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法自然:浙派园林基本理论——立体自然观

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乃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构成了这一历史进程的核心线索。从人类历史发展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这种关系根据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程度动态变化,朝着人与自然互利共生的方向前进。人类通过经验总结,将人对自然的认知总结为自然观,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引导和启发人类对事物本源的思考和对事物未来创新发展规律的摸索。自然观是人对于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它反映了经济文化进程,也反作用于当代各领域的发展中。

历史中人类自然观以神话、宗教、科学技术、人类价值观等呈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以及风景园林的发展。如西方自然观经历了希腊自然观、文艺复兴至工业革命自然观,到现代自然观,是基于时代价值观的革命,人类对自然需求的改变。社会形态变化带来自然观的改变,在园林景观上也随之产生了变化。希腊自然观影响下的园林被赋予了宗教和神圣的色彩,景观本身具有叙事性,表达了人类对世界、对宇宙的认识。文艺复兴至工业革命时期的自然观主张自然是机械的,于是在风景园林领域里,理性的分析和奇巧的设计成为主流,以人的意志为中心,对自然进行摆布。现代自然观包含生命概念、现代物理学和现代宇宙论,是建立在生物学、生态学和系统论研究上的自然观。现代自然观是一种系统论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由不同层级的子系统组成的复杂适应系统,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等特征。全球生态环境和地域特征日益得到重视,前卫艺术、高新科技多层次地融合到园林中来,园林的设计理念和手法愈加多元化。

由此可见,自然观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影响着人对自然的选择与改变,而人类对于自然观的探索从未停止,随着社会形态变革与各领域的发展需求增加而深入。

(二)风景园林自然观的演变

目前对自然的认知已不局限于“自然=大自然”,各学科的发展赋予了自然多维度的含义,以应对人与自然日渐复杂的关系。从古至今,自然观随着社会形态的改变而进化,生态自然观是如今生态文明时代的主流自然观。风景园林是一门时刻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学科,在发展进程中督促着自然观的更新与变革。

生态文明时代的自然观发展跳不出“生态”这一概念,生态文明贯穿着整个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仅局限在“生态”这一范畴,当代学者对自然的多元解读代表着人类与自然关系发展的更多可能,追求生态平衡不是终点,不断的更新丰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含义,促使着未来风景园林道路上更多新自然观的提出。作为中国现代园林的核心造园理念,近自然园林的发展首先要认清自然的本质,将自然的变化与人类对自然的影响等考虑在内,形成一种全面的自然观,让近自然园林的营造有章可循。

02

风景园林“立体自然观”

(一)风景园林“立体自然观”的构建

丰富自然的内涵有助于具体学科的发展,使人类有意识、有计划地对自然做出改造。新自然观不是凭空提出新颖抓眼球的概念,而是基于当前的自然观,结合新时代的要求,为未来园林发展提供新的自然观基础。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创新提出风景园林的“立体自然观”(图1),将自然分为四个类型:第一自然为原始的自然(天然景观),第二自然为改造的自然(乡村与农业景观),第三自然为再现的自然(城市园林景观),第四自然为想象的自然(文学作品与虚拟景观)。

如今,在生态文明的大环境下,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法则,改善人类生存与居住环境被视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社会马不停蹄地向前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平衡点也不断改变,我们应当认清当前生态形势,把握人类对自然的需求,更全面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当前面对的环境危机形式严峻,风景园林学的实践不应停留在“面子工程”上,按部就班地搬运景观符号只会复刻出没有特色、缺乏生机的画面式景观。无视原有基础,千篇一律的造园手法,机械式的“美化城市”只会加剧人与自然的矛盾。风景园林师不仅仅扮演着城乡美容师的角色,还应该具有灵敏的专业嗅觉,捕捉当下人们对风景园林的需求,根据当前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及时地反思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及时地更新对自然的认知并应用到实践中去。以“近自然园林”理念为指导的“浙派园林”是未来园林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建立一个生态性、文化性、社会性并存的系统,将“近自然”整理明确为一套园林理论体系,从而指导着浙派园林营造走向更科学的新纪元。

