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同学们需要暂时待在宿舍,以往的平衡被打破,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慌不安、烦躁易怒等情绪反应。由于自己的“闷”得慌,很容易对身边人发脾气,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这样做:
01.正视疫情变化,舒缓情绪压力
面对疫情每个人的情绪行为反应会有不同。有的同学单纯地担心病毒会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恐慌不安;有的同学会将疫情当作催化剂,从担心疫情本身,引申到过往经历的其他负性事件,引发相对复杂的情绪状态。共性的一点是我们需要理性地接纳疫情的存在,对疫情防控充满信心时,进而从源头上减少自身负面情绪的产生。
02.表达自身期待,维系人际关系
当自己面对他人想要发火时,先问一下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人际交往中,需要遵守角色规范,彼此尊重、相互理解,恰当表达自身期待。以寝室关系为例,我们期待的宿舍氛围是什么样的?我们希望室友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我们可以通过礼貌恰当地言语表达,让对方清楚我们的期待,避免“无名之火”烧来烧去,“猜来猜去”不明不白,衍生冲突、激化矛盾。有针对性地实现高效交流。
03.建立生活秩序,保持适当社交
如何融洽处理宿舍人际关系?
校园加强管理之下,宿舍成了我们的第二个家,室友与我们朝夕相处,是我们每天接触最多的人。这让大家增进室友情谊的同时,偶尔产生一些小矛盾也很正常。那么,如何处理好加强管理下的宿舍人际关系呢?
01.分工协作,营造舒适环境
02.保持距离,掌握分寸
室友们每天朝夕相处,或许已经非常熟悉和亲密,但是要知道过于依赖别人或不把自己当外人也会让人反感,因此要把握尺度,掌握分寸,保持适当的人际距离,让彼此感觉安全不被侵犯。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朋友让你产生反感时,态度和缓而明确的告诉对方自己的内心想法,是十分必要的。
03.各抒己见,不分胜负
04.有整体意识,勿以己为重
05.及时沟通,化解矛盾
如确实产生了误解,要及时坦诚沟通,化解矛盾,沟通注意语言表达,可以尝试非暴力沟通——描述事实+说出感受+需求+希望。
总之,宿舍生活中,你为他人创造良好环境,他人也会回馈给你善意,学会换位思考,不断增强道德意识,改进不良生活习惯,为我们生活的第二个家营造温暖氛围。
如何提高网课学习效率,提升学习动力?
01.做好课前准备,按照老师的要求准备好上课的软件设备
在网课学习过程中,要跟紧老师的思路,把老师讲的内容争取理解并学会。上课过程中,争取多参与课堂互动,通过与老师、同学多交流,可以评估学习效果,提高课上学习效率。
02.上课过程中,保持专注,给自己心理积极的心理暗示,这就是在上课,远离一切与当前学习无关的东西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准备好笔记本,把重要的知识点记下来,记笔记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加深记忆,也便于复习。
03.网课最大的一个优点就在于同一节课可“反复性”,即直播课后,可以选择回看,课下可以反复练习
因为疫情,原有的计划被打破,该如何应对?
01.意识到这些是小事情
02.意外的出现才是生活的常态
其实,意外才是生活的常态,计划往往是理想中的状态。对于意外,不妨以平常心待之。仔细想想,真的只有疫情给我们带来这么多“惊喜”吗?显然不是。这些意外,也是常伴我们左右的。以对待平常事的方式对待“意外”,会让我们及时脱离坏情绪,积极投入到下个事情,尽量避免自我内耗。
03.进行进一步的计划管理
所有的计划都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如果因为计划被打乱陷入沮丧、低迷,进而导致了拖延,因而更加沮丧、低迷,一个闭锁的恶性循环逐渐形成,而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因此,我们可以把错过的事情放到下一轮的计划或者采用PlanB来尽可能完成某件事。
睡眠质量变差,总是难以入睡,还很容易做噩梦,该如何调整?
加强管理下,原有的生活节律被打乱,对环境担心紧张的焦虑情绪,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频繁夜醒、早醒等问题,如何拥有好睡眠,这里给同学们几点建议:
01.规律作息,让生活充实起来
02.缓冲活动,营造睡眠环境
03.放松训练,帮助进入睡眠
可以躺在床上进行一些放松训练,帮助我们平复因疫情产生的负性情绪,减少交感神经兴奋的作用,达到身心放松的状态,比如:腹式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正念训练,或是冥想。
04.主动寻求帮助
对于长期睡眠质量很差的人群,经上述方法干预无效,一定要积极寻找专业的心理援助。
01.明确目标
02.制定计划
目标明确之后要制定计划方案,最好用书面定下一套明确的步骤。将目标拆分成具体的执行方式,通过想象的方式,将完成分期目标的每一个方式、步骤,而不仅仅是行动结果,在脑海中进行“可视化”。
03.设定优先级
加强管理期间要做的事情较多,要学会把事项确定优先次序并列出任务清单。在防控疫情严峻形势下,要把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科学、适度安排学习、生活和锻炼等各种事项,对计划中的事务,先做急需做的,把注意力集中在最需要完成的任务上。
04.设定期限
05.为计划执行的每一步庆祝
可以把庆祝作为完成任务后的仪式,是一种“延迟的满足”,这本身就是“自律”的一种培养和体现,同时也是对所付出努力的一种自我肯定。
06.定期反馈,及时调整
根据自身情况与现实反馈加以灵活调整,通过持续的“行动-反思-修订”过程,确保按时完成各项目标与任务。
此外,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托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教研机构或心理健康教育基础好的学校,组建专门队伍,及时做好本地师生线上心理咨询服务。可拨打重庆市高校心理健康咨询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