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建行大学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培训班现场
学以致用
我是建行新疆区分行的一名少数民族客户经理,同时也是新疆区分行驻和田地区墨玉县普恰克其乡巴什加依村“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一员,我现在的工作主要是帮助村民们转变观念、脱贫致富,走向长治久安的道路。
在看到“i大学共成长”三年行动计划时,我尤为兴奋。通过建行大学网络平台我可以接受到更多的新知识,熟悉更多的新业务。最让我激动的是平台上还有很多面向老百姓的“金智惠民”系列课程,这些不仅可以让我成长,更重要的是我可以将所学运用到工作中去,帮助村民们树立勤劳致富的观念,学习到可以在生产实践中运用的知识。可以说,这份计划将不仅是我成长路上的养料,更是帮助村民们脱贫致富的良方。
——新疆区分行营业部河南路支行客户经理艾司艾提江·艾尔肯
延续鼓励
初闻“建行大学”一词有些疑惑,是培训中心的升级版吗?随着越来越多的宣传介绍,终于对建行大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外是履行国有大行社会责任,以提高与政府、企业的合作关系;对内是企业发展、员工成长的平台。当看到“i大学,共成长”三年行动计划时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方案中印象最深的是积分奖励机制、智慧教学、分级培训等激励突出、针对性强、可操作性高的方面。另外,外部职业资格考试报销制度也非常有必要,比如造价咨询师是必须有社会职业资质的。同时,建议除考试费用报销外,对于每年的继续教育也给予报销。此类专业知识的培训在行内几乎没有,而持续的继续教育是职业资格延续的必要保证,因此对于此类自主培训给予报销也是我行培训工作的外围延续和对员工的鼓励。希望建行大学成长计划能尽快落地,帮助每一个建行人实现梦想,与建行共同成长!
——北京市分行造价咨询中心副总经理杨鸿凌
打破时空壁垒
2019年是我加入海外分行大家庭的第一年,同样是“i大学,共成长”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一年,从这份惠及全员的行动方案中我看到了建行大学美好的发展前景,感觉到了建行大学正在不断向“员工身边的大学”努力前进。身在海外,最担心的就是跟不上国内进步的节奏,与总行的整体发展脱节,建行大学的发展规划让我看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建行大学多样的学习形式为我们海外人提供了更多接触总行及其他境内外分行经营管理模式的机会,“线上学”“自己学”“交互学”等多种模式解决了海外分行距离远、时差大、人员少的问题。未来三年,我期待能够见证建行大学的成长,也希望能与建行大学共同成长。
——智利分行营运部员工陈楚潼
海内外同步
作为一名海外机构员工,我在研习“i大学,共成长”三年行动计划时,了解到行动计划中涵盖了2020年全面建成AI网络学院、知识智库云平台初具规模等规划时,备感振奋!
目前,海外机构员工培训方式主要为赴国内进行现场培训,但是未来,海外机构员工将可以借助建行大学AI网络学院和知识智库云平台等先进网络科技平台手段获得相同的培训资源,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培训效率,降低培训成本,更可使海外员工的学习与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届时,作为“员工自己的大学、员工身边的大学、员工喜爱的大学”,建行大学将会为海外机构员工提供与国内机构员工相同多样的学习机会,帮助海外机构员工获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荣誉感和自豪感”。
——建行大学纽约学院贾文鹏
作于细·成于实
作为一名边远地区的一线员工,我每天的工作是维持大堂秩序,做好客户分流,宣传我行产品等等。看到三年计划行动这几个字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国家为脱贫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精准施策。再仔细阅读了“i大学共成长”三年行动计划后,觉得亦是如此。为员工自我能力的提升和更高层次的需求,构建资质体系;为员工学习和工作平衡,创新教学模式;为基层员工获得更多崭露头角机会建设网络学习平台……这一系列措施,都让我切实感受到了身为一名建行人的荣幸与骄傲。注重企业发展的同时,更不忘站在员工视角为员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无论身在何岗位,都要着眼于“实”,积极进取,端正态度;着眼于“新”,开拓创新,改进方法,才能与建行同发展,共进步!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玛支行客户经理叶雨婷
可持续进步平台
“i大学,共成长”三年行动计划的出现可以说是为我们年轻人带来了福音,科学成就人、贴心培育人、善于发现人、持续激励人、全面关心人的培养机制,全方位地为青年员工提供了完整的进步平台,切实从基层员工最关心的工学矛盾、班后会议入手解决实际问题;新类型的培训课程,更是让我们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同时,新的培训制度,让培训本身变得更加标准化和可持续化,为这个“三年计划”提供了继续推进的可能。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基层青年员工感受到“建行大学”为我们带来的真实改变,我们也必将在“建行大学”的春风里变得更加强大,成为“善建行远”的建行青年。
——陕西省榆林定边支行二级业务员白一蕾
新思路·新视野
作为一名投资银行部资本市场业务处员工,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工作日都像是一场新战役,每天都在进行着“信息风暴”与“头脑风暴”,对大量的市场政策、经济与金融走势以及资本市场信息等进行理解和消化。投行业务,尤其是资本市场业务对员工的专业素质以及学习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而“i大学共成长”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内部资质体系、外部培训课程和AI网络学院的安排来激发员工学习热情、满足自身成长需要的同时,也让我们通过建行大学平台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为业务发展启发新思路、拓展新视野。人生有涯、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勤则可达,唯有不断学习、努力工作,为建行做出更大贡献,才能不负建行大学对我们的关怀与支持。愿与建行大学共成长。
