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女青年背着一个蓝色旅行包,疲惫的双眼紧盯着大屏幕上的招聘信息,不一会儿又走到柜台前翻阅一些关于用工方面的政策法规,这名求职者叫方倩。
今年22岁的方倩是湖北荆州人,上高中那会儿,她听村里女孩说,广州那边工作非常好找,待遇也很好。2007年春节过后,高中未毕业的方倩便随表姐一起去了广州。在表姐的帮助下,方倩很快被一家生产销售空气净化器的企业录用,就这样,方倩一干就是两年多。2008年,一股因金融危机引发的寒流,席卷经济发展迅猛的中国沿海地区,不少企业被迫停产、倒闭,“我们的产品主要销往加拿大等欧美国家。2008年10月份以来,公司的国外订单突然减少。”方倩她们感觉活儿越来越少,不但没有加班,工资也从1700元降至800元,大家只好提前回家过年。“春节过后,虽然公司表示,愿意留下来的员工可以继续留下来,但是大部分员工都辞了工作。听朋友说,西北地区正在搞大开发,用工需求量也比较大,而且金融危机对西北城市的冲击较小。所以,辞职后我直接来到了西宁。”自带馍馍当午饭住店一天10元钱
“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孤身在外的方倩生活格外拮据,两个馒头、一包榨菜成了方倩简单的午餐。方倩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将就将就,找到工作一切就好了。”
已经来西宁四五天了,至今还没找到活儿,方倩显得有些焦急。工作连一点眉目也没有,住旅馆一晚上就要10元钱,这样下去,身上带的两百元都花光了可咋办?方倩脸上写满了忧虑。
在与方倩聊天的过程中,旁边几个农民工也凑了过来。
“工作难找啊!人生地不熟的,到了西宁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楚。”攀谈中,记者得知,这名戴着破旧鸭舌帽的男子姓张,来自互助农村,学过电焊,在老家经常帮人焊接农机具。记者问他有没有资格证书,他愣住了。“村里人都夸我手艺好,西宁市到处建高楼大厦,不愁找不到饭吃。”他话语里透着自信。老张想到建筑工地找份电焊的活儿,每月工资1000元左右,最好包吃住,这样儿子读大学的钱就够了。一名姓李的中年妇女提着一个大包,她告诉记者,家里种的地一年只能收入三四千元钱,孩子在家,她自己出来打工。以前在一些饭店里做事,一年下来能挣到一万元左右。今年她想找一份保姆的活儿。盯着大屏幕上的信息,她似乎并不担心工作无着落:“今天找不到,明天再来。”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正说着,一个老板模样的人走了过来,“老板招什么样的人?”十几个等活儿的人立刻围了上去。方倩也挤了过去,可没有几分钟又回来了:“招保安,不适合我。”方倩看上去有点失望。
虽然当天来了几拨招工的,可不是工资太低,就是自己不符合用工要求,方倩一无所获。不知不觉已是下午5点多,方倩无奈地站了起来,根据她的经验,这个时候不会再有人来用工了。没有技术找活难无可奈何常受骗
4月11日,记者再一次跟着方倩体验找工作。上午照样一无所获。到了中午,等活的农民工已达到了一天中的最高峰,大厅内聚集了很多人,但前来招工的人却并不是很多。
“干临时工,如果用工单位不签合同,被骗了怎么办?”记者问方倩。
“我们干活从来都不签合同,就看人,看着人行、面善一点的老板,我们就跟着去干,其实在这里找活就像赌博,有时看不准也会上当,出来打工哪能怕上当。”方倩告诉记者,有一次她找到一个当促销员的工作,说好了一天20元,一天一结,可干了一星期也没结账,老板说先欠着。方倩一看苗头不对,就不干了,一个星期的活就白干了,当时她身上的钱也花得差不多了,就在车站候车厅呆了一个晚上。不进职介所路边撞大运
方倩是幸运的,我们真心地希望她能够在美容事业上有所成就。
用汗水赢得尊重
农民工大多在城市中从事着最艰苦、最卑微的工作,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加快城市的发展,同时,也在锻炼着自己。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和付出,一步步地改变着命运,一步步地接近自己的理想。以下几位农民工朋友的就业经历,也许会启发那些依然奔波在寻找合适岗位的农民工朋友们。
诚实劳动换来的岗位
西宁市虎台办事处辖区的玉树新村住宅小区内,从“马路游击队员”成长为物业公司专业维修员的李积先,嬴得了大家的尊敬。
