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陈先生来信说:我刚到一家职介所求职。那里的工作人员要我交100元报名费,300元培训费,并承诺,签订协议,找不到工作的话可以退钱。我于是放心地交了钱,并和其他十几个人一起被召集起来听了一个小时的课。然后就回家等通知了。之后很多天也没有工作方面的音讯,几次去职介所催促询问,他们也是找各种理由搪塞。去要钱,那些人竟恶语相加,并且说按协议只能返还20%,这让我有口难辩。请问专家他们这样是否违法?
很多职介机构,利用各种手段骗取求职者的钱财。提醒求职者通过中介公司求职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注意两点:1.要认真查阅公司的有效证件,仔细审阅双方协议中的内容,别轻信了口头承诺,导致自身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障。2.在进行求职咨询时,注意接待员对工作问题是否表述清楚。如果接待人员对保证金等更看重,对工作的描述简单,并以各种理由收取培训费、押金等额外费用,那你就要注意了。另外,找工作一定要到正规的职业介绍部门求职,当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出场专家:韩三奇著名心理咨询师
公司里派系斗争我该站哪边
但是由于公司小,老总和副总都喜欢越级交代工作。虽然任务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但我宁可自己加班加点,也要做到两边不得罪。几个星期下来,我累得够呛,但两位领导似乎并不领情。他们开始变得热衷于教训我,常常是我前脚迈出总经理室,就被隔壁的副总经理叫去,换个角度、换套说辞再骂一遍。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部门经理悄悄告诉我:“两边都帮,可就等于谁都不帮啊!”听了部门经理的话,我晕了,我到底应该怎么办?
专家解答:面对公司内的派系斗争,一个人很难保持中立。想做到两边不得罪,最后往往两边都得罪了。其实,问题在于怎么看“得罪”二字。如果你所做的对得起职位、对得起自己,而对方又恰恰不能捅破窗户纸、拿你开刀,那来个“难得糊涂”又有何妨?我主张,面对公司内的派系斗争,新人要坚持三“不”原则——不介意、不参与、对事不对人。其中,“对事不对人”是指保持平常心,一切从工作出发,从组织利益出发,按公司的规则和程序来判断、处理工作中的是是非非。一般来讲,对待领导,下属要服从,而非盲从;要忠诚,而非愚忠。很多时候,领导之间的意见差异只是方法、手段的差异,并非目的不一致。即便目的、手段有分歧,那也应按公司规定的程序,让高层自己去解决。
新人有问题,不必憋在肚子里,最好问问自己的直接上司。如果直接上司的话也令人发晕,那就直接向发令者询问:“老总,您的意见好像跟副总的不大一样,您看我怎么跟他解释呢?要不然您跟他沟通一下行吗?”如果公司内的派系斗争确实令人身心疲惫、不开心,那就不要留恋“不错的待遇”,早点另谋高就吧,此处不宜久留。
我和女上司关系很紧张
读者王先生来信说:总公司最近新派来一名女上司管理我们公司的事务,我作为她的手下本想全力配合她的工作,可最近一件事让我觉得和前两任经理比起来,新上司工作安排有问题:一件本来是需要至少两人完成的小工程,新上司派给我下面一个小职员做。我恐怕他一个人应付不下来,会耽误第二天的工作和公司形象,问她是否需要再叫人或者我来帮忙一起完成。但是新上司执意要小职员一个人来做。弄得我两头不是人,跟这样的上司合作真是很痛苦,请问专家我该怎么办?
专家解答:这个女上司比较霸道,一方面她觉得直接给那小伙子安排工作比较有成就感,另一方面她可能想有意削弱你的实力。建议你找个非工作场合和她沟通一下,这个时候在办公室谈她肯定会打官腔。对新来的女上司需要主动“讨好”她,因为从女上司的角度讲也需要管理短平快,发现下面能力好的可以直接提拔上来。你要主动配合,不要和她正面交锋。
职场密友成我晋升屏障
读者马小姐来信说:我和我的上司一直像朋友一样亲近,一起去餐厅吃饭,去酒吧聊天,无所不谈,过节的时候还会互相交换礼物,我们更像同事而不是上下级关系。
但我决定要换工作,因为我和上司的关系已经成了我工作发展的障碍。虽然上司经常说支持我在职场里晋升,但每次当我提交自己关于工作的想法时,她都会说那些想法还不够完善而婉转地否决。渐渐地我意识到上司和我处在一种微妙的竞争关系中。相似的性格让我们成为了朋友,但也成了我无法发展的原因。同时由于我跟上司关系紧密,还受到来自公司其他同事的误解和疏远。请问我这样的做法是妥当还是自己太偏激了呢?
专家解答:类似这种状况在现在尚有待完善的兼职市场上,屡见不鲜。那么为什么,此种情况却又屡次发生呢?首先,你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在此提醒广大兼职人员一定要三看:一、看中介,到正规的中介,使自己的权益得到必要的保护。二、看工作,看工作内容性质是否合法,工作条件如何等。三、看人品,注意观察为你提供工作机会的工作人员,如行为可疑等,也不可轻信。兼职期间应主动与用人单位或个人签订合同。
针对兼职市场的《劳动法》中有关条款,尚不完善。其中还未有针对兼职的某些详细规定。而且勤工俭学是一种纯粹的劳务关系,算不上真正的劳动者,不受《劳动法》约束。目前在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兼职群体制定的一系列权利和义务规范性文件。但是如果兼职者在兼职过程中出现劳务纠纷,可以到法院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