——总行投资银行部张利群
多样化·全方位
——江西省景德镇乐平洎阳支行客户经理李晔璇
职业生涯“大礼包”
作为一名组织部门负责人,对员工的“选育用留”是我的本职工作,为员工搭建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是我不断的追求。虽然广东省分行近年来在员工培训培养方面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包括成立员工成长学院,但看到“i大学,共成长”三年行动计划,更觉眼前一亮,建行大学为我们全面做好人的工作提供了一整套方法论和一揽子解决方案,特别是建行认证和建行学分的建立让人才培育与选人用人有机衔接,有助于克服原有的认知局限,以更大视野、更科学的评价标准选人用人。三年行动计划的15条具体措施处处闪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为建行35万名员工送上了一份珍贵的职业生涯发展“大礼包”!“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相信建行大学在总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一定可以办成员工自己的大学、员工身边的大学、员工喜爱的大学。
——广东省分行资深副经理(专业技术二级)兼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党委组织部部长陈余生
学习生态圈
虽然身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教育培训资源相对匮乏、培训手段相对单一的地区,但也感受到了“i大学,共成长”借助科技力量,把全行各级机构碎片化的培训环境、境内外科教资源等整合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为我们打造了一个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学习生态圈。人人可以开直播、当主播,主持建行论道专业栏目等创新的运营模式,让更多的员工有了展示才华的机会,为识人用人提供了新渠道;综合化的激励考核方式,让学习由“让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教育培训与终身学习的对接,让每个人都享有成长进步、人生出彩的机会。“i大学,共成长”三年行动计划真正做到了向每个人开放,惠及大众!
——宁夏区分行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刘岸青
教学相长
身为建行一线的兼职教师,看到期盼已久的“i大学,共成长”三年行动计划的发布,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心情。建行大学从破土而出到现在,似乎已经可以嗅到芬芳的花香。那一年,一幕幕的培训授课场景,像电影蒙太奇一样在眼前掠过。这一刻,百感交集,课程课件的设计,不仅仅是授业解惑的过程,更使自己获益匪浅,增长了知识才干,开阔了眼界见识,期待更加广阔的舞台,施展身手。
——河南省新乡分行内控合规部合规经理郭杰
“建我想见”的大舞台
我是一名基层网点的柜面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是办理对私业务。作为一位初出茅庐的新行员,在很多业务上的处理能力是欠缺的,在与客户的沟通上也是倍感压力。但是知识的丰富和技能的提高,我开始变得自信,能应付各种各样的客户,了解他们的需求,积极营销。知识的丰富也使我办理业务得心应手。只要肯努力,肯学习,就会成为沙漠里最耀眼的仙人掌。
当我看到我行"i计划,共成长"三年计划后,感悟很多。建行大学给了我一个成长的舞台,也让我无时无刻都在学习的道路上,陪伴着我成长,使我的人生更加灿烂。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努力,多一份坚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步一个脚印,掌握更多的业务知识,提升自身素养合规操作,建我所见,想我所想,与建行共成长!
——广西区岑溪支行二级业务员钟耀枢
“想我所想”的好伙伴
——贵州总审计室业务员王木
建行知识网红
——总行个人金融部员工毛文恺
重塑知识
作为建行服务客户的重要渠道和窗口的客户服务中心,我们平均年龄31岁,35周岁以下青年员工占比超过85%,是一支年轻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队伍。如何调动这部分青年员工的热情与积极性,更好地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凝聚型团组织,充分发挥直属共青团的组织作用,是每一个团干应该思索的问题。建行无限大,只要你敢梦、敢闯,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i大学,共成长”的出现,给了青年员工很好的平台和机遇,为员工成才拓宽了渠道、搭建了平台,团组织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开展各项活动,知晓员工更迫切的需求和更关心的问题,让更多基层青年员工获得拓宽视野、重塑知识、崭露头角的机会。
——客户服务中心团总支书记冯宇
智慧宝库
研读了“i大学共成长”三年行动计划后分外欣喜。过往,我们在大学校园中经历的职前教育,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依托“i大学共成长”计划,可以解决我们在日常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短板,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差学什么”,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立足本行实际,萃取典型案例”“引进国内外商学院、行业研究经典案例”,正是我们实际工作中亟待获取的智慧宝库。“选育用留”成就员工职业理想的人才培育机制,充分体现了大学兼容并包、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人文关怀。直播、微课、建行论道等新模式让员工拥有在不同领域展现自身价值的舞台,获得职业发展的新机会,让我们所有学习都得到肯定和记录,每一份勤奋都被存进“学分账户”,让我们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实现终身学习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