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农大精神是什么?很多农大人都能够说出弘农爱国、求真创新、厚德质朴、包容奋进这十六个字,这是无数农大人百余年来奋斗的真实写照,是融入农大人血液里的真谛。对农大精神的传承和探索远不止我们看到的,农大不会跟风逐潮,而是静守立德树人。过去的一年,甚至很多年里,他们潜心耕耘自己的沃土,用心感知厚生丰民,用行动践行农大精神,在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足够真切的农大力量。前方的道路还有很多未知,未知也是一种希望。千千万万的农大人正在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他们的影像深深刻在了2020年的记录里,而我们想用这样微不足道的方式向奋斗路上的“出彩农大人”致敬,期待把农大精神的星火传的更远。为进一步弘扬农大精神,展现农大人的责任与担当,我们梳理汇总了2020年主要媒体上的农大人故事,以飨读者。
2020壹·月
“国士无双”王泽霖
毕生勤俭不舍粒米近亿身家挥手全捐
“心系农民”魏蒙关
让农民“少花钱”“多挣钱”
如何让农民“少花钱”“多挣钱”。河南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期间,省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魏蒙关把两个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故事带到了政协全会上。“乡村振兴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而河南农业大学的优势和特色就在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作为农业高校,投身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一定要把自身的人才、科技优势和当地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让高科技、新技术走进千家万户,惠及亿万农民。”魏蒙关书记句句质朴的语言,体现的是农大人对“三农”事业的热爱、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担当、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投入。
2020贰·月
“实现3分钟检验新冠肺炎”的张改平院士
一张试纸,三分钟肉眼知结果
“让党旗高高飘扬”的党员志愿者
百名党员志愿者共筑抗疫红色“防火墙”
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志愿服务,党员先行。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河南农业大学百名党员志愿者争当先锋,勇作表率,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抗击疫情一线践行初心使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弘扬志愿者服务精神,为打赢疫情阻击战建立防控“安全网”,筑牢红色“防火墙”,全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健康保卫战。
2020
叁肆·月
“服务春耕不停歇”的农大天团
2020伍·月
平凡岗位精彩人生
用心“耕耘”,守望“丰收”
五月的校园花红柳绿,晨风清爽,焕发着勃勃生机。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校党委坚决扛牢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认真按照省教育专班安排要求,动员发动全校师生,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全校26个基层党委、244个党支部、4700多名党员把疫情当命令、把防控当责任,迅速行动、靠前工作;任课老师化身美丽主播、传道授业、解疑答惑;校长团队挑灯夜战、科研攻关、助力抗疫;专家教授勇挑重担、指导生产、服务春耕;辅导员、班主任,开通云服务、开启云接单,用好战疫教材,上好思政大课,传递人文关怀;党员志愿者,身披红马甲、手持测温枪,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后勤员工坚守岗位、日夜值守、无怨无悔。在无数个平凡的岗位上,河南农大人用“心”耕耘,守望“丰收”,唱响了一首首动人的赞歌。
“郭小麦”的新梦想
让老乡们挑上“金扁担”
5月25日,西平;5月26日,漯河;5月27日,荥阳;5月28日,博爱、温县;5月29日,许昌;5月30日,滑县、淇县;5月31日,漯河……河南麦收的这些天,“郭小麦”一直心在麦地、脚在路上。“郭小麦”就是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郭天财,这个称呼是农民朋友送给他的。小时候经常吃不饱饭、饿肚子的经历使他终生难忘,他立志要当一名农业科学家,“让大家每天都能吃上白面馍”。2020年,他的“新梦想”要让大家不仅吃得饱还要吃得好,把小麦品质搞上去,把水肥药降下来,实现粮食安全与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让老乡们挑上“金扁担”。
陆·月
八百里伏牛山上的“点金师”高致明
脱贫攻坚路上知识分子这样担当
现年60岁的高致明,是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中药材系教授。多年来,高致明在河南嵩县、卢氏、方城、南召以及山东菏泽十余个县奔波指导,每年下乡培训5000余名中药材种植带头人,累计帮助带动数万家庭实现脱贫奔小康。作为河南中药学领域的领军人,高致明将毕生心血都投入到河南道地中药材研究,不仅为山区百姓送上“金饭碗”,还传授乡亲们“点金术”,让广大豫西山区贫困户依靠中药材种植脱了贫、致了富,真正将论文写在了崇山峻岭、写在了扶贫路上,被老百姓亲切誉为“八百里伏牛山上的‘点金师’”。
疫情下最“特殊”的毕业生
毕业即启程,未来皆可期
柒·月
与寄生虫战斗的“龙之队”队长张龙现
与虫“共舞”三十年
张龙现,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与虫“共舞”近三十年,从“211”起步(2个人、1台离心机、1万元经费),“5+2”“白+黑”是他的生活常态。他带出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带出了一个优秀的团队,获评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正如张龙现所说:“坚守在实验室,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就是党员的一个先锋信念,一个信仰在支撑着你,党员的标准就应该是最高标准。”
“青春之花”在祖国边疆盛开的农大学子
农大学子扎根边疆,投身西部建设
在河南农业大学,每年都有毕业生寻梦西部、扎根边疆、服务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厚生丰民的家国情怀。总书记的回信在河南农业大学青年学子中引起强烈反响,特别是已经扎根西藏、新疆等地的校友们纷纷来信,热情回应总书记关心,介绍自己的生活工作感受,纷纷表示将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积极投身服务西部的时代潮流中。
捌·月
农大人的一“麦”情深
和一蔬一饭的天长地久
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田间地头“战蜗牛”的农大专家
蜗害扰民,农大专家火线驰援
