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透露,购物卡的话题非常敏感,行业内讳莫如深,现在广州三大百货都在发购物卡,但是谁都不肯说太多
●壹卡会广州分公司的一位客户经理透露,机关单位和公关公司是购买购物卡的主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成为发卡公司的长期客户
近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召开的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对收送各类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的,以收送同等数额现金处理。而现实情况是,以收送各类商业预付卡即购物卡代替礼金的风气正愈演愈烈,有媒体报道称购物卡现已成为中国“第二人民币”,渗透到各行各业。
日前,南方日报记者对广州的购物卡市场进行了调查,发现身份暧昧的购物卡作为商业宠儿,已经形成一个产业。从发卡机构的销售火爆到如今礼品回收业的繁荣,黄牛党的猖獗,由购物卡串联起的一条灰色利益链已经愈发壮大,处在链条上的商家、第三方发卡机构、消费者、黄牛党各得其利,令购物卡屡禁不止。
购物卡成企事业单位新宠
昨日,广州天河城百货5楼客户服务中心,一个叫做“机团礼品业务”的柜台服务区非常繁忙,尽管设有取号分流机,6个柜台还是忙不过来。这里就是该商场购物卡的销售处。
南方日报记者看到,来这里消费的顾客买卡少则几张,多则几十张,金额从几千元到十几万元不等。买完卡还可以拿到由天河城百货提供的精美的纸质卡套。一位买了厚厚一叠卡的男士对同行的同事说,包装起来送客户还挺好看的。
记者留意到,半个小时内就有二十多位顾客来这里买卡,其中没有一位是以个人名义购买,都是代表公司来的。从他们所填写的单位名称来看,银行、经贸公司、咨询公司、房地产公司都有,还有部分是湖南、甘肃、上海、深圳的公司驻广州的分公司或者办事处。
这些前来买卡的公司职员大多显得非常熟练,每一位买卡的顾客开具的发票抬头都是其所属公司,内容都是办公用品,食品、日用品等。有的人仔细要求需分开开具几张发票,每一张发票具体金额是多少,数目不能太相近也不要差太远。
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职员称,这样就是为了方便记账,大家都是这样的。
南方日报记者走访广州友谊百货、华润万家等十家百货、超市后了解到,购买购物卡十分简单,基本不需要任何工本费,工作人员除了询问所要购买的购物卡金额外,对办卡者的姓名身份以及购物卡的用途一概不问。购买购物卡金额越大可以获得的折扣越多,折扣当场就可以返还到买卡人手中。
根据记者调查,目前市场上流通的购物卡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单项消费卡,由零售商家、专卖连锁商家等发放,只可在自己旗下商户使用,即是目前流行广泛的各种百货商场、超市发行的购物卡,中石油、中石化发行的加油卡等;二是由专业发卡公司发放,可以在多个特约商户使用,包含购物、加油、餐饮、娱乐等服务,这种卡也可称为通用型卡;还有一种既可以在多个特约商户使用,又可以在自己公司旗下的百货公司使用,如华润万家的购物卡升级后,凭提货凭证还可以在高级工艺品点、酒窖使用。
各种卡在使用期限、使用范围,积分折扣方面条件各有不同,花样繁多,但却都有着身份上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外观上,卡的名称往往叫会员卡、积分卡、优惠卡,避开购物卡的字眼;卡的面值用不同颜色暗示,卡号也藏有玄机,长长的数字串中某几位才表示了金额的大小。这些隐晦的方式令购物卡和持卡消费添上了一抹暧昧的色彩。
购物卡管理只疏不堵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欧美以及我国台湾地区,购物卡的使用已十分普遍。其购物卡支付市场也趋于成熟,并已形成了完备的法律规制体系,对预付式证票的发行主体、使用方法、监督管理等环节涉及的法律问题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规范。
反观国内,购物卡往往和贪腐、避税、吃回扣等负面内容挂钩,并且长期以来国家不同部门曾以多种文件形式明令禁止购物卡的流通。市面流行的购物卡一直处于灰色的尴尬境地。