4月21日8点多,就在小区一些人还在晨练时,李积先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虽然每天接触的是又脏又油的上下水管道、暖气管道等,但李积先那印有“汇通物业”的工作服时刻都是干净整洁的。“我非常热爱这份工作。工作稳定了,心也就稳定了。”李积先觉得,来到了汇通物业公司,他才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许多人觉得在社区就业,干不出什么大事。但我认为,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能干成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只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干好本职工作,就会干出成就。”李积先丝毫不隐讳自己曾在马路边站大脚挣钱的经历。正是因为自己同样热爱站大脚这份工作,才会找到如今这份收入稳定、还有保障的好工作。原来,5年前,李积先一直在西宁市的一些大街小巷站大脚等活儿,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汇通物业公司找来粉刷房屋。他的吃苦耐劳和敬业精神,令物业公司总经理柴国璋感动。柴国璋主动找到李积先,希望他留在公司,做小区维修员。就这样,李积先一干就是5个年头。这5年里,他边干边学,从安装开关到拆装管道,从一点一滴中积累经验。如今,他已成为小区维修方面的专家,汇通物业公司非常放心地把整个小区的维修工作都交给他做。
4月20日,记者从青海汇通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到,他们15个住宅小区内,保安和保洁及大部分的维修员都是农民工。农民工特别能吃苦,交代的工作都能非常认真、负责地完成。像李积先这样优秀的农民工,他们非常欢迎。为了留住这些农民工,物业公司在每年涨工资的基础上,正准备为他们办理养老保险,以解这些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李积先说,他会一直在这里干下去,把自己的技术水平再提高一些,多挣些钱,把孩子们供到大学毕业,自己的担子就没有那么重了。
从地里刨食到地里刨金
虽然日历已翻到4月下旬,但室外的温度依然不是太高。一场雨后,习习凉风中传来小草吐绿的清新气息。安国年,四十有二,但依然觉得自己还年轻,还有许多事情可以做。20日下午,在距韵家口镇3公里处的西宁常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温室大棚内,他正和几名大学生忙着收拾地里的蔬菜。
安国年家住乐家湾社区。几年前,家里的土地被政府征用后,自己便闲了下来。2008年,通过社区和区政府的介绍,西宁常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理齐常玲找到了安国年,希望这位昔日的致富能手,能再度出山,帮他们茶园种大棚蔬菜。安国年一听,就来了精神。“农民什么时候都离不开土地,听见又能种地了,我比什么都开心。”安国年说,自己当时就答应了。2009年年初,安国年和一些年轻人一起,将西宁常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十几座大棚都种上了蔬菜。如今,茼蒿和油菜都已上市。他还指导来茶园休闲的人们,如何移苗子、如何科学择菜等。安国年说,以前,他们种庄稼那是从地里刨食,如今,他种蔬菜,那是从土里刨金子。看着地里青翠欲滴的各色蔬菜,安国年说,自己的特长总算有了用武之地。
与安国年同在西宁常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还有来自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能歌善舞的康生梅。几年前,她就是中国青海土族民俗村的演员。之后,她还在西宁市一些餐馆打过工,但总是难以割舍喜爱的表演艺术。由于从小就受环境的熏陶,能歌善舞,长大后的她,经过专业培训,表演更加炉火纯青。现在的她每天除了和安国年他们在地里种种蔬菜外,就是不断接受培训,不断提高表演水平。康生梅还打算和总经理齐常玲学习一些刺绣技术,等将来岁数大一些了,可以改做刺绣。
创办便民服务站
在西宁市中华巷口,一把太阳伞下,每天有一位头戴鸭舌帽、穿着蓝色大褂的“老人”笑容可掬地为周围的顾客收拾鞋子,没有人见过他愁眉不展,更没人见过他使小伎俩,他的小鞋摊前总是挤满了人。“老人”不老,姓贾,五十多岁,满身满手的油泥,仍不知疲倦,汗水洒在小摊旁,笑容留在人们的记忆里。4月19日中午,老贾的修鞋摊前坐着四五名等待修鞋的顾客,他正耐心地切割着废轮胎:“今天活儿特别多,这几双鞋客人都等着要。”老贾在中华巷摆摊修鞋近十年了,在当地口碑不错,顾客们一致认为老贾修鞋便宜、牢实。