(二)风景园林“立体自然观”的涵义

第二自然是人类为了生存对自然进行的适度改造而形成的生产景观,也可以理解为乡村景观或农业景观,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最早的半人工自然。乡村是相对于城市而言的,居住和利用土地进行生产是乡村的两个基本功能,这两种功能的需要势必要对原有自然环境产生影响。所以说,乡村的自然环境是经过人类劳动影响而“改造”过的自然。在改造的过程中有两个因素不可忽视:一是功利的需求;二是审美的需求(一种粗朴的、半自觉的审美)。

第三自然表现为历朝历代的传统园林以及当今的园林景观,这类自然是人们的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追求生活质量提高的体现。园林景观(包括传统的、现代的)是经过人为设计后“再现的自然”,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这类自然不仅与第二自然一样具有现实实用性,还是人们以美学为目的而建造的自然,最初往往是对第一、二自然的简单模仿,或是再现、抽象。这类自然中不仅包括为休闲娱乐和景观效果而建造的园林绿地,还包括目前新兴的功能型绿地,如修复型绿地、生态型绿地、疗养型绿地等,是人工主导的自然。

这四类自然代表着人类对自然的逐步认知过程,也是大自然从原始状态发展到文明状态的痕迹。这样的分类不仅仅是根据历史发展过程划分的,当前,这四类自然还是同时存在的,代表着不同区域的环境。第一自然主要是当前人类还无法或鲜有触及开发的地段,如原始森林、原始次生林、疏林草原、高山草甸、戈壁沙滩、沼泽湖泊等原生环境。第二自然主要包括村落、村野、农耕、田园等景观,以生产为主要目的的区域。第三自然主要包括当前不同种类、不同功能的园林绿地,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附属绿地、区域绿地等。第四自然是基于人的文化、需求与感知等综合因素而产生的潜在的自然,是对现实自然的提炼与加工,是人类对更舒适、美好生活的向往,具体体现为与园林景观有关的文学作品、诗词书画和数字化景观。

(三)风景园林“立体自然观”中各类自然的特性

以科学的方式认识自然,是有效模拟自然的前提。从现代近自然园林景观营造的角度来看,每一类自然都有可供借鉴模仿的特性,其侧重点各有不同,也体现了全面认识自然的重要性。本文提出的四类自然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深刻反映了人与生态环境(传统的天地)之间的关系(图1)。可见,对四类自然各自特性的认识,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地人三才之道”思想加以阐述。《易经·说卦》曰:“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大意是说,构成天、地、人的都是两种相互对立的因素,而卦是《周易》中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系列符号,以阳爻、阴爻相配合而成,三个爻组成一个卦。《周易》最早、最明确、最系统、最深刻地提出了“天、地、人”三才之道的伟大思想。这个思想早就深入中华民族之心,贯穿于中华民族的人伦日用之中,牢固地培育了中华民族乐于与天地合一、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对天地与自然持有极其虔诚的敬爱之心。下面从近自然园林景观营造的角度,探讨立体自然观中各种自然的特性。

第二自然秉承“地之道”,承载万物,孕育众生,其中包含了自然与人文,也就是农耕自然与农耕文化,以生态性为主,同时兼具艺术性与人文性。“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诗句中描绘的情景充分体现出回归乡村田园是人们心理情感上的归宿和理想境界。作为第二自然的乡村田园和农耕景观,如稻田、梯田、鱼塘等,成为现代近自然园林景观营造中需要积极借鉴的对象。植物的成活率与生长势是优良景观的基础,第二自然主要是以农林业组成,以生产为主,这种模式下的植物成活率很高,因此其植被种植方式与种植技术、对土壤的处理、肥料的选择与施肥方法、灌溉方式与水质选择、后期的养护管理,乃至建国初期党中央提出的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农业“八字宪法”,以“适树、混交、异龄、择伐”等为特征的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等都是值得近自然园林营造时学习和借鉴的。

总结了基于风景园林“立体自然观”的浙派园林营造理论,可见,“近自然园林”理念指导下的“浙派园林”风格是建立在风景园林“立体自然观”基础之上的基本园林范式;浙派园林风格提倡的“师法自然”是广泛包容四类自然内涵,兼顾生态性、艺术性、人文性于一体的核心造园理法。

【作者简介】陈波博士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风景园林系、浙江省浙派园林文旅研究中心主任

