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是否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有清晰的描述?
对典型用户和典型场景具有清晰的描述。
(5)用户量,用户对重要功能的接受程度和我们事先的预想一致么
因为在alpha阶段还未安排用户数量,因此目前并不知道最终用户量是否与预想一致,但作为用户来看待这款产品,我们对重要功能的接受程度差不多打分到及格,仍然还有许多要完善的部分。
(6)我们离目标更近了么
感觉完成了许多部分之后,我们感觉离目标正在逐渐接近。
(7)有什么经验教训
前端和后端在实现需要统筹安排好,到后期再协商容易造成进度的延缓并且改动也会更加困难。
(8)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改进:任务越早开始越好,尽量不要拖到ddl,容易压力过大。
(2)团队在计划阶段是如何解决同事们对于计划的不同意见的?
团队会进行相互讨论,或是在开会时一起协商,最后选取多数人的意见进行采纳。
(3)你原计划的工作是否最后都做完了如果有没做完的,为什么
原计划的工作已基本完成。
(4)有没有发现你做了一些事后看来没必要或没多大价值的事
没有,整个阶段都在进行学习打代码和进行有必要的交流讨论。
(5)是否每一项任务都有清楚定义和衡量的交付件
是的。
(6)是否项目的整个过程都按照计划进行,项目出了什么意外?有什么风险是当时没有估计到的,为什么没有估计到
基本符合计划的进度进行,在这个过程中项目未出现过比较大的意外。
(7)在计划中有没有留下缓冲区,缓冲区有作用么
(8)将来的计划会做什么修改?(例如:缓冲区的定义,加班)
(9)我们学到了什么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我们学到了如何进行更好的统筹规划,认识到了整个团队按计划推进进度的重要性。如果重来一遍,我们会在前期就赶工并选择合适的布局,缓解后期加班加点的状况。
(4)你有没有感到你做的事情可以让别人来做(更有效率)
没有,大家的效率都差不多。
(5)有什么经验教训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经验教训:应该合理安排手上的资源,物尽其用,让每个队员都能领到自己擅长的任务,拥有最高的效率;改进:将一些任务进行改动变更,使效率变得更高。
(2)我们采用了什么办法决定“推迟”和“必须实现”的功能
对于重要且必要的功能,我们将它定义为必须实现;对于相对来说不那么紧急重要的,我们选择暂且推迟它,等到下一阶段完成。
(3)项目的出口条件(ExitCriteria–什么叫“做好了”)有清晰的定义么
有,当一个页面完整并且能够实现对应的功能,并且结果正确,经过测试人员测试后体验合格则为“做好了”。
(4)对于可能的变更是否能制定应急计划
可以,小组会召开临时会议进行讨论计划。
(5)员工是否能够有效地处理意料之外的工作请求?
可以。
(6)我们学到了什么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我们学到了在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时需要迅速反应并做出好的判断与决策;如果重来一遍,我们会努力使整理反应得更加迅速。
(2)设计工作有没有碰到模棱两可的情况,团队是如何解决的?
设计工作有时会有少许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一般都是大家一起在开会的时候讨论解决。
(3)团队是否运用单元测试(unittest),测试驱动的开发(TDD)、UML,或者其他工具来帮助设计和实现?这些工具有效么?
有用到UML来设计用例图、类图和活动图等,很有效。
(4)比较项目开始的UML文档和现在的状态有什么区别?这些区别如何产生的?是否要更新UML文档?
现在的状态跟项目开始的UML文档有一点点差别,主要是我们目前的进度还未能完整的实现最初的计划以及一些技术上的不足。差别不大,后期会尽量贴近最初的计划,暂时不会更新UML文档。
(5)什么功能产生的Bug最多,为什么?在发布之后发现了什么重要的bug为什么我们在设计/开发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些情况
由于目前的成果有限,所以就现在为止,发布订单的时候Bug最多,主要表现在已经发布的订单有时不会显示在最上面,以及显示的时候会出现一些死的数据。当时没有想到是因为我们经验不足,水平不够,没有考虑的这么细致。
(6)代码复审(CodeReview)是如何进行的,是否严格执行了代码规范?
