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让刷单产业曝光在公众面前。为此,《中国经营报》记者赶赴多个城市展开暗访调查,发现“3·15”曝光的线上交易平台刷单只是冰山一角,并揭开看不见边界的刷单隐秘帝国。
“凡是你能想到有交易评价的线上平台都存在刷单”,张然(化名)与记者约在杭州西湖边的星巴克见面,并不避讳谈及这个表面上见不得光的“事业”。
据了解,央视“3·15”曝光的刷单现象大多出现在电商网站上,记者也联系了国内几家比较大的电商平台,了解刷单存在的真实情况。
“没有发现刷单情况,我们都是自营为主,没有刷单的动力,但是第三方商家理论上存在刷单的可能,即使出现的话也是极个别的情况。”聚美优品公关总监曹筠武告诉记者。
一天刷出一台法拉利?
尽管电商平台的工作人员加大了对刷单的打击力度,但这并不能完全阻止刷单现象的存在,更有甚者在爆炸式的利润面前,一些人开始公开刷单。
2014年号称“刷单第一人”的葛峰就是轰动一时的极端个案。当时葛峰在网络上公开宣称刷单是暴富行业,在微博上晒法拉利,称“双十一”一天就刷出了一台法拉利。
刷单者的江湖
记者进入了一个名为QT1377的房间,普通会员的入会费是118元。房间内有明确的区域划分,分接待区、咨询室和放单厅等。各个刷手都有自己固定的班级,也有自己的花名。刷手和卖家以班级为编制,进入固定的区域放单接单,相互选择。作为平台方,QT内部还有严格的组织架构,包括外宣部、招待审核部、培训部等。
割不掉的物流“毒瘤”像寄送正常快递一样发空包
如何让一个刷出来的单看起来像真的,并且有完整的物流信息?一些小物流公司扮演了重要角色。电商卖家刘灿(化名)向记者介绍,发空包件是这些小物流公司惯用的手法。
为了证明刘灿的说法,记者以开店新手为由,对杭州多家快递公司进行了暗访。在杭州西湖区留下街道留泗路的某快递网点,老板娘热情地告诉记者,“6个省,全国首重5元。”当记者提到打算在京东、淘宝开两个网店时,老板娘主动询问,“你需要刷信誉吗?我们也可以帮你。”按照她的说法,现在有线上线下两种方式,线上不用填单子,直接做表格,比发出的单子派费便宜;线下则是自己先买面单填写,寄送后有人帮你签收。当记者询问如何区分正常包裹和空包裹时,老板娘解释,“我们内部扫描会有记号,业务员在抽单时,绿色联是正常实物包裹,红色联则是空包裹。”
“炒信特战队”的战争
光仔是阿里巴巴“炒信特战队”的成员之一,七年来他和队友们的工作是打击炒信的商家。
“和打仗一样。”他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连绵七年战争。
光仔所在的部门从2009年成立后,就专门清查平台上的刷单、炒信行为。“刚成立的时候,只有几个人,后来人力物力投入越来越大。”光仔说,集团对打击刷单越来越重视,投入逐年增多,现在整个“炒信特战队”的人数已经达到近百人,未来还会进一步增加。
他说,“炒信特战队”成立七年来可谓战绩辉煌。仅去年一年,光是关停的店铺就有2.9万个,平均每天100个左右。这一数字放到近一个月,因为涉嫌刷单问题,就有22万多个卖家受到处罚期间,有严重刷单行为的6000多个卖家被封店。
而阿里旗下大数据物流平台菜鸟网络为打击炒信,去年也曾先后在平台关闭了城市100、国通快递两家快递公司的下单功能,要求其作整改。
“忙的时候,基本上是24小时都在工作,实时监控着可能出现的刷单数据。”一位“炒信特战队”队员告诉记者,除了工作繁忙以外,还有很多来自外部的威胁困扰着他们。
去年有一个卖衣服的商家,就是因为刷单,被关掉了店铺,然后这个商家就带家人来公司闹事,甚至还跑到了公司天台,威胁不让开店铺就跳下去。
“我们每年都在加大投入,但还是有很多困难。”一位特战队队员告诉记者,不只“炒信特战队”,其他部门也在打击刷单。我们在整个防控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是链路式搭建的。”阿里对于虚假交易的防控、识别和处置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在资源上投入数亿元资金去巩固、升级整个防控体系。”
不过,由于没有法律的约束,也没有线下的执法权,很多刷单的人没有受到相应的制裁,这也很有可能让好不容易打掉了刷单的店铺死灰复燃。
什么让刷单如此疯狂?
随着刷单人群的日益庞大,其危害性开始显露出来。在张华看来,刷单让所有的东西都变成假的,消费者被欺骗了。同时,刷单也是有成本的,这种成本将会转嫁到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上,这意味着消费者可能会因此花更多的钱买到质量不好的商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群“刷客”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青少年和大学生,最可怕的是他们并未意识到这是一种可能违法的行为。小强(化名)告诉记者,“班里有很多同学都在刷单,平时没事就刷两单,一天的饭钱就解决了,以后毕业了说不定还可以作为职业。”对于这种说法,一位平台从业人员非常担心。“一个平台上面可能有20多万人,活动具有隐蔽性,好比传销组织,如果有一天,从刷单演变成了其他犯罪,都是社会不安定因素,政府应该及早制止。”
刷单“毒瘤”如何能除?
互联网各大平台公司在刷单问题上表现的微妙态度也值得玩味。
京东甚至被爆出默许刷单的情况,2015年自媒体人鬼脚七曾撰文质疑,“京东一直没有公布2015年‘6·18’大促的交易额,那一天绝大部分都是刷出来的。数据出来后京东自己都不信。”但是对于没有公开销售成交总额的问题,京东集团公关部总监康健事后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称,这是遵循公司财务要求。
全社会共治刷单?
据阿里内部人士透露,马云曾在内部会议中将炒信定义为三大“毒瘤”之一,要求零容忍,“不管是否会影响销量,只要是黑的,就要斗争到底”。但是这个道路显然注定是漫长的,法律的完善、对刷单产业链的严打只是其一,整个电商行业包括卖家需要从根本意识到刷单之祸不根除,终将反噬以评价为信任基础的线上交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