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会一辈子都在工作,但一辈子都需要花钱。
小的时候,我们依赖父母给的财富生活,长大以后,我们开始学会自己赚钱。
而到老了以后,我们必须放下工作,依靠自己积累下的财富,度过晚年。
如果那个时候,我们手里没有财富,那等待着我们的,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那就是老了还必须去赚钱,去工作,活多久赚多久。
所以,巴菲特的这句,睡觉时没有收入,就要一直工作到死,其实是有道理的。
只不过,睡后收入有很多种。
之所以绝大多数退休工人拥有养老金,本身是因为工作时有一部分收入被上缴,成了养老保险金,而养老保险金本身,就是一种睡后收入。
先搞清一个概念,财务自由。
财务自由不是财富自由。
财富自由可以粗犷的理解成,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怎么花钱就怎么花钱。
而财务自由的标准,指的是每个月的开销,少于每个月的睡后收入。
也就是,每个月什么都不干,不用工作就有钱拿,并且每个月的花销比收入少,还能有结余。
那些拿退休金的老年人,之所以谈得上财务自由,是因为开销少于退休金。
他们之所以谈不上真正的财务自由,还要存一些钱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因为要积累财富,预防生病的问题,还有最后那几年,可能会有其他比较大的开销。
这种情况看似不现实,其实一直在发生。
你给一家公司工作,老板给你发工资,每年公司都有盈余,其实就是所有员工工作产生的。
而作为公司的一些小股东,可能什么都没有做,就可以在年底拿到企业分红,这种收入就可以理解为睡后收入。
所以,我们才会说有一些老板们更容易达到财务自由,因为有人给他们在打工。
睡后收入的种类其实有很多,有一些比较常见,很容易构建出来,有一些则没有那么容易建立。
比如之前提到的企业股东拿分红,但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买到一家高分红公司股权的。
所以,接下来,我们盘点一下,那些大众可以拥有的睡后收入。
1、存款类。
存钱会有利息,只要钱存的足够多,每年的利息够开销,一样可以财务自由。
存款利息是最最标准的一种睡后收入。
存过余额宝的朋友一定知道,一觉睡醒,账户里就有几块钱进账。
如果你存个一百万,每天就是六七十,存个一千万,每天六七百,肯定是足够大部分人花销了。
银行的大额存单一般能有4%以上的长期利息,存1000万,能有40万,也是完全足够普通人一家的全年开销了。
可以说,只要存款足够多,睡后收入就少不了,分分钟就能实现财务自由。
当然,还有保险类的产品,也属于存款大类,也会有源源不断的现金入账,成为睡后收入。
2、租金类。
很多人第一反应想到的就是房租。
其实除了房租,还有商铺出租,别墅出租,酒店出租,包括这几年很火的民宿出租。
不仅仅是居住类的房子可以出租,像是汽车租赁,市场也是很大的,还有游艇,甚至私人飞机都可以出租。
对于普通人来说,租金并没有那么的遥不可及,相反还是比较容易唾手可得的。
并不是必须要高成本的买入一套房去出租才能赚到租金收入的。
还有批量贷款买车,做车的租金生意,部分租金还贷,剩下部分就是纯睡后收入。
租金类的睡后收入本身,如果是自有资产,风险较小,但是要考虑租金回报比和折旧率。
如果租金回报比非常低,那么性价比就会偏低,如果折旧率很高,同样性价比也偏低。
但是租金收入本身的营造,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还是相对比较容易,比较可行的。
3、分红类。
不论是股票,还是公司的股权,在公司拥有利润盈余的时候,都会产生分红,也都是睡后收入。
分红和公司的股票涨价完全是两回事,股票涨价是价值提升,分红本身才是收入。
所以很多企业的实控人从来不减持公司股份,就单单依靠公司的分红来创造收入。
一些股东也是同样如此,每年等着分红收益。
当然,不同类型的公司,给到股东每年的分红权益不一样,有一些现金流充裕的会多一些,有一些偏向于研发类的可能会少一些。
但不论多少,好的企业每年给到的投资分红,是实实在在的睡后收入。
随着某些企业的做大做强,一些原始股东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真的是躺着也能有收入。
平时,你花钱开一家店,雇人来运作,本质上每年赚的钱,也是企业投资的分红,只不过由于是一个人实际控制,所以钱都进了你一个人的腰包。
当然,不论是买股票,还是投资企业,眼光很重要。
因为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有分红能力的,有一大部分投资,尤其是实体企业股权的投资,可能会出现亏损,连同本金都有损失,甚至血本无归。
4、债权类。
债权类,其实有很多种。
最常见的是国债,买入以后等着收利息。
对应风险可能更高一些的是地方政府债,银行间的拆借,再往上是企业债。
