料,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地传授给学生。生成性教学策略(Generativeinstructionstrategy)对应探究式学习,教师预先把初学者所应经历的认知过程设计成问题、项目、任务、情境、资源等,再让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
图1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构建基本思路
在线教学平台及其所搭载的在线课程资源、教学管理功能共同支持学生开展在线学习,在线教学平台及其所搭载的课堂互动功能、教学管理功能支持本地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智慧课堂教学,二者通过恰当的组合构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线上教学、线下教学的混合,需要做到扬二者之长、避二者之短。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系列
教学模式理论构想
本研究按教学内容(分理论内容为主和实践内容为主两种)和教学策略(分替代性教学策略为主和生成性教学策略为主两种)两个维度探索四种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见图2):适应理论性教学内容为主和替代性教学策略为主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TS模式),适应实践性教学内容为主和替代性教学策略为主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PS模式),适应理论性教学内容为主和生成性教学策略为主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TG模式),适应实践性教学内容为主和生成性教学策略为主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PG模式)。
图2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系列教学模式构想场域
本研究选择理论性教学内容为主的课程和实践性教学内容为主的课程,分别采用替代性为主的教学策略和生成性为主的教学策略,由本地教师指导学生综合应用在线教学平台、在线课程资源开展在线学习,以及在智慧教室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的TS、PS、TG、PG教学模式。
四、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系列
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本研究选择的在线教学平台是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超星泛雅高等教育在线教学平台;它可以用浏览器访问,也可以用学习通APP访问;它支持线上教学和智慧课堂教学;本研究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以理论性为主的示例课程是“现代教育技术概论和教育传播学”,以实践性为主的示例课程是“二维动画设计和教育技术专业实践”;本研究在采用教学策略方面,以替代性为主的示例课程是“现代教育技术概论和二维动画设计”,以生成性为主的示例课程是“教育传播学和教育技术专业实践”。即,以这四门课程为例,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系列教学模式,其中:以“现代教育技术概论”课程为例探索TS模式,以“二维动画设计”课程为例探索PS模式,以“教育传播学”课程为例探索TG模式,以“教育技术专业实践”课程为例探索PG模式。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TS模式
图3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TS模式教学流程
对这门课程所包含的密集的理论性知识内容,本研究让学生首先通过浏览在线课程教学视频、完成在线作业、参与在线主题讨论的方式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教师在智慧课堂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这是在混合式教学情境中线上线下综合应用替代性教学策略。
在以替代性教学策略为主的教学活动中,作业是学生外化知识、应用知识的主要情境,也是教师检查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在以“现代教育技术概论”课程为例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TS模式的过程中,评价上研究者在作业环节应用同伴互评(每名学生被在线教学平台随机分配批阅3名学生的作业,每名学生的作业被在线教学平台随机分配给3名同伴批阅),研究者这样做的意图一方面是给学生增加一次温习功课的机会,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创造一个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情境。学生浏览视频、翻阅教材时,内部认知活动主要是识记、理解;完成作业、参与讨论时,内部认知活动主要是分析、应用;给同伴评价作业时,学生必须先将书本知识、参考答案进一步内化为评价标准,然后对同伴的回答做出价值判断,这时的内部认知活动主要是综合、评价。实施作业互评的过程中,研究者发现,学生比较容易忘评、误评,需要教师加强监督管理,图3中的教师抽查作业、学生在线申诉、教师受理重评等正是为了处理这些情况。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PS模式
图4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PS模式教学流程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TG模式
图5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TG模式教学流程
(四)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PG模式
图6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PG模式教学流程
实施“教育技术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的过程,首先是师生双选,开课单位为每名学生确定一位指导教师(一位教师可指导1~5名学生),然后师生商议确定实践项目选题(学生每人一题,可以是多媒体课件设计开发、教育网站设计开发、教育APP设计开发等,完成项目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生在先修的各门课程中已经学过,本课程是对“一技之长”的一次专门演练和检阅),之后各位学生做自己的项目,可以查阅资料,也可以向同学和教师请教,不过每位学生要做出自己的实践作品。指导教师因学生需要随时在线下或线上给予指导、帮助,课程周期过半时指导教师进行中期检查。这门课程的课中环节是“专业实践展播”,与毕业论文答辩的场景类似,经指导教师评价合格的实践作品才能进入展播环节,3~5位专业教师组成专业实践作品展播答辩委员会,学生上台展示、陈述自己的实践作品,评委提出1~3个问题,学生立即回答,然后各位评委用学习通评分,现场亮分。展播结束三天之内,学生在线提交统一格式的专业实践结项报告,结项报告分实践过程、创新之处、不足、展望等几个部分,指导教师在线评阅、在线反馈。
五、讨论
