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警方突查五医院抓11名号贩将深挖幕后操纵者
19岁学生嫌当安检员挣钱少,兼职做“黄牛”被抓摄影/本报记者汪震龙
昨日凌晨,海淀警方在市公安局统一部署下,对辖区医院号贩子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根据前期警情分析,海淀警方针对辖区空军总医院、口腔医院和北医三院等5家医院开展突击行动,抓获号贩子共11名。
见民警编瞎话当场被揭穿
昨日凌晨5时许,空军总医院门诊挂号大厅还没有开门,数十位准备挂号的患者已经在门外的隔离线外排队等候,保安正在依次登记排队者的身份证。忽然,身穿便服的侦查员快步走入队伍之中,将其中的6人控制。侦查员告诉北青报记者,通过前期的侦查布控,侦查员已经锁定了6名可疑人员,他们有的是因充当号贩子排队抢号已多次被民警处罚,有的则是和这伙人交流甚密。
其实,在控制着这6名号贩子之前,便衣警力已经于凌晨3点就在医院门口蹲守观察。眼见抓捕时机成熟,甘家口派出所警长李硕带领10名民警,前后包抄将这6人控制并带到了警车前。
“我是过来找地方下电影看的,我可不是号贩子。”一名东北口音的男子在被控制后,面对记者的镜头还显得十分委屈。这名穿着深绿色棉袄的男子蹲在警车前不住地抱怨起来。这时警长李硕忽然出现在他面前,男子看到他,却又立即低头改口小声说道,“真是下电影来的,也就是顺道来挂个号,挣点路费回家过年嘛。”原来这名黑龙江籍的男子前天刚被处理完放出来,没想到昨天一大早他又来到医院前排队了。
蹲在地上的男子看到处理过自己的警长出现,也为自己刚才编的谎话难为情起来,低头嘟囔着,“我没地住,租的房子退了,就是为了挣点辛苦钱。”
大四实习生兼职做黄牛
随后,6名号贩子被民警带回了派出所接受进一步审查,一名号贩子还坚称自己手腕上长了个包,这次是为自己看病挂号。当民警表示可以带他去医院让医生鉴定他是否真的有病时,男子又马上改口,“快过年了,这不就是想多挣钱嘛。”
这名男子说,他每天晚上七八点左右来排队,一直排到第二天早上挂号大厅开门,然后用自己的身份证挂号。“每天只能挂一个号,雇主能给80元钱。”
警方将深挖幕后操控者
海淀警方表示,空军总医院的烧伤科、皮肤科和跌打扭伤科的号一直都很紧俏,号贩子长期盘踞在这里,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链条,此次抓获的只是链条中最低等级的号贩子,他们只负责排队,再将号转卖给上一级号贩子。
但民警表示,此次行动不会就此结束,警方将根据这些排队的号贩子们反映出的具体线索,继续深挖幕后指挥者,将打击工作纵深化推进,力争早日将这一违法团伙铲除。
调查
实名制为何挡不住号贩子
广安门中医院患者持就诊卡挂号摄影/本报记者李铁柱
患者
直接买号看病
石先生向北青报记者讲述了他通过号贩子看病的经历。当时石先生得了鼻窦炎,便去北京一家三甲医院就诊。石先生到达医院的时候发现所有的号已经没有了,因为着急,他便找到一名号贩子,一番讨价还价后,石先生给了对方280元钱,“正常挂号的话也就14元钱,但因为我当时确实挂不上号,他们又有号,我只能给他们。”
随后对方把就诊卡和号给了石先生,“他们跟我说直接去看病就行了,别的我都不用管了。”石先生看了一眼就诊卡,上面是别人的名字,年龄是31岁,“我的真实年龄是23岁,当时看到那个年龄心里有点虚,万一医生看出来不是我不给看,不就白花钱了。”
石先生说,进入诊室之后,医生看了一眼他的就诊卡,又看了看他,“医生问我今年31岁?我点了头,医生也没再说什么,就给看了。”石先生说,他能感觉当时医生怀疑那个就诊卡并不是他的,“可能他看我满脸是汗的跑进去,觉得我也挺不容易的,这才给我看。”
号贩子
雇人排队囤号出售