此次国务院廉政会议提出的有关购物卡在反腐工作中的新要求,希望能推动有关部门正视购物卡只能疏不可堵的现状,借鉴欧美地区成熟的购物卡规范,尽快出台能够约束购物卡发行、监管的有效法律法规。
为客户提供专业送礼管理
一个心照不宣的事实是,如今市面上的购物卡几乎就是为送礼、福利而存在的,号称送礼维情的好帮手。
成立于2006年6月的深圳市壹卡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壹卡会),号称是一家拥有50万会员及上千家特约商户、专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定点消费服务的专业代理机构。
曾获得过“深圳十大生活方式创造者”称号的壹卡会,对创造了怎样的生活新方式并不会讳言一站式服务新需求下的新商业业务壹卡会应用于企事业单位员工福利、礼品馈赠及商务接待管理,帮助客情维护、项目攻关。
在壹卡会的网站上可以看到,壹卡会系列可分为尊贵卡、福利卡、礼品卡、商务接待卡四类,还有一些按功能区分的主题卡。在这些产品的介绍上,都提到“帮助企事业单位进行市场促销送礼、个人、机构普通送礼管理”或者“帮助企事业单位进行商务接待管理”。
壹卡会广州分公司的一位客户经理告诉记者,机关单位和公关公司是购买购物卡的主力,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成为他们的长期客户。
据介绍,企事业单位青睐购物卡的一个原因是避税,冲抵收入减少纳税,像壹卡会这种能够在发票开具方面提供多样服务,正好帮助了单位解决一定税务负担。而且用购物卡给员工发福利,压缩员工需报税项目的支出,机关单位还可以直接通过购卡花掉未用完的预算,而且买得多“一般都有回扣可拿。”
对于记者担心的用卡送礼是否会被查出,壹卡会的客户经理笑称一般不会有这个问题,因为壹卡会并不记名。出于安全考虑和挂失保障可以使用手机号同卡片进行绑定实现个人化,“但是收礼的人一般不会手机绑定的”。
见记者没有什么送卡经验,这位客户经理甚至主动教授,送礼不要一个人送一张面值过大的卡,应该分为多张小面值的卡,“方便别人不用再转送别人”。
灰色利益链已经愈发壮大
从发卡机构的销售火爆到如今礼品回收业的繁荣,黄牛党的猖獗,由购物卡串联起的一条灰色利益链已经愈发壮大,处在每一环的商家、第三方发卡机构、消费者、黄牛党都在链条中各取所需、各得其利,令购物卡屡禁不止。
对于自行发卡的各大商家和各种专营单位,发卡不仅可以锁定客户、成功集资获得巨额现金流,还会由于购物卡过期、损毁、零头放弃等各种原因,获得大笔无成本利润。有报告称,这个比例占发卡总额的8%-16%。有业内人士称,现在一些商场购物卡消费已经占到了商场日常营业额的近三成。
有数据显示,广百股份、新大新、友谊商店等广州本土国有商企中,购物卡(券)带来的销售额已经占据了商家年度总销售额的20%-30%。近日记者在天河城百货调查时,商场的几位收银员都表示,每天刷购物卡的顾客非常多。广百百货的收银员也持同样观点。
对于专业发卡公司来说,同商户合作,帮助积分业务可以取得从1%-20%不等比例的返佣。而且一些公司会收取一定手续费和工本费,积少成多也是笔不小的收益。
对于参与买购物卡消费者来讲,他们的购卡动机可分为团购优惠和送礼,都是为获得好处。比如中国石油的加油卡只要充值在五千元以上就能享受每升汽油减少2毛,柴油减少1毛的优惠,而买满一万以上就可以直接以9.7折的价格充值。在一些省钱论坛如广州妈妈论坛上,为了争取最大优惠时常有网友组织团购加油卡,而以卡赠礼的方便性更是显而易见。
对于“黄牛”们而言,倒卖购物卡就是为从中赚取差价牟利,低折扣买入高折扣卖出,一张卡一转手就能赚几十块。他们渠道广泛,可以批量卖给公司,又可零售卖给消费者或者直接帮助顾客刷卡。卖不出去也可持购物卡到指定商场购买名烟、名酒或大型电器等,然后卖给回收店,赚取利润。
第三方支付违规还是合法
早在2001年1月,国务院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严禁发放使用各种代币券、卡的通知》,要求购买和销售单位对已发放的购物卡2001年2月28日前妥善处理,过期作废,不能再流通使用。可时至今日,购物卡的发行仍然呈现急速上升的趋势,在各个领域吃香盛行。