以后,本研究将在所选示例课程中改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流程,并在高等学校其他课中继续探索更加丰富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模式。本研究已做的和将要继续做的实践探索除了完善、丰富、发展这些模式本身之外,还有这些方面的意义:
第一,增强高校课堂魅力。传统的师讲生听课堂具有教育装备落后、教学数据保存不全、师生信息交流不畅、学习资源供给不足、评价方式落后单一等劣势,课堂对学生吸引力不强。而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不仅保留面授教学的优势,而且能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基于超星泛雅一平三端(平台、移动端、教室端、管理端)[36]的现场互动、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等,能大大增强高校课堂的魅力。满堂灌、被动听消失了,主动学、个性化实现了。
第二,推动高校课堂革命。班级授课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它的基本特点是规模化、标准化,它所培养的人才“千人一面”,越来越不符合信息时代、智能时代的需求。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给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课堂变革创造了条件。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将讲授新课、批改客观题等重复劳动交给在线教学平台完成,教师腾出手来处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终身学习能力,使脱胎于工业时代的传统课堂逐步朝智能时代的智慧课堂变革。
第三,改进高校教学评价。在线教学平台不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支持便捷的学习操作,而且记载全部的学习行为数据,这不仅提升课程学习过程体验,而且能优化课程学业成绩评价策略。本研究的示例课程全部采用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使传统教学的“一锤定音”式评价转型升级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的“一路走来”式评价。
第四,增加教学平台利用率。在线教学平台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学的核心环境。中国很多大学都已拥有在线教学平台,这些平台所具有的支持MOOC、SPOC、智慧课堂的强大能量未被充分释放。让这颗“智慧的芯”运行起来是当下大学实现新时代、新技术环境下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平台“智慧的芯”需要耦合到授课教师“智慧的心”才能真正发挥威力,本研究正是为了解决如何耦合的问题而开展的。
第五,推动在线课程不断改进。有可供利用的在线课程资源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重要条件,在备课时,在利用在线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师生发现在线课程学习资源和在线学习过程设计的不足之处,随时对其进行改进(或提出改进的意见),从而保持在线课程的生命力持续旺盛。
参考文献:
[33]刘邦奇.智能技术支持的“因材施教”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以智慧课堂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20(9):30-39.
[34]刘志华.教学系统设计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51-154.
[35]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基金项目: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学习者动态画像的适应性学习路径推荐机制研究”(编号:19YJC880036);2021年湖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网络教学平台增强实体课堂效果的模式研究”(编号:2020328);2020年湖北中小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重点课题“‘互联网+’背景下湖北中小学生学习评价研究”(编号:2020HBSZA05)。
ConceptionandPracticeExplorationofOnlineandOfflineBlendedSmartInstructionModel
XuejunWANG,HuiWANG,YiZHONG,YingyingTANG,ZhifangHUANG
(NormalCollege,HubeiUniversity,WuhanHubei430062)
Abstract:Inthepast20years,theconstructionofonlinecourseresourcesandonlineinstructionplatformsinChinesehighereducationfieldhasbeenbooming.Atpresent,asthecourseconstructionofChinesehighereducationshiftsfromscaleexpansiontoconnotationdevelopment,moreattentionshouldbepaidtotheapplicationofonlinecourseresourcesandonlineinstructionplatforms.Exploringtheonlineandofflineblendedsmartinstructionmode,andcarryingoutthepracticeofonlineandofflineblendedsmartinstruction,areimportantmeasurestoimplementthisapplication.Basedonthelearningcontents(dividedintotwoparts:theorycontentsandpracticecontents)andinstructionstrategy(dividedintotwoparts:substitutiveinstructionstrategyandgenerativeinstructionstrategy),thispapertakesfourcoursesasexamples,andexploresonlineandofflineblendedsmartinstruction.Afterseveralroundsofiterationupdate,itputsforwardTSMode,PSMode,TGMode,PGModeforonlineandofflineblendedsmartinstruction,whichhascertainpracticalreferencevalue.
Keywords:Onlineandofflineblendedsmartinstruction;Instructionmode;Onlinecourseresources;Onlineinstructionplatform;Smartclassroom
编辑:王天鹏校对:王晓明
本期稿件推荐
新刊速递|《中国教育信息化》2022年第10期目录
2022-10-28
专栏特稿|宁连举刘经涛苏福根: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内涵、困境及路径
2022-11-04
区域推进|迈向数字教育:北京市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意涵与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