目前,北京的大医院在就诊的时候都需要实名制,在实名建卡、挂号、就诊的过程中,医院会要求病人出示身份证、户口本等有效证件,本地病人还需同时出示医保卡等。但即使这样,号贩子依然有机可乘。采用的手段主要就是帮忙排队和将跟患者性别一样、年龄差不多的就诊卡出售。
一位号贩子向北青报记者表示,传统的排队挂号模式,他们操作起来最容易。通常的做法是,在前一天傍晚,就雇人在挂号窗口前占住靠前的位置。这名号贩子曾称,每个挂号窗口所对应的队伍,在最初时就至少有两名他所安排的人员通宵排队。到次日一早即将开始挂号时,按照医院方面对“实名制”的要求,必须持患者本人证件才可进行挂号。如果有患者或家属打算从自己这里“买号”,“号贩子”就会将这类患者或家属安插到两名通宵排队的人员当中去。“买家”越多,两人当中所安插的人数就越多。在开始挂号时,队伍的前段可能会变得很长。不愿到场的话,他们可以将证件交给号贩子代为挂号,但费用也会更高一些。
对于那些直接从号贩子手里买号的人,号贩子做法是一群人用多张身份证先挂出一批号来,如果有人来买,就从囤积的号中找到跟买号人年龄相差不多的号,因为这一部分患者大多来自外地,比较着急,也不需要走报销拿药,这些患者拿着买来的号和就诊卡可以直接去看病。而在就医的过程中,医生一般是不会要求患者提供身份证进行核对的。
医生
一般不看身份证核对身份
一位北京某三甲医院的医生告诉北青报记者,他在替病人看病的时候也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来的患者跟就诊卡上的人对不上,如果患者说的理由非常充分,他就会让患者把名字改过来,改成本人,或者把这个号废掉,然后给患者加一个号,他会选择给病人看病,“碰到这种情况,我想大多数医生都会这么做的,他们辛辛苦苦来看病,医生是不能拒绝的。”医院也没有这样的规定说不能给病人看病。
另一名三甲医院的医生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们在接诊病人的时候一般不会要求患者提供本人身份证号,一个个地去核实是不是本人,这样会非常影响效率,另外,有时候患者进来,从接诊卡上他们也能看出来并不是接诊卡所写的人,基本能猜到号是从号贩子手里买的,但考虑到很多患者是从外地来的,钱也花了,也非常不容易,作为一名医生,如果不给看,心里实在说不过去,“总不能把病人赶出去吧”。
对于号贩子的现象,这名医生表示,在他的经历中,主要集中在加号这件事情上,如果没有加号可能号贩子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严重,现在都要求医生加号,患者拿着买来的号来看病,医生可能看出来这个号是从号贩子手里买来的,但医生又不能拒绝给病人看病,就给病人加个号,“他们利用了医生的善良。”
律师
问题出在实名制执行不严
长期研究医疗事务的律师范贞认为,实名制之所以仍然没有杜绝号贩子,主要问题还是出现在执行阶段,如果在患者就医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执行实名制,医院和医生都仔细核对,发现不符医院就拒绝诊疗,这是可以部分缓解号贩子问题的,但严格执行确实有一定难度,比如我们很难要求医生在给病人看病的时候还要一个个地去看病人的身份证核对病人身份。
文/本报记者李铁柱刘汨
编辑:付若愚
关键词:号贩子;患者;医生;医院方面;北京警方
1月25号,一段“女子北京看病怒斥号贩子”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视频中女孩大声指责医院号贩子“猖獗”,并质疑医院保安对号贩子不管,导致自己和其他普通人排不上专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