我们前后端在开始编写代码之前已经编写好了代码规范,基本都有按照代码规范来编写代码,所以之后主要做的是代码的整合工作,代码复审较为轻松。
(7)我们学到了什么如果历史重来一遍,我们会做什么改进
(1)团队是否有一个测试计划?为什么没有?
我们团队在Alpha冲刺阶段开始之前的那次会议就已经制定好了整个Alpha冲刺的计划,其中就包括测试。
(2)是否进行了正式的验收测试?
(3)团队是否有测试工具来帮助测试?
(4)团队是如何测量并跟踪软件的效能的?从软件实际运行的结果来看,这些测试工作有用么?应该有哪些改进?
我们团队根据手机上扫描的二维码显示的实际情况来对产品进行测试,这些测试工作很有用,我们对页面的排版进行了一些改进。
(5)在发布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意外问题?
除了我们产品本身未完善的功能以外,在发布的过程中未发生意外。
(1)团队的每个角色是如何确定的,是不是人尽其才?
团队中每个人担任什么角色首先都是由我们自己来选择的,先确定大的方向(前端/后端),再内部分配具体任务,集体的部分如博客撰写,评分之类则按照自愿原则,一般采用轮换制。因为任务的领取都是自愿的,所以一般都能做到人尽其才。
(2)团队成员之间有互相帮助么?
有,我们团队在空闲时都会集中在活动室一起完成任务,有问题可以互相求助。
(3)当出现项目管理、合作方面的问题时,团队成员如何解决问题?
我们团队未出现此类问题,如果出现,一般会开会讨论共同解决。
(2)你觉得团队目前处于萌芽/磨合/规范/创造阶段的哪一个阶段
创造阶段。
(3)你觉得团队在这个里程碑相比前一个里程碑有什么改进
大家的配合更加默契了,积极性也有所提高。
(4)你觉得目前最需要改进的一个方面是什么
目前为止我们团队主要的任务是完成剩余的工作,暂时还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非要说的话,那就修复一下发布订单的bug吧。
(5)对照敏捷开发的原则,你觉得你们小组做得最好的是哪几个原则请列出具体的事例。
主张简单:我们团队的界面简洁大方,一目了然,功能明确,无额外不必要的功能。有目的的建模:我们团队在产品的实现过程中多次就用户的角度讨论过产品的适用性。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团队集中在一起完成这个项目,有问题互相帮助。
51.3
第1组:请问我的信息那里是从哪里修改的?视频里看到的似乎没有修改按钮答:这个功能我们会放到β版本完成,在α阶段还没有这项功能。
第2组:如何保证安全,如果有和你有分歧的人特意接你单,然后给你加点料怎么办?答:如我们一开始所说,我们的用户协议和评价机制会有效的规避这种风险,但如果发生此类事件我们平台也会介入调查;以及我们也在考虑是否加入之前有同学提议的功能,对打包好的饭菜贴个小封条等等使饭菜更加安全。
第3组:如何保障接外卖单群体的安全性?答:我们的群体面向的是学生,无论点单人还是接单人都是学生,这一部分群体大多数都是高素质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不少的安全性,加上我们的安全保障机制(详见上一条回答),能够使接外卖单的群体更安全
第4组:如何保证相同的单子不会同时被多人接单?答:当一个单子被接后会及时从广场退出,成功接单时也会弹出“接单成功”的提示,如果冲突,除了接单成功的人,其他人就不会收到这个提示
第10组:是否考虑过商家或外卖小哥也可以接单,还是说要限制群体?答:我们这款产品的出发点就是以学生为用户提供一个在宿舍就可以吃到食堂无法配送的饭以及让学生顺便赚取少量酬金的平台,本质上和外卖平台是有差别的,所以用户会限制在学生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