一份由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商学院联合课题组于2010年末调查得出的预付卡规制研究报告中称,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30个省市的283个地级以上城市主要商场都发行过封闭式专用预付卡,我国首届预付卡行业高峰论坛发布的《2009年中国预付卡行业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国内流通领域预付卡发卡资金规模达到10925亿元,交易笔数17.5亿次,吸收沉淀资金约397亿元。并且预付卡市场规模将保持30%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
2010年9月1日起由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开始实施,随后《实施细则》在12月1日启用。两份文件均提到与预付卡有关的管理条例,表明购物卡已成为非金融机构支付即第三方支付阵营中的一员。
央行在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后,于2010年末提出要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但到现在,第三方支付牌照仍是“只听打雷不见雨点”。
业内人士称,之前第三方支付企业一直未得到国家的正式认可,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此次央行通过颁发支付牌照赋予支付企业合法地位,把第三方支付企业纳入到国家的监管体系下,是对新型支付方式的一种肯定。
一位从事金融工作多年的人士介绍,随着第三方支付服务业务范围、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新的支付工具推广,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这个领域的问题逐渐暴露,新的风险隐患也相继产生。
揭秘购物卡背后灰色利益链
何朝霞制图
发卡商家稳定客源提前获得现金回笼作流动资金
办卡有返点1万返1%3万返1.5%20万返2%100万以上返点3.5%
用卡“人情往来”新宠无记名销售使用门槛低,发票可开办公用品躲监管
倒卡有赚头9折买进9.6折卖出10000元净赚600元
“请问您是刷卡还是付现金?”相信你在买单时,经常能听到这句话。银行卡?信用卡?都不是,是商家自己的购物卡!眼下越来越多的商家推出了购物卡、商务卡,即商业预付卡业务,买鸡蛋、买面包、买衣服、买电器都可以刷卡……刷卡消费、送礼送卡俨然已成为一种社会时尚。然而,购物卡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却逐渐形成了一条灰色利益链条。买卡的都是什么人?倒卡的利润到底有多大?哪些人从中获利?近日,记者对购物卡背后的秘密进行了调查。
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领导干部收送各类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的,以收送同等数额的现金处理。记者调查发现,一张小小的购物卡,居然承载着员工福利、避税、洗钱、行贿、送礼等功能,已经形成了一条庞大的灰色利益链。
A被绑架的员工福利
在某大型超市,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购买购物卡的绝大多数是单位,“用来给职工发福利,既洋气又可以避税,而且发票可以写成办公用品,方便报账,不怕审计。”曾晴在某银行工作,今年春节她单位发了4000元某商场购物卡,但该商场位置比较偏,“单位原来过节发福利主要是实物,有的不实用,还要费力搬,现在一张购物卡就方便多了。”
王启明公司去年发了1000元某超市购物卡,但超市东西偏贵,门店少而远,“这哪是福利呀,简直就是绑架消费!应该有人吃了回扣吧!”王先生说的并非空穴来风,记者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商家售卡都有返点,一般1万返1%,3万返1.5%,20万返2%,100万以上返点是3.5%。此外,商场、超市与业务单位之间,也往往用购物卡充抵消费。
B不记名购物卡成送礼首选
