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薅羊毛”这个词其实很多人应该都是不陌生的,如果你留心就会发现,每个人身边都潜伏着几位“羊毛党”,他们总是走在优惠的前沿,用最便宜的价格买最实惠的东西,甚至还能赚上一笔。“羊毛党”薅羊毛的范围之广超乎想象,今天小金就为大家揭秘一下“羊毛党”是怎么“薅羊毛”的?
先说一下什么是“薅羊毛”和“羊毛党”
薅羊毛
是指以年轻人为主的群体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及各类商家开展的一些优惠活动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专门出现了这样一批人,搜集各个银行等金融机构及各类商家的优惠信息,在网络和朋友圈子中广为传播从中获利的行为。
目前“薅羊毛”的定义越来越广泛,已经跨出了金融行业的界定,渗透到各个领域,滴滴打车等打车和拼车软件送代金券,美团外卖,饿了么点餐减免活动,百度钱包,免费送话费充流量等诸多活动,都可以称为薅羊毛。
羊毛党
为何各大商家对羊毛党“瑟瑟发抖”?
羊毛党很擅长寻找平台的漏洞,虽然看起来每个人只是占了一点小便宜,但是人多了就不是商家可以承受的了。
除了星巴克,拼多多也曾经被羊毛党盗取优惠券,后来因为被盗取的优惠券和正常优惠券的总和突破了平台预设阈值,系统监控到异常并自动报警后被发现才修复了漏洞。
对于很多大公司来说,及时发现止损尚且在承受的范围之内,如果是初创公司在发展前期为了增加用户量被薅走一大笔营销费用,收获的却是一批死粉,可能会给公司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有哪些薅羊毛的方法?
羊毛党表面上看好像是贪图小利,但是其实羊毛圈已经发展出一套专业的“作战模式”,彼此有分工有规则有组织,大多都是以社群的方式进行。很多初入羊毛圈的小白们为了找这些社群可是忙的焦头烂额啊,没有熟人领路都是很难进去的,而且进群的时候还得缴费,费用在几十到几百不止。
第一种:信息汇聚
群内的成员可以把自己看到但是群里没有的信息发给群主获得红包奖励,由群主发到群里。群主也会潜伏在其他的类似的群内,看到新的信息再复制搬过来。总之就是你搬我的,我搬你的,传播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第二种:主动出击
群里有人每天都专门盯着各个银行的app,各个网站平台的活动,找到风控薄弱的产品或活动并找出漏洞就开始测试。一般测试号使用的是废号,他们精通技术破解卡bug,是羊毛圈顶级的存在。这种程度的薅羊毛就跟上面我们讲的不是一个级别的了,一般金额会更大,这样的群也会更难进一些。
第三种:任务达标
有哪些薅羊毛的行为是违法的?
了解了薅羊毛的方法,但不可盲目使用,可能一不留神就走上了违法的道路。
技术破解充电宝
现在共享充电宝在市面上越来越多,相信大家都是有感觉的。使用共享充电宝一般都需要按时付费,不过现在网络上有人卖破解共享充电宝的教程,也就是可以免费使用共享充电宝。如果达到一定的数额,这是有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甚至会构成盗窃罪。
信用卡套现
信用卡是羊毛党的聚集区,银行时不时会推出一波刷卡活动,一个月刷够几笔一定数额的消费就能领取奖励。如果是正常消费,一般很难达到,但是有了pos就不一样了,付出小额的手续费可以获得大额的奖金回报。
利用平台漏洞盗取优惠券
这种情况我们上面已经提到了,不过一般利用平台漏洞领取优惠券的行为并不会构成犯罪。
但是如果是数额巨大(一般涉嫌非法操作)或者是以此谋利的黑灰产团伙操作的,就可能涉嫌犯罪了。比方说,平台本身没有这个漏洞,是黑灰产团伙自行制造了漏洞,那就有可能构成诈骗罪。
为什么羊毛党长期存在?
薅羊毛的行为对个人和企业都有可能带来危害,为什么羊毛党还能长期存在呢?其实薅羊毛本身并不是一个违法行为,只是有些人利用一些违法手段才会构成犯罪。
对于个人来说
对于企业来说
有些羊毛党是他们对外宣传和发展业绩的助力,两者之间可存在合作的关系。但也不得不说,企业稍不注意,就可能被羊毛党消耗成千上百万的金额,尤其是小的创业公司,一旦受到打击就是致命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