8月25日傍晚,河南农大专家郭线茹教授收到鹤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户的紧急求助:玉米地蜗牛泛滥成灾,请求支援。郭线茹教授紧急组织植保学院赵特副教授、刘晓光副教授及赵曼博士等有关专家,第二天一早便奔赴鹤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到了鹤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郭线茹教授一行冒着骄阳直接钻到了玉米地里查看灾情,调查了6块玉米田,统计了1800多株玉米受害情况,现场开出防治处方,避免了农民更大的生产经济损失。
“疏离之间”的农大艺术家孟滨
让每个人能真正接触到艺术
8月29日,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孟滨的个人画展“疏离之间”在郑州壹峰艺术中心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孟滨近期绘画20余幅。作为生活在中原地区的艺术家孟滨,他的作品,语言简练、线条流畅、墨韵丰富,充满着厚重与张力、激情与冲动、理性与癫狂,以抽象表现主义语言形式来表现对传统写实系统的再思考,这正是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知识与根系,国际与本土,个体与世界深度思考关系的意义所在。
玖·月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张改平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新的起点继续出发
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等领导同志为受表彰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颁奖。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会前和全体获奖人员一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推动“青贮”“机收”玉米创新发展的农大专家
玉米体系协同科技创新见实效
“我宣布,高产耐密宜机收玉米新品种‘豫单9953’籽粒机收15亩高产示范方测产验收平均亩产为1127.45公斤,15亩高产示范方机收实测产量为1044.68公斤!”随着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宣布的测产结果,河南农业大学选育的玉米新品种“豫单9953”创造了测产创“双千”的优异成绩。表现出极强适合机播和机收性状的“豫单9953”,有望改变我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被动局面,成为促进我国玉米生产方式革命性改变的当家品种,使玉米像小麦一样实现方便快捷的籽粒机收,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推动我国玉米产业快速发展,服务国家粮食安全。
杜绝“舌尖浪费”的农大人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农大人在行动。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农大人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通过在食堂制作摆放文明用餐宣传板,悬挂宣传条幅,开展文明餐桌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让美味佳肴不再成为剩饭剩菜,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学校提供“自选餐”、“拼盘菜”、“大小份饭”、“大小馒头”等品种,提倡“按需所取,按需所买”,逐步取消份菜供应模式,让师生自助选餐,用量自定,开展光盘奖励活动,凭“光盘”奖励水果,凭“光盘”可获得积分卡,凭积分卡可获得相应的饮料或餐品,推行“公筷公勺”,减少使用食品袋、不使用一次性餐具。
拾·月
最可爱的农大人
英雄赞歌冲云霄,万众一心向前进
英雄赞歌冲云霄,万众一心向前进!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名义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70载岁月洗礼,历史的记忆从未褪色。我校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志愿军老战士陈兆波、胡鹤亭、刘美英、唐银武、王春荣、吴西方、周福林七人获得荣誉勋章。这七位老战士中,年纪最大的已经92岁,有的已经不能下床,但佩戴上金灿灿的纪念章,老人们都努力挺直身躯,不少人还行起了庄严的军礼,表达一名老兵对这份荣誉的珍惜。老战士们忆起往昔峥嵘岁月,依旧激情满怀,即便是吃力的言语,都丝毫掩盖不了保家卫国的豪情。
陈伟程的“荣誉殿堂”
喜讯!河南农大“豫玉22”登上“荣誉殿堂”
“郭小麦”的家国情怀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农民教授
实现“一稻两收”新突破的农大团队
水稻粮饲双优双高项目喜获丰收
“泥坑博士”吕伟增
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获得者,通过种植莲藕带领群众致富、被亲切誉为“泥坑博士”的我校农学院博士研究生吕伟增,是本届唯一上榜的河南大学生,也是我校大学生时隔九年再次摘得此项殊荣。多年来,他扎实学习钻研作物育种、作物栽培、植物生理学等专业知识。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暑假兼职农资销售等工作,走进田地识虫草,深入大棚辨病害,在农业生产一线学技术长本领。他善于总结提升,自觉将理论知识与农民种植管理经验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农业生产技术理论体系。他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每年帮助农户实现亩产年增收超600万元。他的事迹为大家树立了学农爱农的榜样,让更多的人了解农业,支持农业,投身于农业。
拾壹·月
热情好客的农大人
承办中国(河南)-中亚五国农业国际合作论坛
11月27日-30日,中国(河南)-中亚五国农业国际合作论坛暨中国-中亚五国养殖与动物疫病防控国际合作高端论坛在郑州举行。本次论坛主题是:跨界融合·开放共享——推动现代农业合作发展,旨在弘扬“上海精神”、引领亚洲合作共赢、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推进中国与中亚五国工程科技思想库建设、高端智库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国与中亚五国在农业领域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交流。热情好客的农大人作为此次活动的承办方,积极筹备各项工作,争取在与中亚五国农牧合作中作为实践者、先行者,为建立农牧国际合作的共同体贡献农大力量。
“泡桐医者”范国强
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
拾贰·月
“创业标兵”杨超飞
河南省第三届大学生创业标兵获得者
杨超飞,从2009年至2015年在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及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2017年创办兰考坤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现任公司总经理。2019年荣获河南农业大学2019年度创业标兵。2020年12月15日,河南省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启动仪式在郑州举行,他凭借奋勉的创业精神和丰富的创业经历荣获河南省第三届大学生创业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