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公安部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四部门联合印发《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有关情况。《惩戒办法》共18条,主要包括惩戒原则、惩戒对象、惩戒措施、分级惩戒、惩戒程序、申诉核查等6个方面内容。该办法将于今年12月1日正式实施。面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必须整合各方力量,有效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合力,才能遏制电信诈骗高发势头,守牢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织密网络诈骗“保护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不容乐观。近年来,我国以雷霆之势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许多成果大快人心。但由于诈骗手法多变、技术对抗升级、作案窝点转移境外等原因,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仍是数量上升最快的刑事案件类型。仅今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就达2.5万人,同比上升44.1%。这意味着,电诈高发态势还没到彻底扭转之时,打击电诈犯罪远不能放松。针对这些层出不穷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各部门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在加大对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的同时,加大网络信息安全宣传力度,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通过真实案例解答等形式,让广大网民对于网络安全有个清晰的认知。
打造信息保护“金钟罩”。网络时代我们的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无时无刻不在网络上流转。现实中,有人或因一点蝇头小利、或因人情世故,会将个人信息出卖、出租给别人,一定程度上协助了电诈活动。《惩戒办法》的实施将有助于构建打击电诈犯罪的全链条体系,弥补薄弱环节。广大网民不应轻易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定期更新密码,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等安全软件;在使用公共网络时,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避免在公共网络上进行敏感操作,不为电诈犯罪分子提供作案机会。
筑牢反诈技术“防火墙”。打击治理工作需要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加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电诈犯罪人员也在不断借助数字技术不断更新犯罪手段。因此,针对电信诈骗,首先要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提升电诈犯罪治理能力,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无论是立法部门、司法机关、执法机关,还是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都要加强技术手段应用,及时监测、发现各类违法行为,并对其有效处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筑牢全民反诈的坚固防线,关乎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过各部门加强协作形成合力,人民群众提高自身警惕,定能让电信网络诈骗无处遁形,无计可施。