中国人讲究人情往来,送礼是一种普遍现象。购物卡由于方便实在,越来越受到送礼者收礼者的青睐。送卡者往往打着“人情往来”的旗号打“擦边球”,而收礼人往往认为人情往来不算受贿。
从事药品销售的某企业负责人张明告诉记者,过年过节往往要购买大量购物卡送给客户或关系户。“上次送卡给一位关系户,开玩笑地说送他一张蛋糕卡,送的人随意,收的人也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
据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徐涛律师介绍,购物卡之所以会成为行贿的新宠,一是无记名销售、使用,不需要任何身份证明。二是隐蔽、风险小,可以在办公室或家里完成。三是便于处理,既能刷卡消费,也能转卖变现。四是金额有限,少则一百两百,多则一千两千,即使案发,也可能因数额小达不到追究刑事责任的标准。他认为,购物卡行贿普遍存在也催热了倒卡市场的火爆。
C转手一万赚六百
4月18日,记者来到五一广场,过街天桥南侧、平和堂五一店站了十几位收卡的小贩。他们都手拿纸牌,上面写着“收购各大商场超市购物卡”,有的还罗列了商场超市的名称。
“收购物卡吗?”记者向一位收卡者打听。话音刚落,七八个小贩“嗡”地围了上来,多为四五十岁的妇女。得知记者有2000元某商场的购物卡,“最高9折,换1800元现金。”根据商家位置、门店数量、经营业态不同,收购价分为8折、8.5折和9折不等。“春天百货不能查卡里余额,他们服务台的人认识我们,你跟我去火车站阿波罗查一下好不?”见记者不愿前往,其中一个小贩从包里拿出一沓人民币,“要不我先把钱给你,我陪你在这等。”“要不你拿卡去春天百货买包烟,顺便查余额,我再给你1800元,你怕****的话,我们可以去银行验。”……小贩们七嘴八舌劝说记者跟他们换卡。
据了解,他们背后还有一个大老板,每天收的卡会集中到他手里。9折买进,9.6折卖出,10000元购物卡净赚600元。“卖的人大多是卡用不完,前天我们一次就收了4万元。如果是过年过节,很多公司从我们这里拿卡,你想买还要预约。”
随后,记者联系上了一位职业收卡人万小姐,“有多少收多少,可以开商场正规发票。”“现在算淡季,如果是春节前后,我们最多一天能收三四十万。”除了倒卡,他们还用购物卡代购各大商场服装、名表、珠宝、烟酒、冬虫夏草,再以低于商场的价格卖出去,赚取差价。同时,她保证说绝对为客户保密。
记者昨日输入“长沙购物卡回收”,百度搜索出18万个结果,多是各大商场、超市购物卡收购、转让的信息,甚至加油卡也在收购之列。
记者观察
治理购物卡得靠实名制
有需求就有市场。购物卡屡禁不止与其背后隐藏的利益链分不开:商家、发卡商家、购卡者和倒卖者,从中各得所需。
以自行发卡的商家为例,不仅可以稳定客源,而且提前获得现金回笼作为流动资金,十分划算。同时,除办卡费用外,购物卡还会因为过期、丢失、损毁及不能找零等原因产生部分结余金额。
采访中,有回收购物卡的业内人士坦言,禁止购物卡,只要管好开具发票环节就行了。买卡的发票如果只能开具为购物卡,相信购物卡的市场会很快萧条萎缩。
中央明确提出打击购物卡腐败
温家宝总理日前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今年要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坚决整治收送礼金问题,对收送各类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的,以收送同等数额的现金处理。在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重点整治查处收送礼金问题,这还是第一次。此外,国家预防腐败局负责人日前表示,7部门正在会商推行“购物卡实名制”,以实现精准打击“购物卡腐败”。
据了解,我国早在1991年就曾经叫停过购物卡、购物券。当年,国务院办公厅曾发布《关于禁止发放使用各种代币购物券的通知》。随后,在1993年、1998年和2001年,一些监管部门又相继出台过禁令和条例。但是近几年来,购物卡却大行其道,有愈演愈烈之势。
责任编辑:[ltj]
承办:山东省民生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处地址:济南市燕子山东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