本质上债券就是一种借钱还本息的行为,也是一种很明显的钱生钱的方式。
除了一些公开的债权,个人之间的借贷也是一种创造睡后收入的方式。
借钱本身可以创造睡后收入,但本身也是根据借款方的信用存在风险的。
信用等级越高,收益率就越低一些。
其实,做个大债主,每个月等着别人还钱还利息的感觉,其实也是挺不错的,和每个月收租的感受差不多。
5、品牌类。
很多人不理解,什么是品牌类,品牌怎么产生睡后收入。
如果你发明了一项成果,所有使用者都要支付给你收入才能使用,这是多么庞大的睡后收入。
独一无二创造出来的,就是品牌类,本身根据你的创造,产生价值,就会有睡后收入。
准确的说,一次性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并且源源不断的变成收入的存在。
6、其他类。
还有一些带有上下线分销代理性质的,一样存在睡后收入。
这种所谓的管理津贴,血缘奖励,在很多直销模式中非常流行,本身也是睡后收入的一种类型。
睡后收入本身种类繁多,所以创造睡后收入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并不是大家想象中那么的困难。
睡后收入并不等于投资,更不等于盲目投资。
现在有很多教别人建立睡后收入的,几乎清一色的指向了金融领域内的投资。
又是基金、又是股票、又是理财、又是保险。
一定切记,睡后收入本身,并不等于金融投资。
钱生钱的生意,也并不只有金融投资。
而且金融投资本身,并不产生价值,所以还是有很大风险的。
打个比方,你去买一家上市企业的股票,是从别的人手里买来的,钱并不是给到企业了。
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并没有产生任何的价值。
相反,企业如果有盈利了,派发给你红利,对你产生了价值。
这个和企业上市融资,企业的债权,根本不是一回事。
可以说,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定向增发等,是实实在在给到企业钱的,本质上是产生价值的,并不是纯金融投资,是用价值本身带来的睡后收入。
所有不产生价值的投资,其实都是非常有风险的,这一点一定要切记。
你把房子租给别人,产生价值,你把钱借给国家,买了国债,产生价值,你把钱存银行,银行拿去放贷,产生价值,甚至你挂了一个证书到某个企业,其实也是产生价值的。
价值本身,最容易生产财富。
所有的睡后收入,都害怕通货膨胀。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睡后收入也分三六九等,有一些是优质的,有一些则是劣质的。
如果你的睡后收入每年都维持不变,那么在通货膨胀的面前,就是在不断的缩水。
很多人之所以会觉得收租金比存银行更靠谱,原因并不是租金率比存款利息率更高,而是租金本身,是相对抗通胀的。
即便货币超发,500万的现金,如果年利率3%,那么一年就是15万利息,不会因为通胀而增长。
而500万的房子,可能现在月租金只有6000,一年7.2万,但随着货币不断的增发,租金是有很大概率往上涨的。
因为物价涨了,租金上涨也就成了自然。
而租金涨到一定程度,还能反向带动房价上涨,因为租金比例变高了。
房子这一类资产能生产的睡后收入高了,价值也就涨了。
所以在通胀面前,不同的睡后收入体系,具备的价值,其实是不同的。
我们需要寻找的,是能够从某一维度应对通货膨胀的睡后收入。
如果二十年前,你企图用存款创造睡后收入,那么很有可能现在又要回去打工了,因为货币贬值的厉害。
同样,如果你选择买了一套房,收租金来创造睡后收入,那么现在可能还过的不错,至少租金有保障,房价也涨了。
如果你选择了某些优质股票来做睡后收入,可能每年分红的钱,都比当时买股票的钱要多。
不同的睡后收入体系,决定了你能不能依靠这些睡后收入,真正实现财务自由。
社会本就是动态发展的,再加上通胀也是时刻存在的。
我们都渴望拥有睡后收入,谁不希望睡上一觉,就有源源不断的收入。
所以,我们都明白需要去构建睡后收入。
但睡后收入并不是谁都可以创造的。
睡后收入的源头,是实力,是能力,是本金的积累。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很多人没有构建睡后收入的资本,就急于求成,投资亏损也好,做老板失败也罢,都是很常见的。
可以说,有些人正在一条不归路上,盲目的折腾着。
任何一项睡后收入的背后,都需要积累,不论是积累本金,还是积累认知,积累知识。
我告诉过很多人,不要羡慕别人能躺着赚钱,那是因为别人有躺着赚钱的能力。
即便现在给你一堆钱,如果你没有驾驭能力,过个十年半载,你可能会更惨,不仅可能会折腾的一毛不剩,甚至有可能负债累累。
财富和人是互相吸引的。
巴菲特之所以能拥有如此财富,是因为他吸引了财富而已,他具备吸引财富的能力。
如果你希望自己,能够早日达成财务自由,睡一觉就有收入进账,那么不妨从现在开始努力的学习,积累资本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