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挥别的2013年,一大波网络流行语再次来袭:今年“舌尖上的浪费”逐渐减少;“光盘行动”带来了一股节俭风。这一年,有人“喜大普奔”,有人“累觉不爱”……
近日,一份新鲜出炉的“2013年十大网络流行语”榜单在网上引发了网友强烈共鸣和讨论,有人认为网络流行语反映着人们的情感,也是社会生活的折射,有人则认为,网络流行语内涵少,“寿命短”,只是一时新鲜。但不管怎么说,网络流行语既然出现,就必然有它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时代的风尚、棱角和社会的世相。
1.土豪,我们做朋友吧!
出处:玩网游的人越来越多,有的玩家别的没有就是钱多,要什么装备有什么装备,针对这群人,玩家被戏称为“土豪”。2013年9月东方宝(原名田东宝)微博上发起“与土豪做朋友”以及“为土豪写诗”活动,其社会意义与之前人人争当“屌丝”是相同的,意味着公众对自嘲和自我生活诠释的角度,把自己在心理上与那些土豪分开,回归到普通的大众。
2.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3.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
出处:“又一次相信爱情”的唏嘘之后,才华横溢的网友们也没闲着,出处为《十里红妆女儿梦》,作者是何晓道,又名小道,浙江宁海人,1963年生。全文是“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待你青丝绾正,铺十里红妆可愿却怕长发及腰,少年倾心他人。待你青丝绾正,笑看君怀她笑颜。”诗词本来讲的就是缠绵的爱情,网友们顺势发出造句征集令,“待我长发及腰”体就这么火了起来。
4.为什么放弃治疗
出处:杨永信是治疗网瘾少年的医生,因为在治疗一些网瘾少年的过程中使用电疗而多被指责,后来电疗就停止了。为什么要放弃治疗,这句话就是杨教授说的,原意是你为什么放弃网瘾治疗,多被用于嘲讽以及自黑,跟停药治疗同一个意思。
5.“高大上”
出处:全文为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简约时尚国际范,奔放洋气有深度,低端粗俗甩节操,土鳖矫情无下限,装模作样绿茶婊,外猛内柔女汉子,卖萌嘟嘴剪刀手,忧郁深沉无所谓,狂拽帅气叼炸天,冷艳高贵接地气,时尚亮丽小清新,可爱乡村非主流,贵族王朝杀马特,提莫团战必须死。
6.“累觉不爱”
出处:是“很累,感觉自己不会再爱了”的缩略形式。多指最近发生的事情比较多而且比较让人烦恼,当所有事情结束后,会感叹道累觉不爱,也称累感不爱。
7.“光盘行动”
出处:光盘行动,即指在饭店就餐时,倡议人们将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光盘”离开饭店。这一行动是由北京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推行的公益活动。“光盘行动“提出的背景是中国日益严重的“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活动的主题是: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
8.“人艰不拆”
出处:表示“人生已如此艰难,有些事就不要拆穿。”该词语出自林宥嘉歌曲《说谎》,其中有段歌词是这样的:“我没有说谎,我何必说谎。爱一个人,没爱到难道就会怎么样。别说我说谎,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该词常出现在网友回帖中,楼主直接说出了一个让人无法面对的真相,回帖网友感同身受,只是一时没法面对。
9.“不明觉厉”
出处:不明觉厉,是“虽不明,但觉厉”的缩句,表示“虽然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但好像很厉害的样子。”该缩句出自周星驰的电影《食神》中的角色对白,表面词义用于表达菜鸟对技术型高手的崇拜,引申词义用于吐槽对方过于深奥,不知所云,或作为伪装自己深藏不露的托辞。
10.“喜大普奔”
出处: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缩略形式,多用于嘲讽,幸灾乐祸,落井下石等。
市民吐槽:
网络流行语是
情感的宣泄和表达
家住市区北二路的洪易明最近上网的频率越来越高了,他不是一名网购达人,也不是游戏发烧友,“我只是想多了解一些网络流行用语。洪易明说,儿子在外读高中,每次在网上跟儿子聊天时他总会冒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语言,这让他很奇怪也很担心,为了跟上儿子的思维,洪易明选择到网上“补课”。在网上了解了这些话的意思后,张女士感叹:“这些网络流行语包罗万象,用到生活中太有意思了。”
流行语虽流行
但不能盲目跟风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的评选越来越频繁,网络流行语也正以不可阻挡之势闯进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当中。
而对于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人们也是褒贬不一。市民周慧认为,网络流行语的演变越来越符合快餐文化特性,网友开始将很长的句子尽可能简化,简化到不熟悉网络的人会觉得这个词语莫名其妙,对于不熟悉网络的老一辈人来说,根本不知道这些词是什么意思,因此受众面过于狭隘,也不可能长久留存。
另一位市民黄增则认为,这些网络流行语因为是长句简化而来,因此其意义更为丰富,表达的情绪也更复杂,每一个流行语都代表了一类人当下的心理状况,是人们宣泄情绪和情感的好工具。
“网络流行语以其夸张的表达,或讽刺、或自嘲,受到追捧,但是,网络流行语并不适合所有的语境,面对严肃性问题时过多使用网络流行语不免太过轻率,将网络流行语作为正式的书面用语也有失规范。”市民秦阳认为,语言是媒介,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语言有其稳定性,也有其可变性,面对每一种网络流行语,人们都必须要保持理智,不能盲目跟风。
廖亚玲说,网络流行语已成为一类网络文化,作为网络生成物,更新快、形式新、受众广,但不可避免流于肤浅。但对待这一类文化,人们在包容、吸收的同时,也要避免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