说起自己现在的生活,老贾非常满足。“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生活,全靠社区居委会帮忙。”说着,老贾向记者讲述了他这几年在青海的求职经历。
老贾的老家在河南省一个较偏僻的农村,由于家境贫寒,2000年,老贾便离开家乡出来闯荡了。大字不识几个,又没有什么技术,离开家乡后他没有到发展迅速的沿海城市求职,而是来到了青海。
几天后,社区工作人员找到老贾,说中华巷居民区需要一个便民服务站,希望老贾能承担这项工作。一听这话,老贾心花怒放,刚好,他年轻的时候在镇上一家鞋厂当过学徒,对修鞋这项工作有一些了解。就这样,选地点、购买原料,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老贾的修鞋摊于2000年5月正式开业了。经过几年拼搏,现在老贾的便民服务站开展的项目越来越多,修鞋、修伞、换拉链,老贾也成了中华巷社区的名人。去年,老贾还将他的妻儿接到了西宁,在社区的帮助下,妻子也谋到了一份清洁工的活儿。
“修鞋跟我有缘,过去修鞋是为了生计,迫于无奈。现在,是因为自己喜欢。每次,我一边修鞋,一边想想过去,看看现在,心里美着呢。”老贾笑着说道。
解难题,才能让他们安心
农民工在创造社会财富,为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同时,也在塑造着自己。他们已经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与农村的繁荣、文明、进步密不可分。在城市社区,尤其是一些城中村所辖社区,正在想办法拓宽这些农民工的就业之路。
日前,记者走访了西宁市一些社区,在与他们的沟通中,了解到了农民工社区就业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工资压在心头的那份担忧
顾女士是幸运的,因为,她通过社区,实现了就业。中华巷社区安排她打扫辖区几个没有物业公司管理的小区卫生。工资是从小区居民每月上交的卫生费中出。为此,中华巷社区特意安排专人,协助她收取卫生费。几年来,她的工资还是完全有保障的。但同样作为清扫员的李华则没有那么幸运。在某社区的安排下,李华负责打扫几个无人看管家属院的卫生。由于几个家属院都是破产企业的家属院,卫生费根本收不齐。作为社区,也曾帮着李华“讨要”卫生费,但面对早已习惯单位埋单的居民,社区根本无法做通工作,收不上卫生费,李华的工资无法保证,最后,李华不得已辞职了。
在谈到社区就业难题时,许多社区负责人都感慨,让他们最难解决的,就是工资问题。因为,作为社区来说,经费有限,每年几万元的办公经费中,有35%的经费要用于党建,社区经费在所剩无几的情况下,不可能再补贴就业人员的工资。所以,工资难以保证,是社区解决农民工就业最大的难题。
劳动合同怎么签
培训谁给农民工腾飞的翅膀
安全由谁来保障
可家政公司认为,小谢一旦辞职不干了,买保险不是白花钱吗?他们觉得,小谢是由社区介绍来的,应该由社区出面买保险,即便小谢在这家公司不干了,还可以带着保险到另外一家公司就业。但作为社区,则认为,小谢是家政公司聘用的员工,他的安全应该由家政公司负担。
★服务手册★
进城就业有啥途径?
农民在劳务输出地可参加有组织的劳务输出,由输出地劳动就业管理机构统一输送到劳务输入地务工。
自己选择务工地的农民朋友,可通过下述途径寻找工作:
◇由务工地劳动保障部门、人事部门主管的职业介绍机构介绍就业。
◇由社会团体、街道、社区等举办的社会职业介绍机构介绍就业。
◇通过亲戚朋友或老乡介绍工作。
◇通过电台、报纸、刊物、互联网等媒体了解用工信息。
职业介绍有啥程序?
◇办理求职登记。办理时需要提交自己的学历证明、职业资格证书、技能上岗证书等。
◇填写求职登记表。可先向工作人员咨询,接受职业指导,明确自己的求职方向后再填写。
◇推荐就业。
◇面试。求职者持职业介绍机构开具的推荐信,到用人单位面试。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相互满意,即可签订劳动合同。
进城务工权益受损如何维权?
◇权益受到用人单位或非法职业中介机构等侵害时,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
◇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可按照以下程序解决:(1)双方自行协商解决;(2)提请劳动争议仲裁;(3)向人民法院起诉。(作者:张娜王复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