THE END
1.风景园林设计招聘网2025年风景园林设计招聘信息猎聘2025年风景园林设计招聘信息,海量高薪猎头职位等你来选,了解风景园林设计岗位要求、薪资待遇等真实招聘信息,找高薪职位,上猎聘!https://m.liepin.com/zpfengjingyuanlinsheji/
2.风景园林师中国风景园林网中国风景园林网,定位于风景园林行业的综合性信息门户网站和在线商务平台,包括新闻、规划设计、工程、植物、园林师、博客、论坛等专业频道,服务对象包涵园林专业人士、政府组织机构、设计施工单位以及学生,推广风景园林的文化,展现风景园林设计理念,传播全球行业资讯,http://chla.com.cn/html/c13/defaultp3.html
3.访青年风景园林师——叶枫问:您从 1997 年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毕业后便来到深圳工作,作为一名深耕于岭南的"外来"设计师,能回忆下在学习工作中对您日后设计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事情吗? 叶:大学毕业后有幸参与了深圳市两个重大市政公园项目:大梅沙海滨公园和中心公园.虽然都叫公园,但两个项目的特点迥然不同.大梅沙海滨公园地处海滨,是基于原有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61275545617c2a509195c3d9.html?org=100000&uorg=999999
4.风景园林师(20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集)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交流会每年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规划设计委员会定期举办,与会者涵盖了国内众多一线设计院,会议上针对近年优秀规划设计项目进行汇报与交流,本书以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交流会为依托,在内容上分为六个部分:发展论坛(收录文章3篇)、风景名胜(收录文章6篇)、园林绿地系统(收录文章7篇)、公园花园(收录文章http://yuntaigo.com/book.action?recordid=emtoYnpvYWM5Nzg3MTEyMjYyMjk4
5.风景园林专业(通用10篇)随着时代的发展,风景园林师吸收融合国际文化以创造新的地域文化或民族文化,但是断不能离开所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社会环境,在设计中应该把握以下原则: ①将传统设计原则和基本理论的精华加以发展,运用到现实创作中;②将传统形式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提炼出来,经过抽象,集中提高并赋予其新意,创造性地再现传统;③尊重地域传统、环https://www.hrrsj.com/wendang/qitafanwen/666575.html
6.2019年广东省十大风景园林师肖洁舒人物风采1. 首先恭喜您获得“2019年广东省十大风景园林师”荣誉称号,我了解到您曾获得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杰出景园师、十佳青年风景园林设计师等多个称号,此次荣获广东省十大风景园林师,您的感受如何? 很高兴,也很感谢。感谢父母的培养,他们认真做事做人的态度对我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做事情时,我知道自己不一定是做得最好的http://blysz.com/index.php?ac=article&at=read&did=1465
7.园林景观与中国风景园林的发展方向研究论文(精选9篇)3、风景式园林(Landscape Garden/Park):特指欧洲18世纪由英国人首创的以自然风光和风景画为蓝本所设计的园林形式。现泛指各种以自然风景为主题的园林形式,包括中国的传统园林。 4、风景园林(Landscape Achitecture):从事风景、园林设计的行业名称,从业人员称为风景园林师。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rxnm75w.html
8.省女风景师分会植物景观交流讲座在市风景园林中心举办7月20日上午,以“屋顶花园”营造为主题的省女风景园林师分会植物景观交流讲座在湘潭市风景园林中心举办。讲座由省园林协会副秘书长张玉琴主持。参加讲座的有省女风景园林师分会会员、湘潭市风景园林协会会员、湘潭市风景园林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等80余人。 本次讲座上,湘潭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园林科副科长、风景园林高https://xtcg.xiangtan.gov.cn/15001/15003/content_701130.html
9.地方学会第三届浙江省风景园林学会青年设计师论坛在杭举办王斌对本次论坛紧扣当前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趋势、政策导向与时代特征,积极探索风景园林高质量发展表示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发挥学科使命和青年风景园林师的优势,积极应对新发展阶段的挑战和需求,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二是希望青年设计师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关注新时期行业技术人才培养新要求,做好职业成长规划;三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443535?commTag=true
10.江苏省设计大师相西如:力求让风景园林体现时代价值创造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女风景园林师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风景园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风景园林女师会会长,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专家库专家,江苏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师,江苏省产业教授,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研究生导师,东南大学专业http://cidn.net.cn/show.asp?id=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